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廣東聯安健康產業園

廣東聯安健康產業園

發布時間:2021-03-15 11:45:08

A. 廣東聯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佛山市聯仁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健康產業的醫療器械科技公司,具有經國家葯監部門批準的經營二、三類醫療器械的資質。本公司銷售代理各類醫用電子儀器、醫用檢測設備、植入材料、手術器械等等醫用產品。公司與國內外各大醫療生產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可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客戶需求。公司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與省內多家醫院建立了良好的客群關系,公司貼心細致的服務得到了眾多客戶的一致好評。
公司堅持「聯誼天下,仁者無敵」的經營理念,為追求卓越並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的仁人志士搭建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共創共贏。以「一流的質量、超一流的服務」為企業宗旨,贏得每一位客戶的信任。我們將不斷拼搏、不斷超越、腳踏實地拓展並維護好市場,逐步擴大公司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法定代表人:林東岳
成立日期:2011-12-09
注冊資本:1009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廣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0604586383407X
經營狀態:存續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少於50人
企業地址: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物華路5-13號佛山新媒體產業園3座502、504
經營范圍:醫療器械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及技術咨詢;持有效審批證件從事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保健食品經營、葯品經營;批發、零售:第一類醫療器械、實驗室檢驗檢測設備及耗材、儀器儀表、節能產品、安防監控系統設備、五金產品、電氣設備、機電產品、機械設備及其配件、電線電纜、家用電器、通訊器材、攝影器材、體育用品、音響設備、酒店設備、建築材料、橡膠製品、塑料製品、辦公設備、文具用品、日用品、工藝品、玩具、化妝品、衛生潔具、消毒用品、安全消防設備、環保設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化工原料及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不含提供上網服務),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研究,家用電器安裝及維修服務,營養健康咨詢服務,貨物進出口及技術進出口;超純水設備及水處理設備相關配件設計、研發、銷售及其技術轉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B. 未來三到五年內,農村有哪些項目干好了能致富

在農村養殖產業目干好了能致富。農村最缺進行養殖創業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裡的人民大多為了過上好日子,均進城務工,進行養殖的人越來越少。

養殖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種植業並列為農業生產的兩大支柱。
搞好養殖業生產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資,增強民族團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農村養殖的產業:

4、養殖牛:

肉用牛的飼料以青、粗為主,夏季放牧,放牧期一般為5-l0月份,舍飼期從11月份到次年4月份。放牧期每天保證8-10小時的采草時間,放牧人員要跟群放牧,注意觀察牛的吃草、發情、精神狀況。主要補喂礦物質、食鹽,適當補少量精料。放牧期每日補喂精料1千克,舍飼期每日2千克。

要注意牛疫病防治牛的疾病預防除按當地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防疫注射外,每年應驅蟲2次,可用伊維菌素制劑注射,對防治體內外寄生蟲效果較好。

5、養殖羊:

羊肉營養價值高,符合當今世界食物結構朝著高蛋白低脂肪發展的方向;肉羊是高效節糧型草食家畜,發展符合國情民意;養殖肉用山綿羊具有投資少、見效快,不僅能有效地開發利用草山草坡資源,而且能充分利用農閑地、退耕地種植的優質牧草。

傳統的山綿羊飼養是以放牧為主,一些地方由於過度放牧,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當前,舍飼養羊已成為養羊戶選擇的一種主要飼養模式。

C. 廣州番禺 建設國際珠寶經濟總部的番禺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廣州市番禺區區長駱蔚峰

一、產業基礎、特色、優勢

2006年11月,廣州番禺區被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聯合評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授牌認可,是全國首批16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廣東省珠寶行業內迄今為止唯一的火炬計劃珠寶特色產業基地。

廣州市番禺區,位處穗港澳的幾何中心、古邑新城濱水宜居,素來商業氛圍濃郁。依託香港及國際珠寶產業轉移的契機,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里已經成為海內外皆譽的珠寶產業集聚基地。目前,全區珠寶業年出口值11.55億美元,位列全區出口商品第三位;占廣州市珠寶出口總值的60%,佔全國珠寶出口總值的20%;區內集聚廣州市500多家珠寶企業中的379家(包括專門的珠寶企業和相配套的綜合服務機構),7萬從業人員,已成為廣州市珠寶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和全國的珠寶特色產業示範發展基地。

番禺區委書記譚應華與比利時安特衛普鑽石銀行主席郭利斯達成共識,力促兩地合作

目前,該特色產業基地內企業呈現出以下特點:

1.企業國際化程度高,呈現以外資企業為主力、民營企業並進的多元化發展形勢。目前,來自世界各地的珠寶首飾企業,包括中國香港、比利時、以色列、印度、義大利、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已在番禺區投資設廠,可以說,番禺區已經成為國際珠寶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基地。

廣州市番禺區駱蔚峰區長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上介紹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優勢

