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2019年晉江市文化產業周時間

2019年晉江市文化產業周時間

發布時間:2021-02-28 00:40:39

Ⅰ 江蘇「最被人忽略」的城市近幾年是怎樣發展的

中國廣東省已經連續30年經濟發展成為中國第一的省,這是江蘇省第二的省,江蘇是迄今為止非常發達的印象,江蘇省管轄的城市的發展也很好,中國的發展的最均衡的省。

Ⅱ 羅山街道的基礎建設

2006年09月30日,晉江市政府辦公室、人事局、民眾咨詢投訴中心(晉江市委市政府信訪局)等單位,都一起搬遷至位於晉江羅山世紀大道南側的晉江行政服務中心大樓,經過緊張有序的過渡准備後,在國慶節後正式辦公。
對此,許多晉江人都意識到,在省政府已原則通過晉江行政綜合大樓遷建項目後,說了幾年的晉江行政中心南移羅山,終於邁出了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步。
南移: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的需要
然而,這只是晉江行政中心南移,加快建設中等城市的其中一個較大動作。采訪中,記者從晉江市政府方面了解到,這幾年來,晉江市委、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加快晉江中等城市建設力度:
200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確定晉江為中等城市後,晉江就加快推進「四個集中」: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民宅向居住新區集中、人口向城鎮和市區集中;
2003年,晉江調整市區行政區劃,撤銷青陽、羅山鎮,設立青陽、梅嶺、西園、羅山、新塘、靈源6個街道,到2004年底,晉江市區村改社區、社區整合工作全部完成。
2002年,晉江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泉州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大局,立足晉江城市發展特色,確立了「建設民富市強、和諧發展的現代化製造基地、商貿中心、濱海港口城市」的發展目標,並作出了「一城兩鎮三組團」城市布局,「把晉江全市649平方公里的陸域、110公裏海岸線作為一個城來規劃,加強陳埭經濟重鎮、安海文化古鎮的規劃建設,做優中心市區組團、做強產業經濟組團、做美濱海宜居組團。」
晉江城市規劃區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6%,一大批現代居住小區、精品路段、精品工程不斷呈現,城市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那麼,這幾年來晉江選擇持續推進行政中心南移主要是處於什麼因素考慮呢?
采訪中,晉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行政中心南移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
其一,是晉江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的需要。「十一五」時期,晉江將基本形成「呼應泉州、輻射周邊」的中心市區商業圈,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達到60萬人,形成「一城兩鎮三組團」的城市布局,這些必須加快中心市區發展。
再者,是建設新城區、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的客觀要求,「目前青陽老城區的發展空間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隨著舊城改造的推進,老城區商業布局顯得十分擁擠,直接阻礙到中心市區集聚、輻射、帶動功能的進一步發揮,南移後,為中心市區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新區:呼應兩重鎮帶動全市
很多人都在關注著這樣一個問題:舉足輕重的行政中心南移決策究竟能為今後晉江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因素呢?
采訪中,晉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稱,行政中心南移將進一步推進晉江城市化進程,促進城市第三產業進一步加快發展,「南移後的行政中心區,其地理位置在晉江全市的中心區域,介於以北的陳埭和以南的安海兩大重鎮之間,有利於發揮中心市區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與兩大重鎮呼應,構成連片發展的城市繁榮帶,進而帶動全市各鎮競相發展。」
同時,以華泰國際新城為中心的新城市商業圈已經形成,第一期總部商務區26個項目開始動工,品牌博覽廣場項目啟動建設,這些都表明行政中心南移後的帶動作用開始凸顯。
的確,如今走在晉江羅山行政新區可以看到一片有別於青陽老城區,「新意盎然」的景象:沿著世紀大道兩邊,博物館、圖書館、晉江行政中心服務大樓、房地產交易管理中心、五星級的華美大酒店構成了新區的標志性建築群。而在不遠處的華泰國際新城、蘭峰城市花園、百宏等房地產項目和晉江SM國際廣場、沃爾瑪等,都體現著新區高起點的城市建設和不俗的生活品位。
那麼未來晉江著力打造的中等城市又將是一幅什麼景象呢?
該負責人向我們描述了未來晉江城市建設的藍圖:「總的來說,就是要加快形成『一帶四區』的城市形象,即建設世紀大道兩側繁榮帶,連接國際會展中心、企業總部商務區、泉州大橋南片區、行政中心。近期,我們將抓緊世紀大道佘店段、羅裳段、象山段三個精品段建設,抓好泉州大橋南片區、總部商務區、會展中心區的項目建設。」
而作為「一城兩鎮三組團」城市布局中舉足輕重的兩個重鎮,陳埭和安海也都有著鮮明的發展規劃:其中,經濟重鎮陳埭被要求按「功能分區清晰、產業分工合理、園區整合科學」的整體思路,致力於人居環境的重整和產業生態環境的重建,推進居住區、商貿區和工業區的合理布局。
文化古鎮安海則要求通過「退二進三」、土地綜合開發、環境整治和舊城改造,合理布局商貿區、文化區和居住區,充分發揮「名鎮、名企、名校、名橋、名寺」的優勢,建設文化繁榮、工貿發達、現代宜居的安海「城」。
我們有理由期待,晉江這塊改革開放以來依靠自身艱苦創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的熱土將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

