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資本引領新興產業發展

資本引領新興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5 10:59:45

Ⅰ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

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心環節,必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結合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結合國家科技計劃、知識創新工程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領域超前部署,加強交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基礎技術研究水平。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對面向應用、具有明確市場前景的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建立由骨幹企業牽頭組織、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依託骨幹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支持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發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科研機構、高校積極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集聚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加快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科研機構、高校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完善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人員積極從事職務發明創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發揮研究型大學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增加急需的專業學位類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政策,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支持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建立專利聯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四)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以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並能夠實現突破的重點方向,依託優勢企業,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推動要素整合和技術集成,努力實現重大突破。
(五)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發揮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創業服務、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著力培育新業態。積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環境服務業。
(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加大實施產業化示範工程力度,積極推進重大裝備應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高校的創新成果發布制度和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託具有優勢的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突出、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形成增長極,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積極培育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為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環境。
(一)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堅持以應用促發展,圍繞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緩解環境資源制約等緊迫需求,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大技術和產品,統籌銜接現有試驗示範工程,組織實施全民健康、綠色發展、智能製造、材料換代、信息惠民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培育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二)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創新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擴大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范圍。加強新能源並網及儲能、支線航空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應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
(三)完善標准體系和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的審批管理程序。進一步健全葯品注冊管理的體制機制,完善葯品集中采購制度,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葯物優先進入醫保目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和產品准入標准。改善轉基因農產品的管理。完善並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規標准。
深化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要通過深化國際合作,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
(一)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研項目。支持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和設立研發機構,在國外申請專利。鼓勵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技術示範應用項目,共同形成國際標准。
(二)切實提高國際投融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境外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多種方式融資。擴大企業境外投資自主權,改進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外匯支持。積極探索在海外建設科技和產業園區。制定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為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供指導。
(三)大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結合對外援助等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以及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准在海外推廣應用。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注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
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鼓勵社會投入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的基礎上,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創新支持方式,著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推廣應用。加強財政政策績效考評,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稅收激勵政策。在全面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方向和稅種特徵,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研究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
(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加快建立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在內的多層次擔保體系。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服務。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財政優惠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
(四)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完善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實現各層次市場間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積極探索開發低信用等級高收益債券和私募可轉債等金融產品,穩步推進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展,拓寬企業債務融資渠道。
(五)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與監管體系。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創造條件。發揮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於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條件。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創新葯物、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二)加強宏觀規劃引導。組織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加強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各地區要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發展重點,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三)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推進。

Ⅱ 近兩年發展的新興產業有哪些

發展新興產業,要以高端為核心,切實增強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集中力量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在新興產業發展上搶佔先機。著眼高端環節,重點加快發展光伏產業的太陽能電池及關鍵設備、物聯網產業的無線傳輸、微電子產業的晶元設計和製造等高端環節,提升新興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攻克高端技術,選擇具備突破條件的關鍵技術作為主攻方向,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高技術產業專項,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含量產品;圍繞產業鏈創新,加大創新力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黃莉新指出,要以項目為重點,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以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為契機,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的抓手。加快項目進度,推動一批重大產業化和研發平台項目建設進度,形成規模產能;大力開展項目招商,引進一批對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長起支撐作用的龍頭項目;加強園區載體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服務環境,實現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確立全球視野,大力引進和集聚海內外高端智力要素和資本要素,以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來支撐新興產業發展。強化人才引進,以高素質的人才群體支撐新興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強化金融創新,積極引導市內外各類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國有資本、民間資本投資新興產業,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加大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用足用好政策,通過政策集聚人才,推動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加強對新興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督查力度,為新興產業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

Ⅲ 如何通過資本市場來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歐洲債務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啟示在於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應深刻認識到,我國處於金融一體化趨勢加劇的時代,未來不僅要做好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監管工作,也要高度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和風險,關注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
第二,即使是非常發達或者曾經輝煌的經濟體,如果缺乏自我更新和產業升級的能力,在全球化的競爭浪潮中也只會越來越尷尬。應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的發現和發展,增強我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
第三,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應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資本市場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助力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一是通過依託於推動市場化的並購,促進產業整合;二是通過培育創新型和中小型企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成長。
「PC、電信、互聯網、生物等四個產業成了近三十年來引領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產業,這四個產業無不是通過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發現的,而它們的成長和壯大也是通過資本市場推動。」祁斌表示,與其猜想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如去優化要素市場,優化科技和資本,優化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和資本市場的對接機制。「而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哪個地區能夠吸引更多的元素,能夠讓這些元素更自由地交換,就更能夠在創新經濟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Ⅳ 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定是中小企業嗎