2.企業規模大,品牌集聚度高,發展實力強,呈現內外互動、內外銷並舉的發展趨勢。目前,我區300家企業中,超過千人的大廠數十家,而一般的中小型工廠也有數百人,規模化發展效應明顯;例如,在國內享有廣泛市場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六福、謝瑞麟、喜利、歐特爾、元藝、億鑽、鑽匯等一大批企業都已在本基地發展業務;而且,依託臨港的特殊區位優勢和產業歷史淵源,目前珠寶加工量佔香港轉口貿易量的60%,幾乎承包了香港所有的品牌珠寶加工業務。產品銷及全球市場,加工貿易量佔全國的60%。

3.業務范圍廣泛、產品種類齊全、工藝精湛,具有廣泛的國際認可度。本基地珠寶產業業務范圍廣,涵蓋鑽石加工、貴金屬鑲嵌首飾、珠寶首飾設備及珠寶鍾表工藝品製造等領域,基本上形成了產品種類齊全、技術全面的集群效應;其次,產品優勢明顯,集中在鑽石毛坯加工和首飾鑲嵌業務方面,其中毛坯鑽石進出口加工總量占廣東省的1/3,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24%,並以「中國工」著稱;而首飾鑲嵌由於加工量大,工藝精湛,因此番禺也被稱為「中國的維琴察」;此外,番禺珠寶工藝精湛、國際市場接受度高、市場空間廣泛。目前,產品主要經香港出口歐洲、北美、中東、日本、東南亞、中國港澳台以及國內市場。

沙灣珠寶產業園區全景(左側)

目前,基地內集聚有現代型的沙灣珠寶產業園、國際化的鑽匯珠寶物流交易中心(18000平方米)以及市橋珠寶工業區、大羅塘工業區、小平工業區、欖核珠寶工業區、大崗明珠工業園等數十個工業區。整個珠寶首飾產業在走過自發階段後,正逐漸走向規范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加強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的集約化發展道路是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探索模式。

其中沙灣珠寶產業園佔地338畝,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仍供不應求。園區集中海關、外經、質檢、報關、保險、押運等職能部門,能夠為客戶提供集審批、合同備案、核銷、通關、查驗以及押運等業務為一體的真正的「一站式」服務。而鑽匯珠寶采購中心以中央保稅區和外圍商鋪銷售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匯聚全球的原材料、成品、輔料供應商,提供交易、展示、推廣、綜合商務為一體的專業化服務,並正在實現與產業園的協同聯動發展。目前,這兩個項目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對相關產業產生了明顯的帶動和輻射效應,如金融、物流、保險、公證、會計、旅遊等服務業也協同發展,所衍生的產業附加值極大地強化了番禺珠寶產業基地的發展實力。今後,我區將以重點項目為載體,進一步做大做強,致力將番禺建設成為中國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珠寶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幾乎占整個產業規模的70%。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位於珠三角的核心區域,而隨著WTO、CEPA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帶來的發展契機,一批有實力和影響力的珠寶企業以及與該產業相配套的綜合服務企業也逐漸開始在番禺區集聚、發展和壯大,逐漸實現資源性競爭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可以說,目前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沙灣珠寶產業園區全景(右側)

二、主要工作思路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優勢顯著。基於區內珠寶產業發展的基礎,為更好地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規劃,切實發展,進一步推動該產業的健康、長足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科技廳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番禺區人民政府指導區珠寶產業管理領導小組編制了《廣州市番禺區「十一五」珠寶產業發展規劃》,全面明確今後進一步指導和促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指導思路和工作方針。

為加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的建設與發展,番禺區委、區政府導向科學,目標明確,堅持以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地方和諧發展、區域共同發展,產業持續發展」為指導原則,爭取利用5年的時間,致力營造一個既能為行業服務,又具有創造稅收、增加就業、拉動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

為切實做好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具體的發展工作,目前,番禺區人民政府已經提出六大發展戰略,科學定位和合理規劃產業的發展方向,具體如下:

1.優勢轉變戰略。堅持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外商直接投資與地方政府行為之間的互動,提升招商引資的水平和質量,提升產業素質。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珠寶產業園綜合辦公樓

2.創新突破戰略。以沙灣珠寶產業園、鑽匯珠寶交易中心為依託,建立珠寶產業創新中心,推進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形成適合產業集群升級飛躍發展的創新機制。

3.環境優化戰略。一方面通過強有力的政府引導和激勵政策,成立高效、精乾的組織管理機構,引導更多的市場資源匯集番禺;另一方面通過工業園區、鑽匯中心兩大項目,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創造和優化創業發展的硬環境,高標准做好公共服務,吸引更多的珠寶企業集聚番禺,促進集群的發展和壯大。

