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的影像製造產業發展概況

中國的影像製造產業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21-03-15 17:58:04

①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歷程

相對其他產業而言,中國的製造業是發展較快、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門類,也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受益可能性較大的部門。中國製造業得以快速發展、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的基本經驗有二:一是較早和較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中超過70%的份額投入到了製造業領域。對外商開放投資,開放市場,中國的製造業不僅並未因此而萎縮,而且通過與外商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中提高,產業的規模、水平和競爭力不斷擴張、提升和增強,許多產品產銷量位居世界前茅,工業製成品占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90%。二是較深層次、較大范圍的市場化改革。改革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放鬆或放開市場准入管制,鼓勵和促進市場公平、有效的競爭,煥發了企業微觀主體的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的進入與發展,在許多行業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在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純粹的國有企業占製造業產出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體制改革帶來的「內生增長效應」在製造業領域得到很大程度地體現。 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是明顯的(盡管在不同產業的表現有所不同甚至有較大差異),並處在較大程度的動態轉換中。這種比較優勢不僅體現在數量龐大、供給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體現於不斷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級的大規模加工組裝業優勢,以及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和潛力等方面。這些比較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國際分工中已經並將繼續爭取到比較有利的地位。如果說,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那麼加入世貿組織後,在更加開放和市場化的環境中,將促成中國製造業比較優勢更為充分和有效地發揮,在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得更大利益。 當然,在製造業領域中,不同產業的成熟度、開放度和比較優勢存在較大差異,加入世貿組織對這些產業的影響是不均衡的。從長期來看,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依託於資源稟賦和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長期性和基礎性特徵,決定產業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的長期趨勢和基本格局;二是依託於競爭戰略和制度條件的競爭優勢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顯的戰略性和選擇性。中國正處於經濟體制、工業化進程、供給與需求結構等因素劇烈變動的時期,影響中國產業競爭力特別是動態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因素十分復雜和易變。從加入世貿組織這個大背景來看,產業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產業成熟度、國內需求潛力和動態比較優勢等因素,對於產業發展前景和競爭優勢的影響將更為直接和明顯。因此從這些影響因素出發,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加入世貿組織背景下中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以此全面評價加入世貿組織對各製造業部門的近期和中長期的影響。其要點包括:一是尋求構建一個普遍適用於工業部門的統一的世貿組織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使得所有工業部門能夠放在一個坐標繫上進行橫向對比;二是將短期對策研究與長期趨勢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放寬研究視野,以求准確把握加入世貿組織後各行業發展的長期方向;三是通過世貿組織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價,廓清今後一個時期政府政策調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② 中國製造的發展歷程

中國製造給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美國方面的測算,中國製造近幾年裡為美國的消費者減少了7000億美元的支出。正是在這樣大量廉價消費中國產品和中國資源的同時,這些國家的企業也產生了抱怨,中國製造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他們本國的製造。由於中國產品比本國產品價格要低的多,又很實惠,所以有很多國家的商店一般到年底都沒有什麼收入。
這些年來,我國的礦產品也不收資源稅,使我國的能源價格十分低廉,電費、油費都相對便宜,從而導致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出口商品價格都相對低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保證中國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必須提高本國的資源稅率,避免外國企業過度廉價利用中國資源。
主宰這場轉變的必須是中國政府行為,政府必須盡早快速地出台各項法律法規,調整國內生產要素的價格,從而影響出口產品的價格,強迫中國製造產生升級換代,進而提升中國的產業結構,最終改變高消耗、高污染、廉價出口的局面。
和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10年才發展起來的房地產業相比,「中國製造」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還吸收了一億左右的就業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中國製造」的前景關乎社會穩定和改革的未來。只有將「中國製造」留在中國,才能為進一步的改革和經濟升級贏得時間。 製造型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更便利的方式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全球化市場,消費者和企業客戶成為主導,他們可以從各種銷售渠道尋找價格最低、最優、最方便的產品和服務,競爭已經不僅在地區間展開,更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要達到這種競爭的根本目的,必然與實現這個目的的製造過程密切相關。一般製造業的活動過程,可以分解為原料生產、產品設計、各級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銷售、零售等連續的環節,即供應鏈過程。
製造業需要IPD和ISC
不同製造企業在最終競爭結果上的懸殊,就在於處理供應鏈過程上的差異。因為每個環節對最終成品的價值並不一樣,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高的價值,顯然就是製造業的本質。尤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如何從全球資源配置的角度來優化每個製造的環節,從而一體化整個供應鏈流程,並持續更新換代,就越發成為現代製造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關鍵。
在假如4元的產品價格中,這個原料成本僅佔1元,而且很難進一步節省,那麼,這個環節是否就不存在高價值呢?事實證明,如將原料生產與產品設計聯系在一起,75%的價值創造能力是落在產品的研發上;相反,靠原料成本的節省僅可以創造25%的價值。也就是說,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優化產品結構,特別是產品研發設計及其生產決策,可以擺脫原料成本的約束,創造更高的價值。這就是我們要說的IPD(Integrated·Proct·Development),即製造企業需要令整個系統得到不斷的效率提升和產品的改進,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創造更高的價值。美國美泰公司(Mattel)為加強IPD,每年投入大量資源研發,並有專門的實驗室和跨部門的研究團隊專事產品的設計開發工作。

