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大連海洋經濟產業發展

大連海洋經濟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5 17:00:47

① 我國海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隨著「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國家在政策和規劃層面對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日益提高,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未來5~15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景與趨勢,可歸納為以下4點。

第一,海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逐步提高。隨著我國"科技興海"戰略的實施與海洋科技進步的加快,海洋開發技術逐漸成熟,海洋開發能力顯著增強,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海洋經濟增長對海洋科技進步的依賴性將持續增強。

第二,海洋經濟增長將持續保持巨大潛力。我國海洋經濟多年來保持高於國民經濟的速度快速增長,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持續趨好、海洋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貢獻的逐漸加大,我國海洋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第三,海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取得重要進展。隨著未來15年各項改革的深化和技術進步,以及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國海洋經濟增長方式將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緩解海洋資源環境的約束與保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將取得重要突破,我國海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質量和效益有較大提高,海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第四,海洋產業結構與區域布局將進一步優化。未來15年,隨著國家對海洋經濟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實施,海洋產業政策的相繼出台,海洋經濟發展將實現較大的飛躍,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海洋產業在海洋經濟總量中比例不斷提高,海洋產業的區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海洋經濟將逐漸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② 大連的經濟實力為什麼那麼強勁,主導產業是什麼

後續不足
1、大連主要是臨港經濟,如造船、重工、化工。
2、但是大連缺水嚴重,制約經濟發展了。又開始發展金融、軟體等產業。
世界的大城市,都在大江大河附近。大連明顯沒有這個優勢。必然受到丹東、營口的制約。

③ 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

我國海洋開發歷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18408億元,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海洋產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為8286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4%,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隨著陸地資源逐步緊缺,人類活動進一步向海洋延伸,海洋經濟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近年來的最高點10%;之後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經濟地位得到鞏固。預計後期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據數據分析顯示,2003-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到21.08%。海洋產業結構方面,第一產業比重不斷縮小,第二產業比重有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產業佔比超過40%,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平分秋色,2005年,海洋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發展加速,第一產業佔比下降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產業佔比維持在5%-6%,第二、三產業佔比則維持在47%以上。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為38439億元,同比增長12.8%。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的增長,政府適時調整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與此同時,沿海地區已經相繼提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海洋經濟產業將會有跨越式發展。 海洋經濟產出快速增長。近10年特別是「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九五」期間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 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仍高居首位,占總產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產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另外,海洋旅遊業因統計口徑問題,僅是國際旅遊收入項,已經超過600多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統計在內的國內濱海旅遊收入至少還有約1000億元。因此,濱海旅遊業實際上已經位居第二,並正在展現其強勁的發展後勁。預計,濱海旅遊業將迅速成長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首。
盡管增速有所放緩,海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較強勁的發展勢頭。據國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27303億元,同比增長6.94%。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8億元,同比增長2.8%;海洋第二產業增加值11690億元,同比增長5.3%;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14455億元,同比增長8.8%。 海洋產業成為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90年代興起的海洋開發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已然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跨世紀的地區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00年情況看,海洋產業增加值3000多億元,占沿海省區市GDP總量5.5萬億元的 6.88%。海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增加值總量)排列依次為廣東、山東、福建、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海南、廣西、河北。最高的廣東省海洋產業增加值超過750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處於成長階段。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經濟強國。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之比小於0.3,低於世界沿海國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數(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國海洋資源絕對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線長度、大陸架面積、200海里水域面積、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資源絕對量在世界范圍內排位較前,是優勢資源,但是,海洋資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國的海洋產業正處於成長期,產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產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產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態發展。

