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企業產業鏈優化意見

企業產業鏈優化意見

發布時間:2021-03-05 21:30:44

Ⅰ 介紹現有產業鏈情況,展現公司實力怎麼寫

公司旗下產品,經營情況,人員情況,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產品對人群的幫助或需求

Ⅱ 如何優化產業鏈運作模式

問題前後沒有什麼關聯、不夠清晰,請你重新提問好些

Ⅲ 如何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一、增強產業結構調整緊迫感
我國一直十分重視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問題,在不放鬆農業基礎的同時,大力促進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重視調整農、輕、重比例關系,到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升級的方向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的產業結構仍存在著不盡合理的地方。特別是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更加凸顯,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甚至在有的新興產業領域也存在「一哄而上」的現象。如果不及時有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僅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會為未來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設置障礙。
客觀地說,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也不是我們今天才遇到的新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這30多年中,我國一直都十分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幾乎在不同的時期特別是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
毫無疑問,造成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信息不對稱方面的因素,比如,當企業看到未來的市場需求較好而進行投資時,從某一個企業的角度看也許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由於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就有可能造成多個企業投資產生的生產能力超過未來市場的需求。當然也與我國的土地市場、資源市場、資本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發育尚不健全、定價機制不盡合理等密切相關。
正因為產業結構不合理的成因異常復雜,所以調整起來的難度就很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就十分艱巨。比如,對於一些過剩產能的淘汰,可能會涉及到地方財政收入、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淘汰退出機制,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
二、順應產業結構調整新趨勢
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的實際發展階段、資源和環境約束條件、社會進步程度,特別是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將呈現一種新的趨勢,那就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驅動力,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為發展的兩個車輪,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主要依據有以下幾方面。其一,雖然我國進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重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於輕工業和服務業,但是無論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還是以輕工業、服務業為主,將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高效率的集約化的經濟發展方式都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所在,而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提高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程度,利用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從長期來看,這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主要動力。其二,經濟發展史和工業化理論表明,良好的產業結構應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因此,我國工業化發展必須同時兼顧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其三,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都面臨調整、改造和升級的繁重任務,利用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等手段是推動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製造業和服務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必須立足於對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改造與升級,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也是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要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目前關鍵是以技術進步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和勞動生產率高的現代服務業,使之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同時,還要利用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和現代科技成果推動現代製造業的發展,全面提高製造業的經濟效益和產業競爭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使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制度在現代服務企業和現代製造企業中廣泛運用,從而使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成為生產率得到迅速提高、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勞動者素質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得到迅速增強的現代新興產業部門。基於此,有必要針對不同的產業選擇不同的著力點,對於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農業、紡織、輕工、生產生活服務業等,應著眼於提升技術含量,形成特色工藝和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對於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裝備製造業,則要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自主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對於有利於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性產業,如航空航天、生物技術、高性能計算機晶元、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不僅要加強政策引導,甚至需要財政直接投入,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
三、多舉措推動結構優化升級
第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重工業輕服務業的思維方式,仍是制約和限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思想根源。面對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依靠加大物質資源投入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一種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二,積極推進傳統服務業的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大力發展作為商品生產中間投入和中間需求的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其產業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作用。要重點發展以信息、科技、金融、會計、咨詢、法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準。要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例如需求潛力大的物業管理、旅遊、社區服務、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優化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還要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依託有競爭力的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資主體的大公司和大集團,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實行網路化、品牌化經營。這里有必要強調的是,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工業化非但不矛盾,而且能夠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因為一方面,隨著產業內部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工業越來越依賴於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發展的程度;另一方面,信息化是提升工業科技含量、帶動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業務流程再造、組織制度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從產業關聯角度來看,工業的發展對服務業提出了日益增強的個性化需求,工業決定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規模和產品結構;工業作為服務業的中間產品和投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服務業所需的基礎設施、消費品以及生產資料等基本上由工業提供。比如,從產業鏈構成來看,產業競爭力越來越依賴於設計策劃、技術研發、物流等商務服務業的支撐;單純靠擴大加工規模降低成本的空間已經不大,所以未來工業競爭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服務業的發展。因此,通過發展服務業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有機結合,能夠大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是努力創造和維護有利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遵循市場機制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的建立,通過深化改革,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封鎖,規避產業結構趨同,構建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三是健全企業市場退出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各地根據比較利益原則發揮地區優勢,從而避免各地區在同一產業上進行低水平重復和競爭。
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通過制定嚴格的產業投資環境標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在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優化兩個目標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與此同時,還應通過財政和稅收等手段來引導投資方向和促進投資結構優化,進而發揮其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信號和導向作用。

