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市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議

市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議

發布時間:2021-03-15 09:50:45

❶ 對於發展我國文化產業,你有何好的建議

一、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發揮文化產業對於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戰略樞紐作用「十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發展速度並沒有提高,這種情況在「十一五」期間有望扭轉。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預測,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可能大大提前,2015年提前實現小康,到202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我國人均消費到2020年將可能實現年均10.8%的增長,新的消費高峰就要來臨,文化消費將真正成為拉動消費結構升級的主力軍。這兩年來已經出現了以住房和汽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已由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拉動,下一輪消費升級的帶動性項目將是教育、醫療、旅遊、電信、信息和家庭娛樂商品等。此外,「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強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制約居民消費支出的因素將進一步得到解除,消費升級的速度將會更快。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動向充分說明,以文化產業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對於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樞紐性作用。我們應該加快改革步伐,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的重大舉措盡早地啟動新一輪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增長周期。建議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制訂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為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描繪出藍圖。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和市場格局2006年是文化體制改革在全國推開的第一年,體制改革的效應將開始全面釋放,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2003年以來,試點地區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體制改革目標模式已經基本清晰。可以預見,存量領域國有文化資產之間兼並、重組、整合的速度將加快,迅速產生一批跨行業、跨媒體、具有品牌競爭力和戰略投資力的產業集團,大大提高我國文化市場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浮出水面。新型的文化產業格局將有利於政府對文化產業實施基於市場的內容監管,推動「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的形成。我國文化管理體制將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統一框架,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全面融入國民經濟的統一市場。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諧發展,走向現代國家的一場革命。建議吸取經濟體制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組成多部門參與的文化體制改革指導機構,開展全面調研,制定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三、統一和規范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經過「十五」期間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文化產品和服務比較豐富,人民群眾自主消費文化產品的權利基本得到落實,但是自主生產文化產品的權利還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具體表現為:產品市場已經形成,要素市場還沒有統一(投融資體制改革還在破題階段);不同所有制之間,增量領域和存量領域之間還存在壁壘。隨著「十一五」規劃對於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的明確,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系正在積極推進,國有文化企業中現代企業制度正在逐漸建立,股份化過程將逐步實現,投融資市場將形成,統一規范的文化產業要素市場將真正建立起來。國有和民營文化資本在統一市場體系中並軌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有利於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特點。在國有文化機構不能迅速松綁的情況下,民間資本挾技術與資金雙重優勢異軍突起是不可避免的。從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看,「增量改革」在體制轉型的特定階段必不可免。就目前而言,開放市場、鼓勵非公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在文化領域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的重點,具有明顯的促進改革的積極作用。活躍民間投資將提高體制內閑置資源要素的價值,並提高延遲改革的「機會成本」,使得國有文化單位改革產生「內生動力」,並使加快改革以「盤活存量資源」更為容易。「十五」以來我們一直實行以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市場開放的戰略,「十一五」期間應該轉變為以全面開放和構建文化市場推動產業發展的新階段。四、關注技術進步,在文化產業結構重組中實現體制和機制創新2006年文化產業的結構變化將可能由技術和資本唱主角。由於技術進步,寬頻和移動通訊技術的歷史性結合已經實現,廣電和電信統一的技術平台和商業平台正在出現,商業模式趨於成熟,資本市場再度活躍,新興文化產業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局面,打破廣電和電信分業經營的格局,推動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和鏈條發生歷史性的重組,對文化體制改革產生巨大壓力。在這個意義上說,十六屆五中全會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加強寬頻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的建議具有重大意義。新興文化產業領域歷史包袱較少,將成為新型的傳媒監管體制的試驗場所,從而與體制內文化體制改革遙相呼應。我們應該抓住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的歷史性契機,最大限度地放開市場准入,統一體制性環境和政策性環境,將發展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建議有關部門抓住數字電視、網路電視、以及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的歷史機遇,革除束縛國有文化資本發展壯大的體制性障礙,主導終端消費市場的整合,抓住這一契機,走向新的發展階段。五、加強區域協調,尋求產業發展新機遇為了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國家將區域協調發展列為「十一五」規劃的重點。2005年以來,各地都在積極制訂「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經濟、社會現代化呈現一種從東到西、從城市到農村逐步展開的分梯度非均衡發展態勢。處在經濟、文化發展歷史邏輯的不同階段上的各個地區,應該在差別競爭的基礎上,加強整合與合作。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發展程度較高,已經處在與全球化最前沿領域「接軌」狀態,可以制定「外向型發展戰略」,著眼於盡快成為全球性文化產業競爭的「一極」,並帶動中西部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市場;如果進一步對近年來兩岸四地文化產業的發展與互動的新態勢在戰略和政策層面予以關注和鼓勵,將有效推動中華文化在東亞以至於全球文化產業競爭中佔領先機。中西部地區發展程度較低,應該在政府主導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市場建設,整理文化資源,找造文化品牌,開發特色文化產業。從全局著眼,我國文化產業東部實力強大而西部資源豐富,因此,產業發展的龍頭在東部,但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西部。無論在東部還是中西部,文化產業都將成為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心。東部發達地區已經到了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以替代傳統產業的階段,中西部地區也應該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結構調整的整體戰略,作為「新興工業化道路」的一種重要選擇。中西部地區是我國文化資源的富集地區,文化產業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特點,如果成功替代傳統產業,將改寫中西部地區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和路徑。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新局面「十一五」期間將成為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轉折時期。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全面闡述。我們應該認識到,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極不平衡,既有所發展又極為不足;廣大農村文化市場的發育極不平衡,既有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費需求不能滿足的問題,又有基本文化權益不能保障的問題。對此,我們既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克服市場失靈,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又需要積極培育市場機制,發展文化產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改革體制,轉換機制,將文化建設轉移到新的體制基礎上來。

