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肥有哪些支柱產業
高新技抄術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襲,但現在還無法成為「支柱」產業。並且,我認為全中國也沒有幾個城市能說自己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 合肥市的比較優勢主要在第二產業的「製造加工業」。主要為 汽車及工程機械、家用電器、化工及新型建材三大支柱產業。 一,汽車及工程機械:JAC瑞風商務車、安凱客車、昌河微型車、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等等在全國都很有影響力 二,家用電器:美菱冰箱、榮事達洗衣機這兩個品牌都是合肥的驕傲~ 而海爾等大型家用電器企業在合肥都建有生產基地,它們對地方財政和GDP的貢獻是巨大的! 三,化工及新型建材:國風集團聽說過吧,還有佳通輪胎,保潔等都在合肥建廠。
『貳』 合肥這幾年發展的怎麼樣
經濟發展 2008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經濟發展逆勢而上,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為723.25億元,同比增長18.1%,高於全國、全省7.7和3.9個百分點,為1996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繼續保持領先。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87億元,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全省2和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81.52億元,增長23.3%,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比全國和全省分別高12和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04.86億元,增長13.3%,比全國和全省分別高2.8和1.4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932.27億元,增長55.4%。全市財政收入為156.08億元,同比增長40.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28億元,增長51.9%。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為74.83億元,佔地方財政收入的92%。1—5月份,全市進出口總額為30.63億美元,同比增長34.9%,增幅高於上年同期6.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1.26億美元,增長37.2%,高於上年同期8個百分點。上半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207元,增長20.7%,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1%,經營性收入增長1.4倍,轉移性收入增長28%。上半年,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2846元,增長23.9%,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3.2個百分點。 前景目標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層半徑為100公里,引領並形成皖中一體化發展格局,有效地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到2020年,合肥市將成為寧鄭漢之間最大的區域經濟中心。 「141」城市發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區,並在老城區的東、西南、西、北方向建設四個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設一個生態型、現代化的濱湖新區。濱湖新區位於合肥主城區東南部,南依巢湖,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遊基地、綜合居住新區。 「十一五」發展前景: 「十一五」時期,合肥將以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主線,以壯大工業經濟、強化縣域經濟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為著力點,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逐步把合肥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當先鋒、中部崛起中爭先進位。總體目標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確保1900億元,年均增長15.5%,力爭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1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市區人口達到30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經過不懈奮斗,把合肥基本建設成經濟更加發達、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2006年,美菱集團總體規模突破40億元;美菱冰箱銷量達到240萬台,躍居行業第二。
『叄』 合肥發展的基本情況
合肥現在分為版塊式地圖發展趨勢,東邊已無發展潛力,現在主要是西邊和經開區發展。最具有發展的是經開區及包河區,政務區是最具有發展前途的投資方面(不用具體說明),而包河區待飛機廠遷移後,將會開拓與巢湖連接的巢湖大道,所以包河區也較有發展。而現在大學城已明珠廣場為中心,周邊環繞發展的趨勢,不出2年必定繁榮。合肥的發展潛力將在5年內全面展現。
前景目標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層半徑為100公里,引領並形成皖中一體化發展格局,有效地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到2020年,合肥市將成為寧鄭漢之間最大的區域經濟中心。
「141」城市發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區,並在老城區的東、西南、西、北方向建設四個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設一個生態型、現代化的濱湖新區。濱湖新區位於合肥主城區東南部,南依巢湖,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遊基地、綜合居住新區。
「十一五」發展前景:
「 十一五」時期,合肥將以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主線,以壯大工業經濟、強化縣域經濟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為著力點,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逐步把合肥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當先鋒、中部崛起中爭先進位。總體目標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確保1900億元,年均增長15.5%,力爭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 1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市區人口達到30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經過不懈奮斗,把合肥基本建設成經濟更加發達、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合肥科教優勢突出,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確定為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擁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為代表的各類科研機構200多個;以中國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各類高等院校59所。科教人才比例穩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合肥科研基礎雄厚,是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擁有「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國家級重點科研設施,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達到33個。
