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船行業的產業鏈是什麼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船舶業造成了較大影響,金融危機折射出中國船舶業哪些深層次問題?國務院新出台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對行業有什麼意義?本報記者在兩會期間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11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金東寒。
危機有利於行業長遠發展
現代物流報:目前金融危機對船舶業造成了什麼影響?如何看待這種影響?
金東寒:船舶業是外向型經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大,像中國、韓國都有撤單的危機。一些訂單本來訂了船,後來放棄了。船舶業裡面還有個配套,就是裡面的一些設備。因為造船不僅是造殼,也要裝很多設備,這些設備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前段時間,我們國家的船舶業發展顯得無序,因為這個行業利潤比較高,許多民營企業都投進來,造成造船能力過剩,這個問題已經泡沫化。經濟危機對於中國來說不見得是個壞事,從長遠來說有利於這個行業更快的發展。
現代物流報:對於船舶業來說,目前的突出矛盾是什麼?
金東寒:船舶業的首要問題就是產能的問題,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產能已經達到了6000萬噸。這幾年世界對於造船需求特別大,也不過剛超過一億多噸,正常年份也就是6000萬~8000萬噸。中國的產能跟世界的需求基本一樣了。就造船這個行業本身來說,實際上這個產能有些過剩。像浙江那邊的民企,到處都在造船。這次危機先淘汰的就是民企,而且比例肯定在50%以上。原來民企不懂得產業發展規律,看到這個東西賺錢,就盲目投入。
現代物流報:中國有如此龐大的產能,我們在技術上是不是也能跟進? 金東寒:技術創新跟不上是中國船舶業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大企業現在造的船檔次比較高,國內的民營企業造的船還是很普通的船。中國的骨幹造船廠三大主力船型都能造,比如散貨船、VLCC(超大型30萬噸油輪)、大型集裝箱船,還有就是海洋平台的一些工程船也能造。但是再高檔一些的,比如豪華游輪,還有LNG。LNG運輸船最近也開始造,但是技術還不是我們自己掌握。所以新產品的研發,是中國造船業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造船業應加快配套供應發展 現代物流報:目前各行業都在進行產業鏈競爭,對中國船舶業來說,目前的產業鏈能做到什麼程度? 金東寒:我們現在的配套率發展和造船業發展不匹配。造船業現在高速發展,比如2007年,我們的造船總量佔世界造船總量的22%多,2008年到了28%多。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了,再過兩三年,我估計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雖然是高速發展,但只有50%不到的設備是我們自己生產。這50%不到的設備中,又有40%左右的零部件從國外進口,所以我們的設備國產化率非常低,而這個設備又是價值含量比較高的。 這裡面的問題主要包括,一個是我們自己做的設備滿足不了技術要求。我們現在是引進國外的品牌,在國內生產。第二沒有形成產業鏈。比如總裝廠能力上去了,但是買不到零部件。零部件沒人給做,造船業整個是一個產業鏈,因為那上面的設備太多了,各種各樣的設備都需要。第三個就是我們沒有全球服務體系。裝在船上的設備是在世界各個地方跑的。設備要是在漢堡壞了,你就要在漢堡給客戶修。我們沒有全球服務網,只有在全球各個港口都有我們的服務點,客戶才會買我的設備。因為我能保證客戶到任何一個地方出了問題都能修。否則客戶到了一個地方沒法兒保修,船開不了,損失會很大,可以說中國造船設備能不能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兩大集團都在研究,也開始在一些主要的港口設了一些點。
現代物流報:您說的配件咱們沒有品牌,在技術含量上達不到要求,在船體用鋼方面咱們能達到要求嗎?
金東寒:這個能達到。現在建廠不是說所有的東西我都自己產,都不是小而全的,都很專業化的。基本上我只生產機殼,然後生產幾個零部件,然後我就總裝、實驗、交付。比如這個按鈕,還有顯示屏,都是專業廠生產的。現在我們整機廠可以了,但是專業廠沒人生產這個,好多東西都要進口。加工方面的產品沒有配套主要是因為原來用量很少,國內企業做這個不賺錢,而且要求高,企業沒有興趣做。現在需求量大了,國內企業也有興趣做了,做也要一個過程,不是馬上就能做出來的。比如說發動機這個行業,那要求就是要頂級的,中國的發動機產業實際上是落後的。各種發動機,不管是飛機、造船、車用發動機,都是落後的,跟國外都不能比。中國造船業要形成一個產業鏈,協同發展。如果某個地方你能力過強,某個地方跟不上,那麼你的發展也不健康。
2. 指明世界海洋資源利用現狀,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說明海洋資源利用的途徑!