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要求,國家從來就沒有局限在中小企業的范圍內。而且近幾年針對企業申報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的項目,拿到政府資助的企業中,有一半是上市的大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

一、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心環節,必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結合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結合國家科技計劃、知識創新工程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領域超前部署,加強交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基礎技術研究水平。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對面向應用、具有明確市場前景的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建立由骨幹企業牽頭組織、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依託骨幹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支持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發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科研機構、高校積極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集聚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加快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科研機構、高校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完善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人員積極從事職務發明創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發揮研究型大學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增加急需的專業學位類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政策,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支持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建立專利聯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四)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以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並能夠實現突破的重點方向,依託優勢企業,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推動要素整合和技術集成,努力實現重大突破。

(五)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發揮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創業服務、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著力培育新業態。積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環境服務業。

(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加大實施產業化示範工程力度,積極推進重大裝備應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高校的創新成果發布制度和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託具有優勢的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突出、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形成增長極,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積極培育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為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環境。

(一)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堅持以應用促發展,圍繞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緩解環境資源制約等緊迫需求,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大技術和產品,統籌銜接現有試驗示範工程,組織實施全民健康、綠色發展、智能製造、材料換代、信息惠民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培育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二)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創新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擴大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范圍。加強新能源並網及儲能、支線航空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應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

(三)完善標准體系和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的審批管理程序。進一步健全葯品注冊管理的體制機制,完善葯品集中采購制度,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葯物優先進入醫保目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和產品准入標准。改善轉基因農產品的管理。完善並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規標准。

三、深化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要通過深化國際合作,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

(一)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研項目。支持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和設立研發機構,在國外申請專利。鼓勵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技術示範應用項目,共同形成國際標准。

(二)切實提高國際投融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境外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多種方式融資。擴大企業境外投資自主權,改進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外匯支持。積極探索在海外建設科技和產業園區。制定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為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供指導。

(三)大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結合對外援助等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以及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准在海外推廣應用。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注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

四、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鼓勵社會投入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的基礎上,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創新支持方式,著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推廣應用。加強財政政策績效考評,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稅收激勵政策。在全面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方向和稅種特徵,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研究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

(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加快建立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在內的多層次擔保體系。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服務。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財政優惠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

(四)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完善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實現各層次市場間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積極探索開發低信用等級高收益債券和私募可轉債等金融產品,穩步推進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展,拓寬企業債務融資渠道。

(五)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與監管體系。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創造條件。發揮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於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條件。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創新葯物、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二)加強宏觀規劃引導。組織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加強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各地區要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發展重點,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三)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推進。

Ⅳ 七大新興產業的意義

七大新興產業的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振興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因為幾大部委的領銜介入,此後的政府大規模投資也被市場普遍期待,所以這也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後又一個大型產業投資計劃。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之前的『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而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從時間上來講,也與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國家發改委也已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編製作為重點。
在圈定七大產業的同時,會議還確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並特別指出要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不但要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
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國家定調為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對此,趙剛表示,這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引進來」是鼓勵國外企業來華投資,希望引導其將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在合作中把握主導權,在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吸引外資;「走出去」則是希望國內企業在國外建立工廠和研發中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打造自主品牌,擴大市場。
此外,在扶持政策方面,會議要求要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制定完善促進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
中銀國際研究所發布報告認為,綜合考察各戰略性新興行業自身發展規律和未來產業政策的可能走向,節能環保可能是受產業規劃的政策推動最強行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三網融合也將獲得較大的推動。新材料、生物產業、高端製造業產業雖然也將受到顯著的影響,但相對於其他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可能更多取決於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預計,未來十年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十年,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可望達到20%以上.