④ 如何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日前有專家表示,當前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仍處於轉方式、調結構、去產能的關鍵時期,多地已經開始加速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有專家表示,在海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東部沿海地區憑借更優越的區位條件、更雄厚的經濟實力、更開放的產業結構以及更強大的技術實力,將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⑤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是哪裡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據統計,來2013年全國海洋生產自總值46570億元,比2012年增長10.4%。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7%。其中,海洋產業增加值26508億元,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19062億元。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海洋經濟開發基礎。
前瞻網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海洋經濟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前瞻》當前,我國已經意識到進行海洋經濟開發的必要性和緊迫性。2011年國家海洋局組織編制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規劃》提出,要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重點投向海洋裝備製造、海洋油氣、船舶製造、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生物醫葯、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化工、濱海旅遊等海洋產業領域。國務院相繼批准了山東、浙江、廣東成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浙江省舟山新區成為海洋經濟新區,以及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隨著國內整體的海洋發展規劃基本到位,海洋經濟開發的大潮也即將到來。

⑥ 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如何進行優化

日前有專家表示,當前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仍處於轉方內式、調結構、去產能的關鍵容時期,多地已經開始加速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作為海洋生產總值已連續21年領跑全國的海洋經濟大省,廣東省在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定下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圍繞海洋經濟培育超100億元規模企業達20家,超500億元產業集群達10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

發展海洋經濟就是要立足科技引領,加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實施重點突破,並推進智慧海洋工程建設,重點扶持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海洋生物醫葯、海洋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信息服務等海洋服務業,加快形成海洋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

⑦ 傳統海洋經濟產業的發展中如何更有效利用國際經濟合作

分三個角度回答:①教育教學角度;②研究角度;③新聞角度。希望對你有用。

**①教育教學角度:
油氣資源和海水資源是海洋行業性戰略資源。我國近海含油氣盆地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東海和南海還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海洋能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在國際海底區域擁有多金屬結核資源 5 億多噸。預計到21世紀中葉,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在油氣行業中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資源是一種無限資源,海鹽資源也是一種永續開發的資源,本世紀中葉前後,海水將成為舉足輕重的水資源來源之一。
②研究角度:
資源與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生產力的飛躍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繁榮富強,都與資源環境條件息息相關。資源的安全是國家的安全,資源的危機是民族的危機。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是各國分別佔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億平方千米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其中有豐富的共有海洋資源。海洋是富饒而未充分開發的資源寶庫。隨著陸地戰略資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國不斷加大向海洋索取資源的力度和強度,重視對海洋「藍色國土」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已經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據聯合國秘書長報告的資料,目前世界國民經濟總量為23萬億美元,其中海洋經濟約1萬億美元,佔4%以上。全球陸地為人類提供的生態價值12萬億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態價值21萬億美元。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國家,國土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東南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岸線漫長,港灣眾多,海域遼闊。廣袤的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海洋資源。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為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實現,報告在總體戰略部署中專門提出了一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實施海洋開發」的具體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是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海洋開發列入其中,即意味著開發海洋已經列入黨的議事日程,列入了國家的發展戰略。這是海洋事業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是啟動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最好時機。

為使我國最終成為世界海洋強國、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必須有一個貫徹始終的海洋資源開發保護戰略。海洋資源既有各國的國土資源、又有世界共有資源,海洋資源戰略研究涉及的區域應包括近300萬平方千米的我國主權和管轄海域(內水、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也包括2.5億平方千米國際海底區域和公海。我們應該以資源為主體、以資源與經濟的關系為中心,對與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相關的人口、環境、科技、管理問題,進行整體思考,做出准確的發展定位和戰略選擇,使海洋成為戰略性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金屬資源基地,成為我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發展空間。

一、我國的海洋資源態勢

海洋是富饒而未充分開發的自然資源寶庫。海洋自然資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間)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能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水資源等。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國,開發海洋已經形成了多產業組成的海洋經濟體系,海洋資源的進一步發現、開發和利用,對於我國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是:

1、海岸線漫長、海域遼闊

我國大陸位於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海洋漁場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大陸架面積130多萬平方千米,擁有豐富的灘塗資源、海洋漁業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港灣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資源。我國的內水和領海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因劃界工作尚未完成,確切面積還難於確定,估計為200萬平方千米左右。這些管轄海域是中華民族長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礎。我國還可以方便的進入世界大洋,開發利用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海洋資源。