中國企業的問題不僅是在原料生產環節上不敵跨國公司,缺乏產品創新能力,在其他更高價值的環節上,同樣是缺乏話語權,處於競爭的弱勢一方。美國美泰公司(Mattel)把持了各級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銷售等各個環節,並在零售端與沃爾瑪(Wal-Mart)等大型連鎖店結成聯盟,僅是把最低價值的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製造企業生產。它所佔優的這些環節相比前述的原料生產的「硬一元」,就是構成4元零售價格的另外的「軟三元」,因為它們具有更大的價值和更高的價值挖掘潛力。
簡單比較可知,製造企業即使在現有技術水平和產品結構上,也需要控制、影響並拉緊整個供應鏈系統,優化資源在每個環節的配置,從而獲得高價值,而不是分散、孤立地對待每個環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SC(Integrated·Supply·Chain)。

③ 中國工業概況的工業發展

30多年來,中國工業建設的主要成就表現在: 1953~1985年,中國全民所有制單位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累計達到 5486.9億元。新增固定資產 3790.05億元,建設了一大批新的工礦企業。企業數由1957年的16.95萬個增加到1985年的46.32萬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由4.96萬個增加到9.37萬個。
隨著工業建設的發展,工業生產迅速增長,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1949~1985年間,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30%上升到65.7%;在國民收入總額中,工業創造的國民收入由12.6%上升到41.5%;國家財政收入已主要來自工業企業上繳的利潤和稅金。
工業的發展,也改變了中國工業在世界工業中的地位。1949年,中國的鋼、煤、發電量和原油產量(1950年產量),分別居世界的第26位、第9位、第25位和第27位;1985年分別上升為第 4位、第 2位、第 5位和第 6位。1985年中國的水泥、棉布產量均佔世界第 1位,化肥、硫酸產量均居世界第3位。 書 名: 中國工業概況
作者:《中國工業概況》編委會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1286011
開本: 16開
定價: 39.00 元
《中國工業概況》是為滿足我國工業各部門管理和業務工作的需要,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組織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中國工業報社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信息中心等單位,經過認真研究編寫而成的。
《中國工業概況》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工業總體情況;第二部分是重點行業發展情況;第三部分是附錄,介紹世界主要國家工業情況。
《中國工業概況》對我國工業各部門、企業及有意研究我國工業發展的管理人員、研究人員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序
第一部分 中國工業總體情況
一、緒言
二、概況
三、結構分析
四、國際競爭力
五、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
六、工業領域的重大科技專項
七、突出矛盾與問題
八、形勢與任務
第二部分 重點行業發展情況
一、煤炭工業
二、鋼鐵工業
三、石化工業
四、電力工業
五、有色金屬工業
六、機械工業
七、汽車工業
八、航空航天工業
九、船舶工業
十、輕工業
十一、紡織工業
十二、醫葯工業
十三、食品工業
十四、煙草工業
十五、建材工業
十六、電子信息產業
十七、集成電路產業
十八、軟體和信息服務業
附錄世界主要國家工業情況
附錄A英國工業
附錄B美國工業
附錄C德國工業
附錄D日本工業
附錄E韓國工業
附錄F拉美國家工業
後記
……

