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紀實

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紀實

發布時間:2021-03-05 20:59:01

⑴ 湛江特色民俗,歷史淵源,發展歷程和未來情景,要1500字以上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的雷州府遂溪縣東部沿海(今湛江市區)法國人則稱為「白雅特堡」

(Fort Bayard),而此湛江對外貿易盛極一時。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據悉,廣州灣(湛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在廣州灣同盟會的領導下,南路、高雷地區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當年,廣州灣、南路、高雷地區有許多愛國志士追隨孫中山先生,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巨大貢獻。民國建立之初,孫中山主持制定的《建國方略》,就提出建設獨立自主的鐵路和港口部署,更明確提出在湛江興建南方大港和修築連貫西南鐵路以及粵海鐵路大通道。今天,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湛江人民的努力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湛江港已建設成為現代化大港口,邁進了億噸大港的行列,湛江通往全國各地的鐵路已建設,孫中山先生建設南方大港的願望得以實現。悠久的歷史據出土文物考證,今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秦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強租法國。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歷史事件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1945年,中國政府收回廣州灣,並改名為湛江市[1]。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註:法國不等兩國官員會勘,擅自派軍艦駛進廣州灣,強行登陸,佔領炮台,製造事端,任意擴大租借地范圍。由於法國故意拖延,直到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11月16日,中法才正式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這個條約共有7款,主要內容有:1.中國允許將廣州灣租與法國,租期99年。2.法國所租之地,全歸法國一國管轄,中國不得過問。法國可制定章程徵收進口船舶的入港費;可在租借地內駐扎軍隊,修築炮台及各種軍事設施。3.中國船隻駛入廣州灣須向法國交納各項稅鈔。4.法國有權修築自廣州灣至安鋪的鐵路,敷設電線[2]。廣東是孫中山先生長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辛亥革命前後,廣東的革命活動非常活躍,廣州灣(湛江前稱)也成了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廣州灣同盟會的領導下,南路、高雷地區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為辛亥革命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898年,法帝入侵廣州灣(湛江前稱),與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條約》,設立法租界,獨偏一隅的廣州灣淪為法國殖民地。因當時清朝閉關鎖國,而廣州灣作為通商口岸,對外貿易和商業經濟發展繁盛一時,走私猖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地方,而此時,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來要推翻腐敗的政府,建立民主共和。革命活動需要籌集大量經費,而當時的廣州灣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正有利於革命黨人籌措經費。同時,廣州灣由法國人統治,革命黨人在廣州灣開展活動、發展革命人士加入同盟會,可以避免清軍的監視,清兵難以捕抓。而且廣州灣位於粵桂兩省的交界處,發展武裝力量可以滲透西南腹地。 湛江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國家一類大市,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
1991年時獲得 「綠化達標城市」榮譽。1999年以來,先後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等榮譽稱號。「湛江海上國際龍舟邀請賽」(2007年創辦至今,全國唯一殊榮)2010年湛江市被正式授予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稱號,成為全國首個獲得這一殊榮的城市。2010年7月3日,湛江榮獲「中國城鄉建設範例城市」。2010年11月11日,榮獲「中國對蝦之都」。2010年12月12日,榮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2007 ~ 2010年連續榮獲兩屆「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三年一屆)2010第37屆世界旅遊小姐(廣東湛江)全球總決賽。2010"廣東省首屆海洋經濟博覽會暨第一屆湛江海洋節"承辦城市2011年9月7日,湛江榮獲「中國十佳低碳生態城市」。2015年第十四屆「廣東省運動會舉辦城市」。2012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民俗文化年例是粵西嶺南這一帶獨特的節日,它不比春節、中秋等全國性的節日范圍之廣,但它們又有相似之處,都是傳統的習俗。就像傣族的潑水節,年例是當地獨有的,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至於慶祝的形式,也表現出了鄉村人的淳樸、厚道、熱情、樂觀的精神狀態。年例的獨特性也增強了當地人的一種鄉土優越感,擁有著獨一無二的節日,無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鷹雄等極具特色。雷劇 廣東省的一個地方劇種,也是一個僅僅流行於雷州半島雷州話方言區的獨特的劇種,具有濃郁而鮮明的地方特色,從雷州歌、「姑娘歌班」、雷州歌班逐漸過渡發展而來。湛江,是雷劇的故鄉。飄色 在雷州半島上,正月舉行游神活動時,會讓兒童扮演各路神仙,坐在高高的架子上,孩子們的長衫會把架子遮擋住,看上去就像飄在空中一般,這就叫「飄色」。飄色的風俗在雷州存在已久,孩子的選擇很有講究:2至12歲之間,必須父母健在,家庭幸福。每年村裡都會將選中的孩子寫入紅榜貼在當眼處,這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光榮。人龍舞 流行於湛江市郊東海島地區。人龍舞是由人穿著特別的服裝,組成巨龍的形狀表演的一種傳統舞蹈。每逢中秋佳節,當地百姓就會自發的組織人龍舞,配合著鑼、錢、鼓等敲擊樂器的節奏,人們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深刻體現了龍的威猛與大氣,規模宏大、精彩異常。安鋪八音 流行於湛江市安鋪地區。安鋪八音以手鈴、小扣鑼、橫蕭、洞蕭、二弦、三弦等21件樂器為主,組成樂隊,表演當地的《報春來》、《小桃紅》、《浪淘沙》等傳統民間音樂。每年的元宵、端午佳節,樂隊都會走上街頭,為人們表演。本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並存。民間多信仰媽祖(即天後)、海山公、關公等。在農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靈 承接去年經濟發展企穩回升的勢頭,湛江市經濟發展明顯提速。2010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26.87億元,同比增長12.6%,高於預期目標0.6個百分點,創15年來同期新高。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4%、17.0%和11.3%。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在先進製造業、優勢傳統產業和服務業快速增長帶動下,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由去年底的20.7︰43.1︰36.2調整到今年上半年的18.6︰44.5︰36.9,呈現出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的良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全市生產總值175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3041元。( [

