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影響中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影響中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發布時間:2021-03-08 11:31:26

A. 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提出了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有那麼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201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三個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2013年增長了60%以上。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2013年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說過,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

B. 推動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推動中國近現代工來業發自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
②中國政府的政策:由於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晚清政權、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都曾鼓勵興辦實業。
③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④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

C. 哪些因素對當前我國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

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版嚴峻形權勢,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此時正值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

D. 當前影響我國煤炭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煤炭資源管理、煤炭開發布局、煤炭產業組織、煤炭產業產品結構、煤炭產業技術發展、煤炭產業消費與流通

E. 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當前,十三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相關十三五規劃的議題不絕於耳,其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申曙光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望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因此,「健康中國」戰略或將在十三屆五中全會後正式落地。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依靠人口紅利保持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增長趨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經濟轉型面臨陣痛期,其中就包括新生人口不足,老年人口劇增,人口紅利消失,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人體健康以及食品葯品安全問題等,加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於保持健康的需求的顯著提升,「健康中國」戰略如能及時推出不僅能造福人民百姓,而且利好相關醫療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美國自上世紀60、70年代分別造就健康管理公司和養老地產業相關企業的崛起,也就此奠定了美國全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基礎。並且從數據來看,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了相當高的比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顯示,美國的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佔GDP的4%-5%,這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或者換個角度來看,以我國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未來市場增長的空間是巨大的。

圖表1:我國健康產業佔比和發達國家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前瞻分析認為,中國大健康產業將獲以下三個重要啟示:

1、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中國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足5%,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健康產業佔GDP比重均超過10%,未來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2、家庭保健服務未來可能是主要模式

美國家庭保健服務已經豐常成熟,涉及家庭健康的方方面面,且"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佔美國大健康產業的50%左右。家庭保健概念能否引入中國,值得中國業界進一步去摸索。

3、盡早搶占市場更為有利

從國際領先企業在大健康領域的發展來看,各大企業都較早地踏入了大健康領域,這也為各大企業的大健康產品盡早搶占市場奠定了基礎。

F. 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已經結束,接下來會相對平緩的經濟增長。在外貿乏力的情況下,拉動內需成為關鍵了。刺激和拉動內需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

G. 影響2017年經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我國經濟政策的因素:
一、長期因素,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周期性下行,從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種趨勢。
1、總量方面,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向中速轉換。
2、在結構方面,中國再想像過去一樣靠高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50萬億了,63.6萬億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再擴大投資規模將受到空間限制。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得過大,再繼續刺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也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需求不足的強烈約束。由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過剩,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結構調整將面臨劇烈陣痛。
在調整過程中,傳統產業首先要淘汰或轉移,這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而另外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將會獲益,這種博弈跟過去30多年以來不一樣,過去是各個行業都在擴張做大,大家都能賺錢,差距不過是你賺得多、他賺得少而已。
現在,結構調整到了傳統產業被淘汰轉移,會使一部分人喪失就業崗位而利益受損;新興產業成長上升,又使一部分人從發展創新中受益,但由於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獲益必須經歷一個過程。因此,本階段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的成長和擴張,必然要以一部分傳統產業淘汰為代價,比如網路銷售(O2O)給傳統商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二、消費增長緩慢。
我國需求結構轉換已經爆出好消息,消費佔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資的比重下降了。但是,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投資佔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太低。當前我國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壓縮「三公」消費之後,私人消費沒有及時補上,造成總消費增長緩慢。壓縮「三公」消費,把以往豪華的、奢侈的、超常規的GDP擠掉,使膨脹的消費消了腫。
但消腫以後,私人消費增長填補不了公共消費減少的那一塊,所以總消費「池」的水沒增加多少。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投資能不能再增長,而是消費在需求結構轉換中不能實現正常上升。
居民消費傾向低影響消費。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對50個城市的兩萬居民問卷結果顯示,81.3%居民願意多投資多儲蓄,僅有18.7%的居民傾向更多消費。這么多人願意多儲蓄,消費增長能加快嗎?儲蓄等於什麼?儲蓄長期等於投資,投資等於產能,產能等於國內消費加出口,當國內消費不足、出口乏力時,我國將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壓力。居民消費不足,消費動力不強,關鍵是我們的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還有社會保障水平太低。我國城鄉居民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是沒錢不能消費,二是有錢不敢消費,關鍵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滯後。
實際上,引起中國消費動力不足的關鍵是,有40%的中低收入階層的人,沒有解決消費動力問題。我國40%的中低收入階層,除了日常消費外,一生只能幹四件大事,買房子或建房子,結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養老。如果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後顧之憂解決不了,消費正常增長將是不可能的。
我國的GDP絕對不能與美國以及發達國家比,其原因:
1、在GDP中我國的投資比重過高,西方國家是消費比重高,GDP中消費比重越高與居民福利距離就越近。因為,消費特別是家庭消費,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
2、我國的GDP質量差,發達經濟體蓋棟房子一百年不拆,我們蓋一個房子幾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橋一百年不拆,我們有的不到兩年就塌了。
3、我國投資中還有許多「高大上」建設,跟居民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遙遠,大廣場、現代化劇院、豪華政府大樓、摩天大廈、各種現代化會議中心等,給低收入人群帶來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
所以長期高投資並不能將中國帶向發達的高收入國家行列,必須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當前我國消費和儲蓄比,儲蓄永遠快於消費。過去14年中國總消費增加了5.7倍多,儲蓄增加了8.2倍。消費慢於儲蓄,最後結果只能是儲蓄支撐投資加快增長,投資加快增長加劇產能過剩矛盾。
三、落後產能淘汰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從生產投資看,當傳統的產業被淘汰或轉移之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傳統產業改造滯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落後產能是污染、壞的GDP,當這些壞的GDP被淘汰後,綠色的、好的GDP沒上來,最後經濟增長必然要下滑。因為落後產能淘汰是快變數,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快慢之間必有一段空檔期,在空檔期缺乏接續產業條件下,經濟增長是不會太快的 。
四、房地產。
房地產市場可能不會出現明顯抬頭傾向,一、二線城市可能趨穩,三、四線城市還會延續微弱下行,全國總體趨穩,既不會出現大幅度上升,也不會出現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一般要佔我國總投資的55%以上,製造業不景氣,房地產不回升,總投資也難以有起色,這將直接影響今年經濟增長。