4.人才集聚戰略。通過實施珠寶人才工程,一方面以我區或周邊有基礎的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與國內外知名的教育及培訓機構合作,形成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尤其是在我區「撤市設區」經濟社會重大調整的歷史發展時期,加強創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培養出滿足行業發展的勞動力資源;同時,制定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前來發展和創業,不斷優化興家置業的環境,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工作,為產業的發展蓄積足夠的專業技術骨乾和勞動力隊伍。通過人才的帶動和支持形成自有的知識產權,彌補目前珠寶業管理、設計、市場影響等方面的人才缺口。

5.促大扶強戰略。一方面,提升招商引資的水平和質量,引進有基礎、有發展實力和前景的外資企業前來發展;同時,扶持和鼓勵地方民營企業利用產業集群的內部資源發展壯大。

6.市場帶動戰略。完善引導、監督、管理、促進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優勢因素,提升資源利用率,加大力度拓展國內市場,突出產業發展與地方稅收之間的相關性。

同時,番禺區堅持從多角度界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的發展目標:

1.產業規模目標。「十一五」期間,番禺珠寶出口值依然可以保持近20%的年增長率,到2010年,出口值超過20億美元,約佔全國珠寶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2.企業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區珠寶及相關配套服務企業總數近千家,具備綜合服務功能的骨幹企業逐漸壯大,上市珠寶公司10家以上;年交易額將超過300億元,產生大量直接稅收。同時,相配套的服務企業及時到位,服務功能更加強大和健全。

3.專業人才目標。建立起3大人才培訓基地,即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珠寶學院、國檢檢測培訓中心和沙灣珠寶產業園人才培訓部,人才結構更加合理。全區珠寶產業的從業人數將超過10萬人。

4.園區建設目標。以沙灣珠寶產業園和珠寶工業發展基地(包括市橋珠寶工業區、大羅塘工業區、小平工業區、欖核珠寶工業區、大崗明珠工業園等)為核心,以珠寶產業園區化為發展方向,鼓勵企業進園發展,增強集群網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我區珠寶產業空間布局。到2010年,現代型的沙灣珠寶產業園園區規模拓展至1300畝,集聚企業超過千家,其中珠寶加工企業超過500家,而且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國際珠寶企業,產業集群的規模進一步壯大。

5.產業基地目標。世界各地的珠寶交易商、供應商、采購商、貿易商以及與珠寶產業相配套的服務機構,包括質檢評估、金融服務、安全保險、綜合物流等機構都將集聚番禺,以鑽匯中心為節點,通過橫向聯合和縱向帶動,直接實現與生產環節的科學配套,在番禺將真正實現生產與綜合物流的和諧發展,並具有服務周邊、輻射國內、延及全球的影響力。同時,珠寶產業文化進一步繁榮,建立番禺珠寶產業專題博物館,將旅遊業與珠寶業聯合發展,使番禺成為國際化的集交易、物流、商貿、文化為一體的綜合型珠寶產業經濟總部,成為最具發展活力的中國珠寶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對我國珠寶工業發展產生積極的貢獻。

6.產業發展長遠目標。未來的番禺將成為世界精美珠寶的誕生地、國際化的專業交易中心、綜合型的專業物流配送節點、創新研發與信息中心、人才的培訓基地、標准與品牌的生成地和華南泛珠江三角洲的國際性行業綜合服務核心。

三、發展規劃及具體措施

自始,番禺區上下各部門通力協作,全面督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的進步與發展,目前,已制定推進該產業發展主要對策和規劃措施,如下:

2007年8月在番禺召開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第三屆換屆工作會議暨中國翡翠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1.加強政府宏觀領導和組織協調機制。①成立番禺珠寶產業五年發展戰略領導小組;②組建專門組織管理機構,具體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③設立專家顧問小組。

2.分步驟研製和實施珠寶產業發展激勵政策。在貫徹國家支持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成立「珠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改變傳統觀念,加大科技投入,鼓勵社會投資,促進基地升級發展,實現社會公共資源再注入的良性循環。

3.立足現代化的沙灣珠寶產業園工業園區,完善綜合服務,切實壯大和增強基地規模和發展效益。珠寶產業園是我區珠寶資源匯集的節點,是產業信息交流的樞紐。目前,隨著本地家族式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急需進園尋找新的合作機會;而國際珠寶產業轉移的浪潮使得更多的外商將在我區投資設廠。今後,番禺區要在整合和鞏固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壯大園區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招商引資力度,結合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吸引國內外企業(包括已經和計劃入駐番禺發展的企業)按照統一規劃入園發展,發揮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學習與合作機制,共同分享集群內部資源,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形成知識外溢學習型經濟體系。同時,加緊整治產業園區及其周邊綜合治安和生態環境,建立安全、高效的配套基礎設施,改善園區和城市中心的交通配套條件。通過園區內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溝通,開發珠寶旅遊業,挖掘產業蘊涵的文化內涵,帶動相關產業協調發展,使珠寶產業園成為招商的理想載體,使珠寶產業真正有利於地區發 的產業。