❷ 如何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高度重視鄉村文明在中華文明體系中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培育鄉村文化原創力。「記住鄉愁」與「實現中國夢」成為中國在守住傳統與開拓未來中展翅高飛的兩翼。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培育有利於鄉村文化生產力要素,推動文化科技、文化企業、文化金融進入鄉村文化產業,積極構建鄉村文化市場的現代體系,利用PPP模式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特色工藝、節慶會展、表演藝術等傳統文化產業,推進鄉村文化藝術創作計劃,組織大地藝術、花田藝術等自然生態藝術展覽,積極拓展具有特色鄉土題材的影視、出版等現代文化產業,提升發展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的新興文化產業,實現遺產保護、藝術創作、傳媒推廣和功能創意的有機統合,打造鄉村特色文化產業。

❸ 如何讓農村文化成為產業

搞農村生產旅遊

❹ 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我市的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和農民對科學文化的需求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主要表現為:

1、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一是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不健全。東昌府區、臨清市,陽谷縣沒有圖書館,莘縣沒有文化館,東阿縣則既沒有文化館也沒有圖書館。有的縣雖有圖書館,但十幾年沒有進過一本書。東昌府區文體局、文化館靠租賃房屋辦公;文物管理所還處於無電、無水、無基本辦公設施的「三無」狀態,不具備基本的辦公條件,致使區的幾百件文物不得不上繳市文物部門。二是鄉鎮文化站名存實亡。全市8 0%的鄉鎮文化站沒有專職人員、沒有獨立的辦公設施、沒有文化活動場所。如東昌府區1 8個鄉鎮辦事處文化站近半數沒有獨立的辦公用房,個別鄉鎮辦事處長期沒有文化站。三是村級一般沒有文化大院。過去曾一度發揮積極作用的村級俱樂部、青年之家等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已折價處理,有的則因年久失修而破爛不堪。

2、文化從業人員素質結構不合理.一是缺乏高學歷和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幹部;二是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沒有形成梯形結構;三是文化專職幹部兼職過多,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時間太少。如東昌府區全區文化站現僅有文化站長17人,其中35歲以下4人,佔23.5%;35歲至45歲2人,佔11.7%;45以上11名,佔65%。文化站長中,本科(為第二學歷)1人,佔6%;大專(為第二學歷)2人,佔11.7%;中專及中專以下14人,佔82%。17人中僅有1人為正規藝術院校畢業(第一學歷為中專,專業為聲樂)。

