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
1、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2、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面。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整體科技水平不夠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
⑵ 如何發揮科技對區域新興戰略產業的引領作用
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融合,著力突破和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方向,組織開展產業技術路線圖和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圍繞創新鏈跨領域跨計劃組織實施一批重點專項,加快形成重大產品和技術系統。整體提升國家高新區發展水平,發揮核心載體作用,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加快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和選擇技術路線。切實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作用。發揮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孵化高成長初創企業的獨特優勢,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和優秀管理團隊參與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技術和人才優勢盡快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⑶ 「開展科技創新 引領產業發展」英文翻譯
Innovati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y.
⑷ 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一、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越來越集中在科技創新上。誰能在科技創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先機,掌握優勢,贏得主動。要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工作重點
(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構建企業創新機制。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成為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三是要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並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中給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有效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構建科技創新平台,打造產學研結合載體。一是要按照省綜改試驗區的要求,盡快推進科技創新園的建設,使園區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重要載體、成為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爭資立項,使科研資源更合理地對接市場。三是要有序推進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優先建設以重點實驗室為主的知識創新研發平台,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以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為主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以知識產權交易和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科技中介服務平台。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一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二要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利用特色資源優勢,促進優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四要著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認真貫徹落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三、努力營造加強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一是要落實好政策。重點完善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小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並保證及時到位。要積極通過科技招商等方式引進科技戰略投資,鼓勵、支持企業及其他組織自發建立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行投資。企業要保證科技研發經費。金融部門要支持企業技術開發,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門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決策、評價、監督機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把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切實營造科技創新和進步的良好環境。
⑸ 「開展科技創新 引領產業發展」英文翻譯
Innovati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y.
⑹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難道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嗎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科技創新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
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科技創新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1].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或知識創新是提出新觀點(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發現和新假設)的科學研究活動,並涵蓋開辟新的研究領域、以新的視角來重新認識已知事物等.原創性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結合在一起,使人類知識系統不斷豐富和完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產品不斷更新.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引領的管理創新作為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科技創新的主題,也是當今時代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之世,科技創新能力成為國家實力最關鍵的體現.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傢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就能在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處於高端位置,就能創造激活國家經濟的新產業,就能擁有重要的自主知識產權而引領社會的發展.總之,科技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活力的標志,是國家發展的關節點,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勝負手.
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環境.如果人們自覺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環境,就能激發科技創新的社會潛能,就能縮減從科技創新到產業運用的時間進程.學習各國在科技創新上的經驗,無疑是提高上述自覺性的很好方式.
從各國的經驗看,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有賴於如下因素:
一種良好的文化環境.例如,有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有熱愛科學的社會風氣,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學術教養和規范,等等.沒有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就很難形成科技創新能力生長的土壤.當前,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一些科技詐騙、學術腐敗的案例,盡管這類事在急功近利的風氣下難以避免,但必須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個較強的基礎條件.在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體系.中國的傳統教育體系偏重於知識傳授,厚重有餘,活力不足,在某種意義上不利於創造能力的形成.中國的教育在課程設置、教授方式、考評方式等方面均有諸多待興待革之處.
一種有效的制度支持.國家對自主科技創新的制度支持應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項目評估和資金支持體系,有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有明智的產業政策,有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有有利於科技創業的社會融資系統,等等.
在人類社會中,做成一件事的條件無非是人、財、物.在三個條件中,人是主體、是最活躍的因素.在科技創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體現得更為突出.當然,人的因素並不僅僅指個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會組織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無財、物,便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謂科技創新的環境創造,就是讓人、財、物能自然地結合、有效地結合,實現一種「人能盡其才,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和諧狀態.
⑺ 目前各國都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原因是
這次沒白折騰!中科院再次帶來好消息,技術困難程度堪比光刻機
立即打開
厲害!華為牽手上海高校,沒選上海交通大學,直接選擇這兩所985大學
立即打開
科技強國產業結構演變特點及對中國的啟示
全球技術地圖·2019.5.27關注
科技支撐和引領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既是全球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為研究對象,分析2000—2015年間科技大國產業結構演變的現狀和特點。
新世紀特別是近十年以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蓄勢待發,全球范圍內產業結構正經歷新一輪的深刻調整,世界主要國
⑻ 高科技產業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嗎
我是嘉,我挨答案傳給你,不就是小點暑假作業么,就是這種——
高科技產業能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印度的高新技術產業位居世界前列,也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生產的機械化,帶動了農業、手工業的蓬勃發展,也加快了印度的發展進程,使印度的發展速度空前迅速。由此可見,高科技產業是一個國家賴以發展的命脈,如果缺少高科技產業,那麼這個國家的發展一定是停滯不前的。
⑼ 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1、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中收集和分析數據將更加容易,並更多地減少信息不對稱,基於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交易和投資策略可以重新定義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提升交易速度,促進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提升金融市場的效率和穩定性。
2、助力我國金融業「彎道超車」,金融科技中的智能金融技術,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來幫助傳統金融行業節省人力成本,減少員工重復勞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產品已走在了國外金融機構的前列,未來,我國金融機構有望基於金融科技的技術與成果實現「彎道超車」。
3.實現民生普惠,隨著大數據金融、互聯網金融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金融科技的應用和發展可以讓更多的人尤其是貧困人口以更低成本、更為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分享更多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
4、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藉助金融基礎設施和科學信息技術管理,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享我國金融科技成果。不同國家文化及政治經濟的差異,使得大數據的互聯互通、金融與經濟數據信息共享備受挑戰,而解決這些難題的抓手將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
堅持科技創新要做到以下三個要點:
1、要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始終牢牢把握我國科技創新的正確方向。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黨的堅強領導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最大政治優勢和根本政治保障。
2、要牢固樹立「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
要真正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動尊重知識、崇尚創新、保護產權、包容多元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理念和重要的價值導向。
3、要大力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
在基礎前沿領域超前布局,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的研發部署。以更大力度激勵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價值鏈位勢。突破核心技術短板制約,發揮優勢,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重大技術攻關。
⑽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第六章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第一節推動戰略前沿領域創新突破
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聚焦目標、突出重點,加快實施已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部署啟動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葯、智能製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圍繞現代農業、城鎮化、環境治理、健康養老、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瓶頸制約,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強化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基礎前沿科學研究。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建設若干國際創新合作平台。
第二節優化創新組織體系
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網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深入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推進科教融合發展,促進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組建跨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在重大關鍵項目上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展市場導向的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
第三節提升創新基礎能力
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國家實驗室。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科學領域和部分多學科交叉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依託現有先進設施組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託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開放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資源。
第四節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引導創新要素聚集流動,構建跨區域創新網路。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用,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創新型省份、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