2007年中國珠寶界(番禺)翡翠采購會開幕儀式

4.以鑽匯珠寶采購中心為依託,引進國際性的珠寶專業物流、金融等領域的服務機構,創新產業運作模式,促進產業升級,引導本基地更好、更快發展。繼續加快推進和建設鑽匯珠寶交易中心,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條,發揮其保稅服務和自由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形成一個集全世界珠寶原材料、成品采購、信息化商務、綜合物流發展為一體的國際級珠寶專業物流及商貿平台,以此優化上游原材料供應和下游產品的物流、分銷機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產業的增值能力。同時,加強工業園區和交易中心的資源互補,協同發展,使番禺從一個低端的單一加工基地轉型升級為國際級的、高附加值的綜合珠寶產業集群。

5.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提高特色產業基地發展質量。珠寶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其對相關產業有著廣泛的帶動和輻射效應,依託現代型的工業園區和國際化的交易中心,目前已有200多家客商即將前來發展,而今後我區的招商重點已不僅僅限於珠寶廠商,而是與珠寶業相關的綜合服務商,包括金融、物流、保險、質檢等,促進產業由依靠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建立規范、高效的運營環境,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提高發展質量。

6.轉變增長方式,堅持出口與內銷並舉,國內外市場並重發展模式,引導本基地走綜合性的特色發展道路。目前,本基地政府、海關、國稅、質檢、報關、押運、交易機構以及企業實體正聯合開發珠寶業內外銷物流信息交易綜合管理平台,藉此加強有效管理和監控,為行業發展營造寬松、規范的發展環境,吸引更多廠商合法地便捷地從事珠寶加工與內銷。同時,加大開拓國內市場的建設和宣傳力度,增加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

7.切實抓好人才培養、培訓網路體系建設。①繼續大力配合和支持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辦好珠寶學院;②利用國檢培訓中心的力量快速啟動職業再培訓;③配合沙灣珠寶產業園人才培訓部開展培訓業務。

8.加快完善珠寶產業創新體系。①建立珠寶業創新中心;②增加科技立項,以大型企業、科研院所為依託,加強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有機互動;③積極引進和扶持珠寶產業大型企業或與該產業相關的支撐服務機構落戶番禺。

9.以企業為根本,以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為方向,加大宣傳,增強品牌意識,樹立「番禺珠寶」區域品牌效應。立足目前的發展基礎,利用各種渠道,加大「番禺珠寶」在國內外的宣傳力度,宣傳番禺的經濟社會發展、營商投資優勢、興家創業環境和珠寶產業發展成就,樹立良好的珠寶產業發展國際形象,尋求更多的合作夥伴,樹立在業界的影響力。

10.加強交流,促進合作,加強與國際傳統珠寶首飾大國的戰略合作,以深層次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促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健康、持續發展。

通過以上規劃措施,區委、區政府致力推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番禺)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整個珠寶產業集群的核心,具備立足番禺、帶動周邊、輻射中國、影響全球的綜合服務功能,並帶動特色產業基地所在地區的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科技等眾多方面的綜合協同發展。