⑵ 如何傳承與發展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國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喜氣洋洋過春節、張燈結綵過元宵、懷鄉祭祖過清明、紀念屈原過端午等各種節慶紀念活動。每個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動,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的凈街、錦雞源廟會、紀念文天祥誕辰節、鄉村皮影戲、民間剪紙;粵港地區的舞獅、舞龍燈、逛花市;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節、跳虎等等,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和資源。

在今天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教育,對營造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中要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新理念。
要把優秀的民俗文化與促進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機結合起來,與地方經濟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在傳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時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隊伍。
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民俗文化的專業工作隊伍,在加強配備、合理使用、精心培養上下功夫,使其成為民俗文化發掘的行家裡手。

三、鞏固陣地。
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文化場館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對幹部群眾進行民俗文化教育,開展民俗文化技能傳承培訓,對民俗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褒揚新風尚,鞭撻假、丑、惡。

四、發展經濟。
當今社會,文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最高層次競爭力的戰略資源,要提升地區的品位,提高當地發展的競爭力,必須要在發掘文化資源,發揮文化影響力上下功夫。通過創意因子,把發展文化作為提升綜合實力的突破口。比如說香包,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現在則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裝飾品,寓意也拓展為給小孩祈福、給老人祝壽、替男女傳情等,可以按不同對象、不同節令、不同場合製作出不同的香包。這都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⑶ 民俗文化發展現狀

由於我國民俗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且在社會推進過程中,民俗文化所依存的基礎也發生了變化,這就導致大量民俗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得以沒落和遺失。當前我國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具體發展現狀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俗文化的同化

原本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分布在祖國的邊陲地區,與外界交流甚少,各民族的習俗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但是隨著民族風情旅遊的大力開發,我們的民俗文化和傳統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消失,被別的民族和地區的文化所取代。在一些落後的和文化缺乏穩定性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就很可能被逐漸淡化,甚至消亡。

(二)民俗文化的商品化

我國部分地區民俗文化獨具特色,這也使其成為開發旅遊的重要依仗。在巨大商業利益推動下民俗文化被當作一種旅遊資源被開發利用,並以此來向遊客出售。這就使民俗文化變成了一種商品,致使其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俗文化的發展。

(三)民俗文化的庸俗化

作為旅遊資源的民俗文化,在具體開發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迎合遊客的需要,宣傳中存在誇大和不尊重少數民族宗教感情等現象。而且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存在表現形式簡單和生搬硬套的情況,無法將民俗文化的淳樸性和民族性有效的表現出來,導致民俗文化過於庸俗化。