Ⅲ 從福建漳州到福建晉江市東石鎮振東開發區怎麼走

振東開發區其實是叫安東開發區(安海鎮與東石鎮的交界點)
漳州汽車站坐閩南快運到安海版汽車站。這車貌權似挺多的,我在安海車站經常都看到。
到了安海汽車站後,因為那邊屬開發地帶,公交車還沒通,建議你搭乘摩的6.7元錢到你想去的地方。
如果東西太多,可選擇打的,都是議價出租,看情況20-30不等。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

Ⅳ 南安市水頭鎮這幾年的變化

1、地理環境
南安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中心區域,地處晉江中游,東經118°8′30〃~°36′20〃,北緯24°34′~25°19′。東接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東南與晉江市毗鄰;南與廈門翔安區的大、小嶝島及金門縣隔海相望;西南與同安區交界;西通安溪縣;北連永春縣,東北與仙游縣接壤。全市陸域周長313公里,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82公里,陸地面積203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1、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8公里。
南安全境山巒起伏,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程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翔雲的雲頂山、東田的芹山、向陽的五台山、蓬華的天柱山。丘陵山地、水域、平原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73%、6.3%和20.7%,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主要河道為東溪和西溪,系晉江上游支流,兩溪在豐州的雙溪口匯合為晉江,經泉州灣入海。滔滔兩溪水,潤澤著肥沃的土地,積淀了豐富的資源,孕育了豐饒的物產。
南安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依山傍海,山青水秀,氣候溫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8℃,降雨量介於1000-2000毫米之間。"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是南安氣候特點的形象概括。

2、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南安土地總面積3052869.9畝,現有耕地517410、1畝,園地311098、8畝,林地1325182.7畝,草地198.1畝,其它農用地122034畝,建設用地448482.9畝,未利用地328463.3畝。
2、森林資源
南安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70.8萬畝,林木蓄積量1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1.6%,現有森林多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的用材樹種有馬尾松、濕地松、杉木、木荷、相思、桉樹等,還有南方紅豆杉、樟樹、福建柏、油杉、米櫧、閩粵栲、格氏栲等珍稀樹種。全市現已建設巨尾桉等速生豐產林基地4萬畝,花卉基地面積1萬畝,省級森林公園3個,縣級森林公園2個。
3、水資源
南安多年來平均水資源量為17.366億立方米,入境客水41.40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035億立方米。人均年佔有水資源量1173立方米,佔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39%。晉江水系在本境內的河流有東、西溪中下游段及晉江部份幹流,有5條小流域被水利部、財政部聯合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小流域"。2001年10月南安通過省初級水利化試點縣(市)建設的驗收,全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機電灌站、江海防堤、攔河閘壩、水電站、鄉鎮供水以及節水灌溉等各種水利水電工程1.4萬多處,現有小(二)型以上水庫149座,占泉州市的67.6%,城區防洪堤總長25.26公里,防洪標准達20年--30年一遇(遠期50年一遇);鄉鎮供水工程26處,日供水能力19萬噸。南安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其中最具開發價值的是碼頭新湯的溫泉,可供開發為療養、游覽勝地。
4、水產資源
南安海岸線長32.8公里,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5.6萬畝,灘塗面積3.6萬畝;大小溪流河道400千米,溪灘4.5萬畝,可供養殖的水庫、山圍塘、池塘、井潭52729畝;可養魚的稻田214425畝,可供熱帶魚類越冬保種的溫泉3處。水產資源較豐富,魚、蝦、貝、藻種類繁多,是我省壇紫菜主產區之一。

5、礦產資源

南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花岡岩、輝綠岩、陶瓷土、高嶺土、鋁土、絹雲母、紫砂土、泥煤、鎢、錳、鐵、鉛、鐧、鉬、水晶、鋅、磷等28種。第一大非金屬礦藏花崗岩,儲量約30億立方米,年開采量約1000萬立方米。其中產於豐州的"礱石"飲譽中外,可廣泛應用於化工工業及雕刻,同時是優質建築材料,可做高級裝飾面板、異型線條、弧板等產品,已成為大型的城標雕塑、龍柱、羅馬柱及知名建築首選石材。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廈門港海中覆鼎山上鄭成功塑像、北京人民大會堂、南京中山陵等重要建築都採用它。除花崗岩外,第二大非金屬礦藏高嶺土,總儲量約8700萬噸,目前年開采量約50萬噸。 3、歷史沿革、

