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藏發展養蜂事業能脫貧致富嗎
近年來,西藏地區通過發展蜜蜂養殖主導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解決回了村級「無錢辦事」答難題,又夯實了基層組織建設,帶動了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通過科學技術人員與許多蜂蜜加工企業的探索,使高原蜂蜜產量不斷增加,蜂蜜品質和營養價值得到保障,優質的高原蜂蜜推動著蜂農的「甜蜜事業」。
2013年,村支書尼瑪石曲為了讓村民能在家門口脫貧增收致富,在仁歐村組織了四名貧困村民在內的六人,成立了養蜂養殖合作社。在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養蜂合作社從2015年開始盈利,2017年收入增至70萬元。合作社四名貧困社員不僅順利脫貧,而且帶動了仁歐村全體村民參加進來,人均年收入也由2012年的2800元增至今年的9000元以上。尼瑪石曲和鄉親們正打算繼續擴大養蜂規模。
② 關於哪個蜂蜜產業發達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資料庫 世界蜂群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有蜂群總數為 5,000 余萬群.歐洲蜂群密度最高,數量最多,共有 2,000 多 萬群,佔世界蜂群總數的 40%以上.其中,俄羅斯有近 600 萬群,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蜂 群數分別為 180 萬群,140 萬群,120 萬群和 100 萬群;亞洲約有蜂群 1,400 萬群,其中,中國約為 700 萬群,土耳其和印度分別為 75 萬群和 60 萬群;北美洲蜂業較為發達,養蜂機械化水平高,美國,墨西 哥和加拿大三國的蜂群總數超過 500 萬群,其中,美國約 260 萬群,墨西哥約 200 萬群;南美洲的阿根 廷和巴西的蜂群總數達到 450 萬群,其中,阿根廷約 200 萬群;大洋洲的蜂業發展較快,澳大利亞和新 西蘭的蜂群總數接近 100 萬群;非洲蜂業較為落後,除埃及和南非外,大多採用舊法飼養蜜蜂,單產很低. 世界蜂蜜產地分布 世界蜂蜜生產主要分布在亞洲, 歐洲和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也有一定量的生產, 大洋洲產量較低.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按 2002 年各洲的蜂蜜產量計算,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蜂蜜產量佔世界蜂蜜 總產量的 76%,其中,亞洲占 37%,歐洲占 24%,北美洲占 15%.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佔比例分 別為 12%,10%和 2%. 亞洲蜂蜜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土耳其和印度,上述三國蜂蜜產量占亞洲蜂蜜總產量的 80%左右, 其中,中國佔一半以上;歐洲蜂蜜產地分布分散,主產國有俄羅斯,烏克蘭,西班牙,德國,法國,匈 牙利,希臘,羅馬尼亞和義大利等國,占歐洲蜂蜜總產量的 77%;北美洲蜂蜜主產地主要集中在美國, 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國蜂蜜產量佔北美洲蜂蜜總產量的 90%以上;南美洲蜂蜜主產地主要集中在阿根 廷,和巴西,各佔南美洲蜂蜜總產量的 67%和 15%;非洲蜂蜜主產國為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尼 亞和中非等國,約占非洲蜂蜜總產量的 77%;大洋洲蜂蜜產地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蜂 蜜產量約佔大洋洲蜂蜜總產量的 99%以上.
③ 我家是湖南婁底的,我想發展養蜂產業,在鄉下我家附近有果園;但不知道哪種蜜蜂前景好,什麼時候開始養
你那地方應該有中蜂吧,就是土蜂。適應性比較強,抗病能力很好。早春召幾群養著,如果夏天召養蜂群,可以把先前養的強群中的帶子的巢脾取一張給它用,以防飛逃。養成強群了也可以分群的。召養方法很簡單,取一塊木板或者草帽,放在蜂團的上方,用手輕輕的撥趕蜜蜂,蜜蜂就會爬向木板或草帽上去的。
我是專職養蜂的,如果還有其他養蜂方面的疑問,可以加我QQ:1786492388。祝你成功!
