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灣有哪些文化創意園
五個:華山,台中,花蓮,嘉義,故宮
【1.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以」酷」(時尚、前衛、實驗)與」玩」(玩樂、享樂、娛樂)為規劃主軸,突顯華山園區做為跨界創意的發揮空間,扮演媒合跨界藝術、產業互動的場所,建構異業、異質交流結盟的平台,並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育成中心。
【2.台中創意文化園區】
發展台中園區為「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Taiwa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Center)」,以建築、設計與藝術為主體,其主要用意在促成台灣與世界建築設計產業之接軌,強化建築與設計之專業領域,培養全民空間美學,並提升台灣成為亞洲創意設計產業之重鎮。
【3.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建構花蓮園區為傳統及現代融合之空間,強調「生態」、「生產」及「生活」並重的「東部文化櫥窗」,整合花蓮豐沛之人文與自然觀光條件,推動文化觀光產業及創意生活產業,達成活化舊市區、再造花蓮洄瀾夢土之願景。
4.嘉義創意文化園區】
嘉義創意文化園區定位為「嘉義傳統藝術創新中心」,實踐傳統技藝與傳統技術之轉型及創新。園區內生產機具設備是五大園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亦是當代重要制酒產業文化資產,為妥善保存及活化再利用,本會針對嘉義園區之推動策略,將以「酒文化產業」為基礎,結合南部地區傳統工藝、當代藝術、藝術家資源及故宮南院等「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資源,發展酒文化及傳統藝術創新之園區。
【.5台南創意文化園區】
定位為「台南創意生活媒體中心- Creative Media Center」,發展「文化生活與產業環境之整合創新平台」,以媒體中心作為一個創意啟動器。本園區位於台南市,有多元的歷史文化及豐沛的觀光資源,園區面積雖不大,卻位居樞紐、緊鄰台南火車站,實為其具有發展潛力的關鍵。
綜觀台南舊酒廠所處之地緣條件、歷史氛圍與人文素養、設計創意的資源,本中心將以生活創意(設計及時尚設計產業)、食玩及游樂創意(文化及觀光特色產業)以及技藝創意(文學、影音及動漫產業)三個創意生活面向,提供展示、推廣、育成、販售之機能,以多媒體方式呈現創意生活,成為南台灣創意產業之整合創新平台,達成科技與創意之結合、提升視覺媒體創意人才水準、培育市場導向之專業人才及提升國際地位之目標。
【6.打造故宮成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應用重鎮】
以故宮典藏文物或相關工藝特色,作為節點以對外連結;從國內推展,透過國際工作營、研討會、論壇及博覽會等驅動跨國競圖與交流合作的機會,邀請各國具文創設計及市場行銷經驗之專業人才,來台經驗傳授或交流,定期透過高互動性工作研習營,打造具國際觀的創意人才。另藉由國際專才和台灣相關產業人士,透過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美學觀點,充分激發符合現代與傳統的創意構思與方向。同時研討與品牌合作、異業結盟型態、授權模式、回饋機制及相關智慧財產權保障等周邊配套制度的建立,確實紮根創意,帶動基礎產業之精神,提升未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❷ 台灣文化產業概況
台灣把文化產業稱為文化創意產業。台灣有關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提出,是基於這樣的現實:經過亞洲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社會經濟面臨全面轉型,為了適應電子製造業向大陸轉移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觀點,期待以文化創意來提升整個台灣的製造業,推進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
在台灣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社區總體營造」計劃非常值得關注。可以說,正是這個計劃奠定了台灣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格局。所謂「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即通過社區自主提案,實施文化設施基礎調查,了解社區文化歷史脈絡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然後進行整體規劃發展和設計,並由政府給予相應的資助和指導。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獲得了生長空間,形成了自下而上、民間主導的文化產業發展主脈。與此相關的另一特點是,利用文化創意的理念,對傳統的歷史文化遺存項目進行保護和開發,使其成為文化消費和文化產品加工的基地,比如在考察中所見的彰化縣董坐石硯藝術館、台北縣木雕工藝坊和台北市龍山華夏文化區,其基本模式都是利用本土化特色資源進行產業化開發。雖然它們中的個別有官方補貼,但主導者一般都以民間為主。以台北市龍山華夏文化區為例,該區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這是一個利用歷史古建,通過對台灣街區場景的再造而開發的集藝術、旅遊、休閑和餐飲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消費場所,它以懷舊的主題,實現了產業化的升級改造。由此可見,無論是園區還是基地,其內容建設都離不開創新性的創意設計,否則就是空殼。另外,還需具有「復制的真實」,而非虛假的真實,要想取得這樣的效果,更不能忽略細節的營造。這些,正是目前肇慶端硯文化產業需要關注和思考之處。