2、擁有具戰略價值的優勢海洋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大陸岸線長18000多千米,加上島嶼岸線14000千米,海岸線總長居世界第四,大陸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積200~30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這些都是世界性優勢資源。

我國沿海深水岸線400多千米,宜建中級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處,其中深水港址62處。我國海域2萬多種海洋生物,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灘塗面積217.1萬公頃,3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有20億畝,充分利用其生物生產力,相當於10億畝農田。濱海景點1500多處,適合發展海洋旅遊娛樂的海灘、水域眾多。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油氣資源和海水資源是海洋行業性戰略資源。我國近海含油氣盆地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東海和南海還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海洋能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在國際海底區域擁有多金屬結核資源 5 億多噸。預計到21世紀中葉,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在油氣行業中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資源是一種無限資源,海鹽資源也是一種永續開發的資源,本世紀中葉前後,海水將成為舉足輕重的水資源來源之一。

3、開發海洋形成了多產業組成的海洋經濟體系

我國有悠久的海洋開發歷史和豐富經驗,逐步形成了多產業組成的海洋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全國海洋產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6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4133.5億元,20多年間翻了6番多,是上個世紀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翻的3倍多,海洋開發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事海洋開發的勞動力400多萬人,兼業人員超過1000萬;造船完工量達224.51萬綜合噸;海洋運輸船舶10378艘,3076.21萬凈載重噸;機動生產漁船279729艘,其中遠洋漁船1719艘;海洋科技水平越來越高,海洋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

4、海洋資源開發保護中尚存在較多的問題

(1)海洋資源平均值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管轄海域面積、海陸面積比值、海岸線系數,這三個指標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海洋資源總量、發展海洋經濟和進入海洋的方便程度等方面。它們是衡量海洋資源優勢的重要指標。我國人均佔有海域面積位居世界第122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海域面積與陸地國土面積的比值為0.31:1,排在第108位;我國雖擁有長18000多千米的大陸岸線和14000多千米島嶼岸線,但海岸線與陸地面積之比的系數僅為0.0018,排在第94位。

(2)重要海洋資源優勢不足。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國內外學者研究,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捕量,在沒有開發大洋中層魚類資源的情況下,每年約為2~3億噸,中國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約350萬噸,海洋漁業可捕量僅佔世界海洋漁業總可捕量的1.16~1.75%;中國海區的生物生產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魚類生產力平均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為18.2t/km2·年,西非近海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約20萬種,中國海20278種;世界海洋中年產量在10~100萬噸之間的品種有60~62種,中國近海歷史上年產量超過1萬噸的有40種左右,沒有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大宗品種。

在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沉積盆地中,中國近海不佔優勢。世界上海洋油氣資源儲量主要集中在波斯灣、北海、幾內亞灣、馬拉開波湖、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西海岸等幾個地區,這些地區的油氣總儲量佔世界海上探明儲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氣區中,主要集中在北極地區,南極、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周圍海域,中國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區。據預測,中國近海的石油可采儲量僅佔世界儲量的3~12%。

(3)開發不足和過度開發並存。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水平較低,既有開發不足和巨大潛力,又有過度利用和資源衰退問題。統計數據表明,近海油氣探明儲量僅占資源量的1%,累計開采量僅占探明儲量的5%。濱海旅遊資源利用率不足1/3,且開發深度不夠。可養殖灘塗利用率不足60%。宜鹽土地和灘塗利用率只有45%。15米水深以內淺海利用率不到2%。海水直接利用規模較小。濱海砂礦累計開采量僅占探明儲量的5%。沿海地區一些深水港址未開發,外海漁業資源利用不足,海濱砂礦利用率不高,海水和海洋能的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更低。大洋礦產尚未開發。但在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大多處於過度開發狀態。主要經濟魚類資源衰退,部分水域一些種類幾乎絕跡。