合肥創新能力較強,是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WTA)會員城市。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機、微型電子計算機、激光大氣污染監測雷達以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機、變容式冰箱均誕生於合肥。
合肥工業基礎較好,現有34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種大類產品,形成了汽車、裝備製造、家用電器、化工及輪胎、電子信息及軟體、新材料、生物技術及新醫葯、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8大重點產業。家用電器綜合生產能力居全國第3位,汽車整車產量全國第9位。合肥擁有全國最大的挖掘機、叉車、輪胎生產基地,聯合利華、ABB、家樂福、麥德龍等19家世界500強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合肥。美國微軟在合肥設立了技術中心。江淮汽車、美菱電器、榮事達電器、國風塑業、合力叉車、佳通輪胎、日立挖掘機等名企名品聲名遠播。相繼被授予「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等稱號。
『肆』 合肥的建設發展介紹
新橋國際機場
京東方全球最大尺寸(110英寸)ADSDS超高清顯示屏。該產品集中了超大尺寸面板拼接曝光技術、超大尺寸先進工藝製程技術、高幀速面板設計技術。
2013年12月份,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了一部名為「拜訪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合肥城市旅遊專題片,這部專題片是2013年中國(合肥)龍蝦節舉辦期間,英國廣播公司(BBC) Fast Track攝制組來肥采訪拍攝的,在報道合肥龍蝦節同時,正面宣傳了合肥城市快速發展,稱合肥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
關鍵詞:GDP增速
合肥快速發展,有數據為證。
「十一五」以來,合肥市搶抓中部崛起、產業轉移等歷史機遇,大力實施工業立市、縣域突破、創新推動等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不斷爭先進位。
統計數據顯示,2005-2012年,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合肥的生產總值(GDP)從第18位升至第15位,地方財政收入從第18位升至第10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第17位升至第11位,固定資產投資從第17位升至第8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從第18位、第22位升至第13位、第17位。2013年以來,合肥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運行調節,加快轉型發展,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勢頭。
前三季度合肥再進位
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2013年前三季度,合肥實現生產總值31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3%,增幅與上半年持平,增幅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九。
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合肥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多項經濟指標在省會城市中的位次前移,部分指標總量或增幅跨入全國省會前十,其中,生產總值增幅位居第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位居第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位居第五。
經濟發展後勁十足
在京東方6代線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液晶玻璃面板生產線上忙碌,這些面板成品將被用於三星、LG、惠普等知名企業的電子產品中……2013年前三季度,合肥工業這個「火車頭」全速前行,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83.59億元,同比增長14.2%,增幅居省會城市第六。
2013年4月,合肥國際家電產業基地再添新軍——總投資70億元的TCL家電(合肥)產業園項目奠基;6月,總投資超200億元的華南城項目開工,建成後將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商貿物流市場群;8月,合肥南車軌道交通車輛修造基地項目奠基……一批大項目的落戶,成為城市吸引力增強的有力證明,也意味著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十足。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3712.69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榜上位居第五。
『伍』 合肥現在的發展情況如何
讓合肥成為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合肥目前正在全力加快建設與發展進程,力爭使合肥成為一個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這些年來,合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抓住國內外產業、資本梯度轉移的機遇,強力推進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合肥,僅浙商就有12萬人之多。合肥機場客流近些年迅猛增長,城市新增人口每年都在20萬左右。我們認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前兩年我們的建設是往城市組團推進,往濱湖新區推進,而今年我們的建設進入老城區了,要把老城區「十」字形的道路交通格局變為「井」字形的道路交通格局,同時把舊城改造,危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作為一個主要內容。目前,各項工作平穩推進,進展順利。合肥老百姓現在對城市建設的支持程度、自豪與自信,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如長江路改造拆遷工程等,進展非常快,一般人認為是不可想像的。原因,我想最主要還是民心,全體老百姓都希望這個城市更美好;如果沒有這么一個大的好的民心氛圍,是拆不動的。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是市委、市政府心中最大的溫暖和底氣。現在,連受修路影響最大的計程車司機都幫我們做工作,告訴外地客人:別著急,路修完了就好了。