南安置縣甚早,歷史上曾是福建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在境內現今的豐州建置東安縣,西晉改為晉安縣,南朝梁改為梁安縣。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置南安郡,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開皇九年(589)改郡為縣。唐武德五年(622),在南安縣,置豐州,州治設在今豐州鎮。貞觀九年(635),並豐州入泉州(今福州)。唐嗣聖初(684),分出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南安縣城為武榮州治。故南安又別稱武榮。1937年初縣治遷往溪美鎮。從此溪美成為南安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新中國成立後,南安仍沿用縣制,至1993年5月撤縣建市。

4、傑出人物

南安人傑地靈,歷代英才輩出。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先後涌現出"開八閩文化之先"的唐代詩人歐陽詹,宋代政治變革家呂惠卿,傑出政治家科學家蘇頌,明代抗倭名將傅應嘉,偉大的思想家李贄,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台灣醫祖沈全期,明清兩朝重臣洪承疇,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葉飛,以及愛國愛鄉的著名僑領李光前、共和國功臣李引桐等。他們在不同的時期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桂林、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龍土、全軍一等功獲得者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工程學院院長庄釗文等數千名專家、學者、教授,他們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各行各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5、行政區劃

1993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南安撤縣設市,以原南安縣行政區域為南安市的行政區域。經數次調整,至2005年底,全市轄有溪美、柳城、美林3個街道,省新、東田、侖蒼、英都、翔雲、金淘、蓬華、詩山、碼頭、九都、羅東、樂峰、梅山、洪瀨、洪梅、康美、豐州、霞美、官橋、水頭、石井21個鎮,眉山、向陽2個鄉,雪峰1個經濟開發區,32個居委會,384個村委會。

6、人口民族

截至2004年底,南安市總人口為148186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8.26人。南安境內以漢族為主,歷史上曾有畲族、回族、壯族、滿族、蒙古族、苗族、水族、布衣族等25個少數民族,多已漢化。目前,少數民族人口數較多的有:畲族,主要分布在碼頭的雷姓、省新、詩山等鄉鎮的藍姓、石井的鍾姓;滿族,主要為霞美的粘姓;回族,主要為官橋的丁姓和郭姓。

7、著名僑鄉

南安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南安籍華僑華人150萬人、港澳同胞20萬人、台灣同胞達150萬人。華人華僑遍布於東南亞和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西歐等36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漢魏時期,就有南安人遠涉重洋,外出謀生。他們以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為僑居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祖籍碼頭劉林、被譽為"菲律賓爭取自由斗爭的真正英雄"的劉亨賻;祖籍省新後埔、新加坡著名建築家林路;祖籍梅山競豐、被新馬社會譽為"橡膠大王""華人中的第一人"的李光前;祖籍樂峰爐內、詩書雙絕被新加坡政府宣布為"國寶"的潘受等等。
廣大的華僑華人在外建功立業,同時也心系桑梓,他們或捐資捐物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或投資興辦企業,參與家鄉的現代化建設。據統計,自1994年以來,僑親每年捐贈家鄉公益事業的資金均在一億元人民幣以上,2005年捐資額為1.0598億元,自建國以來累計捐資已達17億元,其中捐資100萬元以上的有200多人和20多個社團,捐資1000萬元以上的有34人,捐資上億元的有5人。獲省政府金牌表彰的有500多人次,銀牌表彰的150多人次,銅牌表彰的300多人次,受省政府立碑表彰的有34人,受泉州市政府立碑表彰的有10人。僑親在家鄉興辦的企業有1000多家,成為南安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基礎設施
1、交通航運

