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食用菌產業發展概況

食用菌產業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21-03-09 05:08:57

❶ 食用菌業的發展趨勢

近年抄來,中國食用菌產業在增加產量的同時,更加註重提高質量、保證安全,食用菌生產開始從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產品結構上,發展優勢產品,開發珍稀品種;在生產技術上,向機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勞動效率和產品質量;在生產經營上,堅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開發保健食品,提高綜合效益;在產品流通上,發展專業批發市場,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連鎖店,使小包裝鮮菇直接進入超市櫃台。在食用菌消費上,努力宣傳食用菌文化,食用菌產品已作為健康、時尚食品擺上家庭餐桌;在對外出口貿易上,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拓寬出口渠道,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中國食用菌產品正穩步走向世界。
國際上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最早始於1947年荷蘭的Bels菇廠,開了草腐菌工廠化生產的先河,進而推廣到歐美國家。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首創了瓶袋栽木腐菌工業化生產模式,繼而傳播到了韓國和我國台灣。

❷ 食用菌行業發展潛力怎麼分析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我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曾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絲自然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工廠。1950年,全世界較大面積的栽培食用菌約5類,產量約7萬噸,西歐一些生產蘑菇的國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平均產量約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種類已超過12類,產量約121萬噸、有的國家每平方米的產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來,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制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 2005年我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我國雖然是食用菌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年人均消費量不足0.5公斤,美國年人均為1.5公斤,日本年人均為3公斤,全國年人均消費量與世界一些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據海關提供的數據,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別為47.6萬噸、38萬噸、43萬噸,換匯分別為6億美元、4.6億美元、6.2億美元,出口量和總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國外食用菌人均消費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遞增,有大的國外市場空間可供開拓。我國內地食用菌人均消費量還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有調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產量為15萬噸,按固定人口1500萬人計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已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參考資料: http://www.ocn.com.cn/market/200902/shiyongjunchanye101444.htm

❸ 食用菌的發展情況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絲自然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工廠。1950年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制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
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全國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古田縣,該縣食用菌生產量大,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是中國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銀耳(白木耳)產量佔全國的90%。
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以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 中國大農業的發展是三色農業,即綠色農業,藍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綠色農業就是如何科學的巧妙的利用光合作用來提高糧食作物和蔬菜,果樹及花卉的產量和品質。藍農業就是開發海洋,利用科學技術從海洋里生產出更多的海菜和海鮮產品。白色農業就是微生物農業,即食(葯)用菌產業。這個小生物,大農業有著廣闊的前景,它不僅能解決人們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還能用於醫葯上解決與人們生命相關的重大疾病問題。
從整個發展趨勢看,將來的菌業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產業.從大農業的角度來看,將來要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菌類.從食用菌價值上來看,食用菌將成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質的來源.如風尾菇和牛肉,豬肉含的各種成份基本相似.從銷售情況看,食用菌的銷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費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很大,加之地方各級政府重視,栽培原料豐富,技術容易掌握,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成為廣大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根據食用菌的發展情況,未來的食用菌將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情況: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葯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❹ 食用菌發展的歷程