④ 現在想發展養蜂業還有前途嗎
我家從小就養蜂,不過我大一點就不養了,十幾歲我還立志重拾家業但一直未願。回
首先分析幾點不利面答:
1.若大規模蜜蜂養殖不可以定點應跟巡各地區植物花期,現行高速費及運費太高。
2.現行森林果樹喜歡花期噴灑哦農葯,影響蜜蜂采蜜。
3.現行市場流通蜜蜂產品90%都是合成物(價格低),真正蜂產品價格受影響。
有利面:
1.冬季生態大棚對蜜蜂需求量較高(蜜蜂授粉)。(地區經營可形成壟斷)
2.現在養蜂基本上很少,有的也是掛羊頭賣狗肉。自產自賣可外延品牌(做得好市場前景樂觀).樓主定點養殖是首要選擇(不過資金投入要大)先把規模做大,把宣傳放在第一位,其他樓主慢慢體會,奸商的意思樓主你應該懂得。
⑤ 蜜蜂流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蜜蜂采蜜時間依據植物開花時間而定,多在4-6月。可以做以下准備: 1.1 培育適齡蜂群確定適齡蜂群出現的高峰季節,必須精心安排,要使其與流蜜季節的到來正好吻合,這樣才能保證獲得高產。蜜蜂中采蜜者主要是工蜂,工蜂從卵的孵化到成蜂出房一般要經歷21天時間。因此從流蜜期前的一個半月開始,到流蜜期結束前的一個月之內要抓緊做好適齡蜂群的培育工作。 1.2 合理修造巢脾在主要采蜜期前,必須利用輔助蜜源為每群造好l0一l5個巢脾,以供繁殖、貯蜜之用。這樣不僅增加蜂蠟生產,而且還可以減少分蜂熱,促進蜂王多產卵。 1.3 組織好生產蜂群流蜜季節到來的前半個月要對生產群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這時的生產群應擁有l5框蜂,l0至15框子脾。如果有這樣的群勢到流蜜期時可發展20框以上,可成為一個強大的生產群。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可採取「以弱補強」的辦法加以調整。 2 調整蜂巢采蜜前4到5天要對5框以上的蜂巢進行調整,以便利於產蜜、產漿和蜜蜂繁殖,對於花期較短的蜜源,比如洋槐(一周左右),要限制蜂王產卵,這時可以把蜂王和未封蓋的子脾留在巢箱內,兩側可以放1到2個巢礎框和1到2個蜜脾。花期比較長的如油菜,或者有第二大流蜜時,要做到采蜜和繁殖工作兩不耽誤。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要飼養和保持強群,就要控制分蜂熱問題。控制的辦法首先是要選擇那些不愛分蜂和其它性能較好的蜂群養王,同時要及時換王,避免出現王老群強的現象。在管理上要提高蜂王產卵力,及時擴大蜂巢,繁殖期要進行強弱互補,以保持中等群勢。 3 合理取蜜取蜜應該遵守初期早、中期勤、後期穩的原則。所謂「初期早」,即早清脾,便於獲得同一蜜源的蜂蜜,同時可以刺激蜂群的采蜜積極性。「中期勤」的目的在於保證質量和產量,利於蜂群工作,減少分蜂熱問題。一般中期3天左右即可取蜜一次(根據具體的地域情況)。 「後期穩」的目的在於保證為蜂群留下足夠的飼料,以免天氣突然變化或第二個蜜源跟不上,而造成蜂群的飼料缺乏。 時間最好在上午蜜蜂大量進蜜之前進行進行取蜜,抖蜂、搖蜜動作要快,如果人手不足可先用空脾將蜜脾換出,以免影響進蜜。流蜜中後期,要適當保持一些蜜脾,讓蜜蜂封蓋,以作為越冬飼料。在抖蜂提脾過程中,要注意蜂王的安全,對於那些性情凶暴的蜂群,可採取噴濃煙的辦法,使其比較安定後再提脾抖蜂。 4 抓好王漿和蜂膠生產大流蜜期除了割蜜之外,王漿也很重要。蜂膠正常數量少,但不應該被忽視。王漿具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和滋補作用,是專供蜂王用的。可用人工方法促使工蜂分泌大量的王漿來飼喂人工王台的幼蟲,採收王漿,通常約5個王台可採收王漿1克。流蜜期間,10框以上群勢,均可用來生產王漿。但要及時調整巢脾,使蜜蜂處於積極造王狀態,才能保證取蜜、繁殖、產漿的全面豐收。大流蜜期蜂膠多,氣候溫暖,蜂膠較軟容易收集。可在開箱檢查時用起刮刀採集,然後迅速捏成團,用塑料薄膜包好妥善保存即可。
⑥ 蜜蜂發展的歷史
蜜蜂發展簡史:抄
在2006年10月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科學家報告發現了一塊來自緬甸的野蜂琥珀化石——這塊年齡大約1億年(也就是白堊紀的早期,其他已知的蜜蜂化石比這次發現的要晚3500萬~4500萬年)的琥珀中包裹著一隻野蜂。科學家從這個野蜂化石中發現了它用於採集花粉的身體結構,這顯示出蜜蜂從以其他動物為食的捕食者進化成了授粉者。這樣,蜜蜂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恐龍的極盛時代——白堊紀。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時,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時,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在這一時期,大陸之間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乾旱。伴隨開花植物的出現,蜜蜂開始出現。它們具有現代蜜蜂的形態結構和幾種特徵,包括分叉的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毛與採集花粉有關。當然,蜜蜂是重要的傳粉媒介,這個化石意味著在白堊紀早期到中期,蜜蜂對開花植物快速多樣化上可能起了作用。隨著研究的深入,或許蜜蜂更早的身世還有待科學家繼續探索。就像人類的起源地存在爭議一樣,蜜蜂在地球上的起源地也存在類似的爭議,科學界存在兩種說法:「亞洲起源說」和「非洲起源說」。
⑦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養蜂業
