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鄭州機場對中原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從機場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效應次生效應衍生效應 永久性效應 臨空經濟
機場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效應從四個方面展開如下:
1、原生效應(Primary Effects)
創建新的航空服務空乘專業設施或者擴展現有航空服務設施(如跑道建設、航站樓建設以及航空管制系統建設等)所產生的直接即時的經濟影響。原生效應反映在機場建設本身所創造的地方就業和當地承建商的工作,還反映在這些員工和公司在工資和收入上的增加及其在當地的支出。
2、次生效應(Secondary Efets)
運營機場所帶來的長期的經濟影響,包括直接為飛機和乘客,以及客貨轉運提供服務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還包括機場運營創造的地方收人持續增長對本地經濟所引發的間接膨響。這些影響對於地方經濟發展極其重要,作用范圍包括就業、收人和政府稅收,作用的大小則因機場的性質而異。
3、衍生效應(Teriary Efects)
源自被機場吸引到本地建廠的個人和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對地方經濟的刺激和推動。鄰近主要機場,獲取高質量的航空服務空乘專業是這些產業被吸引的關鍵。大部分商業活動都相當依賴航空運輸,現代型企業尤其需要相當的直接交流,而這些交流只有通過高效的交通服務才能實現。
4、永久性效應(Perpetuity Efects)
一個地區的經濟開始增長, 便具有了自我持續並增強這種增 長的機制。與此相關的是,基礎設施投人可以作為一個地區經濟高速增長的催化劑。而航空服務會促進地區經濟更長期和更大的發展。航空服務空乘專業帶來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集聚經濟,同時為新經濟活動提供重要的知識庫。
(1)臨空產業鏈擴展閱讀:
鄭州機場未來規劃
建設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對河南省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促進產業升級、實現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意義重大,此次規劃是未來一段時間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和發展的頂層設計,建設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將更好地支撐和發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中國自貿區的對外開放平台。
《樞紐戰略規劃》明確指出,河南地處中原腹地,不沿邊、不靠海,建設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打造通達全球的「空中絲綢之路」航線網路,有利於帶動河南省產業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充分發揮鄭州交通區位優勢,以各種交通方式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技術標准和信息平台一體化為方向,打造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核心、多式聯運為特色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成為我國綜合交通現代化發展的標桿,為全球交通發展提供新實踐、新理論、新方案,貢獻「鄭州智慧」。
❷ 航空經濟的航空經濟的特徵
集態是航空經濟的核心特徵。從產業角度來看,航空經濟的產業鏈上游有航空製造業、中間有航空運輸業、下游有航空服務業,側面有相關產業和關聯產業。從區域經濟和地區發展來看,企業規模經濟、行業規模經濟是航空經濟產生的基礎性規模層次,其所在區域、影響區域和輻射區域又都具有范圍經濟特性,因而航空經濟本身就兼具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點,易產生集態競爭優勢和競爭力。其中,集態指各經濟要素在時間、空間、功能上經過匯集、集中、集聚而形成的集群、集成的新式狀態和整體功能(或功效)最優化的形態。2013年1月國務院在《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中,在部署「大力推動航空經濟發展冶時,也使用了臨空產業集聚區概念,先後強調了航空經濟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區的兩個重點,即兩個目標任務———「打造航空經濟產業鏈冶「加快形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臨空產業集聚區冶。
對於航空經濟的推動主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參與和推動。從行業角度來說,在推動航空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民航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並不具有惟一性;中國民航行業和民航企業有必要積極宣傳、積極推動、積極參與航空經濟的發展,但沒有必要和能力充當主力軍。就目前中國現實來看,發展航空經濟的主體既非民航、也非機場及所在地市或縣(市)政府,而是省一級人民政府。這一點,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13]4號)文中就明確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冶。
航空經濟的理論闡釋和實踐把握,盡管可以從國家、政府、行業、產業、區域、企業等多角度去分解、合成和實踐,但各方面在適當強調、突出自己的時候,都必須緊緊把握住航空經濟的集態和平台兩大核心特徵、原則和目標,否則實際效果難免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同時,還要注意航空經濟的全球化特徵,這是由航空技術、航空標准、航空製造和航空運輸等已經是全球化、國際化的特點來決定的。
❸ 加快臨空產業發展步伐 如何使新能源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
