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家菌草產業發展中心

國家菌草產業發展中心

發布時間:2021-03-15 07:11:22

『壹』 論述牧草作物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

菌草技術是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教授等及其研究團隊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現已在我國 32個省(市、自治區)推廣,被國家列為援助巴新、南非、盧安達、賴索托、斐濟等國的援助項目;被福建省政府列為對口幫扶寧夏、智力支疆、對口幫扶三峽庫區、援藏、甘肅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等項目。
多年實踐證明,菌草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產生巨大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發展前景廣闊,尤其適宜我國各省農林行業在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項目中推廣應用。

土地是菌草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我國可使用土地資源多集中在農業用地、林業用地之中,因此,把菌草業融入農林業是唯一出路。我國經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林權制度改革」之後,林農作為林地經營權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做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
同時,對林農承包經營的土地賦予了「資本」功能——可作為入股、抵押或出資、合作的「資本」。

此外,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在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依法自願的前提下,可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土地經營權進行流轉,依法進行轉包、出租。因此,發展菌草業有了物質基礎和政策支撐。農林行業成為菌草技術推廣應用的先行者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國是資源豐富的國家,特別是西南、西北地區是生態修復和治理的重點區域。
生物措施被認為是生態治理中最符合生態規律,可推動生態群落演替和生態恢復的關鍵措施。在水土保持綜合措施中,往往選擇草—灌木—喬木綜合治理的辦法。在一些生態嚴重退化的地區(如石漠化區、荒漠區),要在短期內恢復草、灌、喬立體植物群落,並非易事。因此,應充分利用菌草生長快、根系發達、抗逆性強,對立地條件要求不甚苛刻,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等特性,採用以菌草種植為生態治理先鋒的方法。

我國寧夏在黃河河套地區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利用菌草種植治理荒漠化,在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海拔 2508m地區開展防沙固沙試驗示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生態屏障建設試驗示範,黃河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青海高寒地區菌草生態治理等工程,都取得顯著成效。從而說牧草作物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貳』 福建農林大學的學術研究