Ⅵ 新興產業想要轉型升級為未來組織,該怎麼做

以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新興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對新情況、新要求的應變和適應,要以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助推產業發展。
1。正確認識政府定位,突破傳統發展模式
對於新興產業的發展而言,核心關鍵就是要正確認識政府部門定位,要形成推動產業發展的明確政府權力邊界,即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為此,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建立新的發展機制。
一方面,建立「市場增進型政府」(market-enhancing government),即指在制度不健全、產權不安全、信息不對稱、金融市場監管不到位等情形中,保護個人財產權利,並能夠強制執行各種契約並受到約束而不能肆意妄為。
另一方面,根據重要性和可能性將未來新興產業發展分為「必須做」、「錦上添花」、「可有可無」和「堅決不做」等類別,通過在優先選項領域制定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戰略和措施,以增強企業投資和區域經濟增長的信心,實現產業扶持和競爭力有效提升的協同發展。
也就是說,既要繼續加大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在每年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中單列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資金,確保資金的獨立性,並為資金分配建立相適宜的規則,避免資金支持的不到位;又要讓涉足新興產業的企業面對市場競爭,「讓市場來優勝劣汰」並促進行業成長。
同時,必須跟蹤評估新興產業的發展績效,適時進行政策調整和重點調校。鼓勵地方政府建立區域性的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為確保政府引導基金起到盡快形成投資、發揮引領的作用,對於基金的績效考核要平衡好容忍市場風險和追究敗德行為的關系,要平衡好保障政府資金安全和發揮引導新興產業發展的關系,要平衡好政府目標和商業導向的關系,要平衡好國資保值增值的問責機制和因顧慮而無法進入實質運作的關系。
2。共享共建政府數據平台,推動政府部門轉型
網路新時代的核心在於「連接」,即實現萬物的互聯,由此必然帶來分布式的「非中心化」結構,也對政府部門的傳統治理模式、治理能力帶來了更多挑戰。為此,必須要大力推進全社會的數據公開和共享,深入發掘數據要素潛力,助推治理模式的轉型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要重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共數據的公開,構建完整、統一、安全、實效的數據平台,實現基礎數據資源和業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網路化匯聚和統一化管理。要防止數據的部門化、壟斷化,有利於信息的互聯互通、整合和即時獲取,有利於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和合作,有利於企業深化數據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集約協同型政府。
針對受眾的實際需要,應以深化重點領域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為突破口,加強開放數據的質量管理與安全保護、加強相關數據分析人才的培訓、積極採用移動互聯網與新媒體傳播技術,實現數據資源向產品、資產及效益轉化。要有利於提升受眾的數據可獲得性,有利於政府部門與相關服務受眾間實現真正的「連接」,著力打造開放創新型政府。
注重問題導向和應用實效,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社會主體深度應用、集成應用數據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數據融合、系統整合、業務協同和智能服務;有利於政府部門優化政務流程,有利於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有利於創新服務模式、體現政策效果、創造更大公共價值,著力培育智慧服務型政府。
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確保相關主體的認知參與、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給予相關主體充分的利益表達空間,強化政府部門與公眾互動,有利於形成開放、協商的科學決策體系和新型政商關系,構建普惠包容型政府。
3。完善評價考核體系,建立激勵相容的央地關系
「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這就是既要講「北京話」,又要講「地方話」。要實現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好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即,不僅需要站在國家層面總攬全局,利用頂層設計著力解決影響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突出矛盾和關鍵環節;而且也需要根據地方差異性,給予地方足夠空間和權責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真正落實頂層設計。
從評價角度看,國家是一個整體,同時包括了各類不同特質、不同階段的區域,而新興產業發展又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必須因地制宜,在加強官員問責的條件下更加突出激勵。為此,必須要根據區域特點和發展階段,在耐心傾聽基層聲音並考慮基層主體反應模式的基礎上,注重製度設計和政策安排的邏輯性和聯系性,在重視「守住底線」的同時突出地方政府的制度創造性和積極性,實現基層政府利益訴求與中央政府利益訴求的「激勵相容」。
從考核角度看,經濟處於轉型期,相關部門在助推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困境和問題時要形成樂於嘗試並勇於接受失敗的氛圍,就必須對部門的考核做到「寬嚴結合」。「寬」是指需要寬容並靈活變通經濟下行期對增速、投資等「量」的方面考核要求;「嚴」是指要增加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等「質」的方面考核要求。
4。重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誠信社會
