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郭溪鎮的產業發展
郭溪鎮現有工業企業1800多家,形成了製鞋、製革、標准件、陶瓷、化工、機械等支柱行回業群;建立了任橋答製鞋工業區、郭溪鞋革工業區、梅園陶瓷工業區、浦東綜合工業區、塘下標准件工業區等工業園區。在鎮委、鎮政府積極扶持引導下,依託中國最大的瞿溪牛皮市場和郭溪鎮製革業,郭溪鎮大力發展製鞋業。如今,1100多家製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旺季日總產鞋量達20萬雙以上;鞋類產品規格齊全、款式繁多、質優價廉,覆蓋中國尤其是農村市場,有力地帶動了郭溪鎮第三產業和周邊地區的興盛,郭溪因此被社會各界譽為浙南鞋都。 在物質文明迅速發展的同時,郭溪鎮教育投入力度大增;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這里已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熱地、經濟開發的腹地和投資創業的寶地。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光臨郭溪洽談貿易、投資合作、旅遊觀光,廣泛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共創美好的明天。 在這跨向二十一世紀的歷史時刻,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郭溪人民將快馬加鞭,再接再厲,續寫奔向「四化」的新篇章!
Ⅱ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Ⅲ 壇洛鎮的產業發展
生態資源豐富壇洛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植被俱佳,全鎮森林覆 蓋率達45%,最低處私梨坪海拔400米,最高處涼風埡海拔1124米,相對高差達724米,立體氣候較為明顯,植物品種繁多,登臨涼風埡極目遠眺,但見薄霧輕繞、屋影錯落,青山常綠,黑溪河、倉頭壩、魚泉河穿鎮而過,恬靜中透出幾分靈秀,讓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是都市人休閑放鬆的天然氧吧。 壇洛鎮葯材資源豐富,其中野生葯材就有柴胡、銀花、麥冬、細辛、半夏、木爪、百合、雞血藤、霍香、薄荷等品種,人工種植的葯材有益母草、白芷、杜仲、黃柏、枝子等品種。同時,石牆高嶺土資源也十分豐富,在清代制陶業曾一度興旺,陶瓷業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養殖業壇洛鎮農民憑借方便的交通和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養殖業。生豬養殖漸成規模,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有16家,100頭以上的有家28家,50頭以上的有56家,石牆瘦肉型生豬遠銷西南各地。按照黨委、政府的規劃,到12年,每年可出欄優質瘦肉豬42000頭以上,良種母豬存欄量達2000頭以上。
蛋雞養殖發展趨勢良好。廣西康健養雞場今年規模可達10000隻,在近幾年內規模將擴大到40000隻。雞鴨養殖在石牆還沒形成較大的發展規模,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Ⅳ 三河鎮的產業發展
1、建立高產示範片。以儀(隴)平(昌)公路線為主,建立了油菜1000畝、水稻1000畝、玉米1000畝等3個高產示範片。良種良法,完成定種水稻7200公斤、玉米6000公斤、小麥17000公斤。
2、中葯材生產。發展改造中葯材面積3430畝。新栽木瓜12萬株、1200畝,木瓜產量達到380噸;
3、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勞動力7200人,比上年增加450人,成建制輸出3500人,超縣下達目標任務。
4、生豬生產。生豬出欄30066頭,超縣下達目標任務400頭。生豬改良達100%、保險85%、母豬保存量1862頭,生豬專業村2個(天梁寨村、松花咀村)。
5、兔業生產。超額完成養兔任務,全年發放兔種1040隻,新建兔籠4665孔,年出欄商品兔14萬只,建養兔協會3個(十字埡村、松花咀村、黃泥包村)。
6、規模生產經營。新增農業產業化經營大戶100戶,新建優質農產品種植基地2個(眾山包村、關口梁村),建養殖基地5個(十字埡村、天梁寨村、松花咀村、黃泥包村、關口梁村)。
7、招商引資。完成招商磚廠、瓦廠、房產開發、飲食業、服務業等,引資額達500萬元。通過上述措施,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450萬元,比縣下達目標高1.5個百分點。
Ⅳ 蔣集鎮的產業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走以特色產業開發為支撐的小城鎮建設發展之路。開發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在高效種植上,抓住蔬菜生產、大麻種植兩個重點,尤其是在以蔣集蘿卜為代表的蔬菜產業上,集中精力,強力開發。專門申請了「嫩頭青」品牌,組建了蔬菜公司,成立了蔬菜生產協會。2001年蘿卜畝均增收800元右右,鎮蔬菜面積擴大到8000畝,其中蔣集蘿卜面積近5000畝。積極推廣冬暖式日光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已在秦樓村建立了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取得了較好收益。大麻是蔣集特色產業,因其優質品質,號稱「蔣麻」,種植歷史悠久,全鎮種植面積達5000畝,大麻脫膠廠為產業開發提供了新的支撐。注重向規模要效益,發展特色養殖,堅持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固始雞、固始白鵝、長毛兔在全鎮已具規模,固始雞總量已達10萬只,掛靠縣三高集團在付集村成立了養雞協會分會。固始白鵝的飼養量達1萬只。而且繼續堅持水產開發,挖掘資源潛力,全鎮5000畝宜漁水面拍租承包,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為使城鎮建設迅速膨脹,堅持開發一片,建設一片,聚集一片,出台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私營經濟發展,吸引鎮內外商戶來鎮興業,城鎮環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動了二、三產業的迅速增長。新上投資百萬元以上企業三家,投資十萬元以上的企業兩家。
Ⅵ 顓橋鎮的產業發展