④ 如何實現中國創造2025,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方向

1. 發展對策
中國製造2025要實現四大轉變: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四是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同時,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利用各方面優良資源,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發展方針,提出戰略對策並配套一系列行動計劃,具體可分為八項戰略對策:
一是推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並分兩個階段推進:2020年前,廣泛推行數字化製造,在優勢行業以重點企業為主體開展智能製造應用示範;2020年後,全面推廣智能製造。高度重視發展數控系統、伺服電機、感測器、測量儀表等關鍵部件,以及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製造裝備等關鍵裝備;突破一批「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和智能製造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的試點和應用。
二是提高產品設計能力。推廣應用先進設計技術,開發設計工具軟體,構建設計資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設計、出口自創產品和品牌轉變;制定激勵創新設計的政策。
三是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四是強化製造基礎。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的整體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應高度重視,需要以產業需求和技術變革為牽引、以專業化為方向、以標准化為基礎強化工業基礎。
五是提升產品質量。嚴格質量監管,建立質量誠信體系;提高重大裝備質量一致性、穩定性;推進品牌創建。
六是推行綠色製造。促進流程製造業綠色發展,建立循環經濟鏈;開發和推廣節能、節材和環保的產品、裝備、工藝;發展再製造工程。
七是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高端製造業比重。
八是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轉向定製化的規模生產,實現產業形態從生產型製造業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製造業的轉變。
2. 重點領域
我國正處於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製造2025」,對於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使中國製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託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3. 強化保障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移動寬頻在製造業的應用,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系統管控難度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強化質量保障。應結合應用要求開展全面專業的系統測試評估,結合國外先進的智能產品指標,開展國內外產品對標測評,以提升應用質量。例如,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已經開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對比測評、工業智能電子系統的對比測評,對於保障系統質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⑤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國家在振興裝備製造業,發展高端製造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密集出台了諸多政策和配套措施,《中國製造2025》明確規劃了中國製造業未來10的工業之路是一條智能化、自動化之路;在國民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中也清晰規劃了重點發展的領域,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作為高端製造業的一個重點領域,其發展得到了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大力支持。

由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投融資對於智能製造方面也非常關注,近年來我國智能製造投融資市場一片火熱。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已逐步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5G時代的到來更加推進了我國科技企業的迅速崛起,同時也加快推動了我國「中國智造」的發展進程。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面對居民出行受阻、企業復工困難、醫療人員缺乏的情況,許多智能製造企業依靠著自身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製造優勢,研發出送餐機器人、智能醫用服務機器人、自動測溫機器人等,使得人們疫情下的生活能夠正常運轉。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發展智能製造的條件與技術,包括已經取得了一大批相關技術的研究成果,例如機器人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感知技術等等,同時以新型感測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主的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體系也初步形成。

國家高度關注 出台多項政策支持工業智能化

由於工業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地位,因此我國對於工業製造也非常重視。截至2019年底,我國基本跨越「工業2.0」(電氣化),開始進入工業互聯化階段,我國開始建設工廠物聯網、服務網、數據網、工廠間互聯網,工業裝備逐漸實現集成。同時我國近年來也發布多項政策推動我國工業智能化的發展,特別是我國頒布的《中國製造2025》,為我國「工業4.0」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智能製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⑥ 中國製造的過去。現狀。優點。缺點。 未來的發展形勢都是什麼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下面是對2015年中國製造業現狀分析。
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製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2015年,進入了製造業發展的真正考驗期。
據媒體報道,春節前夕,日本知名鍾表企業西鐵城在華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餘名員工被解除勞動合同,限期離廠。與此同時,微軟則計劃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和北京工廠,並加速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微軟在東莞和北京兩地的關廠,將總共裁員9000人。
其他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製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製造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曾經的世界製造工廠、製造高地,為什麼會面臨如此嚴峻的外企撤離問題呢?如果說2008年的那次外企撤離,還可以用外企本身發展遇到了困難,投資出現了問題來解釋和說明的話,此次外企撤離,則有著更多現實的原因。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撤離中國,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不太輕松的東西。這些因素給2015年的中國經濟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穩增長措施,特別是投資,可以說一輪接著一輪,但經濟增長不如人意。特別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又步入了下行通道。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不僅不能為穩增長提供支撐,反而成為了經濟穩定增長的拖累。
以製造業為支柱站立起來的中國經濟走到製造業成為拖累的地步,與最近十餘年來的經濟戰略失誤有關,推行以房地產業為主的虛擬經濟導致了中國經濟的嚴重失衡。雖然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經濟的基礎是非常薄弱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犧牲環境、資源和壓榨勞動力價值推動經濟增長,但只要遇到成本優勢的消失,出口導向型經濟就沒有生命力。
以房地產和城市建設為代表的投資拉動方式,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只能起到階段性、短期性作用,而無法使經濟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中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依靠實體經濟、依靠製造業,但在房地產業泡沫式發展的十餘年裡,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升級換代被耽擱了,中國經濟出現嚴重的「空心化」狀態。
外企大量撤離中國,與製造業能夠提供的利潤和回報急劇下降有關。想一想,中國的民間資本都不願再在製造業呆下去了,外資憑什麼要在製造業呆下去呢?更何況,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很低。
雖然有一些外企撤離中國,但也不要過度擔心,因為外資撤離也與中國的經濟轉型有關。一方面,微軟諾基亞、松下等國際知名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絕大多數都是低端製造,也是中國下一步需要調整的產業;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在這些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土企業已經完全有能力與這些國際知名企業抗衡。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盈利空間和市場競爭能力大大下降了。這些外企看到這種情況,及早作策略調整,反映了它們的靈活經營策略,從這個層面來看,外企撤離中國的負面後果也不必過分誇大。相比之下,在中國的外企迴流到其母國的現象更需要引起重視。迴流的外企,特別是美國、日本、德國等製造強國的企業主要是生產高端產品,這也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它們如果大量撤離後果會更加嚴重。
雖然從事低端製造的外企撤離中國,從長遠來看影響不大,但就眼前特別是2015年來說,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不能忽視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困難狀態,如果外企再大量撤離,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新的沖擊。所以,如何通過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重視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發展,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2015年,進入了製造業發展的真正考驗期。尤其是作為製造業重點地區的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更應當把戰略重點放在振興製造業上,不要再沉迷於通過負債進行城市建設的發展模式了。