(1)蜂產品出口可為國家換取外匯。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無論是蜂群數量,還是蜂產品產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位。全國約有700萬群蜜蜂,其中,約有400萬群為西方蜂種。1999年蜂蜜總產量為18萬噸,約10萬噸出口國外;蜂王漿總產約1300噸,約700噸出口國外,約佔全世界蜂王漿產量95%以上的份額;蜂花粉產量約1200噸,約400噸出口國外;蜂膠產量約300噸,約100噸出口國外;總產值達20億元,年創匯1億美元。
(2)養蜂是一項不佔耕地、投資少、見效快的好副業,是貧困山區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一群蜂若養得好,1年可獲純利150元以上,一般也可獲純利50元以上。
(3)發展養蜂可以促進為農作物授粉增產。發展養蜂業不但可以獲得蜂產品,更為重要的是養蜂業已經成為農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冠以「農業之翼」的美譽。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殺蟲劑的廣泛使用,自然界中的昆蟲數量日益減少,蜜蜂和熊蜂已經成為自然界中最為重要的授粉昆蟲。據美國農業部1980年統計,蜜蜂授粉使農作物增產約200億美元,而蜂產品本身的價值約為1.4億美元,增產值比蜂產品本身高143倍。通過蜜蜂授粉,作物不但可以提高產量,還可以改善品質;例如,利用熊蜂為溫室中番茄、茄子、青椒等蔬菜授粉,可使產量增加15%以上,還可以提高果實品質,並可減少因噴灑激素造成果實的污染。
(4)養蜂可以為人類提供大量營養豐富的保健品,如蜂蜜、蜂王漿、蜂花粉、蜂膠、蜂蛹、蜂毒等,這些產品對於人類滋補身體、治療疾病起到積極作用。
(5)發展養蜂有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由於蜜蜂幫助植物進行異花授粉,增強了植物的生活力,促進了植物的繁衍,這尤其是對於西北地區種植牧草,恢復植被具有重要意義。總之,蜜蜂授粉已經成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
⑧ 世界養蜂業現狀是怎樣的
全世界約有蜜蜂6000萬群,其中幾個養蜂大國分別為,中國約有700萬群(中蜂佔1/3),俄羅斯約有600萬群,美國約有500萬群,巴西約有200萬群,墨西哥約有210萬群,波蘭約有200萬群,阿根廷約有180萬群,德國約有120萬群。
發達國家專業養蜂的特點是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人均飼養量大,人均產值高,管理粗放。發展養蜂的目的首先是為農作物授粉,其次是產蜜。
發展中國家專業養蜂的特點是規模較小,如中國,通常不過100群,以手工操作為主,機械化程度低,蜂群管理細膩。蜂群主要為了生產蜂產品,兼做授粉。目前,隨著科技進步,機械化水平正逐步提高,規模化蜂場正逐步興起,人們的授粉意識逐漸增強,部分地區還出現專門用於出租為農作物授粉的蜂群。
不發達國家則主要以傳統的養蜂方式飼養蜜蜂。主要是用黏土、樹枝、竹條或圓木製作飼養蜜蜂的容器,將這些容器懸掛在樹上、屋檐或放在地上,引誘分蜂群進入。收獲時則以「毀巢取蜜」的落後方法獲取蜂產品。近年來,在聯合國有關組織的援助下,這些國家的養蜂業已有較大發展。
養蜂業發達的國家一般都建有實力較強的養蜂科研、教學與技術推廣機構。例如,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波蘭等國都設有此類機構。如美國農業部養蜂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英國洛桑實驗站蜜蜂研究組、俄羅斯養蜂科學研究所、日本玉川大學蜜蜂科學研究所、波蘭園藝花卉研究所養蜂系等。
目前,世界上飼養量最大的蜜蜂品種是:歐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 L.)、義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高加索蜂(Apis mellifera caucasica Goob.)、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在科學研究上,科研人員在蜜蜂遺傳育種、蜜蜂生物學、蜜蜂營養與代謝生理學、蜜蜂病理學、蜜源資源、蜜蜂授粉、蜂產品化學及產品開發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已取得豐碩成果。例如,在抗蟎蜂種選育、抗病蜂種選育、蜂蜜高產蜂種選育、蜂王漿高產蜂種選育、蜜蜂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的應用、高效低毒系列蜂葯的研究開發、蜂產品在保健食品與化妝品等方面的研究開發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生物技術在分子生物學水平對蜜蜂生物學、蜜蜂遺傳學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為提高蜜蜂科學的研究水平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⑨ 蜜蜂的產業鏈
蜜蜂是勤勞的動物,我們都知道它生產出了營養豐富的蜂蜜,也許我們還不知道,蜜蜂能為各種農作物,果樹,蔬菜和牧草授粉,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大大超過各種蜂產品.有人估計,蜜蜂為農作物傳播花粉所得到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超過蜂產品的 100多倍.現在人們對蜜蜂的利用,不僅是利用它來生產蜂蜜,而且利用它為植物授粉.