(四)民俗文化傳承的斷層

民俗文化用於旅遊開發的資源,在具體開發過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情況,民俗文化的淳樸性得以消失。而且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大部分原著居民的搬遷導致民俗文化的原生土壤受到破壞,使得民俗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甚至消失。

(五)民俗文化認同感的弱化

民俗文化的發展依賴於人們對該文化的認同,而在旅遊開發的過程中,一些民眾受外來風氣的影響,加上商品意識和貨幣觀念的深入人心,民俗文化的認同感弱化,甚至消失。這就必然導致民俗文化的意識和沒落,必然嚴重影響我國民俗文化的繼續發展。

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例子

中國的:華僑城,西安曲江。國外的:迪士尼、好萊塢。

⑸ 湛江特色民俗,歷史淵源,發展歷程和未來情景,要1500字以上,謝謝!

赤坎,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古埠赤坎煥發出勃勃生機,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當前,湛江進入了千載難逢的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機遇期,站在歷史的新起點,赤坎又邁出了鏗鏘有力的步伐,朝著科學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
「舞鷹雄」流傳於赤坎已幾百年,「舞鷹雄」以高難度著稱。
「舞鷹雄」的起源,有一個傳說。從前有座大山,山上飛禽走獸眾多,其中鷹和雄常一起嬉戲覓食,甚是有趣。又傳說鷹、雄能驅邪鎮妖,給人們帶來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節或喜慶節日,村村戶戶都渴望著能有鷹、雄的出現。於是人們就模擬它們嬉戲相鬥的情景,創造了「舞鷹雄」這種舞蹈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當地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
「舞鷹雄」屬大道具類舞蹈,鷹的造型特徵是尖嘴、寬翅、利爪,機靈而勇猛。雄做成龍頭鳳尾,金錢豹身,麒麟角,顯得強悍威武。表演的套路大致為「醒鷹雄」、「格鬥四門」、「洗臉漱口」、「過橋」、「采地青」和「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動作驚險,難度最大,是整個舞的高潮。據竹園村年將九旬的老人陳兆明(舞蹈隊中年紀最大者)介紹:大約在清朝咸豐年間,這一帶就有「舞鷹雄」的活動了,但一直只能局限在地面舞蹈。傳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已故的老人梁榮章,在原有的基礎上,製作了一支4米高的木桿,把鷹的表演者頂上空中,在沒有任何保險措施的情況下,肚頂木桿,做高空平衡旋轉和采青的高難動作,大大提高了鷹雄舞的表演水平。
3月26日是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每年一次的「年例」。上午十時,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36名青少年光腳裸掌從21米高綁有36把鋒利閃亮鋼刀的刀梯上依次爬上。他們手抓刀刃,腳踩青鋒,快步登上刀梯頂部然後手抓粗繩滑下,鋼刀鋒利無比,而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近萬人現場參加和觀看了這一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盛會。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動,流傳在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旨盼驅邪消災,祈福平安。每年農歷二月十一、十二日為年例,主要內容有游神、走轎、爬刀梯、過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種獨特的項目,即在平地上豎起高18米的對稱木梯,36把鋒利閃亮的鋼刀分別斜綁在木梯二側,謂之「刀梯」。光腳裸掌的表演者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手抓刀刃,腳踩青鋒,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頂部。鋼刀鋒利無比,而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
「爬刀梯」這種「年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會約2000年前,傳說有位名叫張興武的大將軍,為了除暴安良,到淮南術山拜師,刻苦修練「三山功」(過刀山、火山、棘山)。農歷二月十二日,智勇雙全的張興武率兵攻打羅漢城鬼門關,由於城牆又高又厚,強攻屢敗。張興武便令36名中將赤手光腳搭成人梯,再由108名小將手持鋼刀踏著人梯攀越入城內,里應外合,斬除妖魔,百姓從此安寧。張興武英名廣傳,為民敬仰,麒麟村民逐步把他攻城的武藝「36個人的梯演變成36把刀的梯」,作為每年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二日的年例「爬刀梯」這一民俗。
「爬刀梯」是當地民眾祭祀儀式中庄嚴神聖的內容之一,充分表現祭祀祖先時心靈的虔誠和向祖先祈禱時感情的真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爬刀梯」成為一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觀賞性藝術,當地民眾每年都把這項活動搞得熱烈、隆重、精彩,遠近聞名。「爬刀梯」是民眾為了弘揚先人為民除暴,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無所畏懼的精神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種民俗。今天,當地農民群眾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活動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祖輩那種團結、愛村、進取的優良傳統,激發子孫後代關心家鄉、團結互助、積極進取、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赤坎是歷史上著名的商埠,早在晚清年間就呈現出「商旅攘熙,舟車輻輳」的繁榮景象。近年來,赤坎區委、區政府結合中心城區的特點和優勢,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力促第三產業加快發展。2008年赤坎第三產業增加值68.59億元,同比增長13.2%,佔全區GDP的58.2%。經多年發展,今天的赤坎區已成為湛江市乃至粵西地區服務業的成熟城區。