⑦ 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給世界製造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首先就是拉低了工業製成品的價格。
國內的製造業企業大部分是這樣的:一個大學生,四年沒好好讀書,基礎不扎實,應聘進了一個小廠。該小廠老闆忽悠為主,在外忽悠客戶,在內忽悠員工。工程師也是混日子型的,水平不高,設計以山寨為主。工人上了兩年中專,本質上還是農民工,在廠里邊學邊干,對著零件圖紙也能整出個樣子,裝配以敲敲打打為主。產品是誰都能做的山寨型非標設備,XY平台加氣缸,或者輸送流水線,利潤低,競爭激烈……
總體上說,坑蒙騙的老闆、混日子的工程師、不學無術的大學生、吃喝打牌的農民工,這組成了很多工廠與企業的基本現狀。
中國製造業能有今天,完全是靠勞動者的低工資,一旦沒有了這個優勢,全都完蛋。

其次就是不保護知識產權。
山寨橫行,出口到全世界,嚴重阻礙了各國的創新與研發。

⑧ 中國現在的全息影像技術發展的怎麼樣了

聽國外的親戚說外國的全息影像技術發展的很好的了,特別是採用這種技術設計的演出舞美效果出奇的好呢,我記得前段時間看網上的新聞說的一個《沙坡頭盛典》就有這種技術。

⑨ 中國遙感技術發展概況

我國的遙感技術起步較晚,系統的遙感技術發展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主要是引進原蘇聯常規航空攝影技術,進行了大面積航空攝影,並開始航測成圖和航空像片的綜合利用(主要是進行森林資源調查和資源開發)。到了60年代航空攝影與航空像片的應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廣泛應用於森林資源抽樣調查、成圖,環境質量調查和評價,部分受災調查、監測中。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遙感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開始引進和研究現代遙感技術,一方面是從國外購進一批陸地衛星影像和少量儀器設備,開展圖像的解譯應用工作;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我國自己的遙感研究工作,建立了地面接收站,發射了一系列對地觀測衛星(表1-1)。1970年我國成功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88年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了試驗型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此後,陸續發射的風雲一號B星、C星、D星,風雲二號A星、B星,直至2004年發射的風雲二號C星,我國已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雲氣象衛星系列,這對我國氣象事業的現代化,以及工農業生產、航空、航海、森林防火、環境監測和軍事應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999年我國第一顆以陸地資源和環境為主要觀測目標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01)發射成功,結束了我國沒有較高空間解析度傳輸型資源衛星的歷史,此後又於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相繼發射了三顆資源二號衛星(CBERS-02),為我國農業、林業、水利、海洋和國土資源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准確的遙感數字圖像和光學圖像產品。海洋方面,我國正在建立獨立的海洋衛星系列,並於2002年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在對地觀測小衛星方面,2005年發射的「北京一號」(北京-1)是一顆具有雙遙感器的對地觀測小衛星,它能定期提供覆蓋北京市的遙感影像,為北京市城市規劃、生態環境監測、重大工程監測、土地利用監測,提供及時、可靠和優質服務,並曾直接服務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

表1-1我國的遙感衛星系列

在感測器的研究上,我國已成功研製了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掃描儀、微波輻射計、激光測高儀、合成孔徑側視雷達等各種類型的感測器,彩色合成儀和密度分割儀,數字圖像處理系統也研製成功;在遙感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上,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等部門陸續成立了遙感研究、教育機構,從事理論研究和應用工作,設置了專門培養遙感技術人才的遙感專業和學科,許多專業開設了遙感課程,國家成立了空間科學技術委員會和遙感中心,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的遙感工作,積極開展與國外的技術與人才交流。

⑩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況是怎樣的

從製造業整體發展規模來看,中國當前的製造業規模非常大,早在2010年就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雖說中國製造業的技術一直在創新,但是多年來一直有一個被忽略的重要細節——倉庫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歐麗仕集團生產製造了歐麗仕工業雲櫃,為眾多製造業企業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發展方案——從倉庫管理出發,進而能夠推進企業的物料管理、人員管理乃至倉庫管理體系和整個管理體系的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的發展,是每一個製造業企業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影像製造產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