(4)與海洋資源相關的海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近幾年來,我國沿海地區海洋開發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與日俱增。在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海洋自然和生態破壞情況在各海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目前的海洋污染排放和海洋的納污能力、自凈能力已經超出平衡臨界值。1999年,沿海地區工業廢水直接入海量為81416萬噸,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4.13%;每年通過不同途徑進入近海海域的各類污染物質約1500萬噸。因此,沿岸海域環境質量普遍下降,突發性污損事件頻發。養殖水域水質退化,近海漁業資源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種瀕臨滅絕;近海劣於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面積超過20萬平方千米;不合理的圍海、砍伐、挖礁、挖砂,致使80%的珊瑚礁遭到破壞,80%的紅樹林被砍伐,70%的沙質海岸受到侵蝕。同時部分海岸、海灘侵蝕後退,海水滲透倒灌,環境災害不斷,甚至危及人民生活和生產。

(5)海洋權益和海洋資源爭端尖銳復雜。海洋權益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權益爭端的實質就是海洋資源爭奪,是經濟利益的爭奪。目前我國面臨的海洋資源和海洋權益爭端尖銳復雜。在黃海區,存在著我國與朝鮮和韓國的漁業利益爭端,中國的傳統捕魚權受到威脅;東海是中、日、韓三國漁民共同作業的漁場,漁業矛盾很多,要依靠漁業協定來協調漁業利益關系。除此之外,東海豐富的油氣資源也存在著爭議,主要有日韓84000多平方千米共同開發區內的油氣資源爭議、東海中部油氣資源爭議、釣北坳陷油氣資源富集區爭議等,如果釣魚島歸日本,我國將損失海域面積6~7萬平方千米,油氣資源16~18萬噸。南海的漁業利益和油氣資源利益爭端更加尖銳。南海的斷續國界線內海域是我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區,其中一部分區域處在周邊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內,從而出現漁業利益沖突。南海南部我國斷續國界線以內的油氣資源爭議區約27萬平方千米,涉及資源量約78億噸(主要在萬安、曾母、汶萊—沙巴盆地)。周邊國家在我國斷續國界線附近每年開採的石油達5000多噸。

在認真理解海洋資源基本態勢的基礎上,對海洋資源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可持續發展的海洋資源戰略選擇。

二、可持續發展的海洋資源戰略

海洋資源既有賦存於國家管轄海域的國土資源,又有分布於公海和國際海底的共有海洋資源。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海洋資源、資源配置向全球化方向發展、資源在國際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共有資源開發保護成為全球共同性任務的新形勢下,要形成新的海洋資源戰略。樹立大海洋思想,珍惜我國的海洋國土資源,放眼關注世界海洋資源;確立大力開發、積極保護、永續利用的基本戰略,以及合理開發保護海洋國土資源、多元化利用國外海洋資源、積極參與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資源、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等戰略選擇,實現使海洋成為戰略性資源基地、海洋資源永續利用、促進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1、合理開發保護海洋國土資源

管轄海域的自然資源是重要的國土資源,象陸地國土一樣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基礎。我國的海洋資源既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又有急需加強保護的雙重任務,應該實行合理開發戰略,使國家管轄海域成為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基地。

海洋礦產資源包括國家管轄海域的石油資源、天然氣資源、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砂礦資源,國際海底區域的多金屬結核資源、富鈷結殼資源、熱液硫化物礦產等,有巨大的潛力。要加大海洋礦產資源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儲量,提高國家的資源保證程度。力爭在海上發現新的大型油氣田,使海洋油氣產量在全國油氣總產量中的比重從目前的10%提高到25%以上,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把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列入國家計劃,重點進行南海北部陸坡區相關海洋環境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為商業性勘查做好資源、環境和技術准備。要加強有爭議海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並積極貫徹「擱置爭議、共同原則」,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力爭海洋權益主張重疊區域的資源份額。

重視保護已經嚴重衰退的海洋生物資源,海洋捕撈業要採取捕撈量「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政策,減少捕撈量,爭取逐步恢復主要經濟魚類、重要漁場的漁業資源。科學合理利用灘塗和淺海的可養殖海域,減少養殖業的自身污染,保護養殖海域的生態環境,積極推廣生態優化養殖模式,採取大型海灣和近海的海洋農牧化、重要經濟種類的人工增殖放流、近海漁場綜合整治等措施,保證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珍惜愛護每一處可用於海洋旅遊娛樂業發展的海灘、海水浴場、海水運動場、珊瑚礁區、沿海紅樹林等資源,積極發展海洋旅遊業。要重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防止海洋生態環境退化,保證海洋的永續利用。