產業來發展呈現良好勢頭,預計源2010年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0.22%、62.63%、37.16%,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第二產業堅持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以IT、機械設備製造等為重點,「工業向園區集中」戰略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地區產業特色逐漸形成。第三產業以城市化為依託,重點發展房地產業,堅持打造精品樓盤,房地產業增加值在第三產業中的比例超過70%。依託房地產業,大力發展商業和現代服務業,以好愛休閑廣場為龍頭,以餐飲業為主體的商業產業呈現快速上升勢頭。數十家創意、財務結算等企業入駐閔行區首家生產性服務業基地——明申財富天地。第一產業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政策,穩定糧食生產,調整產品結構,逐漸向都市農業方向發展。
Ⅶ 石橋鎮的產業發展
種植結構合理。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是全縣糧油生產和畜牧生產重要鄉鎮之一。經過產業調整,已初步形在「東菜、西茶、南糧、北果,千有萬戶搞養殖」的產業格局,有工部萬畝蔬菜、牛蒡基地,通過和信公司加工直接銷往日本,西部形成千畝優質茶園基地、蘋果、山楂、板栗等萬畝果園基地,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的牛、羊、鵪鶉等特色色養殖已初具規模,涌現出一大批專業戶和專業村。工業產品配套。全鎮已有企業18家,其中外商獨資企業1家,已初步形成食品、機械、建材、飲料、化工、果品、蔬菜加工等近百個系列拳頭產品。瑪鋼責任有限公司除定點為中國輕騎集團、江陰起重機集團、靖江拖拉機集團、連雲港旋耕機集團、山東手扶拖拉機廠、山東高密、文登農機廠等用戶生產各類配件外,生產高低壓線路金具件暢銷全國,有的鑄件通過山東住銷往日、美、韓、新等國家,硅微粉供不應求。
石橋鎮歷史悠久,鎮駐地石橋村每逢陰歷二、七為集日,是全區三大農貿場之一,有江蘇北大門之稱。交通條件便捷。北距山東袞石鐵路坪上站15公里。嵐山港10公里,青島機場250公里,南距連雲港碼頭、白塔埠機場和隴海鐵路各6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鎮內公路實現黑色化,每天有上百次班車通往縣城、港口、機場和山東等地,鎮駐地兩橫兩縱寬各500米,長達3000米的大街全部實現環境美化、路燈亮化、路面有線廣播電視塔各一座,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5000門,電力網路健全,電力充足。
Ⅷ 永豐鎮的產業發展
新中國建立前,永豐鎮工業僅有幾個小廠和手工業作坊,無電力、機械設施,糧油加工全靠水力(水碓)、人工。新中國建立以後,工業逐步發展起來,縣城先後辦起電力、機械、建材、印刷、製革、糧油加工、美術工藝、食品、卷煙等工業企業。鎮辦工業有機修、陶瓷、傢具、建材、服裝、棉棕、花炮、印刷、制葯、機磚、啤酒等工業企業,2000年鎮辦工業總產值1.26億元。1996年12月開始籌建蘆林工業區,到1997年10月建成廠房9幢、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當年入區生產有6家企業,到2000年,入區生產的企業有30家,年企業銷售收入12.4億元,成為全縣新興的工業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永豐鎮歷來就是全縣的商貿中心,以經銷土特產煙、茶比較突出,全縣年產煙葉十五萬擔,茶葉三千擔大部份從縣城運銷,設在橫路的茶莊林聯庄,曾在杭州、上海等地設有分銷處,茶葉銷售國內外。煙商向以「一林(林興記)、二蘇(蘇豐記)、三姚(姚泉記)、四徐(徐振記)」聞名。他們以縣城為收購、加工、外運的中心,煙葉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竹木、糧油、中葯材、棉布、百貨、南雜貨、金銀首飾、書籍文具、糕點等工商業戶,有的還兼營批發。日軍入侵以後到解放前夕,煙、茶業衰退,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匪患成災,商業蕭條。
新中國建立後,縣城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國營、供銷合作社、集體、公私合營及個體經營的商店、攤點,百業俱全,分布於各條街道。其中中大街、西關街、豐溪路、永豐大道、博山路是新建的商貿大街。1984年以後,個體私營工商業迅猛發展,到1997年,全鎮有企業517家,其中鎮辦企業11個,工業總產值2560.8萬元。2002年,全鎮有民營企業1500多個,產值1.2億元,其中年產值達500萬元、上交利稅50萬元以上的有南山機磚廠、醫療器械廠、滑石開發公司、北門建築公司、第三建築公司、永豐房地產公司。鎮內建有廣豐商城、裕豐大市場、南屏市場、東門菜市場、南門菜市場、西山菜市場和南山建材大市場等大型商貿中心,全鎮商業網點1591個。每逢農歷三、六、九為定期墟日,上萬人進城趕集,每墟成交額120多萬元。
Ⅸ 對鄉鎮村產業發展有什麼想法
鄉鎮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談一點淺顯的想法與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農村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央將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為今後一段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鄉鎮一級,就要立足於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力促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發展。一要著力完善鎮村組織。堅持將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著重發揮好黨員固定活動日「引導教育黨員,參與事務決策,監督事務落實」的作用,建強組織陣地,強化班子建設,將農村致富能人、鄉土拔尖人才引導選拔到村級組織中,成為促進農村發展的中堅力量,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著力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突出服務主題,從解決農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務過程中推動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全力做好政務服務、農民教育等多項工作,建立制度規范、公開透明的鄉鎮機關工作運行新機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充分利用黨委學習會議、村組會議等平台,開展「黨員素質提升工程」活動,加強對農村有勞動能力黨員的培訓,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支持農村黨員創辦領辦致富項目,結合幫扶行動,組織黨員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已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村民提供技術、信息、項目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