信任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其作用在於簡化社會復雜性,具有「放大器」和「加速器」效果;缺乏社會信用體系的低信任度社會,將極大地提高市場交易成本、降低決策效率,不利於產業規模擴大和經濟繁榮。為此,必須以重建政府信用為突破口,減少政府失信率、提高公信力。要逐步改掉損害公權力公信力的各種做法,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始終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政府履約意識、提高政府履約能力、規范政府履約行為。
建立嚴格的誠信守規與失信違規的社會獎懲機制,對失信的懲罰必須明確、具體並依法向社會公示,對誠實守信者應在政策、金融、法律服務等方方面面給予更多、更實在的優惠待遇,實現「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持久受益」,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財政性資金使用不誠信「黑名單」制度的方式,對市場主體的資金管理進行價值管理和質量評價,確保政府投入可以公開透明、合法合規、精細高效地被市場主體使用。
5。保持專注發展定力,助推產業提檔升級
產業發展一般都要經過初創期、培育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對於新興產業而言,從初創期、培育期到成長期,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時間沉澱,需要有耐性、有定力、有傳承、能堅持。
從我們調研了解的情況看,凡是當前發展相對較好的新興領域企業,其基本特徵都體現出聚焦自身優勢、踏實做好本業的特點。例如,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耕光學行業30多年,每年研發投入強度維持在5%左右,不僅在光學非球面、AF/ZOOM等核心光學技術和光學感測、微納米尺寸測量等核心光電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今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都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因此,在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時,必須要尊重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必須保持專注發展的定力,少一點兒只爭朝夕、大躍進式的浮躁,多一點兒「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工匠精神。
要從制度、文化和人性的角度多思索,以做精品、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要依託於長期的經驗積累、技術儲備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避免低附加值化、泡沫化的迎合政績式發展,盡量將扶持重點真正落實到那些勵志研發、基礎技術、擁有技術沉澱的企業,而不是那些只有規模、沒有技術貢獻、抱著「騙一把補貼就走」的企業。要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中,充分徵求行業、企業意見和建議,對核心部件與器件進行評估並將符合要求的領域納入國家鼓勵類政策范圍,以提升相關政策支持的准確性和科學性。
6。有效啟動市場需求,增強產業發展動力
要有效抑制短期內新興產業下行壓力並進而推動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從需求端發力,加大政府對新產品應用的支持力度,有效啟動市場需求,實現產業規模擴大和產業競爭力提升之間的協調。為此,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立法、標准、認證和政府采購等政策工具構建「領先市場」,充分利用巨大的市場需求,引導和支持重點領域的發展。例如,可以通過航空航天、汽車領域和軍工技術改造對高檔數控機床的需求,通過項目采購、專項計劃的互動協同帶動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發展。
探索創新「首台套」的支持政策,以打通研發、製造、應用的全產業鏈為目標,鼓勵產學研合作,鼓勵研製企業和用戶共同申報,鼓勵支持范圍從首台套到首批並提高資助力度。同時,政府部門對產品應用的資助方式,應多採用事後獎勵、撥貸聯動(貸款貼息)等更具市場化特徵的方式。
其中,事後獎勵是指應用企業以自有資金啟動,待項目完工驗收認定後,按項目投入總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撥貸聯動(貸款貼息)是指相關政府部門將應用項目推薦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應用項目進行審核後並給予一定比例的信用貸款;同時,財政對企業的實際貸款利息給予一定時期、一定比例的補助,貸款貼息到此為止;而撥貸聯動則在項目通過主管部門驗收後,將實際應資助金額扣除貼息金額後的余額撥付給企業。
7。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發展,推進實業興邦
中小企業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礎,是吸引群眾參與、吸納就業人口、煥發產業發展活力的有效載體,充分體現出資源共享的分布式發展理念。為此,必須重視新興產業的「小企業優先」原則,以中小企業為對象,完善人財物等資源要素市場、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必須要形成各方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的文化氛圍,可以考慮設立「企業家促進獎」以表彰有效促進創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公、私部門。必須要維護一個公平、公開和公正的市場競爭新秩序,按照能耗、水耗、環保、安全等指標而非規模指標引導市場「優勝劣汰」,並建立讓低效企業以有序、可控方式破產倒閉的新機制,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地方應建立政府風險分擔補償機制,通過設立風險分擔基金、轉貸引導基金,釋放金融機構的恐慌情緒、破解中小企業融資的「擠出效應」、重建銀企間的信任關系,增強市場化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心。制定產業發展政策,避免以絕對規模為行業准入門檻,消除發展歧視。大力發展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化的眾創空間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積極培育就業培訓企業、領軍人才培訓機構、創新型中小企業、提升專業技能的區域研究機構等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創新型專業化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添動力。