廣州鑽匯珠寶采購中心外景

D. 國家對烹飪大師有啥補助

餐飲業是重要的服務業,直接關繫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水平。科學發展餐飲業,對於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擴大市場消費、拉動相關產業、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促進我國餐飲業科學發展,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特製訂本綱要。一、我國餐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餐飲業發展經歷了起步階段 、數量型發展階段、規模化發展階段和品牌建設階段,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業態多樣化、經營方式連鎖化、品牌建設特色化、市場需求大眾化、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型的發展新格局。當前我國餐飲業發展正處於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一)行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權形式趨於多元餐飲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2007年,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352億元,佔全國GDP比重達5%,同比增長19.4%,連續17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全年上繳利稅逾1155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2.25%。餐飲市場細分不斷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鍋、休閑餐飲、主題餐飲等業態快速發展。隨著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不斷湧入,風險投資和股票上市的成功運作,我國餐飲業產權形式趨於多元化。(二)品牌經營效應凸現,現代化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注重品牌經營,餐飲連鎖經營擴張步伐加快。2007年,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集團共有410家,平均擁有門店數量為41家,平均零售額為1.8億元。全聚德、小肥羊等知名餐飲企業通過加盟、合資等方式走向海外。現代科技成果不斷融入餐飲的產品加工、管理經營、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加速了餐飲業標准化和工業化進程,促使餐飲業從傳統手工生產轉向現代化生產。(三)促進消費作用明顯,擴大內需貢獻突出餐飲業是居民休閑消費、社交消費、喜慶消費、會展消費和旅遊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從事商務活動的重要場所。強勁的餐飲消費對化解收入存量、拉動經濟發展效果顯著。1991-2007年,餐飲業零售額年均增長22.3%,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高7.2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2007年,餐飲業零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四)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改善民生的著力點餐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農業和工業轉移剩餘勞動力主要途徑,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餐飲就業人數逾2000萬,每年新增就業崗位200多萬個。很多城市將發展餐飲業作為改善民生的工作抓手,大力興建便民餐飲網點和美食街區,創造性地開展大眾化餐飲和早餐工程等工作,促進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五)推進城市化進程,助推新農村建設發展餐飲業,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推動建立現代化的原料種植、養殖基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食品加工業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我國餐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一)歷史機遇1.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空間。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將繼續保持平穩健康運行,大力發展餐飲業符合中央擴大內需的方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方式不斷變革,對餐飲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健康、環保和綠色消費成為時尚。我國餐飲市場將進一步擴大,並帶動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建築裝潢業、製造業、教育培訓業等相關產業聯動發展,更好地發揮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2.國家加快服務業發展戰略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目前我國服務業總量相對較小,2007服務業產值比重不到40%,與全球服務業產值平均比重60%(發達國家超過70%)相距甚遠。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為服務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礎,為餐飲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3.經濟全球化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生機。加入WTO後,大量的外資、外企進入我國,不同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匯聚我國,為我國餐飲業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我國對外開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飲企業將更多地進入我國市場,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科學的運作模式和經營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國餐飲企業。與此同時,中式餐飲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為弘揚中華餐飲文化提供了新舞台。(二)主要挑戰我國餐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既有行業自身發展過程中伴隨的問題,也有來自國外餐飲的競爭壓力。1.法規建設滯後。目前,我國餐飲行業缺乏規劃引導,在快速發展中有盲目、無序和低水平發展的現象。尚未建立適用於餐飲業的國家級法規,缺乏系統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強制性標准,餐飲企業的標准參差不齊,內容不全面、技術知識含量低,缺乏全國統一性。2.市場秩序有待規范。我國餐飲業缺乏統一的行業執法,市場秩序不規范,餐飲環境不衛生,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市場管理和行業管理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3.餐飲結構失衡。由於競爭加劇、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大眾化餐飲在一些地區發展很不平衡。行業內高檔餐飲勢頭強勁,中低檔餐飲服務明顯不足。4.產業化程度偏低。我國餐飲業總體仍處於小、散、弱的狀態,90%以上的餐飲企業為小企業,2007年規模最大的100家餐飲企業營業額僅占整個餐飲市場的8.5%。與國際知名餐飲公司相比,中國知名餐飲公司的企業規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經驗等差距較大。此外,餐飲業上游供貨商不成熟,農業、牧業、農副產品食品初加工過於分散、生產初級,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5.餐飲人才不濟。餐飲教育科研滯後,全國沒有本科烹飪院校,餐飲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和專業培訓工作滯後。行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層管理人才和烹飪技術人才。尤其是廚師資格認證混亂,名師大師認證失范,出現花錢買證現象。外資餐飲企業以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中餐技術、管理、服務、文化等方面人才,導致中餐企業人才大量流失。