蒸餾法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天津大港電廠引進兩台3000立方米/日 多級閃蒸海水淡化裝置,於1990年運轉至今,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 技術經過"九五"科技攻關,作為"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正在青島建立3000噸/日 的示範工程。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措施
海水直接利用技術,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關技術的總稱 。包括海水冷卻、海水脫硫、海水回注採油、海水沖廁和海水沖灰、洗滌、消防、製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卻技術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有關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著技術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國海水冷卻水用量每年不超過141億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約為3000億立方米,美國 每年約為1000億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等國家已大規模應用,是海水冷卻技術的 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我國經過"八五""九五"科技攻關,完成了百噸級工業化試驗,在海 水緩蝕劑、阻垢分散劑、菌藻殺生劑和海水冷卻塔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 間,通過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正在建立千噸級和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範工程。
海水脫硫技術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是利用天然海水脫除煙氣中SO2的一種濕式煙 氣脫硫方法。具有投資少、脫硫效率高、利用率高、運行費用低和環境友好等優點,可廣泛 應用於沿海電力、化工、重工等企業,環境和經濟效益顯著。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 水脫硫產業化技術亟待開發。
海水沖廁技術20世紀50年代末期始於我國香港地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處理系統和管 理體系。"九五"期間,我國對大生活用海水(海水沖廁)的後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有關 示範工程已經列入"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技術,正在青島組織實施。
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是形成產業鏈、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是從海水中提取各種化學元素(化學品)及其深加工技術 。主要包括海水制鹽、苦鹵化工,提取鉀、鎂、溴、硝、鋰、鈾及其深加工等,現在已逐步 向海洋精細化工方向發展。
我國經過"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在天然沸石法海水和鹵水直接提取鉀鹽 、制鹽鹵水提取系列鎂肥、高效低毒農葯二溴磷研製、含溴精細化工產品及無機功能材料硼 酸鎂晶須研製等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十五"期間正在開展海水直接提取鉀鹽產業化技 術、氣態膜法海水鹵水提取溴素及有關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卻排放的濃縮海水,開展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 、海水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是實現資源綜
3. 我國海洋資源分布不均、開發力度及政策不同,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在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沿海各地區發展很
(1)海鹽業海洋礦業(4分) (2)海洋交通運輸業——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對外貿易額大(2分) 海洋船舶工業——長三角地區海洋交通運輸業發達,船舶市場需求量大;工業基礎好,能滿足發展船舶工業的需要(4分) (3)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岸線長,多寬闊淺灘;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沿海省市經濟發達,電力需求量大(8分) (4)①發展新興海洋產業,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②提升海洋資源產業化水平,延長產業鏈; ③加強科技研發、提高海洋產業科技競爭力; ④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縮小沿海地區差異; ⑤加強海洋資源環境的整治與保護。 (每點2分滿分10分) 4. 海洋經濟概念股有哪些
海洋經濟概念股 5. 海洋新興產業有哪些
海洋戰略性新抄興產業是以科技含量大、技術水平高、環境友好為特徵,處於海洋產業鏈高端,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導向性作用的海洋新興產業。 6.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科技含量大、技術水平高、環境友好為特徵,處於海洋產業鏈高端,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導向性作用的海洋新興產業。 7. 走進海洋產業園,讓我有什麼新的發現
海洋產業園打開了我的奇妙新世界。 8. 中國如何發展自己的海洋旅遊業 在確實保護海洋生態資源的前提下,適度發展海洋旅遊業包括:休閑海洋漁業、游輪度假和海洋公園建設等。 9. 海洋概念股,海洋相關上市公司有哪些
1、船舶製造:中國船舶(600150)、中船股份(600072)、廣船國際(600685) 與海洋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