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到底投了哪些上市公司
投的公司多了,但一定要掌握晶元核心技術!中國製造業要向優質發展,必須攻克晶元這個技術難關!
建議如果要加快速度,事半功倍,最好購買外國同類集成電路產品研究仿效!站在巨人肩膀上超越!
國內自己製造的晶元產品最好由生產企業附帶自建產品技術研究機構針對產品研製開發相關晶元產品!
㈡ 受國家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等影響,我國PCBA行業也會受惠,保持良好發展的態勢,但也會面臨一些困難
製造業是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內競爭力的體現。世界各國容都把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高端製造業放在國民經濟優先發展的位置。海和作為國內知名PCBA智造商之一,以「高穩定性」的優點在市場上闖出了自己的名氣,科技的進步速度飛快,海和將緊緊跟上時代步伐,在科技創新、技術變革方面以開放的心態和不計成本的投入,憑借「穩定的PCBA藍板」,助力智能小家電產業走向世界舞台。
㈢ 如何加快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
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元器件,集成電路對電子信息產業經濟以及國家信息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前者以手機晶元為例,晶元在手機製造中占據了極大的成本,如iPhone
6s的物料成本約為234美元,其中晶元成本為127.2美元,超過了物料成本的一半。後者以「竊聽」事件為例,多數「黑客」入侵消費電子產品都是從晶元入手。
我國亟待擺脫國外晶元以來,發力自主生產,以推動電子信息經濟與國家安全發展。
因此,近年國家出台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設立了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三大目標,同時還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即大基金),為本土集成電路產業崛起提供資金支持。
受政策與資金利好,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初見成效,產業鏈公司與產業基地已然成型。
產業鏈上,集成電路產業有上中下游三大環節。其中,上游是晶元設計環節,我國有海思、展訊等公司;中游是製造環節,中芯國際、振華科技是代表;下游是封裝測試環節,我國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
產業聚集區方面,我國已經有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域,這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銷售收入佔全國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環渤海區域側重晶元研發,以北京市為核心;長三角地區注重晶元製造與封測,以上海市為核心;珠三角地區側重晶元設計環節,以深圳市為核心。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令人欣喜,但要正視的是,與國外集成電路產業相比,我國集成電路還存在產業規模小、核心技術不強的劣勢。因此,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提高技術。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經歷了2014年9.9%的高速發展後,2015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下滑,當年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智能手機增速變緩以及PC市場萎靡是主要原因。盡管中國也受到這兩大因素干擾,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在2015年仍舊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約為91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2014年銷售額突破萬億元,達10393.1億元,同比增長13.4%;2015年集成電路銷售額為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盡管增速較2014年下滑較多,但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實現了逆勢增長,以及高速發展。
工業控制、汽車電子以及通信設備三領域是2015年集成電路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受《中國製造2025》政策利好,我國工業製造領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控制領域的集成電路市場得以快速增長。2015年這一領域集成電路市場增長33.9%,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近幾年,汽車電子成為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熱點領域,中國也不例外。得益於中國繁榮車市,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國汽車電子領域的集成電路市場增長32.5%,是才除工業控制以外增長第二快的市場。
雖然國內手機市場增速不斷變換,但手機市場消費水平在不斷提升,同時指紋識別等新技術也在不斷得以應用,這也推動了手機晶元市場小發展 。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令人欣喜,但要正視的是,與國外集成電路產業相比,我國集成電路還存在產業規模小、核心技術不強的劣勢。因此,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提高技術。兼並重組尤其是收購國外優秀晶元公司,是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技術的發展捷徑,目前正備受重視。
㈣ 股票跟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股票好不好,
國家正在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是,
具體到相關操作,還是會落實到個股上。
也就是說,
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股票沒問題,但是還是要選擇優秀的股票的,並且選好買股時機,不然可能會很長一段時間比較煎熬。
2017年10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業內簡稱大基金)總裁
