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解讀
國務院以國發[2012]19號文件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的出台,對指導和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方面負責人。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意義
答: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效拉動國內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09年下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著手研究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思路、重點領域和政策措施。2011年為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研究起草《規劃》。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無論在當前還是長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國際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發展綠色經濟的重點是推進綠色產業的發展,而綠色產業的主力軍就是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因此,綠色產業及產品將在今後國際經濟、技術和貿易中展開激烈競爭。
從國內看,「十二五」期間,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約束性指標,必須不斷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為大規模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
從潛力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拉動經濟增長前景廣闊。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規劃》先後四次書面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意見,收集反饋意見數百條,絕大部分已採納或部分採納。期間,還專門就「十二五」期間具有顯著帶動作用的重大關鍵技術調研,多次徵求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及行業專家對相關技術的意見,力求准確把握「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技術方向和重點領域。就相關政策措施,與有關部門多次協調溝通,與「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相銜接。
問: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發展目標是什麼?
答:與普通競爭性行業不同,節能環保產業屬於典型的政策法規驅動型產業,因此,《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
基本原則是:政策機制驅動、技術創新引領、重點工程帶動、市場秩序規范、服務模式創新。
主要發展目標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節能環保產品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節能環保服務得到快速發展。力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能環保大型企業集團。
問:「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是什麼?
答:《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1. 節能產業。節能技術和裝備重點是高效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儀器設備;節能產品重點是高效節能家用電器與辦公設備、高效照明產品、節能汽車、新型節能建材;節能服務重點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2.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是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製造、再生資源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水資源節約與利用。
3. 環保產業。環保技術和裝備重點是先進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危險廢物與土壤污染治理、監測設備;環保產品重點是環保材料、環保葯劑;環保服務重點是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的市場化、社會化,完善提升融資、咨詢、評價等服務體系。
此外,《規劃》還以專欄的形式,提出了「十二五」期間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重點工程?
答:圍繞重點領域確定的工作方向,《規劃》提出了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及應用工程、「城市礦產」示範工程、再製造產業化工程、產業廢物資源化利用工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範工程、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以重點工程為依託。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規劃》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政策,如研究制定鼓勵余熱余壓發電的價格政策,對能源消耗超過限額標準的實行懲罰性電價,研究制定燃煤電廠脫硝電價政策,完善污水垃圾收費制度,優先保障環保設施用地等。二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工程,完善節能、節水、環保、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選擇成熟的稅目開征環境保護稅等。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探索收費權質押貸款,支持節能環保企業發行債券、短期融資券等,支持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四是完善進出口政策,通過完善出口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政策,鼓勵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出口,對外援助優先安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節能環保項目,建立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區,對用於製造大型節能環保設備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等。五是強化技術支撐,發布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目錄,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組建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平台,支持關鍵技術研究。六是完善法規標准,建立健全節能環保法律法規體系,逐步提高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標准體系,充分發揮標准對產業發展催生促進作用。七是強化監督管理,嚴格執法、落實責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問:《規劃》如何組織實施?
答:《規劃》指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環境保護部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分解落實;同時,將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
㈡ 《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規劃綱要》到底發布了嗎
之前發布都有
㈢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有哪些產業機遇
物流
製造業
㈣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健康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第六篇發展健康產業
第十七章優化多元辦醫格局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醫師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逐步擴大外資興辦醫療機構的范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持保險業投資、設立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發展。
第十八章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服務,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規范發展母嬰照料服務。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和體育醫療康復產業。制定健康醫療旅遊行業標准、規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
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食品葯品檢測服務。完善科技中介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醫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第十九章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範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第二十章促進醫葯產業發展
第一節加強醫葯技術創新