Ⅳ 如何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提出三點意見

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為轉型發展打好基礎。積極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引進、科技創新等多種方式,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強企業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等重點環節的改造與提升,促進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紡織服裝、勞保製鞋等傳統產業鏈配套,強化技術研發、差別化生產,進行技術創新,推進傳統產業由勞動密集型成為技術密集型,提高產品附加值。
延伸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力促企業提升。抓好骨幹龍頭企業的培育工作,強化企業配套協作,按上下游產業鏈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關系,努力打造規模經濟和規模效益,鼓勵龍頭企業逐步剝離專業化強的零部件和生產環節,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等合作關系;圍繞家紡新材料、機械製造、食品加工、製鞋等支柱產業,構建產前、產中、產後的專業生產服務體系和產銷配套服務體系,形成發展合力。
緊抓發展的關鍵環節,引導企業從單一生產製造向「生產+服務」轉型。引導企業著力於系統集成、供應鏈管理、再製造增值服務等環節,加快從單一生產製造向「生產+服務」轉型,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發展,圍繞產品功能擴展服務業務,搞好售後服務、全壽命周期服務。發展維護檢修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專業服務和增值服務,向下游延伸。鼓勵大中型骨幹企業、「專精特新」科技型優勢中小企業,順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市場變化,不斷變革、創新製造方式和服務業態,推進製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網路化、服務化,向研發、設計服務上游擴展,建成一批以現代製造服務業務為主業的製造與服務融合型企業。
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的內在需求,強化信息技術在設計、生產、管理、營銷、服務和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的深度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改造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勞保製鞋、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五大優勢產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進行集成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新興產業、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努力提高「兩化」融合指數。