丁文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談話,可以作為參考: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後的這3年中,大基金一直按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運營,同時堅持國家戰略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方針指導基金投資,基本實現了對集成電路產業鏈,包括製造、設計、封測、裝備、材料,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全覆蓋。
在具體的實施中,大基金重點投資每個產業鏈環節中的骨幹企業,基本上是行業前三。
以晶圓製造為例,先進工藝製造方面我們重點投資了中芯國際和上海華虹;
存儲器製造方面我們和湖北省武漢市會同紫光集團集中投資了長江存儲科技公司,這也是大基金最大的單筆投資;
特色工藝製造方面我們主要投資了杭州士蘭微電子公司;
化合物半導體製造方面我們主要投資了三安光電,推動其向化合物半導體轉型;在封裝測試領域,我們投資了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和華天科技等行業前三名企業;在設計領域,我們投資了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等龍頭骨幹企業;
在裝備領域,我們投資了北方微和中微半導體,並推進北方微與七星電子整合,組成北方華創。從規模上看,北方華創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裝備企業,中微半導體的刻蝕機已在部分大生產線上得到應用。
在材料領域,我們投資了上海硅產業集團,在大矽片領域進行布局;投資了江蘇鑫華,布局電子級多晶硅材料;投資了安集微電子,促進拋光液的發展等。
除此之外,我們投資的另一個方向是,投資布局具有一定特色的企業,如耐威科技在MEMS感測器上擁有特色,國科微電子在國內直播星晶元市場佔有率超過70%,蘇州盛科網路在國內網路交換晶元市場具有領先地位。
總體來看,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我們對國內產業鏈上的骨幹企業和重點特色企業,進行了較全面的布局。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擅自買入,盈虧自負。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祝投資順利!
㈤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了哪些企業
據財大師了解
1、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是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設立的。專
2、基金由國開屬金融、中國煙草、亦庄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企業發起。
3、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晶元製造業,兼顧晶元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㈥ 國家給予集成電路的優惠政策有哪些
一、優惠政策脈絡
2000年6月,國務院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該政策從投融資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技術政、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吸引與培養政策、采購政策、軟體企業認定製度、知識產權保護、行業組織和行業管理等十大方面,著重對軟體行業提出若干優惠與支持政策。在稅收政策中,首次提出:新創辦軟體企業經認定後,自獲利年度起,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集成電路設計業視同軟體產業,適用軟體產業有關政策。
2011年1月,國務院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11〕4號),從財稅政策、投融資政策、研究開發政策、進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識產權政策、市場政策、政策落實八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政策的支持力度與扶持導向。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於財稅政策,一方面明確了「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的使用對象與具體內容;另一方面提出了另一項全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五免五減半」,極大鼓勵了不同規模、不同技術層次的集成電路企業的發展。
2012年8月,國家財政部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企業所得稅政策》(財稅〔2012〕27號),明確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三大類使用主體。
2016年5月,國家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於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財稅〔2016〕49號),就備案資料填寫與提交、監管審核等問題進行了說明。
2018年,國家財政部、財稅總局印發《關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27號),對2018年1月1日之後的情形進行了補充與調整,使得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政策有了與時俱進的屬性。
2019年,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 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68號),明確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 繼續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稅收優惠政策
梳理集成電路的政策延續脈絡,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優惠政策,主要集中於稅收優惠政策方面。而稅收優惠政策,又以「兩免三減半」與「五免五減半」為核心措施。
所謂「兩免三減半」政策,即「頭兩年免徵企業所得稅,後三年減半徵收」,優惠期五年;而「五免五減半」政策,即「前五年免徵所得稅,後五年減半徵收」,優惠期長達十年。可以享受這些政策的集成電路企業,大致有兩類:一類是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另一類是集成電路設計或軟體企業。
兩類企業想要享受這些優惠政策,一方面要符合一系列企業認定條件,另一方面符合這些認定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還須進一步符合相應的情形。
根據中發智造對政策文件的整理,享受「兩免三減半」政策,需須符合的情形如下:
(1)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企業:
我國境內新辦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經認定後,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 ,享受「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至期滿為止。
(2)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2017年12月31日前投資設立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0.8微米(含)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經認定後,自獲 利年度起享受「兩免三減半」政策,至期滿為止。
2018年1月1日後投資新設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130納米(0.13微米),且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電路 生產企業或項目,享受兩免三減半政策,至期滿為止。與之前的「0.8微米」對比,條件更為嚴苛。
而享受「五免五減半」政策,需進一步滿足的條件,相較之下就更為嚴格了,畢竟政策優惠力度更大。根據政策規定,「五免五減半」政策主要適用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第一,2017年12月31日前設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0.25微米或投資額超過80億元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經認定後,自獲利年度起,享受「五免五減半」政策,至期滿為止。
第二,2018年1月1日後投資新設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65納米或投資額超過150億元,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享受「五免五減半」政策,期滿為止。可見,隨著技術的發展,政策對新設集成電路企業的要求也逐漸變高,不斷激勵企業變得更強。
㈦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會不會毀掉這個產業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是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設立的。
基金重點投資內集成電路晶元製造容業,兼顧晶元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問題是會不會毀掉這個產業。
中國以前有多家集成電路,電子晶元生產廠,好多是軍工廠。房地產大躍進,中國拆沒了電子晶元生產廠,蓋樓房了,中國已經基本沒有的自己自主的電子晶元生產廠。中國電子晶元依靠進口,自己不能生產。2013年中國進口電子晶元花的外匯是2303億美元。超過了石油進口的外匯錢。2014,2015年,錢數就不報了。這么大國家,電子晶元晶元不能自己生產,實在是說不過去。為了改變這種電子晶元自己不能生產現狀,中國想花大錢收購外國電子晶元生產廠。美國是不會讓中國收購國外電子晶元生產廠成功的。沒有辦法,中國又成立基金會想自己搞電子晶元生產。這個產業已經拆沒有了,現在是想重新搞。電子晶元生產需要團隊,靠一個人二個人是不行的。中國積展多年的電子晶元生產毀掉了。當時的人才,現在年歲已大。重新培養人才。說不準中國的電子晶元生產什麼時候能再發展起來。
㈧ 為什麼我們中國這么厲害的一個國家,卻造不出晶元
你從哪裡看到中國不能生產晶元的?中國晶元產量佔世界晶元總量7%,這個數字已經是排名前三的國家和地區了。
現在中國缺乏的是高端晶元的製造技術,原因一:技術復雜度高,其研發成本高昂(包括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
產品,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一般分為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環節。國內高端晶元的自主可控能力不行,從產業鏈上看,是設計和製造環節都存在一定差距。晶元的生產工藝發展從60納米、45納米、28納米,再到10納米,甚至是7納米,全球晶元製造領域里的領先企業如三星、台積電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國內本土晶元企業如果想從28納米一下子降到10納米,很難。
人才,在晶元製造上,「工藝是個門檻」,這需要很有經驗的製造團隊,有的國內晶元企業不惜花大價錢從國外引進人才團隊,就是希望借用他們的經驗提高工藝製程水平以及晶元製造良率水平。
生產設備,而決定晶元製造水平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設備」。根據上世紀簽訂的《瓦森納協定》,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設備出口是有限制的,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內企業在晶元製造設備上的先進程度,「有的小企業不得不買二手設備來支撐工廠的運作。」
知識產品壁壘,「晶元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但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國內企業起步晚,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觸及國外企業已有的知識產權。比如在存儲器晶元領域,劉堃看到,目前國內一些企業都在發展存儲器晶元,但未來很有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知識產權的問題。
原因二:起步晚,國內晶元製造商,技術不夠成熟。造成國內對晶元有需求的企業,對國研晶元不認可。
集成電路的從業者們知道,中國在高端晶元行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行業的一顆定時炸彈。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的產品國內自給率僅為38.7%。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集成電路進口額從2015年起已連續三年超過原油,且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
在國內中低端晶元領域,中國的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及產品基礎,但是在處理器、存儲器等高端晶元領域,國內晶元產品基本不存在競爭優勢。雖然在一些晶元領域,我國部分本土晶元企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產品市場推廣方面卻遇到了阻礙。
比如國內的一些家電製造企業,對於相關晶元產品的需求量很大。雖然有些晶元產品國內已經能夠實現配套,而且價格也比國外進口的晶元價格便宜一半。但放在一個整機的成本上看,晶元多出來的成本算不了什麼。「很多國內的晶元應用企業會更傾向於使用國外知名企業的晶元產品,主要是怕本土晶元影響其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