『陸』 為什麼合肥市優先發展工業談談自己的看法
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也是城市發展的根本支撐。工業不強是當前合肥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合肥與發達地區的主要差距所在。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經濟規律,順應發展大勢,提出在注重統籌的基礎上,強化工業立市戰略,優先加快工業發展。這一重大決策,抓住了現階段合肥發展的主要矛盾,是合肥「奮力崛起」的發展之綱、工作之要。
事在人為,貴在精神。優先加快合肥工業發展,必須牢固確立超常規的心態,著力解決好我們自身的思想理念、認知水平、工作能力與合肥加快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與省委、省政府「奮力崛起」的要求不相適應;與全市人民「思變圖強」的願望不相適應的矛盾。堅決防止和克服胸無大志、小富即安;坐井觀天、不思進取、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按部就班、優哉游哉;「私」字當頭、「管」字為先等不良心態,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發展緊迫感。真正將超常規抓發展、服務發展融入到每一個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價值准則、工作作風中,滲透到實際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過程中。真正使發展第一要務成為全市每一個黨員幹部的第一責任、第一意識,從而在不事爭論中開拓前進,在不甘人後中奮力崛起。
發展為上,投資為本。優先加快合肥工業發展,必須千方百計擴大投入。「十一五」期間,全市工業增加值要確保800億,力爭850億;現價工業生產總值確保2500億,力爭2700億,累計工業投入確保1200億,力爭1500億。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高起點、大手筆地編制好「十一五」規劃、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以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規劃;以規劃引領投資,著力提高資金融通能力,堅持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兩手抓,廣泛吸引國內外金融資本、風險資金等參與合肥發展;深入實施「東向發展」戰略,緊抓招商引資第一要事,搶抓國內外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資本和產業轉移的機遇;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最大限度地激活國有企業包括公用事業單位的資源;鼓勵發展民營經濟,激發全民創業熱潮。
物競天擇,環境之功。優先加快合肥工業發展,必須全面優化發展環境。致力於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全國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盡最大限度簡政放權,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全市各級各部門尤其是面向群眾和投資者的窗口單位,要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改革機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的意見》,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行業新風,真情關愛群眾,激情推進工作,切實為發展「多幫忙、不添亂,多服務、不設障,多支持、不幹預」。強化優化發展環境的剛性約束,建立相應的政務評議機制,把評判權交給群眾和投資者,最大限度消除「中梗阻」現象,堅決糾正少數單位、少數人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營造「開明開放、寬松寬容」的發展環境。
強化「工業立市」,關鍵在領導。各級各單位都要切實把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放到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來抓,把精力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匯集,政策向工業傾斜;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單位,任務落實到具體人;把「工業立市」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配齊配強抓工業的幹部隊伍,加強企業家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營造濃厚的工業發展氛圍,形成加快工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柒』 安徽省的城市經濟發展,主要以什麼產業為主
安徽的經濟主要還是以礦產資源為主,也就是自然資源產業,其次就是旅遊產業,省內名山聖水非常多
『捌』 有人知道安徽合肥靠什麼發展
主要是在製造加工業,汽車和工程機械,家用電器,化工新型建材三大支柱產業
『玖』 為什麼合肥能成為十年來全球增速最大的城市
這個就有點尷尬了,合肥雖然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就是在中國也不是增速最快的城市。
1、合肥GDP增長情況2018年合肥市的GDP總量是7823億元,全國排名第25位,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0位。2018年合肥市GDP的名義增速為11.71%,這個增速確實是比較高的,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中排名第41位,不過在GDP5000億元以上的42個城市當中排名第3位,僅比泉州市的12.19%和西安市的11.75%低。
合肥市這些年的發展速度確實是比較迅速的,我們以2010年為基點,看過去的8年時間中,合肥以及其他的城市GDP變化:合肥市從2702億增長到7823億元,增長幅度為189%;泉州市從3565億增長到8468億元,增長幅度為137%;西安市從3241億增長到8350億元,增長幅度為158%;
長沙市從4547億增長到11003億元,增長幅度為142%;武漢市從5516億增長到14847億元,增長幅度為169%;鄭州市從4000億增長到10143億元,增長幅度為154%;南昌市從2207億增長到5274億元,增長幅度為139%;深圳市從9511億增長到24222億元,增長幅度為155%;
貴陽市從1122億增長到3798億元,增長幅度為238%;昆明市從2120億增長到5207億元,增長幅度為146%;從省會這種級別的城市來看,在過去的8年時間中貴陽無疑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其次就是合肥市,在過去8年的時間,名義GDP增長了189%,而且到目前仍然保持在11.7%的名義增長速度,按照當前的增速,在2021年合肥的GDP就會突破萬億人民幣。
2、合肥的產業結構合肥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雖然都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還是快於第二產業,在過去的5年中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了10個百分點,並且在2018年佔GDP的增加值超過50%。
總結:合肥的經濟發展速度有賴於兩個推動因素,首先是對市場松綁,激活微觀個體的創業活力。其次是大力招商引資,打造產業集群,最後是做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