近年來,隨著湛江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作為湛江市的中心城區,赤坎的現代物流業應運而生,並持續快速發展。湛江公路主樞紐雲頭橋貨運站依託周邊物流倉儲基地和距離火車北站僅3公里,緊靠赤坎、麻章兩區,交通便利等優勢,2006年開始試業,如今入站經營的物流貨代商戶已達70多家,貨車100多輛,倉儲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粵西地區規模最大、功能較完善的公用型物流中心和全國公路主樞紐貨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物資、資金、信息和人員在赤坎加速流動。
10年前,赤坎海田片還是一片荒蕪的海灘,今日的海田,五金機電、飲料副食品、鋼材、建築裝飾材料、水果、傢具、布藝、花鳥八大批發市場連接成片,佔地面積達53.5萬平方米。市場貨物種類齊全、管理配套、交通便利、交易活躍,目前已擁有商戶3000多戶,年銷售額50多億元,上繳稅費4000多萬元。市場群還吸引了20多家物流公司進場,每天24小時不停運轉,貨物發往全國各地,成為粵西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配套最完善的物流集散中心。此外,沃爾瑪、好又多、屈臣氏、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商家也紛紛搶灘進駐,增強了赤坎商貿物流業的發展優勢。赤坎還建成了粵西地區規模最大、功能齊全的湛江車城,34個品牌汽車在區內設銷售點,同時擁有4S汽車專營店12間,2008年銷售汽車12791輛,銷售額達16.76億元,成為粵西地區汽車銷售和服務中心。飲食業是赤坎的傳統優勢產業,目前區內有大小酒家食肆40多家,在大天然海鮮美食的品牌效應帶動下,「食在赤坎」的品牌越做越大,2008年餐飲業零售額2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現代新城初具規模
中央商務區呼之欲出
當前,湛江進入了千載難逢的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機遇期。我市兩年來在赤坎投入市政建設資金約5億元,佔全市城建經費的60%以上。目前,體育南路、北路與人民大道、海濱大道、椹川大道形成三縱兩橫的交通網,北站路、站前路建成通車,湛江北出口改造和325國道改線等工程相繼展開,赤坎城區交通更加暢順,發展空間也隨之拓展。
2008年,我市又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把海濱大道海灣大橋路段至赤坎舊「大天然」一帶定位為湛江的城市商務中心區,民大海景酒店、金沙灣廣場等五星級酒店正加緊建設,君臨海岸、金沙灣、麗灣名邸、觀海一號、御景名城等一批名優樓盤相繼開盤,加上該區域內已投入使用的會展中心、廣電中心、通信中心、體育中心、圖書館和眾多行政單位等已有條件,赤坎區作為湛江城市中心區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當前,隨著海濱大道整治和濱湖公園建設工程的全面鋪開,赤坎成為湛江市中央商務區已經漸行漸近。
生態城區顯山露水
創業居住湛江首選
過去,湛江市民中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赤坎就像一個小城鎮,要住得舒適、有「身份」還是選擇霞山。但是,隨著城區環境的不斷改善,赤坎正日益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投資的熱土、湛江人創業居住的首選。
近年來,我市加大對赤坎市政建設的投入。目前,赤坎江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北橋河兩岸舊貌換新顏,獨具湛江海濱風情特色的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延綿2.65公里,佔地64公頃的城市「綠心」——南國熱帶花園以及城區內大大小小的街心公園、小游園宛若顆顆綠翡翠交相輝映,基本實現了居民步行15分鍾可到一個公園游園的目標,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共綠地10.3平方米。在赤坎,天藍水碧、草綠花香,成為湛江市最吸引人的「宜居城區」。有關數字顯示,2008年,赤坎房地產開發投資13.75億元,完成開發土地面積25.9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4.04萬平方米,銷售額5.25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479.3%、87.4%、19.5%和132.2%。2006至2008年,赤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達26.17億元,超過了2005年之前的累計投資額。2009年,赤坎區房地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1-8月份累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2.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1%;商品房銷售面積19.04萬平方米,銷售額9.14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49.2%和208.0%。
在建設好新城區的同時,赤坎區還堅持做到保護性修復改造好老城區。多年來,赤坎區堅持每年改造小街小巷10-20條,並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督辦事項落實到位,同時深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排水排污、綠化美化、體育休閑設施等公眾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確保了老城區街潔、路平、燈亮,群眾生活便捷、舒適。
「我們平時老講GDP增長了多少,財政增收了多少,但是如果老百姓門前的路不平、燈不亮,就業難、看病難,財產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他們怎麼能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實惠?怎麼談得上共享發展成果,有什麼幸福可言?」談及百姓的幸福感,赤坎區長陳雲如是說。多年來,赤坎區著力實施四大民心工程,統籌城鄉發展,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實施平安爭先工程。赤坎區探索並完善了「軍警民多方聯動,五道防線保平安」的社會治安防控模式,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治安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2006年來,全區刑事立案年平均下降13%,2008年全區立刑案數較2005年下降36.8%,並創下累計85天「雙搶」報案零發案紀錄。今年4月,省綜治考評組通報,省城調隊暗訪赤坎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為91.0分,名列全省第二,赤坎區連續6年被評為湛江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區,並被評為全國2005年——2008年度平安建設先進區。