南安交通四通八達,初步形成"以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鐵路為依託,國省道為樞紐,縣道為輻射,鄉村公路為連接,港口碼頭為延伸"的交通運輸一體化網路服務保障體系。福廈高速公路、國道324線、省道307、308、201、206線穿越境內;全
市公路通車里程2619.6公里,瀋海高速公路12.9公里、國道324主幹線25.94公里、省級干線4條120.46公里、縣級干線15條341.69公里、鄉村道路2111.47公里、橋梁484座16846.3米。公路密度為128公里/百平方公里、17.6公里/萬人口,高於全國、全省、泉州市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連接漳平-泉州-肖厝的"漳泉肖鐵路"在南安境內長33.73公里,設有石礱、美林、侖蒼三個停靠站。
近年來,南安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十五"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1.6億元,完成新改建國道2.2公里、省道45.1公里、農村公路840公里,新建隧道1座1713米、大橋5座1134延米、港口碼頭4座9個泊位。2005年完成交通基建投資2.23億元(其中重點交通項目1.3億元、農村公路8500萬元、港航設施800萬元),農村公路等級明顯提高,實現了85%的鄉鎮(23個)通二級以上公路,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實現路面硬化。
道路運輸行業迅速發展。全市現有客運企業8家,客運車輛351輛,兼營客運出租汽車企業2家,計程車54輛。開通道路客運班線70條,日發班次1520次,實現全部鄉鎮和80%行政村通客運班車。2005年,完成道路運輸客運量115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8239萬人公里、貨運量1550萬噸、貨運周轉量156475萬噸公里。
水上運輸和港口經濟凸顯優勢。石井港區屬二類口岸,被列為對台通航口岸,現有雜貨碼頭6個(5000噸級1個、3000噸級1個、2000噸級1個、漁業碼頭1個、淗江1000噸陸島交通碼頭1個,客運泊位1個),石油專用碼頭1000~5000噸級7個,在建石井五千噸級滾裝碼頭1個。2005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10萬噸,海峽兩岸直航營運191航次、貨運量32萬噸。水運企業7家,船舶91艘載重量24萬噸。2005年完成水路運輸貨運量456.2萬噸、貨物周轉量76.3億噸公里。
正在建設的泉三高速公路在南安境內路段全長48.29公里,設霞美、省新、碼頭三個出入口。

2、電力能源

南安市幾年來不斷加大電力設施技改建設力度,電網布局趨於合理,供電可靠,2005年用電總量27、35億千瓦時。全市有水電站114座,裝機容量4.1257萬千瓦;火電站1座,裝機容量5000千瓦。有供電所24個,變電站22座,其中110KV變電站11座,主變23台,主變總容量795.5MVA;35KV變電站11座,主變17台,主變容量116、35MVA;10KV配電變壓器8492台,總容量1551MVA;110KV送電線路18條,總長度208.078公里;35KV送電線路19條,總長度192、375公里;10KV配電線路229條,總長度2692.26公里。

3、電信郵政

近年來,郵政電信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全市電信程式控制交換系統總容量達60多萬門,電話用戶總數達50多萬戶,行政村通話面達100%,電信業務收入及業務規模均居全省各縣市第二位。建成本地SDH數字傳輸網中五個環網,形成了大通道、自愈能力和安全穩定性強的中繼傳輸網路;擁有現代化的分組交換網、數字數據網、計算機寬頻互聯網和彩色會議電話網;寬頻基礎網路建設不斷完善,高速通信網覆蓋全市各鄉鎮,網路通信服務水平已達世界先進水平。移動通信業務開通了語音通信、短消息、移動數據/傳真、移動IP電話、信息點播等40多種服務項目,全市384個行政村通數字行動電話,信號覆蓋率達到99、9%以上,手機用戶超過45萬個。
在郵政建設方面,能抓住市場發展規律,提高技術含量,郵政業務包括信函、報刊發行、郵政儲蓄、匯兌和集郵等五大類業務,還辦理區域快遞、廣告信函、代辦保險、代收水電費、代理電信、物流等一系列新型業務。郵政服務網路完善,全市郵件投遞線路302條,總里程20000多公里。實行全省報刊訂閱微機聯網,推廣使用郵政綜合營業微機系統。2005年完成郵政業務總收入5715萬元,郵政儲蓄期末余額達到12、6億元。
4、城市建設
南安1993年撤縣建市以來,城市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街道寬敞整潔,高樓鱗次櫛比,景觀別致典雅。南安城市建成區域面積已從1993年的4.8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15.8平方公里。市容市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市政設施日趨完備,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區現有道路總面積134萬平方米,人均8、98平方米;排水排污管道69.5公里,橋梁16座,路燈8350盞(總功率約70萬千瓦);垃圾中轉站6座,填埋場正在建設中;建成首期工程日產5萬噸的美林自來水廠,現市區日供水能力達7.8萬噸,服務區域25平方公里,用水人口11萬人;市區現有公交線路9條,中巴57部。入夜華燈齊放,霓虹閃爍,交相輝映,流光溢彩。
新城建設加快進行。城市出入口宛如花園,綠樹成行,綠草如茵;星級酒店、賓館、商場、寫字樓等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已建成華僑大酒店、南安大酒店、成功大廈、電信大廈、鄭成功塑像、鍾樓等一批城市標志性建築物;新建成河濱公園、市區中心花園、南山公園,並整治柳湖公園。現市區綠化覆蓋率達38.4%,人均公共綠地8.05平方米。建成了多功能體育館、青少年宮、兒童樂園、溪美大橋、美林大橋、市區防洪堤等一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設施,城市綜合功能不斷完善。舊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建了長安小區、普蓮小區、建宏花園、新華花苑等一批新興住宅小區。
城鎮規劃建設齊頭並進,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水頭、梅山兩鎮分別被評為全國、全省城鎮建設示範鎮,英都溪溢小區、水頭福興小區被評為"福建省首批優秀小區",水頭東南小區被評為"福建省第二批優秀小區",侖蒼"中國水暖城"一期小區被評為"福建省第七批優秀小區"。