6.中外餐飲企業競爭加劇。與國外餐飲相比,國內餐飲企業在硬體、軟體,尤其是在管理、服務方面的差距較大。加入WTO後,更多外資餐飲企業的進入加劇我國餐飲行業的競爭。國外餐飲企業進入中國,對我國餐飲經營理念、服務質量標准、文化氛圍、飲食結構、從業人員素質要求等將產生深刻影響。而中國本土品牌餐飲走出去步伐較慢,競爭力不強。在國外,中餐企業大多表現為規模小、環境不佳、服務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顯。在國內,中餐企業面臨著外國品牌餐飲企業的擠壓。三、餐飲業發展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綠色餐飲,統籌城鄉餐飲發展,拓展現代經營方式,提高產業集聚度,逐步形成各類餐飲業態互為補充、相互滲透,高、中、低檔餐飲協調發展,中外餐飲相互融合,區域餐飲特色鮮明,大眾化餐飲較為普及的現代化餐飲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餐飲需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二)發展原則1.以人為本。努力提供豐富多樣的餐飲產品,搞好食品安全,注重營養保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餐飲需求。2.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不同地域的差異化餐飲風格。3.突出重點。明確發展重點,狠抓餐飲龍頭企業,培育餐飲品牌,力求重點突破。4.分類指導。各地針對不同餐飲業態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標准規范,予以分類指導,促進其科學發展。5.傳承創新。要在弘揚中華餐飲文化精髓的同時,不斷進行管理、服務和產品創新,改良創新菜系、菜品,滿足餐飲消費需求。(三)發展目標到2013年,全國餐飲業將保持年均18%的增長速度,零售額達到3.3萬億元;培育出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圍濃烈、社會影響力大、年營業額10億元以上的品牌餐飲企業集團100家;全國餐飲業吸納就業人口超過2500萬人;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800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16萬個連鎖化、標准化的早餐網點,規范一批快餐品牌,初步形成以大眾化餐飲為主體,各種餐飲業態均衡發展,總體發展水平基本與居民餐飲消費需求相適應的餐飲業發展格局。(四)主要任務1.提高餐飲規范化水平建立健全餐飲業標准體系,加大餐飲業行業標準的推廣實施力度,全面提升行業標准化水平,有條件的要建立餐飲業標准化培訓、推廣、示範中心。建立健全餐飲企業信用體系,引導企業開展規范經營、誠信經營。嚴格餐飲企業采購環節管理,建立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購追溯制度。規范餐飲市場秩序,重點加強衛生、質量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企業、消費者、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四位一體」的監督管理體系,促進餐飲業健康有序發展。2.增強餐飲便利化功能要將餐飲業統一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把發展大眾化餐飲與城市改造和社區商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過程中,合理配置餐飲網點,完善服務功能,使大眾化餐飲網點與社區居民需求相適應,具備條件的城市可集中建設餐飲美食街、餐飲特色街等大眾化餐飲街區。3.加快餐飲現代化步伐大力推廣現代管理模式,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網路營銷、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加盟連鎖和特許連鎖,積極引進世界知名的餐飲連鎖公司,促進我國傳統餐飲業的改造。大力發展特色餐飲、快餐送餐、餐飲食品等多種業態的連鎖經營。培育一批跨區域、全國性的餐飲連鎖示範企業。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鼓勵引進先進的食品加工、製作和包裝技術;加快餐飲業信息化步伐,推廣建立餐飲呼叫中心,構建移動餐飲服務平台,提供快捷的電話訂餐查詢和訂餐服務,在餐飲資料庫、行業資訊、美食搜索、在線訂餐、電子商務等方面提供現代化餐飲服務。4.提升餐飲品牌化水平鼓勵創立餐飲品牌,實現企業發展多元化、系列化、功能化。以餐飲品牌帶動相關產品或品種的開發與銷售,以品牌信譽吸引外商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擴展經營領域。5.推進餐飲產業化發展積極實施餐飲產業聚集戰略,加強縱向與橫向的餐飲協作,鼓勵資本運作,推進餐飲業集約化生產,通過大力發展餐飲業連鎖經營、特許加盟店等形式,加快我國餐飲企業集團化、規模化步伐。6.加快餐飲國際化進程要把中國餐飲文化的優良傳統與世界先進的餐飲文化結合起來,吸收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先進技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餐飲,提升中餐國際競爭力。重點引導有實力、品牌效應好的中餐企業到國外開辦餐館,佔領國際餐飲市場。四、餐飲業發展格局(一)餐飲類別格局努力形成各類餐飲互為補充、相互滲透的餐飲發展新格局。1.傳統正餐。包括酒樓、飯庄、賓館餐廳等在內的主流餐飲店,以經營傳統飯菜為主,兼供酒水飲料等。重點推動菜品創新和菜系融合,增加服務功能和提升服務水平。2.快餐小吃。包括快餐店、小吃城、面館、餃子館等形式,基本上以滿足消費者的日常基本飲食需求為主。重點發展特色餐飲,加強衛生安全管理,提高成品和半成品的機械化程度,完善中心廚房建設,增強便利化程度。3.休閑餐飲。包括茶餐廳、飲品店、咖啡館等。重點完善基礎設施,改造環境,增強其旅遊服務功能,形成以餐飲為主,集休閑、娛樂、洽談、表演、健身等於一體的餐飲形式。4.其他餐飲。包括團體膳食、外賣店、主題餐廳等其他餐飲形式。重點發展規模生產加工,發展連鎖經營,完善配送及服務功能,增強食品安全,培育知名品牌,建立信用體系。(二)餐飲空間格局1.區域餐飲格局:在對傳統菜系改良、創新的基礎上,建設五大餐飲集聚區。--辣文化餐飲集聚區:以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重慶美食之都、川菜產業化基地、長沙「湘菜文化之都」和湖北淡水漁鄉,引導江西香辣風味、貴州酸辣風味餐飲發展。--北方菜集聚區:以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及東北三省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魯菜、津菜、冀菜創新基地,建立遼菜、吉菜、龍江菜研發基地,大力推廣山西、甘肅等地麵食文化。--淮揚菜集聚區:以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省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淮揚風味菜、上海本幫菜、浙菜、徽菜創新基地,建設中餐工業化生產基地。--粵菜集聚區:以廣東、福建、海南等省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粵菜、閩菜創新基地。--清真餐飲集聚區:以寧夏、新疆、甘肅、內蒙、青海、西藏等省區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烏魯木齊「中國清真美食之都」、蘭州「中國牛肉麵之鄉」和寧夏清真食品工業化生產基地。2.城市餐飲格局:形成高中低檔餐飲協調發展的城市餐飲格局,著力發展三大城市餐飲集聚群:--商務餐飲集聚群:以滿足商務活動為目標,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商務區,建設若干商務餐飲集聚群。--中低餐飲集聚群:以滿足家庭節慶消費為目標,在城市流動人口集中區,建設若干美食一條街。--社區餐飲集聚群:以滿足家庭日常消費為目標,在居民社區,建設各具特色、老少皆宜的餐飲門店。3.農村餐飲格局:提升農村餐飲的衛生水平,規范發展「農家樂」,開發鄉土菜餚和民族特色小吃,提高農村餐飲服務質量和水平。五、餐飲業發展重點(一)著力發展大眾化餐飲大眾化餐飲是指面向廣大普通消費者,以消費便利快捷、營養衛生安全、價格經濟實惠等為主要特點的現代餐飲服務形式。要以規劃、標准和政策支持為保障,以實施早餐工程為突破口,以餐飲龍頭企業為依託,以店鋪式連鎖經營為主體,送餐和流動銷售為補充,加快推進大眾化餐飲的規模化發展。要切實解決大眾化餐飲企業的網點經營權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引導和支持餐飲龍頭企業整合現有資源,延展服務網路,實現加工配送中心或中心廚房的合理布局和服務功能的提升。充分發揮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在解決大中城市早餐供應等大眾化餐飲中的作用,2010年前,在各大中心城市建設一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二)建設餐飲產業化基地鼓勵建立餐飲產業化基地。餐飲龍頭企業通過整合現有資源積極發展直營網點,或通過特許加盟方式開展規模化經營,實行統一生產、加工和配送,有條件的還可將業務延伸到餐飲原輔料種植基地建設。