協鑫新興高科技產業園落戶空港工業園,協鑫OLED項目和太陽能晶體硅項目投產後產值預計將分別達到480億元和135億元……隨著一批投資體量大、帶動效益強的龍頭項目入駐,空港工業園臨空產業內涵日漸豐富。今年以來,空港加快項目引進和建設,共引進項目24個,投資總額達4.2億美元,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8個,24個區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圍繞臨空產業招商,空港工業園目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大主導產業。賈乾勇先生指出航空產業方面,積極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中航小發項目建設,新引進艾維、翔鷹航空等項目,航空產業逐漸壯大;汽車零部件製造產業方面,引進了全興工裝模具、日本威泰克等項目,同時加快推進陳唱交通器材、普羅安全系統等項目建設,使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新能源產業方面,園區在引進總投約200億元的協鑫OLED和總投約35億元的協鑫太陽能晶體矽片龍頭項目的同時,積極推動高傳機電二期項目建設,吸引相關配套項目入駐;電力電氣智能設備產業方面,形成了以匯通電力、業基電氣、中電電力為代表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他們還加快六和普什、優路科技、布雷博等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自身裂變發展。
「十二五」期間,空港工業園將積極培育兩個超百億產業。一是爭取引入1~2家航空公司業務中心,與機場合作引入1個國際航空維修中心項目、引入1~2家國際知名的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推進中航小發、中航機電系統產業園、商飛配套系統等項目,使航空產業產值規模達到150億元。二是進一步做大做強高齒風電產業園,爭取引進2~3家風電產業核心零部件項目落戶;吸引3~4家光伏太陽能配套項目落戶,形成較為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使新能源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編輯:賈乾勇)
❹ 臨空經濟區的輻射效應會為固安帶來何種改變
借力於新機場建設的全面提速,不僅會帶動周邊形成完整的臨空回產業鏈,還將聚集航空產答業、高新產品製造業、空港物流業、國際商務及會展、酒店娛樂休閑五大產業形態。以新機場為核心,有望形成150萬人口規模的國際航空城,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新引擎。固安與榆垡鎮和禮賢鎮僅隔一條永定河,咫尺新機場10公里,坐享新航城國際頂級配套,將會率先分得新機場億萬投資帶來的原始紅利。
❺ 資陽臨空經濟開發區何時拆遷
暫時待定,應該就是近幾年。
❻ 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獲批有何意義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復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示範區位於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面積144.1平方公里。這是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也是西安又一國家級對外開放平台,對於增強大西安對外輻射能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獲批,將進一步強化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整合放大「臨空+自貿+保稅」的疊加優勢,構建西安通達世界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吸納全球要素資源的開放門戶。同時將進一步促進空港、陸港、高鐵港「三港聯動」,不斷提升西安的樞紐地位,增強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為聚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追趕超越提供強勁動能。
❼ 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包括哪些區域
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按照核心引領、區域聯動的發展思路,以十二個功能平台為支撐,著力構建「一核五區」的產業空間格局:
「一核」,即臨空經濟示範核心區,面積42.21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航空產業項目12.2平方公里)是臨空經濟集聚展示窗口。主要依託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中新合作航空產業項目,重點發展航空總部、航空客貨運輸、航空維修檢測與培訓、航空展示、航空配餐及航空服務等;
「五區」即臨空製造區、臨空商務區、臨空物流區、臨空會展區、臨空保稅區5個功能片區:
臨空製造區:面積約36.42平方公里。主要依託前沿科技城、創新經濟走廊、空港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智能終端、人工智慧、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等前沿科技產業。其中:前沿科技城加快發展高附加、輕體量的前沿科技製造業,打造集研發、製造、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創新經濟走廊加快集聚高端科研創新人才,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等前沿科技服務;
臨空商務區:面積約38.91平方公里。主要依託兩江國際商務中心、兩路商圈、仙桃數據谷及航空小鎮,重點發展具有臨空指向性的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城市生活配套服務業,並為駐場航空公司提供生活基地;
臨空物流區:面積約2.22平方公里。主要依託鐵路樞紐東環線及其木耳站、機場支線和木耳物流園,重點發展與航空配套的鐵路物流、鐵空公聯運物流;
臨空會展區:面積約18平方公里。主要依託悅來會展城,重點發展會展及關聯產業;
臨空保稅區:面積約9.72平方公里。主要依託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重點發展保稅加工、保稅貿易和保稅倉儲。