中國食用菌機械的發展歷程與趨勢
機械化、工業化是世界食用菌生產發展的共同趨勢,是進入21世紀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最大主題,這是市場的呼喚,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是中國從食用菌產量大國向產業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中國食用菌生產機械化的探索與研究正逐步走上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道路。
一、中國食用菌機械化的發展歷程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食用菌機械化的研究起步較晚。美國在二戰之前就已廣泛應用簡單機械於雙孢菇生產,二戰後率先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並迅速帶動了其它發達國家。我國食用菌生產機械的研究開發從無到有,先後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 初始開發階段(50年代—70年代)
這一階段我國的食用菌主要完成了野生採集到木段栽培,木段栽培發展到代料栽培。這個階段的食用菌機械廠家主要是當時的農機廠、校辦廠生產的用於木段生產的打眼機、製作菌種用的裝瓶機、小型的滅菌設備。應用的省份主要是福建、浙江等省。70年代代料栽培興起後,食用菌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出現了枝椏切片機、秸桿粉碎機、切粉兩用機、拌料機、裝袋機和一些簡易的滅菌和噴灌設備及烘乾設備。
2、引進吸收消化階段(80年代—90年代末)
這一時期,我國食用菌產量迅速增加,品種不斷增多,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一些食用菌集中產區和生產大戶及龍頭企業逐步出現,社會化分工已露雛形。這些變化促進了食用菌機械的發展。
我國先後引進了西方國家的雙孢菇生產線,我國台灣省菇農相繼在北京、上海、廣州建起了金針菇工廠。還有一部分從業者為改變等季節生產保證鮮菇常年上市而上馬的簡易生產線或出菇房。近年上海的天廚,豐科等菇廠引進國外設備,自行投資建廠。他們為中國食用菌產業走向工業化、標准化率先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3、質量提高階段(2000年以後)
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食用菌生產大國,食用業已成為我國一些市縣的支柱產業,傳統的、分散的、靠天吃飯的落後生產狀況所創造的效益已達極限,單單靠消耗資源和拼勞力取得的簡單、初級栽培效益正在被行業所淘汰。
採用機械化、工業化生產符合標準的食用菌已引起各級政府和行業協會的重視,這既是市場的呼喚,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進入新世紀,中國食用菌機械化生產建設正在加快,各級政府也在資金政策上培育龍頭企業,完成原始積累的菇農正在向機械化生產轉變。在別的領域完成原始積累的投資者從事食用菌的越來越多,這些人一上馬就是高起點、工業化。樂觀地講,中國食用菌機械化生產已到了質量提高階段。
這個階段的食用菌機械已覆蓋了食用菌制種、栽培、加工等各個環節,包括菌種發酵、空氣凈化、培養基製作、菌包生產、環境控制、產品干制、保鮮及深加工提取等,形成了由原料生產到菌種製作和菇房溫濕光風自動控制及加工的較為完整的體系。
二、中國食用菌機械的現狀
我國食用菌機械生產起步晚、起點低,發展中有先天不足,也有近二十年我國食用菌快步發展帶來的大好機遇。承認不足,把握機遇才能使中國食用菌機械生產走向健康快速發展之路。
我國食用菌機械生產存在很多先天不足:
一是食用菌機械研製生產單位良莠不齊、規模小、實力差、科研人員和設備設施不到位,停留在簡單農機水平狀態上的多,模仿復制的多,有很多企業生產的食用菌機械竟連標准都沒有。笨重、低效、不安全,嚴重製約著食用菌機械的發展。
二是食用菌從業人員對食用菌機械化生產認識不夠,缺乏投資意識,寧可重復投入沒保證,不一步到位標准化,造成大量原料和勞動力的浪費,產品沒標准,效益沒保證。
三是行業沒標准。一些粗製濫造的偽劣假冒設備靠廣告,靠低價格去贏取行業買便宜貨的心理。因這些設備沒標准、沒質量、沒服務造成用戶的損失,擾亂了食用菌機械的市場。
我國食用菌機械生產正呈現如下趨勢:
1、多元化:
一是開發主體多元化。既有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又有企事業單位,既有國家研究機構又有民間科研組織,既有國內投入又有外資企業投入。
二是適應品種的多元化。目前世界各國食用菌機械化栽培品種較單一,歐美是雙孢菇,日、韓是金針菇、秀珍菇,我國有四十多個食用菌商品化栽培品種,每個品種又有多種模式,既有草生菌模式又有木生菌模式,既有床栽模式又有袋栽模式,既有室內栽培模式又有園田式栽培模式。
三是自動化水平的多元化。我國食用菌生產處於小農生產向工業化生產的轉型期,我國食用菌生產主體生產方式十分復雜,既有千家萬戶手工作坊式生產,又有半機械化生產場,又有自動化現代菇廠,菇廠規模從小到大相差懸殊。
2、標准化:
食用菌機械國家、行業和企業標准正逐步建立,開發單位大力申辦國家專利,食用菌生產企業法規的逐步健全,使食用菌機械朝著標准化方向發展。比如遼寧省朝陽市食用菌研究所僅食用菌機械方面向國家技術監督部門申辦的企業標准達20多項,注冊商標10枚,專利30多項,並開始向國外注冊專利。
3、國情化:
發達國家的食用菌生產機械,投資和運行成本昂貴,自動化水平高,特點是大、洋、貴,且品種單一。很難適合中國的國情。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食用菌生產機械,使之適於中國的投資者、適應中國的多品種,特別重要。
4、國際化:
近年來,我國研製的許多先進機械設備不斷被世界各國引進。發達國家要逐漸發展多品種栽培,一些發達國家食用菌生產水平與我國相近,都需要中國小、精、廉的食用菌生產機械,比如全禾菌業的液體菌種培養器及標准化菌包生產線已銷往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機械化、標准化是中國食用菌產業強大的必由之路
中國食用菌業隨著市場的變化、生產技術的變革,到了戰略轉折和革命的時候了,單純追求產量的時代正在結束。我們採用傳統思維、傳統模式、傳統技術,靠透支資源,拼勞動力追求產量的方式必將被淘汰。中國食用菌的出路就是工業化、標准化,在種植業、養殖業、食用菌業中,最易工業化的是食用菌業,他不像植物天天需要陽光,不像動物天天需要飼料,制好培養基,分解吸收完成一個生命周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正在拉動食用菌產業的革命,催生新的產業模式。
中國食用菌只有實現了機械化才能實現標准化,中國食用菌實現了機械化、標准化之日就是中國食用菌產業騰飛之時