寬容尊重,展示多彩文化。台灣社會開放,為各種文化形態留存和生長提供了沃土,文化現象豐富多彩,經過整合包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台灣本土文化觀光產品,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台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台灣當局對台灣少數民族劃定相對獨立的的居住區,鼓勵保留並協助挖掘、發揚台灣少數民族特有的飲食、服飾、語言、耕作方式、建築風格、歌舞形式,甚至開辟了台灣少數民族電視台。同時,給予相當優惠的扶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台灣少數民族居住區面向遊客開放,形成了十多個異彩紛呈的台灣少數民族文化旅遊區,既避免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沖擊中流失湮滅,也有效地解決了台灣少數民族的就業收入;二是近現代歷史文化,台灣當局將荷蘭殖民時期、清朝統治時期、日治時期、蔣氏治理時期等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歷史遺跡、名人故居、領事場館、陵園紀念堂稍加修復,原樣保存,配以解說系統和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面向居民和社會開放,形成了點多量廣的歷史文化觀光旅遊點,讓歷史記錄真實地保存與再現,也極大地增強了台灣人文景觀的吸引力;三是宗教文化,台灣宗教信仰自由,尤其是佛教十分盛行。各財團法人、家族興建和信徒捐建的寺廟遍布全島,有「廟比人多」之稱。這些寺廟建築風格各異,造築精美,投資巨大,且都有較好的地方人文景觀和宗教文化支撐,免費向遊客開放,使之成為台灣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為探視台灣本土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
台灣的文化產業發展有不少成功之處,但缺陷也很明顯,主要是有的文化部門過度的商業化色彩對文化本身有侵蝕;有的文化產業整體規劃不到位;私人佔有的文化遺址缺乏合理的社會機制推動發展等。
❸ 想查找台灣文學,台灣文化、台灣創意產業等方面的資料,有沒有好的網站推薦
http://lvyou..com/taiwan/
http://ke..com/view/2200.htm?fr=aladdin
❹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哪些經典案例可供學習
最近一位朋友從台灣給我帶了本書——《文創薈萃:啟動第四波經濟力》,里邊有不少台灣文創經典案例的剖析。可惜這本書沒有在大陸發行。不知道有沒有電子版?或許你可以網路一下。
❺ 為什麼台灣娛樂文化產業那麼發達大陸則落後很多(除了歷史原因)
跟經濟發展也有關系
先能溫飽,才會開始對娛樂有需求。別再跟我提沿海,中國是窮的多還有錢的多?
自由度也有差別
台灣人能接受的內容、尺度是很廣的
一般類型的節目一定不能滿足台灣人的需求,節目當然得很多花樣,像大悶鍋這種調侃政治人物的就是其中有名的
當然有些受日本、美國娛樂文化影響
❻ 台灣台中文化產業有哪些
台中市區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前的台中酒廠)
❼ 台灣 日本 香港的文化產業強項是什麼
台灣是音樂。 日本是動漫 香港是電影。
滿意請採納
❽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台灣的關聯
基於兩岸血濃於水的關系,也由於大陸地區開始重視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經濟轉型,對於文化的提升創意產業的重視,台灣的經驗毋寧是最好的借鏡,也為兩岸合作開啟更緊密的互動。因此除了一般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外,對於特別引進台灣文創模式的」台灣概念文化創意產業園「,便成為一個特色模式。
❾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為什麼如此發達
因為沒有貴國廣電總局的審查和牽制。。。。
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憑什麼值得學習
不憑什麼,就憑淋導一時順口說說。上邊放屁底下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