——實施教育強區工程。赤坎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保證區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持續增長。2006年來,在市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擴建學校5間,擴充校園面積43760平方米,新增優質學位2500個,有效緩解了中小學班額大、學位缺的問題,學校環境得到了改善。為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赤坎區試點城鄉學校捆綁教學,推動5間省、市一級學校和5間農村小學合並。今年教師節前夕,赤坎區2084名中小學教師全部落實績效工資,實現了工資福利待遇與本區公務員相當。
——實施就業保障工程。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拓寬就業空間,創建充分就業社區。2006年來,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89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1682個,目前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2.8%。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積極開展送醫、送葯到基層和「三平」活動,3年來減輕群眾醫葯負擔235萬元。
——實施文體興區工程。為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赤坎區大力發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特色文化,2006年來共組織廣場文藝演出近500場,送戲送電影下鄉300多場。加快體育事業發展,為國家、省、市輸送了勞麗詩、何沖等一批優秀人才,赤坎區獲得「廣東省體育貢獻獎」,區業余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國家奧林匹克後備人才基地」。2005年以來,赤坎區還以和諧、友愛、互助為主要內容,每年舉辦一屆全區性「鄰居節」,評選出「好鄰居」、「文明家庭」、「文明樓院」等道德模範。
思路決定出路。只有理清思路、准確定位,才能找准自己現在與未來的坐標。為了准確定位,連日來,剛到任赤坎區委書記的陳志雄忙著在基層調研。當前,赤坎商貿流通服務業興旺發達,工業發展受限於土地,農村人口少、面積小,農業比例輕。2008年,赤坎區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1:40.7:58.2,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了「半壁江山」。「我認為赤坎未來要謀求大的發展,必然是走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壯大第三產業之路。赤坎當前要緊緊抓住中科煉化和鋼鐵項目選址湛江這個重大機遇,致力建設『都市型產業發達區、生態宜居新城區、民生殷實首善區』,爭當湛江市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陳志雄對赤坎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具體來說,赤坎區從三個方面著手推進各項工作:一是抓好現代服務業,打造中央商務區。發揮赤坎在區位、資本、人才、環境及城市輻射力等優勢,全面提升商貿流通、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物流業、現代金融業,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做強文化產業,培育會展、科技、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全面構建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繁榮發達的現代表服務體系。以中科煉化、湛江鋼鐵等重大項目選址湛江為契機,積極研究鋼鐵、石化產業上下游產業對接,側重引進金融、商務、信息技術及研發、服務外包等服務項目,吸引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的區域總部、辦事處等輔助性機構進駐,加快湛江市城市商務中心區建設。二是抓好城中村改造,營造宜居宜業環境。繼續全力配合市抓好市政建設,深化「城鄉清潔工程」,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段實施」的原則,大力推進舊「大天然」片、文保北村和調順村「城中村」改造,整合利用好城中村土地資源,加快城市化進程,為中央商務區建設提供空間。三是抓好民心工程,確保群眾安居樂業。統籌城鄉發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解決好就業、醫療、教育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生產、生活問題,關心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
從上屆民俗學代表大會四年以來國家發展的大視野,看未來30年中國民俗學面臨的挑戰,傳統民俗學賴以生存的田野急劇消失,將造成民俗學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危機,民俗學應重新定位,認真制訂30年發展規劃,抓住歷史的機遇:1、加速進行傳統民俗學工作,加大對傳統民俗文化搶救保存的力度和效度;2、大力開拓新民俗學,積極投身於民俗與經濟發展、民俗與社會發展、民俗與文化發展的事業之中;3、勇於承擔重塑民族魂的歷史使命,投入復興民族文化精神的大業;4、促進中國民俗的國際化傳播、開辟世界華人民俗學.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民俗學的態度、立場和定位,進而建立積極入世、服務時代、兼容並蓄、和而不同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民俗文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這些年來,民俗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那麼該怎樣發展民俗文化呢