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醫葯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專利葯、中葯新葯、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治療重大疾病的專利到期葯物實現仿製上市。大力發展生物葯、化學葯新品種、優質中葯、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葯設備,推動重大葯物產業化,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質量標准體系,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實施綠色和智能改造升級,到2030年,葯品、醫療器械質量標准全面與國際接軌。
第二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發展專業醫葯園區,支持組建產業聯盟或聯合體,構建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進製造體系,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推動醫葯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業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葯和診療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實現醫葯工業中高速發展和向中高端邁進,跨入世界制葯強國行列。推進醫葯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國大型葯品流通企業。
㈤ 住建部對於建築產業現代化提出哪些新要求
根據管理辦法,定額的「制定與修訂」包括制定、全面修訂、局部修訂、補充內4個方面:
第一,容對新型工程以及建築產業現代化、綠色建築、建築節能等工程建設新要求,應及時制定新定額。
第二,對相關技術規程和技術規范已全面更新且不能滿足工程計價需要的定額,發布實施已滿五年的定額,應全面修訂。
第三,對相關技術規程和技術規范發生局部調整且不能滿足工程計價需要的定額,部分子目已不適應工程計價需要的定額,應及時局部修訂。
第四對定額發布後工程建設中出現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情況,應根據工程建設需求及時編制補充定額。
管理辦法同時明確,工程定額定位是國有資金投資工程編制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和最高投標限價的依據,對其他工程僅供參考。
定額管理具體工作由各主管部門所屬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機構負責。主要任務是:每年應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深入市場調查,收集公眾、工程建設各方主體對定額的意見和新要求,並提出處理意見;組織開展定額實施情況的指導監督;組建定額編制專家庫等。
㈥ 結合「十二五規劃」綱要,談論我國的產業政策
《規劃》指出,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產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應用困難,產業發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少且分散,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
總的來看,我國新材料產業還處於跟蹤和追趕階段,新材料基礎研究主要依靠國家投入,企業開發新材料的困難較大。
明確行業發展重點
《規劃》提出,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對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此外,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打造10個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新材料銷售收入超15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培育20個新材料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專業性骨幹企業,建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實現碳纖維、鈦合金、耐蝕鋼、先進儲能材料等關鍵品種產業化、規模化;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若干示範推廣應用工程。
《規劃》強調,要高度重視稀土、稀有金屬、稀貴金屬、螢石、石墨、石英砂、優質高嶺土等我國具有優勢的戰略性資源保護,加強戰略性資源儲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資源開發和利用,優化資源全球化配置。
為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國家有關部委將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例如,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通過中央財政設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渠道,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強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逐步形成政、產、學、研、金支撐的體系。
各地布局新材料產業
目前,已有31個省市將新材料、新能源作為發展重點,30個省市將生物產業作為重點,29個省市將高端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作為重點,28個省市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重點,18個省市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
《規劃》提出,要鞏固、擴大東部地區新材料產業優勢,在濱海新區所處的環渤海區域打造綜合性新材料產業集群。同時,天津還被列入建設專業化高品質特殊鋼生產基地。針對新材料產業,濱海新區規劃了1個產業聚集區和1個產業集群,規劃用地面積8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濱海新區新材料產業將達到400億元。
「戰略性新興產業既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形勢,也亟待加強規劃、合理布局。要積極引導各地將發展的熱情與自身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緊密結合,合理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布局重點,避免一哄而上,嚴重浪費資源。」工信部規劃司在材料中表示。
節能環保產業投資需求或達4.5萬億
節能環保歷來被認為是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首要領域,此次正式出台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得到具體體現。
從《規劃》內容上來看,節能環保產業路線圖以推進重大節能和裝備技術產業化為主導,這一思路也在《規劃》中被具體化為兩大重點工程:重大節能技術和裝備產業化工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範工程。
在節能技術裝備方面,《規劃》重點落在節能潛力大的高效鍋爐窯爐、余熱余壓利用、熱電聯產、電機系統和大容量低成本蓄能等領域。並提出到2015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佔有率提高到30%左右。
而在環保裝備技術方面,《規劃》重點提出以煙氣脫硫脫硝、機動車尾氣高效凈化等大氣污染治理裝備,城鎮生活污水脫氮除磷深度處理、新型反硝化反應器等水污染治理成套裝備,高效垃圾焚燒和煙氣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等固體廢物處理裝備,重金屬、氨氮在線監測等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應急監測車、阻截式油水分離及回收設備等環境應急裝備為重點,實施一批產業化示範工程。
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規劃》提出,要重點開發低品位共伴生礦產資源高效選冶、稀貴金屬分離提取技術,大宗固體廢物大摻量高附加值利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廢舊車用動力電池及蓄電池回收處理和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並擬定城市礦產、再製造產業化和海水淡化等重點示範工程。
為落實具體規劃指標,《規劃》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在高效節能方面,提出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同時,制定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准和重點行業能耗限額標准,擴大能效標識實施范圍,推行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能源價格機制;在環保產業方面,提出完善污染物排放標准體系和環保產品標准體系,以及推進環保稅費、價格改革。
㈦ 專項產業規劃綱要有不有
在明確區域復產業規劃的前提下制,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釐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第一部分 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第二部分 當地產業發展現狀與基礎
·一、當地產業發展概況
1、行業發展現狀
2、重點企業發展現狀
·二、當地產業發展條件
1、區位條件
2、資源條件
3、產業配套條件
4、其他條件
·三、當地產業發展環境現狀
1、政策環境
2、市場環境
3、融資環境
4、人才環境
·四、當地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三部分 當地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
第四部分 產業發展導向和產業鏈設計
第五部分 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第六部分 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