5、環境保護

南安市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積極開展區域性、流域性、行業性污染綜合整治,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城市環境質量逐年提高,轄區環境質量進一步得到改善。被評為省"一控雙達標"先進集體和泉州市"零點計劃"行動先進單位。2003年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果列全省12個縣級市中第五名。
南安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於國家二級標准,地表水、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98%,東西溪水質保持在Ⅲ類,達到功能區要求。區域、交通環境雜訊平均值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轄區總體環境質量良好。
南安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的方針,開展生態環境調查和功能區規劃,嚴格執行"四山兩江"的保護規定,開展水土保持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強城市綠化,提高綠化水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1、6%,人均公共綠化面積6、02m2。
積極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活動,南安一中獲得國家級"綠色學校"稱號。全市目前有省級"綠色學校"3所,泉州級"綠色學校"37所、縣(市)級"綠色學校"79所,2個社區評為泉州市級"綠色社區"。
經濟發展
1、經濟增長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適度超前的快速增長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21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41億元,下降2%;第二產業增加值130.36億元,增
長10、9%;第三產業增加值70、77億元,增長11、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624元,比上年增長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財政支出9、23億元,增長13、4%,稅收收入15.73億元,增長13、2%。市場商品供應充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3億元,增長13%,實際增長1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增長0、9%。
2、農業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南安農業生產組織實施"糧食自給工程"、"菜藍子工程"、"水果富民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等項目,培植壯大糧食、水果、畜牧、水產、食用菌、花卉、蔬菜、茶葉八大農業支柱產業。通過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施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建設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南台農業合作與交流,努力實現農業"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確保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0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3.0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04元,農林牧漁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43.95%、1.38%、45.96%和5.61%。
截止2005年,南安現有耕地面積52.1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2.2萬畝,建立糧食生產基地7個,引進推廣糧油優良品種30個,推廣應用新技術10項,糧食總產量達22.06萬噸;可供養殖的淡水面積5.3萬畝,海域4.2萬畝,庭院式名優水產品養殖和甲魚工廠化養殖別具特色,建有水產專業養殖場68個,海洋捕撈漁船4對,引進推廣水產養殖新品種7個,新技術4項,水產品產量5.7萬噸,是福建省壇紫菜主產區之一,牡蠣干質量名列全省前茅;水果種植面積30.5萬畝,有千畝水果生產基地12個,種植名特優新品種12個,應用新技術6項,水果產量7.5萬噸(其中龍眼產量1.6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龍眼生產縣(市)之一,享有"中國龍眼之鄉"美譽;有專業畜禽養殖場250多家,引進特種養殖5個,推廣新技術6項,肉蛋奶產量7.9萬噸;同時還有500畝以上茶葉生產基地5個,千畝蔬菜基地4個,100萬袋以上的食用菌生產基地5個,花卉專業場166家,霞美鎮"泉州花卉城"是福建省四大花卉基地之一。
近年來,南安市圍繞壯大龍頭企業推進創建產品品牌這一思路,積極組織開展農產品標准化、無公害基地生產,推進"七個二、六個一"基地建設,促進南安農業上水平,出品牌。現已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南安市農業產業化投資經營有限公司、閩台農產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官橋糧食城有限公司。全市申報並獲批準的有機食品認證1家(三竹茶葉種植公司),綠色食品認證11個("綠喜"牌桂圓干、"康爾美"桂圓干、"臨笑峰"烏龍茶、"九日山"牌石亭綠茶、"都山"牌姬松茸、"金潤大米"、"迪香大米"、"山寶黑楊梅"、"日泰烏龍茶"、"正新山"牌蘆柑、"PENHLLA"牌烏龍茶),無公害食品認證26個,HACCPL認證3個。