民俗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文化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對提高我國的軟實力和增強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民俗文化是伴隨著民族融合、戰爭、遷徒和自然災害等發展起來的,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

我國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策略

傳承人要堅守文化傳承理念,不斷進行創新民俗文化,作為一種與人息息相關的生活方式,最寶貴的就是活態。其傳承應以傳承人為核心,以持續傳承為重點,特別是作為民俗傳承主體的民間藝人,要以自己的思考和體驗賦予民俗文化新生命,把厚重文化內蘊與現代理念有機融合,產生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融入現代人文元素的藝術精品,從而既解決了生存的經濟問題,又推動了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⑺ 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

據《2013-2017年中國民俗文化產業發展進程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盡管國內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護民俗文化,但仍主要集中於非物質文化保護國家制度的確立與學術界發起的「救亡圖存」式的田野調查工作,而對於民俗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及其在整體文化產業結構中的轉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則明顯不足。老藝人人衰藝絕、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藝失傳摻假等現狀層出不窮,即便是倖存的年畫、皮影、剪紙等經典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也已日漸衰落。
我國所開發的文化產業,多是針對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傳媒文化、時尚文化而進行,以鄉土社會為主要陣地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夠重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俗文化產業在全國各地興起,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展演制銷模式以及「文藝搭台,經貿唱戲」的簡單框架,初步顯現出一定的規模化發展與自覺性追求。
由於總體戰略的不夠清晰、產業布局的混亂、產業創意力量的薄弱分散,我國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已遭遇瓶頸。
主要民俗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
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岩、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綉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綉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一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喂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斗。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里,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里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里,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里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游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谷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
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一位的唇邊,老人一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一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回盪,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舟溪蘆笙節
居住在凱里舟溪一帶的苗族。在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後倒出葫蘆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第一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穀歸倉,農歷「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龍舟節
龍舟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一,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採集樹葉作「鬧葯」,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信」(戊)日(根據干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斗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鍾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里,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節前,幾個苗寨聯合產生花山會的三人領導小組,連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場在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