2010年,學校共有575項科研項目獲准立項,立項總經費10840.58萬元,其中縱向項目經費9460萬元,佔87.27%,國家級項目經費7737.88萬元,佔71.38%;全年共完成下達經費十七批次850項,累計下達到位經費13143萬元,加上其它項目的科技經費,年度實際到位經費16179萬元。學校主持完成的「細菌農葯新資源及產業化新技術新工藝研究」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有14項成果進入福建省科技獎獎勵公示,其中2項進入一等獎答辯。鑒定(評審)科研成果46項,通過省級審定植物新品種4個、認定植物新品種4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2個 。
2011年學校獲批科研立項326項(不包括橫向項目),累計立項科研經費10152.49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82項,合計立項經費6672.79萬元,占科研立項總經費的66%,年度科研到位經費8320萬元,年科研立項經費連續第四年突破億元大關。學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蟲災變機理及其持續控制關鍵技術」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有15項成果進入福建省科技獎獎勵公示,其中8項進入二等獎以上答辯;4項成果獲省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1項、二等2項、三等1項。鑒定(評審)科研成果35項,通過省級審定植物新品種4個、認定植物新品種4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2個 。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率先在福建省屬高校中承擔國家「973」項目,率先在福建省屬高校中取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每年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00多項,經費達2.2億多元,其中國家級項目數量和資助經費均超過60%,在甘蔗、蜂學、麻類、生物農葯、杉木等研究領域形成獨特優勢;先後有672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優秀社科成果獎,其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8項(主持8項)。《大學》雜志發布的《2007中國高校科技貢獻力排行榜》,福建農林大學科技貢獻力居全國高校第39位,與福州大學並列福建省屬高校第1位,在福建省僅次於廈門大學 。
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將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發表。福建農林大學小菜蛾基因組的破譯,宣告世界上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的完成,同時也是第一個世界性鱗翅目害蟲的基因組的完成 。註:圖冊資料來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含期刊裝訂本)總量達246.29萬冊,其中,中文圖書216.86萬冊、中文報刊(裝訂本)16.56萬冊、外文圖書8.49萬冊、外文報刊(裝訂本)4.36萬冊。通過圖書館主頁「福州地區大學城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台」(Fulink)可以共享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8所高校的電子資源和全國700多家圖書館各類資源。同時還可以通過訪問「Dialog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在線檢索Dialog中的600多個資料庫。
圖書館初步形成了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共存、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結合、單館保障與多館互借與傳遞相結合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2013年新增中文資料庫6種,外文資料庫1種(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擁有Science和Nature等14種電子期刊,擁有CNKI、萬方、維普、台灣資訊資料庫、SCI、SpringerLink等中外文資料庫65個(其中外文資料庫27個),電子圖書104.9萬冊 。 學報期刊 學校主要出版有《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林學院學報》、《生物安全學報》、《林業經濟問題》、《亞熱帶農業研究》、《武夷科學》7種學術期刊。 學術交流 學校先後承辦了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海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論壇」之「農業分會」、2010年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養蜂學會蜜蜂飼養管理專業委員會第15次學術會議暨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飼養與機具功能研究室第2次會議、2010年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術會議會、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第十五屆年會、全國高校農村區域發展專業2010年會、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國際黃麻組織第11次專業咨詢委員會及麻類製品展示會、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2011年第三屆全國植物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大會;舉辦了「福州國際植物病理學論壇:病原菌群體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學術研討會、閩台現代農業合作交流研討會、福建森林經理研討會、海峽兩岸森林培育高峰論壇等學術研討會。 2010年,學校策劃舉辦了農口單位領導講學專場,邀請了省農科院院長劉波研究員等專家到校講學報告,共邀請了來自國(境)內外81位專家,舉辦了84場校級學術報告。其中:國(境)內48位專家做了48場學術報告,台灣、香港地區專家10人,做了9場學術報告;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專家23人,做了25場學術報告。2011年,學校共邀請了來自國(境)內外87位專家,舉辦了85場校級學術報告。其中國(境)內的專家做了54場學術報告,台灣、香港地區專家做了9場學術報告;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做了24場學術報告 。 對外支援 2011年,「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通過驗收並移交受援國。舉辦了兩期發展中國家菌草技術培訓班和一期發展中國家農業產業發展官員研修班,共有來自36個國家的110名培訓班學員參加培訓和研修。舉辦了「2011年菌草產業發展戰略與國際合作研討會」,有來自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盧安達、斐濟等1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以及來自福建省菌草產業試點縣的各有關負責人、專家服務團成員、福建省菌草開發工程協會常務理事等300多人參加 。 產研合作 2010年,福建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省廳部門先後在學校海峽創業育成中心召開了多場產學研沙龍,共有來自部分省屬高校、在閩台企、企業等近百個單位的100多位專家、企業家參加。還舉辦了福建省高校產學研結合研討會,有省主管理部門、省各高校從事產學研工作管理和產業發展工作的專家和管理人員參加;並舉辦了福建省菌草產業與技術推廣茶話會、動物葯物與產品安全茶話會,60多家相關企業代表與會。
中心還舉辦了台灣學籍企業家對接府談會,加強了與台灣企業的協作;對首批入駐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為輔導專家安排輔導活動經費10萬元;中心輔導專家團隊經常性深入三明佳盛木業有限公司、福建藍湖集團、閩清豐達生態農業大觀園有限公司等十幾家進駐企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工作120多場次 。
2011年,學校組織「6·18」、農(花)博會、林博會和茶博會等四大博覽會的參展工作,積極展示和推介我校的優秀科技成果;在本屆6.18上實現對接項目409項,總投資45.03億元(其中合同232項,總投資29.01億元;協議177項,總投資16.02億元),對接資助轉化數連續第九年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有27家企業入駐「海峽創業育成中心」。組織專家赴平潭、長汀調研;參與助推政和縣經濟倍增計劃;與西藏林芝地區簽訂合作協議,組織專家赴林芝調研,菌草項目已啟動實施;與連城、浦城、尤溪等縣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舉辦了菌草技術新疆昌吉州骨幹培訓班、西藏林芝地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培訓班和新疆昌吉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培訓班、農業系統幹部培訓班等,共培訓學員200多名。有10多項軟科學研究成果獲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決策採用 。2014年,海峽創業育成中心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 技術研究 國家林業局依託福建農林大學建立了森林公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森林公園是我國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陣地、開展環境教育的主要載體、推進生態旅遊的主要基地。建設森林公園,發展生態旅遊,對於弘揚林業生態文化和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該中心將緊密圍繞森林公園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科技和社會需求,為促進森林公園的提質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開展工作。
福建農林大學在森林公園工程技術研究方面已經有多年的工作基礎,在森林公園基礎理論、森林景觀資源保護與評價體系建設、森林生態文化與生態旅遊開發等方面成果顯著。具備相關領域成果轉化的條件。