❺ 美國食用菌產業概況及市場狀況如何

(1)產業概況

美國大部分食用菌是雙孢蘑菇,其中一小部分是大褐菇和小褐菇,即雙孢蘑菇的變種。香菇、金針菇、平菇、灰樹花、木耳、雞油菌、羊肚菌以及其他品種在美國也有一定的消費量。

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食用菌產量最大的州,雙孢蘑菇是該州產量最大的農產品,產量佔全美的45%;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產量佔全國的20%,幾乎每個州都有食用菌生產。自1970年起,美國年食用菌產量以7%的速率增長。同時,食用菌生產農場的數量從1970年的500多家下降到現在的約150家(美國農業部數據)。

在賓夕法尼亞州,約60%的食用菌以鮮品的形式銷售,並且實現了周年生產,年產量達1.6億千克。

許多消費者喜好食用菌,除了其獨特的烹調風味外,更多考慮的是食用菌的營養成分和葯用功能。食用菌含有許多人體必需氨基酸,以雙孢蘑菇為例,其蛋白質含量比菜豆高,香菇也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食用菌既是重要的食品,也是天然的葯物和出口創匯的農產品。

對於那些沒有許多土地但又想發展副業的農民而言,小規模的食用菌栽培是個很好的選擇。在美國,很多小型的食用菌生產設備適合那些希望把栽培食用菌作為蔬菜生產的公司或者個人。他們可以通過發展食用菌來轉化一部分農林廢料。食用菌生產在管理農業有機廢物、轉化農、林生產下腳料為高附加值的產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絕大部分美國的食用菌栽培者採用代料栽培。木屑是栽培香菇和其他食用菌的代料中最常見的成分。有時候,也使用稻草和玉米芯來替代木屑。此外,有不計其數的菌種供應商遍布美國和加拿大。為了對不同菌種進行比較,通常鼓勵大型食用菌生產者從不止一家的菌種供應商手上購買菌種,因為不同的菌株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在美國,眾多菌種供應商也銷售蘑菇生產專用機械設備和相關的工具儀器。美國的香菇椴木栽培,以當地的椴木為主,通常使用橡樹的椴木。鮮香菇的價格在一年中的冬季最高,一些栽培者使用溫室生產來擴大供應量。

(2)供求與營銷

2003—2004年度美國的食用菌銷售量較上一年度增長1%,為3.77億千克(美國農業部數據)。全美2003—2004年度食用菌銷售額達到8.53美元,較上一年度上升3%。食用菌栽培農場數量現為278家,較上一年度數量增長13%,其中148家是專門的稀有菇類(香菇、平菇等)生產商。2003—2004年度,美國雙孢蘑菇的平均價格為2.25美元/千克,稀有菇類的平均價格為6.40美元/千克(美國農業部數據)。

2003年7月,亞利桑那州的P.M.Patterson博士為全美蘑菇協會提交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美國消費者平均每人每月購買食用菌0.059千克;每月購買0.322千克食用菌的消費者僅占被調查公眾的11%,他們的消費金額約為銷售總額的42%。其中,雙孢蘑菇的消費量最大,約佔94%。

在美國的一些地區,已成立了食用菌銷售聯合體。這些聯合體是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既收購野生菌也收購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一些權威人士認為美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擁有穩定的消費群和持續的產能。

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稀有菇類的生產量和消費量預計將在最近幾年裡加速增長。由於多學科的發展,食用菌生產技術將更先進。稀有菇類的食葯用功效將預示它們的產量在世界范圍內繼續增長。