2、多元化利用國外海洋資源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世界許多沿海國家的海洋資源可以與外國合作開發。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海洋資源特點,從戰略角度考慮,既要充分挖掘本國海洋資源的潛力,也要走出去,採取各種形式,多元化利用國外資源:(1)要進一步合作開發利用外國漁業資源。我國已跨入世界主要遠洋漁業國家的行列,遠洋漁業的作業區域遍布西非、東非、南亞、中東、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南美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海,今後應進一步加強這種合作,共同開發其管轄海域的漁業資源,尤其應加強與阿拉斯加、非洲沿岸和拉美地區國家合作,採取獨資、合資形式開發這些國家近海資源。(2)我國與日本、韓國、越南的漁業協定生效後,有大批漁船要退出傳統作業漁場,大量漁民面臨轉產轉業的嚴重形勢。要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延長現有漁業協定中的安排,也可考慮爭取建立共同漁業開發區等措施,維護我國漁船在傳統漁場的捕撈利益,減少漁業協定生效造成的損失,為漁民轉產轉業爭取時間。(3)利用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地緣優勢,爭取與海上鄰國、海洋油氣資源條件較好的非洲和拉美國家合作,勘探開發其海洋油氣資源,優化我國油氣資源配置。

3、參與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資源

國際海底區域約佔地球表面積的49%,是地球上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最大的政治地理單元,蘊藏著豐富的多金屬結核、鈷結殼、熱液硫化物、天然氣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等資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類充分認識和開發利用的潛在戰略資源基地。我國於1991年3月獲准在聯合國登記為國際海底先驅投資者,獲得了7.5萬平方千米礦區。今後要在進一步加強多金屬結核勘探工作的基礎上,關注其他深海礦產資源,盡快摸清富鈷結殼礦區資料,提出探礦區,並選擇較好礦區,適時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請。
應積極參與聯合國關於公海漁業資源開發和保護管理條約的制定,積極加入國際性和區域性漁業組織,為我國企業利用公海漁業資源創造良好的大環境。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大洋性公海漁業,開辟新的作業海域和新的捕撈品種,要把金槍魚資源豐富的西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作為新的作業區。

4、發展高科技,促進海洋資源利用

海洋資源開發需要海洋科技支撐,應本著促進資源開發、提高經濟貢獻率的根本目的,實行高技術先導戰略,形成高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性工作相結合的戰略部署。發展海洋資源勘查技術,不斷發現新的可開發資源;發展低成本高效益海洋資源利用技術,開發利用密度低、品位低、開發難度大、成本高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資源深加工技術,開發利用海洋功能食品、海洋醫葯產品、海洋精細化工產品等,提高資源的二次利用率,廢棄物再利用;發展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包括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行為和影響、局部海域環境自凈能力和環境容量、污染物的生物效應及局部生態變化過程的監測、預報、控制和管理技術,海域生態環境的修復技術、生態工程技術和污染損害的防治技術等,為修復近海的生態環境作好技術儲備;發展海洋監測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重視海洋自動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廣泛應用衛星遙感技術,逐步實現對我國近海海域的全自動動態監測。

5、建立海洋生態經濟模式

海洋已經出現嚴重的生態經濟問題,重要海洋資源過度開發,海洋生態環境退化,海洋產業衰退,沿海地區發展受到影響。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由海洋環境、海洋資源、海洋開發活動、沿海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共同決定的。海洋資源開發要走資源持續利用、產業持續發展、生態優質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增加新的可開發資源,但開發規模和速度不應超過海洋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實施資源和環境綜合管理,把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形成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三、實施海洋資源開發戰略的對策措施