著力建設一批餐飲原輔料基地:--長江中上游山野菜蔬基地:主要包括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長江中下遊河鮮基地: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等地;--黃河流域牲畜基地:主要包括內蒙古、甘肅、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嶺南地區家禽基地: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地;--西北清真食品原料基地:主要包括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三)加快推進餐飲工業化加強餐飲工業化生產研發,把技術開發、技術創新與技術引進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中餐工業化水平。研製先進生產線,實現中式菜點成品和半成品工業化生產。積極發展中式快餐,走工廠化、標准化、連鎖化、規模化和因地制宜的道路。鼓勵發展便民利民的新型加工食品,引導大型餐飲企業建立中心廚房。重點建設上海市、常州市餐飲工業化基地。(四)培育一批餐飲品牌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餐飲企業集團。進一步推進餐飲企業等級劃分工作,各中心城市要加快培育5-10個餐飲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餐飲品牌。保護並弘揚老字型大小餐飲品牌,積極引導老字型大小開拓創新,融入現代消費理念,提升老字型大小整體形象。鼓勵支持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開拓特許經營業務,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餐企業國外巡迴展,引導中餐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五)大力發展節約型餐飲要在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自覺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為重點。加快推廣廚房現場管理(6T管理)法;建立食堂、飯店等餐飲場所「綠色餐飲」文明規范;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廣使用節能型設備,提倡用清潔能源代替污染能源;採用環保技術、進行清潔生產減少廢棄物;大力開展餐廚垃圾的回收利用,發展節約型餐飲;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用具;對廢品、廢水包括泔水嚴加控制管理、防止污染;禁止使用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為原料,盡可能使用綠色原料,創辦綠色餐廳;積極提倡分餐制。(六)鼓勵企業管理創新鼓勵餐飲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強化菜餚研究和服務研究,不斷改進老品種,引進新品種,創名牌菜點,運用多種服務方式。加強成本管理,降低原材料進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建立績效獎勵機制,對管理業績卓越的職業經理人、菜餚改革創新成功的廚師、顧客滿意度很高的服務員予以獎勵。(七)加強人才基地建設產學結合、校企結合,著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餐飲人才。積極發展烹飪中等職業教育和烹飪高等教育;加強餐飲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規范職業資格認證。推廣餐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開展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認定和技能大賽等活動。鼓勵建立餐飲人才培養基地,重點建設上海、武漢、合肥、長春、成都、濟南等城市餐飲人才培訓基地。(八)做好中餐申遺工作中華烹飪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要加強對「中華烹飪」文化要素、技藝的研究,積極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工作,加快將「中華烹飪」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進程,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六、保障餐飲業科學發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一)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加快制定餐飲業管理的國家級和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行業法規體系。要制定餐飲業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健全餐飲標准體系建設,盡快制定一些餐飲業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加強餐飲業統計工作,建立統計調查體系,增強行業運行分析。開展餐飲創新理論研究,深入研究行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提出解決的政策措施。(二)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大協調力度,積極會同當地發改委、財政、稅務、工商、質檢、衛生、市政、交管等部門,研究制定促進餐飲發展的政策措施。要落實好餐飲企業在農副產品采購、吸納下崗工人再就業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落實連鎖經營企業實行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簡化經營審批手續等政策;在用地選址、網點規劃、工商登記、衛生監管、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減免收費以及便利運輸等方面,為大眾化餐飲經營企業創造良好條件;要積極貫徹實施十七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集中設立連片的餐飲基地,實現規模化的餐飲原輔料基地和產業化基地建設;要推動盡快將餐飲業與工業一視同仁,在水電氣方面給予等價待遇;對大眾化餐飲企業用水適用居民用水價格;通過建立重點餐飲企業聯系制度,在輿論宣傳、政策導向、市場開發、技術引進、扶持上市等方面予以幫助。(三)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要積極運用財政資金,支持全國性餐飲產業化基地、餐飲原料基地、餐飲工業化基地和餐飲人才基地的建設;支持餐飲企業技術創新,建設餐飲公共服務設施;支持以改善民生為核心的早餐工程、城市中心廚房建設,鼓勵餐飲企業發展連鎖經營,開展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商務部將利用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有利條件和有關政策,根據合作區功能配套的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具備條件的餐飲企業到境外經貿合作區內建店設點,在為園區服務和累積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所在國餐飲服務市場。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餐飲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上市融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搭建中小餐飲企業融資平台,國家和地方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重點資助或貸款貼息補助。加大對糧油生產者和規模化養殖戶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抵押品范圍,強化餐飲產業鏈建設。(四)加大宣傳貫徹力度加大餐飲輿論宣傳,形成加快餐飲業特別是大眾化餐飲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加強典型引導,推廣餐飲先進經驗。廣泛宣傳節約型餐飲,引導科學飲食、健康消費。加強餐飲標准和規范的貫徹落實。認真貫徹實施《早餐經營規范》等餐飲業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進行貫標達標培訓和檢查驗收。(五)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充分發揮餐飲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利益、溝通行業信息、加強業務交流、推廣先進技術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做好工作。(六)抓好《全國餐飲業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工作《全國餐飲業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的實施,關繫到民生福祉,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繫到和諧社會的構建。要切實加強對《綱要》實施的組織領導,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具體指導,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推動《綱要》的組織實施。國家對烹飪大師有啥補助