造成以上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領導重視不夠.領導重視與不重視文化事業建設決不是有錢無錢的問題,而首先是個思想觀念問題。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促進經濟、社會、文化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政府職責所在。但是在一些地方,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理念被片面地理解,忽視群眾的文化需要,農村文化工作處於邊緣化的地位,這主要體現在對基層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中,沒有將文化建設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列入考核中,有的雖列入考核但所佔的比例太小,文化工作好壞對整個考核無足輕重,不能弓l起基層政府足夠的重視,使鄉鎮領導對文化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在經濟欠發達的鄉鎮政府,本身財力有限,更缺少文化自覺。雖然各級政府都要求加大對文化的經費投入力度,但基層政府為了追求短期內的政績,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現象仍比較普遍。重經濟、輕文化的政績考核制度,已經成為影響群眾文化生活的制度障礙,不提升政績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的比重,僅僅依靠基層領導對文化工作的正確認識,要從根本上實現和保障農民基本的文化權益,是不現實的。

2.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縣、鄉兩級投入嚴重不足。有的鄉鎮把「發展先進文化,加強文化建設」僅僅是「寫在紙上、念在嘴上,貼在牆上、印在書上」,而實際投入很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常常面臨兩難之景:一方面耍不折不扣地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卻為必要的活動經費一籌莫展,更談不上主動積極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

3.人員管理體制不順。現行管理體制下,文化站以鄉鎮辦事處管理為主,只能給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人,縣級文化主管部門無法統一調配,文化工作人員長期處於固定狀態,不能流動,很少更新,缺乏活力,不利於整合文化人才資源。

4.基層文化站職能大為弱化.當前,許多文化站幹部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情況也非常突出。各鄉鎮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大多數文化站工作人員從事的是鄉鎮中非文化站業務的工作,無暇從事文化工作。特別是近幾年鄉鎮機構改革後,不少鄉鎮文化站的組織管理職能相對弱化,文化站幹部不能很好地履行組織引導和文化輔導的本職,出現「種別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難堪狀況。熟悉鄉鎮文化情況、有文藝方面一技之長的文化站幹部,本該可以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大顯身手,但鄉鎮領導對文化站建設的忽視,導致文化站對農村文化組織輔導職能的喪失,直接影響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二、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切實加強領導,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把基層文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作為考核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列入年度目標考核責任制,考核從整體出發,按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進行,文化工作在考核體系裡占的比重要在l\4左右。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表彰;對工作不力的,要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2.加大投入,把基層文化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山東省文化廳[1997]第8號《關於重新修訂、印發(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標准>的通知》的規定,用於文化事業的經費(不含基本建設投資)不少於上年財政收入的1%,或按當地人口數額年人均1元列支,重大活動事項單獨撥款。因此,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要列入各級地方財政預算,建立文化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切實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和效率,積極爭取將重點文化建設工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活動、重點工作所需經費、文化設施維護經費和必要的日常辦公經費等納入財政支出總盤子,不斷加大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

3.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形成較為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設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活動場所,按照「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託,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的工作原則,發展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以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為重點,全面加強和完善鄉鎮、村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第一,在縣一級建設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第二,進行基層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設。按照國家到2 01 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統一規劃,分級負責,整體籌劃,分步實施,建設好具備書報閱讀、廣播電影電視播放、信息提供、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普教育、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綜合性功能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在每個行政村建成有文化活動、圖書閱覽、文化資源共享、黨員遠程教育、農民科普、電影放映等功能的農村文化大院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4、不斷穩定和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幹部隊伍建設.隨著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今後文化工作將面臨更加繁重的任務,僅靠當前一個文化站一名文化站長的局面很難適應形勢發展。結合外地市建制情況,建議在人口過5萬的鄉鎮辦事處設文化站長1名,一般工作人員2名;人口少於5萬的鄉鎮辦事處設文化站長一名,一般工作人員1名。

5、在不斷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完善農村文化設施,加強農村文化幹部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農村文化活『動要貼近群眾的生產生活,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在堅持「群眾自願」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富有鄉土特色、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建立健全並大力宣傳誠信守法、尊老愛幼、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村規民約,全面提高農民素質,逐步破除當前農村存在的不良習俗和社會風氣,使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佔領農村陣地,並深入千家萬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