1、加強管轄海域的戰略性、區域性調查評價

(1)重點海區的基礎調查與評價。採取綜合性調查和專題性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基本查清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發現一批新的可開發資源。重點是一海(渤海)、一灣(北部灣)、一峽(台灣海峽)、三洲(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岸帶國土資源環境最大承載力研究,環渤海及東南沿海的海洋地質—生態環境評價。

(2)管轄的海域的綜合地質調查。實現我國領海和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有重點地開展典型海域1:25萬綜合地質調查;逐步建立具有中國海域特點、能為我國海洋規劃、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有效服務,與全球變化研究和國際減災基礎研究接軌的海洋地質科學體系。

(3)我國海域礦產資源的潛力調查。大力開展海洋油氣資源調查工作,提出新的油氣遠景區和新的含油氣層位,對資源遠景作出評價,對南沙海域、南海北部陸坡區和黃海等海域石油天然氣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對資源遠景作出戰略預測和評價。

(4)國際海底區域的資源勘查。開展深海資源的調查研究,以富鈷結殼和天然氣水合物為勘探重點,面向多種資源,圈定多金屬結核資源合同區的可采地段, 富鈷結殼資源較好的礦區。同時,對熱液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資源和其他潛在的非傳統資源進行綜合調查評價研究,為商業性勘探開采做好資源和技術准備。

(5)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調查取樣。優選南海北部等陸坡區作為試驗勘查區,分階段開展調查工作,初步查清天然氣水合物特徵和賦存條件。安排一定航次調查取樣和鑽探,圈定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區,查明資源量和探明一定的地質儲量。

2、積極參與全球海洋科學研究和資源開發保護

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的各項海洋事務,為發展海洋科學、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完善海洋資源和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做出貢獻。參與全球性和區域性海洋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國際合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為我國利用世界海洋資源創造有利的大環境和條件。

3、制定鼓勵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的優惠政策

為鼓勵和引導「走出去」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應建立部委間協調機制,統一規劃管理,簡化審批。建立聯系渠道,為「走出去」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提供聯絡和服務。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在重點海區和重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期工作,以減少風險,鼓勵和引導利用國外海洋資源的積極性。對於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的項目,在出口信貸計劃中予以扶持,增加出口信貸額度,放寬信貸條件。對在國外開發海洋資源所取得的份額產品,在進口配額、進口許可方面給予特殊安排,並實行優惠的關稅政策。開展世界范圍內的海洋資源可供性研究,建立「走出去」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的服務和支持系統,為實施全球戰略提供決策支持。

4、制定和完善海洋資源開發保護規劃

海洋資源勘探開發需要有宏觀規劃指導,建立資源規劃體系。要制定必要的專項資源規劃,如漁業資源規劃、海洋油氣資源規劃等,以及地方的區域性規劃,形成國家、省、市(縣)規劃體系。要理順不同種類海洋資源規劃之間的關系,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確保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

5、建立和健全海洋資源管理體系

海洋資源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以海域使用管理為基礎,加強海洋綜合管理的體制建設,包括建設相對集中的海洋管理機構,建立一支裝備精良的多職能的海上執法隊伍,建立中央與地方分級管理的體制。第二要加強海洋綜合管理的行政措施的制定,包括維護海洋權益、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多方面海洋政策,以及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規劃等。第三要加強執法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資源綜合管理,加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的執法力度,保證依法有序開發保護海洋資源。

6、開展和加強海洋生態建設

海洋資源開發要與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逐步淘汰污染嚴重、浪費資源的開發活動,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減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壓力。發展生態型養殖業和濱海旅遊業,建立沿海生態城市、生態示範區,把海洋經濟快速增長建立在海洋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建立海洋環境監測、觀測系統與評價體系,加強總量控制、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減緩和遏制近岸重點海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的勢頭。啟動渤海灣、遼東灣、大連灣、膠州灣、長江口、杭州灣、大亞灣和珠江口海域的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工程。加強海洋生態建設與海洋保護區管理,切實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建立一批海洋資源和生態保護示範工程。