E. 廣州市和藤醫葯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東和藤醫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uangdong Hanses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廣州市和藤醫葯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廣州美惠康醫葯有限公司
◎和藤天然營養與保健食品配送中心
◎西藏和藤藏醫葯開發有限公司
◎和藤西藏波密天麻研究中心

廣東和藤醫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和藤醫葯)是華南地區著名的創新導向型股份化公司,致力於發展中醫葯特色的高端產品和服務,引領安全-有效-可控的醫葯獨創技術,以「預防與治療雙軌」為長期經營目標,精心打造中葯現代化和國際化。公司總部設在廣州市海珠區海珠科技產業園。經營范圍為:醫葯產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工產品的研究開發、技術咨詢;醫葯原料、生化製品生產;葯品批發零售,物流供應,葯材種植,醫療器械銷售及其他綜合投資;貨物和技術進出口。
和藤醫葯組建一支科研、生產、企業管理、營銷等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隊伍。與廣州中醫葯大學、中山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聯合培養基地,推動網路化技術創新的新葯研發新管理模式。公司注重國際化、網路化發展,設置科學的企業構架,按產品的關聯度從研發、生產到營銷,合理配置資源,構建以科研加營銷為主體形成的「微笑曲線」,探索現代中葯產業化發展的「和藤模式」。
旗下6家控股及子公司。公司已連續獲得美國NIH、國家科技部、省市區級政府科技計劃項目9項,技術轉讓18項、發明專利和商標注冊申請11項。相繼獲得海珠區知識產權試點示範企業、廣州市民營科技企業、2009年廣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廣州市自主創新就業先進單位等稱號。

公司與國內數家制葯企業和商業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實行產、銷、研一站式新產品開發服務。公司目前已開展中葯復方制劑、緩控釋新劑型等多項新葯以及降糖食品的研究開發。

公司分別在東北、西藏建立北葯、藏葯研發基地,並與美國、日本等國外企業合作開拓國際中(藏)葯提取物、中間體市場,成為一家集葯品研發、生產、銷售和葯材種植、提取於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醫葯企業。
法定代表人:錢陳欽
成立日期:2006-09-30
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廣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0105793488922E
經營狀態:存續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Guangzhou Heteng Medicine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Ltd.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2429號222房自編之二(僅限辦公用途)
經營范圍: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化學工程研究服務;生物技術咨詢、交流服務;生物技術轉讓服務;科技中介服務;科技項目代理服務;健康科學項目研究成果技術推廣;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營養健康咨詢服務;商品信息咨詢服務;投資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閱讀全文

與廣東聯安健康產業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