3、工業經濟

改革開放特別是1993年撤縣建市以來,南安工業經濟取得了輝煌成就。2005年工業產值達394億元,比1993年增加330、14億元,年均增幅16、5%。2005年全市國民經濟三產比例為6.7:60.5:32.8,工業企業1、3萬家,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6、8%,上繳稅金9.3億元,佔全市工商稅收的78%,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82.5 %。工業已成為南安經濟發展的主力,為南安經濟綜合實力居於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第32位、躋身全國最發達100個縣市行列作出重要貢獻。
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05年全市規模以上的企業593家,逐步形成濱海綜合產業基地、扶茂中國流行面料產業基地、泉州汽配與工程機械產業基地、侖蒼英都水暖閥門產業基地、成功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官橋水頭糧油食品深加工產業基地、南安鞋業產業基地、官橋建築陶瓷產業基地、官橋水頭家居產業基地以及詩山傘業基地。石材產業集群、水暖產業集群、建陶產業集群被列入省級32個重點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南安市榮獲"中國建材之鄉"稱號,水頭鎮獲"中國石材城"、英都鎮獲"中國水暖閥門製造基地鎮"、詩山鎮獲"中國雨傘城"、省新鎮獲"中國日用品生產基地鎮"、侖蒼鎮獲"中國水暖城"稱號。

4、第三產業

南安加快發展以旅遊、信息和金融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由2004年的7.4:59.9:32、7調整為2005年的6.7:60.5:32.8。交通運輸服務、郵電服務、旅遊服務、房產服務等服務業無論在規模還是在層次上都有明顯的擴大和提高。旅遊業全年累計接待人數171、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7億元。
金融保險業已形成了以國家專業銀行為主體、以地方銀行、城鄉信用社等為補充的金融市場體系。除了傳統的信貸業務外,金融債券、股票基金交易、外匯業務、保險業務等都得到發展。保險系統已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既有國有專業化的如人壽、財產保險,又有股份制綜合性的保險公司在南安開辦保險業務。2005年實現保費收入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3%。保險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為穩定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應有的作用。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9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50.04億元,增長12、9%,各項貸款余額達106.85億元,增長10.3%。

Ⅳ 跪求:有關福建泉州晉江的資料

晉江概況
晉江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下游南岸。北緯24°30′-24°54′,東經118°24′-118°43′。東北連泉州灣,東與石獅市接壤,東南瀕臨台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交界,北和鯉城區相鄰。海岸線長121公里,陸域面積69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集閩南金三角經濟開放區、全國著名僑鄉、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於一體。晉江市作為中國縣級市中唯一的榮獲2009年「品牌城市特別獎」。
2008年末,常住人口159.8萬,其中城鎮人口76.7萬,鄉村人口83.1萬,城鎮化率48 %。2007年末,戶籍人口105.04 萬,其中農業人口67.89萬,非農業人口37.16萬,男女比例53.44:51.60。漢族佔97%,少數民族有回族、畲族、滿族等35個,以回族居多。通閩南方言。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21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
東潘海堤
晉江山川毓秀,人文薈萃,素有「聲華文物、雄稱海內」、「泉南佛國」、「海濱鄒魯」之美譽。先後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等榮譽稱號。改革開放以來,晉江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年均增長率達26.16%。從綜合實力看,1991年首次評選「全國百強縣」時, 晉江名列第55位;1994年,躍居第15位;2000年,又躍升第10位,進入「全國十強縣(市)」行列;2002年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第6名;2005年更是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5名。
晉江是中國的品牌之都,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福建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數量名列全國縣級市前列、福建省縣(市)首位。晉江先後被授予「中國鞋都」、「中國食品工業強縣(市)」、「中國陶瓷重鎮」、 「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等稱譽。科技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行列,被定為全國4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92.5億元,財政總收入48.6億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2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68元。
[編輯本段]交通電訊
晉江市人民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07年之前在青陽街道南山路)。全市轄6個街道、13個鎮:青陽街道、梅嶺街道、西園街道、羅山街道、新塘街道、靈源街道、安海鎮、磁灶鎮、陳埭鎮、東石鎮、深滬鎮、金井鎮、池店鎮、內坑鎮、龍湖鎮、永和鎮、英林鎮、紫帽鎮、西濱鎮。共有92個社區、293個村委會。
三面臨海,海岸線長105.6千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海面傾斜,呈波狀起伏梯級分布。主要山峰分布在西北和中部,系戴雲山各東南沿海延伸余脈。西北邊境的紫帽山,海拔517.8米,為與鯉城、南安共有的界山。地貌以丘陵、台地、平原三類型為主。晉江流經北部於溜石江入海。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20-21℃,一月均溫11.9℃,七月均溫28.2℃,年均日照2130小時,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公共交通
晉江市截至2008年11月,在晉江運行的公交線路有31條,依運營公司不同,分為
安平公交:安海西線 安海北線
晉江巴士:K001路 K002路 K003路 K005路 K006路 K007路 K008路 K009路 K010路 K019路
泉州公交:801路 802路 16路
晉江公交:1路 2路 3路 4路 5路 9路 10路 11路 12路 13路 15路 16路 17路 18路 19路 20路
福建晉江電話區號:0595
福建晉江郵政編碼:362200