結 語

海洋是富饒而未充分開發的資源寶庫。海洋資源是人類共同的繼承遺產。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越來越多的依賴海洋,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對於我國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海洋資源勘探開發還處於初始階段,人類詳細調查勘探過的海域不超過海洋總面積的10%,許多已經發現的海洋資源還難以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問題是長遠戰略問題,需要國家統籌規劃。21世紀是海洋世紀,我們要用戰略眼光籌劃海洋資源的勘探開發,安排一些世紀性工程,摸清我國管轄海域的資源家底,制定出合理開發規劃,走出國門積極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基礎和保證,為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③新聞角度:
海洋開發意義深遠關乎中國未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志強日前在青島說,探索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將成為全球發展的新熱點和全球競爭的新舞台。努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是關乎中華民族未來的戰略之舉,決不能掉以輕心。

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人類社會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包括人口急劇增長,陸地資源日漸減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等。這些現象已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未來。人們在重新確定自己新的行為方式的同時,也不能不為了爭取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尋找新的資源替代源泉,於是再次把目光和期望轉向海洋。

海洋的研究、開發和保護無論是對於全人類,還是對一個具體國家都是關系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問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巨大的人口數量對資源和國土的壓力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相比的,開發「藍色國土」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意義更為深遠。

舉例說,海水淡化問題的的前景,將直接影響我國的發展態勢和經濟決策。有專家預測,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5至16億,水資源短缺可能成為比能源短缺更嚴重的危機。開發海水利用技術,包括海水淡化技術和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技術,將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

我國政府對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十分重視,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比較而言,我國海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不僅相對於世界水平,而且相對於本國其他高新技術領域,例如空間技術、電子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還是落後的。有專家統計,發達國家科學進步因素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已達到80%左右,而我國還只有 30%多。我國在許多海洋經濟和研究領域,因缺乏先進裝備、資金和相應的技術已經受到了影響。因此,我國發展海洋高新技術並使之產業化不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緊迫的。

⑧ 大連經濟發展狀況,GDP等,企業,工業的現狀等

大連,位於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有包括大小島嶼260個。是中國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也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遼寧省的一個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內第二大城市,是中國東北主要的對外門戶;也是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
大連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5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之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金融中心,航運物流中心,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2011年全國兩會,大連被國家定位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龍頭及國家級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核心城市。 大連環境絕佳,2009年被由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UNEP)認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其支持並認可的非盈利性組織『國際公園與康樂管理協會』(IFPRA)評選為國際花園城市的最高獎。 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大連綜合競爭力名列全國城市第八位。僅次於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廣州,天津。
大連2011年GDP6100億,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6690432人,人均91175元,約為13468美元,超過上海的10827美元、天津的10399美元和北京的10377美元。 大連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承載世界製造業轉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電子、機械、輕紡服裝、冶金建材、食品醫葯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許多工業企業是中國同行業的骨幹企業: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廠)具有百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新廠)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船舶總裝廠,擁有30萬噸級大型船塢,被海內外譽為中國造船業的「旗艦」;大連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為30萬噸;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功率內燃機製造廠家,目前中國使用的內燃機車50%以上出自這個廠,有些產品還遠銷國外;大連重工·起重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連起重機廠是中國生產起重運輸機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廠。此外,還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軸、大鋼等著名企業。按照國家產業布局和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規劃重點,大連正在建設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為先導,大型石化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先進裝備製造業和船舶製造四大基地為支撐,新型材料、服裝、傢具、飲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⑨ 如何加速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張占海表示,當前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仍處於轉方式、調結構、去產能的關鍵時期,部分產業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慢、融資難、盈利難等問題。因此,為了培育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各地紛紛把計劃重點放到了優化產業結構上。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表示,發展海洋經濟就是要立足科技引領,加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實施重點突破,並推進智慧海洋工程建設。此外,要推動海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不斷提高海洋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效益。重點扶持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海洋生物醫葯、海洋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信息服務等海洋服務業,加快形成海洋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

⑩ 你覺得大連市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我覺得這幾年的大連市,經濟發展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而且城市發展的也比較先進。

閱讀全文

與大連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