H. 影響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因素:
1.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根本因素。
(2)具體因素有:
①民族工業先天不足。與西方相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缺乏資本、人才、技術、市場和思想觀念的准備,先天不足表現為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
②後天畸形。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壓迫下,民族工業投資方向和發展主要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呈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③近代中國政局長期動盪,使民族工業的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
2.推動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
②中國政府的政策:由於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晚清政權、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都曾鼓勵興辦實業。
③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④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

I. 你知道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是什麼嗎

、出口拉動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中央的政策還是會從擴張財政和放鬆內貨幣兩方面著手容。在財政政策上,投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可能再度降臨,中央財政赤字的規模有可能擴大。在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都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下,明年的經濟增長將主要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投資來拉動。財政上將加大投資水庫、鐵路、地鐵、城市基礎設施,大力建設廉租房、農業基礎設施等。財政投資的資金,部分可能來自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部分將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然而,地方政府目前積極准備的大型投資項目,可能會遇到融資的困難。考慮到這一點,不排除由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行建設債券,籌集資金投資城市大型基建項目。此外,一定規模的減稅政策也將成為明年的政策工具,增值稅改革的擴大化也將成為可能。

J. 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經濟的因素及其應對策略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一些地區旅遊警告的解除,中國的經濟曲線伴隨導游們的小彩旗又高高飄揚起來了。此次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的振興首先從第三產業開始,從商店到飯店,從旅遊景區到各個娛樂場所,人氣逐漸地上升。中國的經濟在經歷了一次小小的壓抑之後,會呈現一次輕微地反彈。

從宏觀層面來看,疫情的出現並沒有破壞中國整體的經濟運行結構,市場運行機制還在正常地發揮作用。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是因為中央的決策及時到位,全國各行各業秩序井然,鐵路,陸路、民用航空等交通運輸暢通,整個市場的物流、信息流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市場的活力依舊。二是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的自足和修補功能及時地發揮出了作用。從微觀來看,雖然一部分行業或部門由於受到非典型肺炎的影響,贏利有所下降,但由於中央和地方及時出台了各項補助措施,通過減免稅收等方式,保證了這些行業和部門有再生產的能力。從消費行為學的角度來分析,無論社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一些消費活動必須進行。隨著疫情的消失,這些消費活動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有所增加。因此,中國的經濟今後不但不會出現萎縮,反而會出現一些上升的勢頭。

從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來看,投資、消費和出口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首先,投資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短短幾個月的疫情發展對投資特別是戰略性投資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從短期投資來看,雖然上半年的疫情會促使一些國際游資退縮,但由於這些國際游資並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處,因此,隨著中國疫情的解除,這些資金還會再回到中國市場。就中國國內的資本市場來看,雖然延長休市等一些措施導致中國內地股市出現了一些波動,但由於中國當前的股市已基本探底,所以,這次疫情對股市造成的影響不致太壞。一些人擔心,這次疫情的爆發會影響到今後國際資本向中國的轉移,從而給中國今後籌集資本帶來困難。這種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因為非典型肺炎作為一種傳染病與其他傳染病一樣,都有一個發現、擴散、控制、預防的過程。隨著疫苗的出現,非典型肺炎將會變得不具有威脅性。相反地,如果投資開發新的葯品或疫苗,將會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從消費環節來看,五一長假的取消,確實影響到了一些地區經濟的發展。但是,消費是一個隨著生產的發展而不斷上升的曲線。在消費結構中,日常消費不會因為非典型肺炎的出現而發生大的變化。其他消費可能會被延後,但不會被抑制,相反地,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體育健身、旅遊消費將會大幅增加,中國人的消費支出將會出現一次大的反彈。在疫情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動用財政准備金應付疫情,普通的消費者幾乎沒有為此直接付出代價,因此,不存在後期的消費資金緊張的問題。