『叄』 巨菌草的栽培條件

短桿扦插:採用腋芽進行無性繁殖。方法是用修剪刀剪帶有兩個節的莖,扦插桿的周圍用土壓實。栽後澆水至土壤濕透。
全株條栽法:把整株巨菌草埋入土中,覆土2~4厘米。 栽培平菇、猴頭菇、滑菇、草菇、雙孢蘑菇、棕色蘑菇等食用菌,一年收割3~4次。栽培香菇、毛木耳、靈芝等,宜一年收割2次。用於生物能源,一年收割1-3次。

『肆』 巨菌草國家政策補貼

巨菌草非常的好養,可以說是種「懶人農植物」,勞動力投入成本不大,勞動技術要求也不高,卻具有很好的綠色經濟價值,可以當牛羊等家禽飼料和生物質燃料等。發展菌草產業能夠有效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現在看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的,國家重視扶貧,重視精準扶貧,各個地方的政策也不一樣,所以說最好是咨詢下當地的政府部門,以便能得到精準的政策補貼。所以說如能追隨巨菌草補貼政策做實業,最容易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巨菌草種植一次可以連續收割20年,每年每畝鮮草產量可達20到35噸。一家農戶只要一年種10畝以上的巨菌草,就可以有近五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目前,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省份的一些貧困地區紛紛嘗試種植巨菌草,發展菌草產業,幫助農民脫貧,也有香港的上市企業青睞巨菌草的未來商機,利用巨菌草加工成飼料、建設以巨菌草為燃料的發電廠等。

『伍』 求告知新疆適合種植什麼樹

新疆地區適合種植文冠果

這個毋庸置疑的,下面山東卓林農業就介紹一下怎麼種植:

『陸』 哪裡買到巨菌草草種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承擔國內及國際范圍內的菌草種苗繁育及推廣工作,
接受國家菌草中心的監督管理,執行國家菌草中心的各項文件規定及規章制度,
並在育苗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菌草中心的種苗繁育流程及技術要點進行科學規范化的管理,確保為國家菌草中心提供優質、純正的菌草種苗。

『柒』 山海情陳金山原型陳德啟是誰

《山海情》原型人物你知道多少?他們的故事遠比劇里震撼人心
一嘴沙子、一臉塵土、一口方言,最近一部看起來「土得掉渣」的電視劇展現了驚人的「吸粉力」,豆瓣評分從9.1分一路上漲至9.4分,成為2021年開年最受關注的電視劇作品。

這就是《山海情》。

相比其他同類作品,《山海情》少了些臉譜化的人物,懸浮感的劇情,多了些「毛邊感」和「顆粒感」,這部別具一格的主旋律影視作品「破壁」背後,讓我們看到了當下政策紅利中蓬勃發展的扶貧劇創作背後所傳達的信念感,及其背負的時代使命。

作為一部扶貧主題劇,它似乎沒什麼熱搜潛質,卻三番五次上了熱搜,還讓看過的人直呼真香:「我被西北方言瘋狂洗腦!」「整天為扶貧操碎了心!」「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因為扶貧劇熱淚盈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史稱「苦瘠甲天下」,被聯合國專家評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山海情》中的「山」代指寧夏的閩寧鎮,而「海」則是沿海的福建省。「情」是二者相距2000公里,歷時20年的對口幫扶情。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福建對口幫扶下,寧夏西海固地區貧困群眾移民搬遷,克服萬難把「干沙灘」建成「金沙灘」,從而脫貧致富。這便是《山海情》的主體故事。

比起電視劇中對西海固人民貧苦生活的真實還原,這部劇之所以讓人看了交口稱贊是因為帶著湧泉村老百姓一步步朝著希望前進的馬得福、白校長、陳金山、吳月娟、凌教授……在現實中都有對應的原型人物。

林月嬋是當時福建省扶貧辦主任,就是《山海情》中姚晨飾演的吳月娟的原型人物。

如今已76歲的林月嬋回憶:1997年3月,林月嬋第一次來到寧夏。當時,閩寧兩省區既沒有直達火車,也不通航班,她坐著汽車,顛簸了三天才到。圖片盡管已有心理准備,但她還是被眼前的一切嚇著了。「甚至站在這片土地上,你都難以相信,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怎樣生存。」林月嬋說,當地的貧困極大地震撼著她的內心。

到農戶家,發現他們連碗筷都沒有,在灶台上挖幾個窟窿,小孩子就站在旁邊吃飯,沒想到寧夏這么窮啊。

實地考察以後,她帶來了組織制定的福建幫扶寧夏計劃第一步,在寧夏建立全新示範村:閩寧村。此後,閩寧村發展為閩寧鎮,成為閩寧友誼的見證。

在《山海情》中,大學教授凌一農是幫助閩寧村發展菌草和菌菇栽培產業的福建專家。為了幫助當地菇農致富,他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而這個人物的原型,不是「凌教授」,而是「林教授」,他就是被稱為「菌草之父」的福建農業大學教授林占熺,他也是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