鐵路
福廈鐵路
福廈鐵路是福建省第一條城際間快速客貨運通道,全長273公里,設計時速250千米/小時,預留300千米/小時。全線設14個車站,2005年10月動工,2009年9月30日鋪軌左線全部貫通,2009年12月開通貨運,預計2010年4月開通客運。
福廈鐵路從晉江西北部穿過,經過磁灶、內坑等鎮村莊,晉江站位於內坑鎮上方村

高速公路
泉廈高速公路作為福建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瀋海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晉江段共有兩個收費站,分別位於蘇塘村,和池店古福村(建設中)
泉三高速公路
泉三高速公路起點位於晉江市蘇塘村,與瀋海高速公路形成三向互通立交。晉江路段與高速泉州連接線平行,共有兩處收費站,分別位於牛山(晉江)互通立交,玉盤互通立交。

航空
泉州晉江機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晉江原是大泉州的通稱(1980年前),原來泉州僅指鯉城區一地。原來的泉州市政府叫晉江地區行政公署。
泉州是從晉朝開始中原人士因戰亂搬遷至此。懷念晉地。因此江居住地的河流命名為晉江。而居住地則因該江得名——晉江。
因此歷史上泉州與晉江基本說的是一回事.。
泉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勞動生息。泉州夏禹時屬揚州城,周時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為越地。從秦朝到隋朝的八百餘年間,先後屬閩中郡、閩越郡、閩越國、建安郡、閩州等所轄。秦漢時,中原漢族人民逐漸南移,此處初辟蒿萊。公元四世紀初,中原戰亂頻繁,晉人大批南遷,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文化,使泉州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唐朝初年,歸武榮州所轄,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武榮州始改名為泉州。
唐代泉州設置初期,轄晉江、南安、龍溪、莆田、仙游五縣,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與漳州分治,龍溪歸其所轄。唐中葉的"安史之亂"給中原造成嚴重的災難,中原人民進一步避亂南遷,經濟文化中心轉移,促進泉州進一步繁榮。史載唐大歷年間,泉州"文風大盛"、書院林立,一些著名的寺院如明心寺、法雲寺、普照寺等,均建於此時。經濟上,泉州已逐漸成為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天佑午間,已是一個車旅輻輳、商賈雲集,"雲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國際港城,與交州(今越南河內)、廣州、明州(今浙江寧波)並稱為全國四大港口。五代後漢乾佑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稱清源郡。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轄晉江、南安、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後稱安溪)、長泰九縣。
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莆田、仙游兩縣為興化郡,長泰歸漳州,泉州轄晉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縣。北宋時在泉州設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南宋朝廷偏都臨安(杭州),當時泉州成為與廣州並駕齊驅的全國兩大商港。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間,先後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書省衙,泉州改為泉州路。大德二年改為泉中府,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復立泉州分省,元代泉州成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明代全國分為十三個"布政司",統領各地府、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稱泉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轄晉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七縣。
清承明制,全國分為十五省,實行省、府(州、廳)、縣三級制。泉州府為閩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歸其所轄。泉州府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縣。 清設興泉永道,轄泉州府、莆田、仙游和永春直隸州.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州府,復縣設道。泉州初歸廈門道,後屬泉州道。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泉州劃為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晉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門八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閩變"後成立興泉省,設省政府於泉州,不久即廢,後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至解放。
泉州於1949年9月1日解放,並於9月9日設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轄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待統一),政區依舊。同年12月,德化縣歸之。1950 年3月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德化歸永安專區;9月改為晉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政區依舊;10月德化復歸所轄。1951年1月劃晉江縣城關和近郊設泉州市。1955年3月改為晉江專區專員公署。1956年5月撤銷閩侯、永安專區,劃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縣歸泉州。1958年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歸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縣歸三明專區。1968年9月撤銷晉江專區專員公署,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歸莆田專區,同時劃同安縣歸晉江專區。1971年6月改稱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3年6月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地區,將莆田、仙游2縣劃回歸晉江地區,受福州人阻撓而沒劃歸成功,莆田仙游從晉江地區分出。1985年5月撤銷晉江地區,原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體制,轄鯉城區、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門縣(待統一)。1987年12月,析晉江縣石獅、永寧、蚶江三鎮和祥芝鄉為石獅市(縣級市)。
1992年和1993年,晉江、南安相繼撤縣設市。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為泉州市政府派出機構,析原惠安縣所轄的塗嶺、後龍、南埔、山腰和埭港5個鎮及國營山腰鹽場歸其所轄,1997年6月,從鯉城區析出豐澤區、洛江區。2000年肖厝管委會改為泉港區。至此,泉州市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泉港、清蒙共計四區三市五縣和一個管委會。