Ⅳ 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作用如何寫

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作用:
1.有利於企業成本的降低。
2.有利於新企業的出現。
3.有利於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
4.有利於打造「區位品牌」。
5.有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產業鏈是指不同企業(「節點」)通過一定產業聯系(「鏈條」)組成的、獨立於市場和企業之外的「中間性協調框架」,換言之,是產業聯系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構化產物。產業鏈的本質是協調框架,歸根結底又是產業聯系,抓住產業聯系才能抓住產業鏈研究的根本。產業聯系形態的多樣性和演進性決定了產業鏈形態的多樣性和演進性,同時,「結構決定功能」原則又決定了產業鏈作為企業競爭戰略工具的可能性。
1.作為供應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產業定位。作為產業鏈的要素形態或物質形態,供應鏈是從「擴大化生產」發展而來的,它將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後延。構建或參與構建供應鏈已成為現代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曾說過:「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就乾脆不要競爭。」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天然強調業務分工的供應鏈為有關企業提供了適當的產業「位置」或「定位」機會。對市場勢力較強的企業來說,構建供應鏈使其有機會將不具有競爭優勢的非核心業務外包,將企業內部供應鏈外部化,從而可以著力深耕自身的核心業務,如華為集中人力優勢進行高科技研發,麥當勞集中精力開設世界連鎖等。這種深度關注自己的核心業務而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思想,正是供應鏈分析的核心思想。對於市場勢力較弱的企業來說,供應鏈的存在使其有機會通過合理的產業定位「切入」現有的產業布局,進而在「跟隨跑」的過程中逐漸做大做強。
2.作為價值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關鍵資源。作為產業鏈的價值形態,價值鏈是指貫穿於一項產品或服務從設計至最終消費整個過程的所有價值增值環節的集合。與供應鏈強調物質的轉移過程不同,價值鏈強調價值的連續增值過程,倡導企業追求長期利潤最大化目標。隨著產業分工的深化,價值正在向價值鏈兩端的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環節集中,從而形成了價值分布的「微笑曲線」。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通過分析價值鏈可以剝露出能夠創造高附加值並對整個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資源」或「戰略控制點」。企業應將其生產經營向價值鏈中的高利潤區間進行延伸,以獲得更高的贏利能力,對於跨國公司等強勢企業來說更應如此;如果可能的話,企業應將其經營范圍覆蓋戰略控制點,或與占據戰略控制點的企業結成戰略同盟。要保持企業對某一產品的壟斷優勢,關鍵是保持這一產品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的壟斷優勢,並不需要在所有的價值活動上都保持壟斷優勢。戰略環節要緊緊控制在企業內部,很多非戰略性的活動則完全可以外包出去。
3.作為組織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核心能力。作為產業鏈的組織形態或社會形態,組織鏈是指企業之間圍繞產業分工協作而形成的組織協調關系,本質上是一種既非純企業也非純市場的「中間性協調框架」,這種框架是「有組織的市場」和「有市場的組織」的結合。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組織鏈是企業藉以建構並運用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Miyazaki(1999)根據對日本企業的研究指出,核心能力能夠維持有效率的技術垂直連結及水平多角化,使企業能夠把關鍵要素和技術應用在下游市場的其他領域。多個企業的核心能力在特定機會推動下突破組織邊界形成的統一體,又被稱為「虛擬企業」,實際上就是產業鏈的一種組織形態。
4.作為知識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動態能力。作為產業鏈的知識形態,知識鏈是指企業之間的知識分工與交流關系且集中表現為技術鏈。每個產業都有其主導技術,主導技術的創新和在企業之間的擴散形成了技術鏈。只有主導技術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廣泛應用才能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否則難以成功。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知識鏈是企業塑造其動態能力的基本途徑。
綜上所述,在企業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過程中,供應鏈提供了產業位置,價值鏈提供了關鍵資源,組織鏈提供了核心能力,知識鏈提供了動態能力,或者說,通過供應鏈得以實現產業定位,通過價值鏈得以聚焦關鍵資源,通過組織鏈得以構建核心能力,通過知識鏈得以構建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價值鏈、組織鏈、知識鏈四重表現形態下,產業鏈都包含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核心條件,都可以作為企業實施競爭戰略的工具。

Ⅵ 產業鏈中,企業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對錯 為什麼

產業鏈中企業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這句話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正確的,因為一個產業鏈想要發展的更好,是要不停的進行改革,不停的創新才能讓它的步伐跟上新時代。

Ⅶ 對產業鏈優化的科學性提出了哪些要求

蜀漢 文臣 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許靖、馬良、徐庶、陳震、楊儀、費禕、蔣琬、孟優、黃皓

Ⅷ 公司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更好更快的融入集團全產業鏈

公司要想快速的融入到集團當中的產業鏈,那肯定要跟上集團的步伐,不要拖後腿,自我進行改革,人員要專業化人性化的管理

Ⅸ 工業企業產業鏈會議談一些什麼好

兩個月後,當地時間12月3日,中航工業西飛與FACC公司股東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了股權交割儀式,收購了FACC公司91.25%的股權。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首次海外並購,也是中國企業在中歐地區實施的最大規模的企業並購,還是亞洲航空製造業首次並購歐美航空製造企業。

中航工業西飛是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科研、生產一體化的大型航空工業企業,是我國大中型飛機研製生產定點基地,總資產226億元,員工16900多名,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數家中外合資企業、40多家控股、參股企業。

此外,中航工業西飛的資本運作水平在我國飛機製造業獨樹一幟,其控股的西飛國際(股票代碼:000768)是我國以航空製造為主業的首家上市公司。2008年,西飛國際完成定向增發,形成了完整的飛機製造產業鏈,完成了從飛機零部件製造商向整機製造商的轉變,標志著中航工業西飛已成為我國首家真正意義的整體上市的飛機製造企業。