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過程中,要切實讓農民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要善於調動蘊含在民間的「鄉土藝術家」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的積極性,活動形式必須靈活多樣,為廣大農民中所喜聞樂見。這樣既可以增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效果,又可以培植和豐富農村特色文化,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6.繼續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聊城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特色文化手工業源遠流長,江北水城的建設,旅遊業的逐步興起,為聊城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發展富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可以為旅遊市場提供豐富的文化旅遊商品,藉助江北水城的知名度,可以將文化旅遊商品推向全國甚至世界各地,使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業的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要認真總結東昌府區葫蘆產業的發展經驗,積極培植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九三學社聊城市委

❺ 如何培養村莊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種主要還是帶動力,抓典型,鄉村愛情上

❻ 農村基層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困難應如何解決

一、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認識上不強,領導重視力度不夠。一是認識不到位。鄉鎮部分領導幹部只重視經濟建設,不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認為「文化站關一年門不會有人上訪,縣里也無人追查」,沒有認識到文化與經濟的辯證關系。二是對「大文化」的理解不夠,沒有意識到文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是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的大范疇,存在著文化建設只不過是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樂、鬧著玩、尋開心的認識誤區。
(二)農村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開展。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基礎還相當薄弱,農民文化生活還十分單調,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更亟需加強,不良的文化現象有所抬頭,農村文化事業任重道遠。一是文化隊伍建設沒有加強和提高,整體文化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業務不精、事業心欠缺;二是群眾年齡結構嚴重失衡。由於農村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婦女、兒童、老年人,他們既要看孩子、做家務、還要忙田地里的農活,且居住分散,交通閉塞,通訊工具落後,無時間、無條件、無能力參加更多有益文化活動;三是工作作風與工作方式沒有與時俱進,沒有開展和創作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活動和作品來滿足發展中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三)管理體制不順,文廣站合並後不能形成合力。鄉鎮文化、廣播兩站進行了合並,目的是有利於「大文化」資源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充分發揮文化和廣播的優勢。但根據調查的情況來看,由於機構改革後,受編制與經費的約束,精簡人員數量較大,很多文化工作者易崗他就,個別鄉鎮甚至撤銷了文化廣播工作站,有些鄉鎮即使有文化站也是照顧領導的關系,安排了些非專業人員在崗,人員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工作無頭緒、目標不明確,造成了部分農村文化工作開展不力,一些封建的、落後的思想在農村有蔓延的趨勢。
(四)經費投入少,隊伍建設令人擔憂。一是全縣約60%的文化基層單位和鄉鎮文化廣播工作站陣地陳舊落後,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二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部分鄉鎮對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很少,致使文化工作舉步維艱,就根本無力開展文化活動。三是專業人員流失,後備人才匱乏。
二、抓好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一)按照「先進文化」的要求,提高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農村文化建設是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文化建設的滯後,到一定階段必將影響和阻礙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抓好農村文化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和提高農村整體發展水平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提高認識,著力解決「一手硬、一手軟,說起來需要、干起來不要」等問題。一是要通過確立和實施「大文化」理念,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繁榮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推動農村經濟持久發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提高農村群眾整體素質、樹立新世紀農民形象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執政為民,強化發展意識;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大文化」思想的宣傳,使全社會都參與到關心、支持農村文化工作中來。
(二)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改變文化和機構體制的問題,確保政令暢通,就要調整和出台適合我縣實際的文化改革方案。撤銷文播站機構的鄉鎮應立即恢復,配齊配強鄉鎮文播站長,要定期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考核、評選和比賽發展和培養更多的業務骨幹。要徹底打破文化專業文化部門辦、文化產業文化人自身經營的格局,鼓勵社會辦院園,推動文藝團體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走產業化的路子。要正確處理好公益性和經營性的關系,在保證文化公益性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可適當開展有償服務,要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方針,逐步把文化產業辦成集教育、科技、旅遊、文化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❼ 如何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城鄉融合、協調推進、產業融合、文化守護和改革創新的國家戰略,對於加快推進鄉村文化發展與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應該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培育有利於鄉村文化生產力要素,推動文化科技、文化企業、文化金融進入鄉村文化產業,積極構建鄉村文化市場的現代體系。

希望鄉村文化產業可以蓬勃發展!

閱讀全文

與市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