❽ 臨空經濟的圖書信息
書 名: 臨空經濟:速度經濟時代的增長空間
作者:曹允春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8月
ISBN: 9787505884458
開本: 16開
定價: 36.00 元 《臨空經濟:速度經濟時代的增長空間》內容簡介:現代經濟正在創造一個以航空、數字化、全球化和以時間價值為基礎的全新競爭體系,機場日益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國際機場協會將機場喻為「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機場已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運送旅客和貨物的場所演變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不斷地吸引著眾多的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聚集到其周圍,機場及其周邊區域正日益演化成為一個特色經濟活動高度集中的區域。
國內外臨空經濟發展的實踐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對這一現象進行經濟學解釋的理論大大滯後,現有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機場在地區經濟中的作用分析,少數學者能夠深入研究臨空產業模式和臨空經濟區的區域結構,研究文章大都是靜態分析和描述;國內研究還停留在臨空經濟研究的表層,更多的是臨空經濟的概念、產業類型、形成條件方面的研究,綜合來看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還沒有形成一整套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
基於此,《臨空經濟:速度經濟時代的增長空間》試圖從臨空經濟演進的研究視角,將產業集群理論、空間經濟學以及系統論加以有機融合,構建臨空經濟形成與演進機制的系統性、動態性理論分析框架,掌握臨空經濟作為一種特殊區域經濟形態發展的經濟規律,為政府更加有針對性地引導臨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理論依據。全書分為理論篇和實踐篇,以求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於臨空經濟進行較為系統、深入和完整的闡述。
理論篇共有五章內容,第一章是導論部分,重點在於闡明這個研究的背景、問題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第二章首先梳理出全書研究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其次完整地梳理臨空經濟形成與演進的相關理論與研究進展,試圖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尋求.臨空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
第三章至第五章是《臨空經濟:速度經濟時代的增長空間》的理論核心,這部分研究線路是緊緊圍繞臨空經濟的形成與演進而展開的,第三章從三個層面逐層剖析臨空經濟的形成機理,首先,從推動臨空經濟發展最為核心的驅動要素——機場入手,分析出機場通過航線網路實現了空間的經濟聯系,而這種聯系擴大了機場地區的開放程度;其次,應用新經濟地理學的FE模型,在機場所在區域的經濟開放度增強的前提下,分析出產業就會在機場周邊地區聚集;最後,通過臨空經濟形成的路徑依賴機理,得出臨空經濟活動有圍繞機場發展而逐步加強的趨勢。第四章從四個方面揭示了臨空經濟的演進機理,首先,進行了臨空經濟系統分析,通過引入生命周期理論確定出臨空經濟演進的形成、成長、成熟三個階段的階段性特徵;其次,依據階段特徵提出基礎性動力、內生性動力和外源性動力是推動臨空經濟演進的三種動力;再其次,解釋了動力機制是驅動臨空經濟演進的力量結構體系及其運行規則;最後,依據三種動力在不同階段的作用差異性所產生的演化路徑,分別研究機場極化空間階段、臨空產業綜合體空間、知識創新空間階段的演進機制,「基於時間成本的區位選擇機制」為切入點研究機場極化空間階段的形成機制,臨空產業綜合體空間的形成機制是「基於專業化分工的臨空產業鏈群的網路協同機制」和「基於機場競爭優勢獲取的資源要素需求機制」,知識創新空間階段的演進機制是「創新機制」。第五章首先提出現有的產業結構調整理論在臨空產業結構調整分析中的局限性,將產業結構調整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產業鏈理論等作為理論基礎,以臨空經濟演進的動力機制為依據,構建出臨空產業結構調整模式的邏輯框架,提出了基於臨空經濟演進序列的產業結構調整模式。
在實踐篇,主要從我國臨空經濟發展的宏觀視角進行分析,第六章至第十章是理論應用於現實,第六章主要從全球視角,歸納總結了國外臨空經濟發展特點、發展類型、臨空產業結構調整方式等內容;第七章重點內容在於掌握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的現狀,主要從分析我國臨空經濟發展歷程、臨空產業發展現狀,以及臨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等方面來分析;第八章選擇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臨空經濟區狀況和發展階段進行了判定;第九章目的在於提出我國臨空產業結構的調整模式,提出了我國28個臨空經濟區的臨空產業結構調整模式組合,而後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我國典型臨空經濟區系統提出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方案。第十章分別從政策建設框架、階段性政策建議、管理體制保障提出了我國臨空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體系及體制保障。
《臨空經濟:速度經濟時代的增長空間》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崔婷博士的大力協助,崔婷博士參與完成了第八章的主要部分。 論篇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相關理論基礎及國內外臨空經濟研究現狀
第三章 臨空經濟的形成機理
第四章 臨空經濟的演進機理
實踐篇
附件1臨空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