他曾經為了扶貧放棄千倍年薪(林占熺在廣州的專利會,拒絕了美國農場主8000美元一個月的工資,這個工資是他當時工資的1000倍,林占熺為了千千萬萬的貧困的農戶,放棄了這個機會)。

現實中他每天堅持工作14—15個小時,1989年他在尤溪縣推廣技術期間發生車禍,摔斷了兩根肋骨,但他只住了4天院就匆匆出院,又開始走村串戶傳授菌草栽培技術。1997年,國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術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至2007年,寧夏共有1.75萬戶百姓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菇農年均增收5000多元。

林教授先後在福建、寧夏等13個省區的120個縣(區)指導菌草技術扶貧工作,並積極承擔援助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非、斐濟、盧安達、蓋亞那、柬埔寨等項目,拿到過無數的國內獎項,2006年8月獲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稱號。

劇中,凌教授還有一個徒弟小黃。現實中,第一批進入寧夏進行幫扶,福建菌草扶貧工作隊的隊長名叫黃國勇,他默默支寧二十年,自己笑稱,已經是半個寧夏人了。

劇中,有一個在別人口中的葡萄酒酒庄老闆,2004年,就跟政府簽下了合同,要種葡萄園。

現實中,這個酒庄老闆名叫陳德啟,他生在福建晉江,1982年到泰國打拚、創業,90年代初回國投資,和劇中不同的是,他跟就永寧縣簽合同的時間是2007年,並且,談下這十萬畝荒無人煙的戈壁荒灘地,只花了15分鍾。

據說,為了改造生態,陳德啟先種了500萬棵樹,慢慢地讓荒灘變成了綠洲,如今,有3000人在陳德啟的葡萄園里工作。

「陳金山」的原型是一位清華博士

劇中的陳金山,是從福建來寧夏掛職的副縣長。

他剛到寧夏時的反應,跟很多福建援寧幹部一樣:「來到寧夏的第一感受就是乾燥,這里的氣候比想像中的還要惡劣,早晨睡醒經常發現自己在流鼻血。」

福建省掛職隆德縣副縣長的樊學雙算得上是劇中陳金山的原型。樊雙學出生在河南貧困的農村。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後,卻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成為福建省的一名援助寧夏的工作隊員,到寧夏隆德縣掛職扶貧。

樊雙學來到的隆德縣和電視劇有點出入,這時候很多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裡只剩下一些婦女和殘疾人士。而他們的特點是平時時間很多,但是就是出不了遠門。針對這種情況,樊雙學便第一個閩寧在前庄村在里家門口建設人造花扶貧車間。

「我用一年的時間,做了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有網友發彈幕評論《山海情》說:「我所有的眼淚,都給了白校長!」

白校長的原型人物張玉滾。這位原型校長,面對的不是戈壁沙塵,他所任教了一輩子的學校是位於河南豫西伏牛山深處,環境閉塞,海拔1600多米,從黑虎廟村到鎮上,要走6個小時的山路。

他放棄了畢業後可以去城裡當老師的機會,一個人當校長、教數學+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等等,走30公里山路運教具教材,自掏腰包給學生交學費......身兼數職的生活他堅持了20年。

20年間,數百位孩子有書可讀,20多個孩子走出大山讀上大學。他被稱作「托起大山希望的築夢人」

『捌』 關於發展我國牧草種子業的幾點建議

這個並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地區,每個省份,乃至每個市縣,每個經銷商的價格都不一樣。如果是養殖用牧草,建議種植高產優質的牧草品種。比如巨菌草。那麼巨菌草牧草種子多少錢一斤呢?其實巨菌草的種苗不是按斤賣的。應巨菌草繁育屬無性繁殖,很少抽穗,即使抽穗,種子的出芽率也不足千分之一。而是通過種節種苗來進行繁育,價格根據當年國家菌草中心當年的繁育情況而定,一般一畝地種節價格為300-500元之間。種植巨菌草發展養殖業的優勢:第一、巨菌草是多年生牧草,種植一次可以收割幾十年,年畝產32噸左右,隨割隨長。第二、巨菌草營養相比其他牧草更為豐富更為均衡,能夠滿足牲畜所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提高出欄率,預防其他相關疾病。第三、巨菌草爽脆鮮甜,口感爽脆,粗蛋白含量高,食草性動物都喜歡吃 有關國家菌草中心海南基地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服務:向TA提問

閱讀全文

與國家菌草產業發展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