Ⅶ 利用民間資本投資對經濟發展有哪些意義

利用民間資本投資對經濟發展有哪些意義?
第一可以拉動內需,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第二可以擴大我國就業人數,有利於解決我國失業問題
第三可以促進我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不受外國企業的壓榨
第四可以改善我國外資的投資領域,引導本土企業和國外企業良性競爭
第五可以帶動諸如第三產業,朝陽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Ⅷ 如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四川日報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又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面臨改善民生的艱巨任務和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力強,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高起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體現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部署,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備諸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特別是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規模躋身世界前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同時,也面臨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少,有利於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支持創新創業的投融資和財稅政策、體制機制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歷史機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堅持創新發展,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位置。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要充分發揮我國市場需求巨大的優勢,創新和轉變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同時,對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要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
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要切實完善體制機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原始創新,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和聯合攻關,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相關知識產權。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協調指導力度,造就並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隊伍的作用,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化進程。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領域跨越發展相結合。要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明確發展時序,促進協調發展。同時,要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領域作為突破口,重點推進。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區域率先發展。
堅持提升國民經濟長遠競爭力與支撐當前發展相結合。要著眼長遠,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積極培育先導產業。同時,要立足當前,推進對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具有重大作用的相關產業較快發展,推動高技術產業健康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立足國情,努力實現重點領域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要進一步明確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一)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示範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高端伺服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體服務、網路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葯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葯物、現代中葯等創新葯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葯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四、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心環節,必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結合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結合國家科技計劃、知識創新工程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領域超前部署,加強交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基礎技術研究水平。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對面向應用、具有明確市場前景的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建立由骨幹企業牽頭組織、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依託骨幹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支持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發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科研機構、高校積極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集聚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加快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科研機構、高校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完善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人員積極從事職務發明創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發揮研究型大學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增加急需的專業學位類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政策,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支持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建立專利聯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四)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以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並能夠實現突破的重點方向,依託優勢企業,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推動要素整合和技術集成,努力實現重大突破。
(五)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發揮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創業服務、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著力培育新業態。積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環境服務業。
(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加大實施產業化示範工程力度,積極推進重大裝備應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高校的創新成果發布制度和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託具有優勢的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突出、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形成增長極,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五、積極培育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為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環境。
(一)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堅持以應用促發展,圍繞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緩解環境資源制約等緊迫需求,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大技術和產品,統籌銜接現有試驗示範工程,組織實施全民健康、綠色發展、智能製造、材料換代、信息惠民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培育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二)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創新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擴大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范圍。加強新能源並網及儲能、支線航空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應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
(三)完善標准體系和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的審批管理程序。進一步健全葯品注冊管理的體制機制,完善葯品集中采購制度,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葯物優先進入醫保目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和產品准入標准。改善轉基因農產品的管理。完善並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規標准。
六、深化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要通過深化國際合作,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
(一)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研項目。支持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和設立研發機構,在國外申請專利。鼓勵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技術示範應用項目,共同形成國際標准。
(二)切實提高國際投融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境外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多種方式融資。擴大企業境外投資自主權,改進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外匯支持。積極探索在海外建設科技和產業園區。制定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為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供指導。
(三)大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結合對外援助等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以及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准在海外推廣應用。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注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
七、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入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的基礎上,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創新支持方式,著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推廣應用。加強財政政策績效考評,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稅收激勵政策。在全面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方向和稅種特徵,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研究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
(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加快建立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在內的多層次擔保體系。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服務。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財政優惠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
(四)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完善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實現各層次市場間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積極探索開發低信用等級高收益債券和私募可轉債等金融產品,穩步推進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展,拓寬企業債務融資渠道。
(五)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與監管體系。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創造條件。發揮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於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條件。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創新葯物、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二)加強宏觀規劃引導。組織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加強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各地區要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發展重點,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三)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推進。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決定的要求,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落實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Ⅸ 國家的八大新興產業是什麼時候出來的,還是一直就有