屆時,披上節日盛裝的「花場」,燈籠高懸,彩旗飛舞。花桿矗立。身穿對襟短衣,頭纏青色長布,腰來大市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吹著蘆笙、吹吶,敲著銅鼓,載歌載舞,從四面八方雲集會場。蘆笙舞貫穿花會始末,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爬桿比賽最引人矚目。舞獅、武藝競賽、鬥牛、賽馬活動,各地不盡相同或兼而有之。蘆笙舞給人一種輕松活潑之感,衣著鮮艷的姑娘和著小夥子蘆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幾個男子一字排開,邊吹邊舞,姑娘們圍繞蘆笙隊,轉圈而跳;有的是小夥子吹笙在前,姑娘聯臂縱舞於後,或全場數百人隨樂齊舞,歌舞昇平,令人心曠神情。舞獅活動別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桿頂端懸掛一個豬頭(或一隻雞)、兩瓶美酒,舞獅畢,比賽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剝皮的松樹製成,又高又滑又細,要想取勝是很困難的,人們常常採用人梯的辦法摘取勝利品。爬花桿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邊吹笙,邊繞桿旋轉起舞。一個鷂於翻身上桿,頭朝下,雙腿交叉緊緊絞住桿子倒掛,吹奏蘆笙,一個鯉魚打挺,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吹著蘆笙下滑,距地面數尺時,一個筋斗翻下,輕盈自如,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博得全場喝彩。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饒有風趣,比賽搓麻繩、穿針引線的質量、速度。
勤勞、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花山會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機會,鍾情的姑娘會被小夥子撐開的花傘攏去,互相依偎著,傾訴衷腸。花山會到處洋溢著節目的氣氛,充滿著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
砍火星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干貴州關嶺一帶。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戶,輪流值年,值年負責召集大家商討鄉規和有關大事,然後值年家要備酒殺雞,請大家喝「合心酒」,並把雞頭敬給下一屆值年。循環輪流輪到誰家值年,就在誰家舉行聚議和飲會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節。在農歷三十晚上,家人團聚,不許外人打攪。他們用半掩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來人不許入內。初一清晨繼續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惡。人們用兩手做欄牛、攔羊狀,嘴裡說:「趕牛,趕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飯。初二開始身著盛裝的苗家人走鄉串戶,互相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對來賓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著節日的歡樂。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還要舉行「踩花山」、「並牛」等活動。
晾橋節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鄉寨頭的傳統節日,也叫「二月二」。相傳寨頭人原住在也霧山,因寨頭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也要跟著搬,但石屏河水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寨里的構羅(長老)們商議一下,決定架橋把龍接來,因龍象徵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這座橋就修了十二個橋墩。橋修好了起名為「接龍橋」,橋是農歷二月初二造的,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年這一天寨頭苗家十二房各抬一頭豬,在橋上宰殺。
寧波民俗文化
年糕製作
慈城年糕歷史悠久,寓意吉祥,歷來為寧波地區的食點之首
骨木鑲嵌
始於隋唐時期,鼎盛於清代中期,是一種民間工藝與傢具、建築相結合的裝飾形式,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虎頭鞋
是童鞋的一種,具有辟邪的作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馬燈調
是表演馬燈舞時演唱的一種特有的地方民間舞蹈小調。此曲調節奏歡快,高亢明亮,極具動感和氣勢,廣泛流傳於寧波一帶的城鄉之間。
澥浦船鼓
澥浦船鼓始於1810年,是由當地漁民與外地遷居此處的漁民合力創作而成,具有鮮明的浙東漁家民俗特色,極受人們喜愛。

⑻ 武漢民俗文化紀實

700字左右就寫出武漢民俗文化紀實好像不現實哦

⑼ 概括當地發掘傳統民俗資源,壯大文化產業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

這類題目需要有具體的工作措施才好寫的。這里只能給您一個籠統的東西
題目:深入回發掘多扶持 傳統文化放答異彩
先寫個「帽」,簡述本地民俗底蘊深厚,但一個時期自生自滅,採取一系列措施後現狀輝煌。
第一部分領導重視,也先寫下原來傳統民俗資源豐富,但發掘利用欠缺。領導發現問題後作出批示、召開會議、下發文件等措施,提高了各級對發掘傳承傳統民俗資源的重要意義,增強了信心和責任意識。
第二部分掌握底數,按照領導指示,組織力量調研,對門類、形式、意義、覆蓋面以及規模(包括從事活動人數及產值)等進行調研,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為發掘和傳承傳統民俗文化,促進文化產業壯大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第三部分科學引導,針對不同類型進行分門別類引導。如請高手輔導、派專家幫助提高,請企業家聯姻以及幫助群眾藉助民俗活動促文化產業或民俗活動直接產業化等等。
第四部分強力支持,黨委政府在政策上、資金上、媒體宣傳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第五部分就不需另起題目,只用一個段落較為詳細寫寫成果就好,如產值、利稅、就業,以及通過這個促進了社會穩定、民族和諧等等。

閱讀全文

與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紀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