Ⅹ 如何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一、增強產業結構調整緊迫感
我國一直十分重視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問題,在不放鬆農業基礎的同時,大力促進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重視調整農、輕、重比例關系,到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升級的方向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的產業結構仍存在著不盡合理的地方。特別是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更加凸顯,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甚至在有的新興產業領域也存在「一哄而上」的現象。如果不及時有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僅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會為未來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設置障礙。
客觀地說,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也不是我們今天才遇到的新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這30多年中,我國一直都十分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幾乎在不同的時期特別是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
毫無疑問,造成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信息不對稱方面的因素,比如,當企業看到未來的市場需求較好而進行投資時,從某一個企業的角度看也許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由於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就有可能造成多個企業投資產生的生產能力超過未來市場的需求。當然也與我國的土地市場、資源市場、資本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發育尚不健全、定價機制不盡合理等密切相關。
正因為產業結構不合理的成因異常復雜,所以調整起來的難度就很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就十分艱巨。比如,對於一些過剩產能的淘汰,可能會涉及到地方財政收入、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淘汰退出機制,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
二、順應產業結構調整新趨勢
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的實際發展階段、資源和環境約束條件、社會進步程度,特別是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將呈現一種新的趨勢,那就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驅動力,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為發展的兩個車輪,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主要依據有以下幾方面。其一,雖然我國進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重鉛弊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於輕工業和服務業,但是無論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還是以輕工業、服務業為主,將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高效率的集約化的經濟發展方式都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圓埋鍵所在,而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提高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程度,利用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從長期來看,這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主要動力。其二,經濟發展史和工業化理論表明,良好的產業結構應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因此,我國工業化發展必須同時兼顧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其三,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都面臨調整、改造和升級的繁重任務,利用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等手段是推動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製造業和服務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必須立足於對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改造與升級,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也是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要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目前關鍵是以技術進步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和勞動生產率高的現代服務業,使之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同時,還要利用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和現代科技成果推動現代製造業的發展,全面提高製造業的經濟效益和產業競爭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使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制度在現代服務企業和現代製造企業中廣泛運用,從而使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成為生產率得到迅速提高、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勞動者素質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得到迅速增強的現代新興產業部門。基於此,有必要針對不同的產業選擇不同的著力點,對於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農業、紡織、輕工、生產生活服務業等,應著眼於提升技術含量,形成特色工藝和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對於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裝備製造業,則要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自主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對於有利於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性產橘激螞業,如航空航天、生物技術、高性能計算機晶元、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不僅要加強政策引導,甚至需要財政直接投入,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
三、多舉措推動結構優化升級
第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重工業輕服務業的思維方式,仍是制約和限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思想根源。面對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依靠加大物質資源投入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一種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二,積極推進傳統服務業的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大力發展作為商品生產中間投入和中間需求的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其產業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作用。要重點發展以信息、科技、金融、會計、咨詢、法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準。要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例如需求潛力大的物業管理、旅遊、社區服務、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優化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還要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依託有競爭力的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資主體的大公司和大集團,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實行網路化、品牌化經營。這里有必要強調的是,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工業化非但不矛盾,而且能夠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因為一方面,隨著產業內部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工業越來越依賴於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發展的程度;另一方面,信息化是提升工業科技含量、帶動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業務流程再造、組織制度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從產業關聯角度來看,工業的發展對服務業提出了日益增強的個性化需求,工業決定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規模和產品結構;工業作為服務業的中間產品和投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服務業所需的基礎設施、消費品以及生產資料等基本上由工業提供。比如,從產業鏈構成來看,產業競爭力越來越依賴於設計策劃、技術研發、物流等商務服務業的支撐;單純靠擴大加工規模降低成本的空間已經不大,所以未來工業競爭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服務業的發展。因此,通過發展服務業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有機結合,能夠大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是努力創造和維護有利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遵循市場機制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的建立,通過深化改革,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封鎖,規避產業結構趨同,構建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三是健全企業市場退出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各地根據比較利益原則發揮地區優勢,從而避免各地區在同一產業上進行低水平重復和競爭。
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通過制定嚴格的產業投資環境標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在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優化兩個目標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與此同時,還應通過財政和稅收等手段來引導投資方向和促進投資結構優化,進而發揮其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信號和導向作用。

閱讀全文

與企業產業鏈優化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