有七大戰略發展而來,有一個過程:
國家重點扶持的八大新興產業
八大新興產業,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8個領域(23個重點方向),「新八領域」為「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新醫葯、新材料、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標志著新興戰略產業框架已成定局。
內容
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頒發後,就會陸續出台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規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這一宏大規劃,被業內人士看作繼「4萬億」後中國政府啟動的最大規模的產業計劃。而這一計劃,已瞄準發展結構的根本轉變。 在八大領域中,每一個大的領域中又確定了具體的分項。
在「節能環保」中,將重點突破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循環利用;
「新興信息產業」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體;
「生物產業」將主要面向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
「新能源」中,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將領銜;
此前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方向確定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
「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提出了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
「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兩項。
意義
八大新興產業的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振興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因為幾大部委的領銜介入,此後的政府大規模投資也被市場普遍期待,所以這也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後又一個大型產業投資計劃。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之前的『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而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從時間上來講,也與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國家發改委也已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編製作為重點。
在圈定八大產業的同時,會議還確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並特別指出要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不但要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
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國家定調為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對此,趙剛表示,這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引進來」是鼓勵國外企業來華投資,希望引導其將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在合作中把握主導權,在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吸引外資;「走出去」則是希望國內企業在國外建立工廠和研發中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打造自主品牌,擴大市場。
此外,在扶持政策方面,會議要求要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制定完善促進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
中銀國際研究所發布報告認為,綜合考察各戰略性新興行業自身發展規律和未來產業政策的可能走向,節能環保可能是受產業規劃的政策推動最強行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三網融合也將獲得較大的推動。新材料、生物產業、高端製造業產業雖然也將受到顯著的影響,但相對於其他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可能更多取決於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預計,未來十年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十年,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可望達到20%以上。
衍變
2009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確定工作剛剛啟動,當時初步確定的領域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葯、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與現在的七個方向相比,「高端裝備製造業」替換了「新醫葯」,將「生物育種」擴展為「生物產業」;以」新能源汽車」包含了原來的「電動汽車」,在其中擴展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一項。從2010年初開始,一份名為《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文件就開始在多個部委及各地方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廣泛徵求意見。
2010年4月初,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成員部委開始了全國調研,該小組由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0個部門組成,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改委高新司。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文件起草組也相應成立,負責研究起草《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先是從原本的7個領域擴展到了9個領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兩大領域。上述方向的不斷變化,折射出的是各個相關領域對於被列入產業規劃的迫切心態。 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海洋產業曾一度被看好,在「九大領域」版本中,海洋工程作為單獨一項,而海洋醫葯等項,則是被分配到其他各大項中(比如海洋醫葯被列入「新醫葯」大項中)。而現在「海洋產業」沒有被單獨列示,「海洋工程」一項也被取消劃入其他領域。
科技部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趙剛研究員認為,規劃出台後實施過程中需要直面幾個核心的問題,第一個就是資金從哪來,政府投入的是引導資金,不可能包辦全程;第二就是技術從哪來,如果技術還是依賴國外,改變不了給別人打工,處於產業鏈低端的局面;第三就是誰來做這個事情,是政府來做還是企業來做;第四,市場角度誰來拉動產業應用。 「在以往的產業實施過程中,恰恰就是這幾個核心的問題都沒有受到充分的關注。」趙剛說。
地方心思 。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出台之後,在推行過程中能否與地方發展的實際相結合,能否成為地方發展真正的內生動力,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實施層面的最大拷問。「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與此前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相比,在推進過程中還是應該有明顯的不同。」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規劃辦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研究專家胡樹華說。他認為,「十大振興規劃」是為應對金融危機的特殊需要的產物,此後國家可以逐漸放手,讓市場機制去調配資源,而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同,國家應該有清醒的規劃,更要有相適應的實施條例和細則來推進,在組織領導上至少應該成立國務院領導小組。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此間進行的調研過程中曾表示,為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改委將推動建立健全新興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完善市場的准入標准,銀行信貸也應向其傾斜,鼓勵中小企業發集合債。

閱讀全文

與資本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