最後,從出口來看,由於廣交會正值廣州的疫情發展期,展會期間的成交額有大幅度地下降。從短期來看,由於非典型肺炎的影響,一些國家也可能會對中國的食品等一些傳統的消費品抱有疑慮。他們可能減少對中國這些產品的進口。但是,從結構上來看,中國近年來出口的產品中機電產品已經位居前列,其他的工業製成品也大幅增長,而農產品及其初加工品所佔的比重已有所下降,因此,一些訂單的流失對中國整個出口的影響不會太大。下半年,中央政府可考慮在一些適當的地點舉辦各類專項的展銷會,或者通過走出去的辦法,擴大中國產品的出口,保證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會因出口的影響而放慢腳步。

應該看到,在政治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政治對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中國的經濟體制雖然已經有了自我修補和恢復的能力,但如果沒有良好的國際政治環境,資本的流動、出口的增長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中國政府應該主動打開國門,與世界各國進行交流。這次胡錦濤主席參加法國舉行的南北對話會議,將會為我國今後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然而,盡管中國經濟蓄勢待發,但仍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後勁。

第一,如果非典型肺炎疫情不能在上半年被徹底遏制,將會影響到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從根本上說,非典型肺炎對中國物質財富的增長不會帶來太大的威脅,但如果它揮之不去,並且持久地徘徊在中國各地,將會在中國人的心理投下巨大的陰影。這種心理上的影響可能會最終轉化為經濟上的影響,從而導致中國市場低迷,經濟景氣指數下降。因此,重振士氣,提高市場上的人氣對經濟的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在這方面,我們既要寄希望於科技進步,盡快研製出可靠的疫苗,也要寄希望於各地的疫情能夠逐漸地得到控制,至少在下半年不會再形成大范圍的疫情擴散情況。

第二,從資產結構上來看,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仍然是中國的國有經濟。現在中國的國有資產(除金融資產外)一律由直屬於國務院的中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掌管,這個委員會將依照即將頒布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行事,以前多頭監管國有資產的局面將會被打破。但是,由於中國國有資產中相當部分沉澱在國有企業中,而這些國有企業普遍素質不高,如果處理不好,它們不但不會保值增值,反而會形成新的不良債權。因此,必須找出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勞永逸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擺脫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制約瓶頸。

第三,從現有的經濟基礎來看,中西部與東部沿海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由中央採取統一的經濟發展政策,勢必會造成地區之間新的不平衡。因此,未來中央必須考慮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或者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決策作用,保證各地按照本地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符合本地發展的經濟模式。與此同時,中央在汲取稅收的基礎上,應該考慮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保證全國各地都能持續發展。

現在已經有人提出,要用非常的手段來發展中國的經濟,譬如,在經過認真論證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國際之間的經濟合作,在中國南部邊疆與緬甸和泰國一道,開辟新的直通印度洋的運河,或者將中國的首都遷往中部地區等等。所有這些對於刺激投資,拉動需求都有好處。但是,在進行各項決策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到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應該通過加大政府的投資力度,帶動民間投資。從現階段來看,瀾滄江的梯級開發已經准備就緒,南水北調工程也已經開工,在中國境內再鋪設新攤子似乎沒有必要,如果在2005年之前中國的財政狀況仍然沒有擺脫赤字局面,政府的投資計劃就應該有所收斂。如果中國的財政能夠在2005年之前實現大體平衡,那麼在今後的若干年內,可以考慮進一步實施中國南部邊疆的國際合作開發計劃,進而考慮中國的遷都問題。

總之,相對於中國經濟的整體運行態勢而言,非典型肺炎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嚴重,關鍵的問題是,中國人信心指數不能下降,中國的資產結構能順利調整,中國各地區的發展必須保持平衡。

筆者建議,在今年下半年中央政府應該召開一次關於中國經濟問題的座談會,通過檢討非典型肺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找出應對新一輪危機的對策。從目前來看,中央政府應該抓緊做好以下事情:首先,應該制定經濟緊急狀態法,將現行比較好的應對非典型肺炎的政策固定下來,以幫助企業應對今後可能遇到的難題。目前,國務院雖然制定了應急條例,但其中有太多的問題值得認真梳理。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應急條例雖然強調了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但沒有與現行的執業醫師法等其他相關法律很好地協調,因而在執行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從這部行政法規的內部結構來看,雖然設立了應急指揮部等機構,試圖保證各地的疫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控制,但由於這些機構與我國現行法律上規定的行政架構不相匹配,所以,其運作成本將會很高。更主要的是,這部行政法規沒有考慮到特殊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因而無法指導各地特殊時期的經濟工作。筆者建議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出台經濟緊急狀態法,其中規定在必要時可以凍結一般性法律中的有關規定,從而授權國務院調動物力、財力應對疫情並發展經濟。其次,應該依法建立中央經濟決策咨詢委員會,通過民主科學決策,保證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最後,中央政府應該加快人才的選拔力度,讓那些真正懂得經濟發展規律的專業人士掌管要害部門。

閱讀全文

與影響中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