在日本和中國,稀有菇類以鮮品、干品、罐頭產品等形式銷售,這也為美國的出口商提供了商機。在日本,絕大部分鮮香菇都統一採收並運送到中央青果市場,在那裡經紀人和其他參與者通過投標競價的方式購買香菇。隨後,鮮香菇將分別運到各地的零售商手中。其他的食用菌,如平菇,在農場包裝後直接輸送給經紀人或零售商。在美國的一些地區,非常廉價的中國產干香菇已導致市場價格走低並對美國的小型生產者構成威脅。

❻ 國內外食用菌的發展現狀

整體規模發展平穩

2014年以來,我國食用菌總產量平穩增長,2019年12月,中國食用菌協會發布《2018年度全國食用菌統計調查結果分析》,該調查會對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西藏、寧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區)的統計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3842.04萬噸,同比增長3.50%。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罐頭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❼ 當今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是什麼

據國內有關食用菌專家分析,當今食用菌業的發展方向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品種多樣化

目前,我國規模栽培的食用菌有20餘個品種,近年來還有些新品種馴化栽培成功。要在目前品種結構基礎上,積極推廣具較高經濟價值和市場潛力大的新品種。

(2)資源持續化

要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發展菇耳專用林,充分利用果、桑業下腳料及農作物秸稈,擴大袋料栽培;通過對食用菌營養生理及原料成分的分析,研究合理的栽培配方,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菌種優良化

我國食用菌生產仍存在「重產量、輕質量」的傾向,致使一些食用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同時,在菌種選育方面的科研力量較為薄弱,生產品種的更新換代相對緩慢。加快優質、高產、抗病、抗蟲、耐貯等優良菌株的選育,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必由之路。要不斷通過國際交流,引進國外新菌種和先進的育種技術,並開展野生菌種的馴化研究,研究有我國知識產權的菌種。

(4)生產規模化

食用菌生產將由傳統的家庭副業向產業化、集約化轉變,採用合作經營方式,擴大生產規模。有條件的地區要搞「一鄉一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有實力的企業可進行工廠化栽培。統一供應原輔料、統一培育供應菌種、統一加工流通,形成規模優勢,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

(5)質量標准化

產品的市場流通要與國際市場接軌。菌種和產品質量都要按照行業標准進行檢驗,菌種要實行生產和經營許可證制度;產品要進行注冊商標,零售要有包裝,樹立品牌意識。

(6)管理嚴格化

栽培管理要有技術操作規程,尤其要加強預防雜菌污染和對生產投入品的限制,每個環節建立責任制,嚴格管理。

(7)加工增值化

加大對食用菌加工產品的研發力度,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實現增值,向保健食品、葯用品方向開拓新產品。

(8)市場網路化

主產地區培育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出口創匯;產區建立專業交易市場,在銷往地城市建立批發、倉儲公司,在菜市、超市設立食用菌專櫃,健全信息與市場體系。

(9)菇餐大眾化

廣泛宣傳食用菌的營養及食療價值,開設食用菌專業餐館、連鎖店,在飯店餐館有食用菌菜譜,食用菌進入家庭餐桌,擴大消費。

(10)貿易國際化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創匯,還可以到國外辦菇場。

❽ 食用菌行業前景如何

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全國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古田縣,該縣食用菌生產量大,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是中國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銀耳(白木耳)產量佔全國的90%。中國雖然是食用菌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年人均消費量不足0.5公斤,美國年人均為1.5公斤,日本年人均為3公斤,全國年人均消費量與世界一些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據海關提供的數據,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別為47.6萬噸、38萬噸、43萬噸,換匯分別為6億美元、4.6億美元、6.2億美元,出口量和總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國外食用菌人均消費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遞增,有大的國外市場空間可供開拓。中國內地食用菌人均消費量還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
因此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有調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產量為15萬噸,按固定人口1500萬人計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以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中國大農業的發展是三色農業,即綠色農業,蘭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白色農業就是微生物農業,即食(葯)用菌產業.這個小生物,大農業有著廣闊的前景,它不僅能解決人們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還能用於醫葯上,解決與人們生命相關的重大疾病問題.從整個發展趨勢看,將來的菌業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產業.從大農業的角度來看,將來要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菌類.從食用菌價值上來看,食用菌將成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質的來源.如風尾菇和牛肉,豬肉含的各種成份基本相似.從銷售情況看,食用菌的銷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費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很大.加之地方各級政府重視,栽培原料豐富,技術容易掌握,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成為廣大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根據食用菌的發展情況,未來的食用菌將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情況.
工廠化杏鮑菇栽培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葯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
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
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
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閱讀全文

與食用菌產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