近來發展最快的要算蜜蜂為油茶授粉了.因為在油茶的花粉中含有較多的棉子糖等有毒物質,蜜蜂一旦吸食以後就會中毒而死.因此,過去的油茶林被視為"放蜂禁區",油茶也因不能完全授粉而產量一直很低.近來,科學家們研製成功一種解毒辦法,油茶林也不再是放蜂的禁區了,因而油茶的結實率提高了1.7~2.4倍.
除蜜蜂以外,蠅類,蝶類與蛾類也經常出沒於花叢之中,為植物傳粉,為人類造福.例如墨西哥有一種植物叫鱗風蘭,它的花朵很深,完全要依靠鱗風蘭蛾來為它傳粉.鱗風蘭蛾的口器特別長,這樣才能達到花蕊的深處,如果沒有這種蛾,鱗風蘭就不能結實傳種.
提起蜂產業,寬甸人都掩飾不住內心的甜蜜和自豪:每年五六月份,山花爛漫時,沿鴨綠江到長甸河口,走201國道至牛毛塢刊川嶺,幾百米就是一個蜂箱,1萬多蜂箱在200多公里的道路兩旁,真是別有一番風景。
寬甸滿族自治縣森林覆蓋率達66.2%,植物種類繁多,而其中的蜜分源植物達數百種,可以說擁有蜂業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除了飼養意蜂(從義大利引進的),寬甸農民還有自己的寶貝———中華蜂。
飼養中華蜂採取的不是哪有蜜源到哪裡去的「游擊戰」,它們是「定居」的,分散在寬甸的溝溝岔岔。用養蜂戶的話說,每一條溝都是中華蜂最好的棲居地。槐花、椴花、胡枝子是中華蜂最主要的蜜源,這種野生花蜜,市場價格是其他蜂蜜的一倍這主要源於自然環境良好的優勢。寬甸是世界六大無污染區之一,境內有河流546條,都是國家一、二類水質。經檢測,這種花蜜中氯的含量幾乎為零,在市場上擁有「綠色蜜」的美譽。
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生產力,關鍵是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寬甸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質量為生命」的新思路,引導農民發展養蜂業。根據養蜂業的發展,寬甸成立了養蜂工作站,負責對全縣的養蜂業進行技術指導。一方面通過樹立典型引導農民走上養蜂路,另一方面對養蜂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從常見病的防治到飼養的新方法等。
養蜂工作站的另一個職能,是進行蜂產品的深加工研究,形成蜂產品的產業鏈。於是,一個由中醫教授、釀酒工程師、養蜂專家組成的研製小組經過數百次的實驗後,終於攻克了難度較大的花粉破壁技術———生物破壁法。接著又一舉攻下了釀酒關,解決了蜂蜜發酸、沉澱物堆積、不易保存的問題,研製出了蜂花蜜液酒,新產品很快在蜂業製品廠加工投產,之後系列產品紛紛推出。
寬甸的蜂產品終於有了自己的品牌,現在蜂產品達十幾個品種,不僅搶佔了國內市場,而且還遠銷韓國、日本,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蜂業深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形成了共同發展的捆綁關系,規避了蜂農的市場風險,同時也有利於蜂業由單純的原料生產、粗加工向集約化生產、精深加工轉變,實現蜂業規模化經營,使蜂農收入趨於穩定。
寬甸人終於用小蜜蜂闖出了新天地。目前,寬甸的養蜂戶達2000多戶,戶均收入達到1萬元左右。中華蜂的飼養量達到3萬多群,年產蜂蜜、蜂蠟、王漿、花粉110多噸。寬甸的蜂產業步入產業發展的快車道。
⑩ 朱德委員長哪年給毛主席寫信要求發展蜜蜂產業
祝委員長給毛主席寫信要求發展蜜蜂水,我覺得是1949年的事情應該是可以去上網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