[編輯本段]經濟社會
2009年GDP達775.86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1.9%;財政總收入突破80億大關,達81.5三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逼近萬元大關,達9828元。
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585.51億元,增長15.5%;財政總收入60.3億元,增長2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41億元,增長26.2%;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達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6億元,增長30.5%;農民人均純收入8617元,增長6.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65.7∶32.3。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市)第六位;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被省政府列為福建省裝備製造業重點基地。
新農村建設。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9.5億元;新增耕地流轉246.7公頃,全市24%耕地實現規模經營。23家泉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產值40.8億元,帶動農民增收4.79億元。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3項、綠色食品2項。新增綠化造林148.1公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順利推進,發證率達98.3%。深滬中心漁港建成並投入使用;合理開發利用淺海資源,新增灘塗養殖333.3公頃。投入1.48億元整治九十九溪下游、南低乾渠、南港溝、海煙溝及缺塘溪等市域小流域,水利「六千」工程建設被評為全省先進。農村自來水普及工程完成年度投資4772萬元,新增35個村(社區)通自來水,鋪設主幹管網25.89千米。深入實施「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新增29個示範村,完成投資2.41億元。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26家企業與20個村結對共建,投入資金8600萬元。4個鎮、74個村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全部通過省級驗收。被列為全國首批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市。完善農村流通體系,63家農家店通過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驗收,華洲水果市場獲批農業部定點市場。
工業經濟。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16億元,增長19.1%;規模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五大傳統產業實現產值814.94億元,增長25%,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1.9%;五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76.23億元,增長20.6%。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1枚,中國名牌產品3項,國家免檢產品13項,品牌數量居全國縣級市前茅。積極穩妥引導企業改制上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5家,培育37家上市後備企業。首家世界500強企業太古集團及金杯印刷、晶藍光電、義大利遊艇製造等項目簽約落戶。
第三產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67億元,增長17.8%,增速創10年來新高。第九屆鞋博會交易額52.5億元,創歷屆新高。晉江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分別達120萬人(次)和1萬噸。深滬、圍頭港區對外開放通過省級驗收。台輪「通順」號首次直航圍頭港。社會商品出口焦貨總值45億美元,增長16.4%,其中自營出口10.1億美元,增長18%。安踏、七匹狼等一批品牌企業在境外設立銷售網路,成功舉辦中俄兩地三市商務日活動,菲律賓中國(晉江)經貿合作區籌建工作穩步推進。
項目建設。進一步落實領導掛鉤等「五個一」工作機制,85個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76.6億元,28個項目建成投產;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按序時推進。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含增資)180個,平均投資規模664.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2億美元,增長15.6%。設立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對92個項目進行工程預算審核,節省財政資金18006萬元,平均審減率12.85%。
城市建設。基本完成全市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總部商務區首批12個項目開工建設,湖光西路區域改造全面拉開,泉州大橋南片區立交橋順利通車,城市展館、八仙山公園開館開園,夜景工程等一批市政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安海、金井、永和、英林等鎮現代小區建設扎實推進。新塘、西湖220kV,洪山、熊山、東山、西濱110kV等輸變電工程建成送電。平安暢通綜合評價達到全省二等水平。嚴格制止和清理「兩違」,拆除違法建築2751宗,面積59萬平方米。近海水域污染整治五大工程投入資金5.53億元,完成29個年度整治項目,對市區17家污染企業啟動實施「退二進三」,取締「十五小」污染企業130家,開展依法取締關閉無證粘土實心磚廠專項整治。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3.3%。
人民生活。全年投入民生保障經費12.35億元,增長34.0%。培訓農村勞動力9100人,轉移就業8200人。啟動4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946名被征地農民開始領取養老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3.76萬人,累計結報補償33437人(次),補償費用4140萬元,人均補償金額居全省前列。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提高到250元,受保障對象21086人。對全市低保家庭增加消費品補貼每人每月20元。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67萬名學生受益。開展對全市重點優撫對象、五老人員、低保戶免費轉換數字電視工作。啟動建設經濟適用房,實施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開展市區住房困難群眾危房翻建試點。建成新育嬰院、百戶五保老人安居工程。食品衛生監管實現「三個100%」。完成水資源專項報告及規劃方案設計,籌建引水第二通道。設立欠薪保障調劑金。加強職業病防治,完成2300家企業職業危害因素調查。累計認捐慈善資金6.3億元,村級愛心慈善援助站實現全覆蓋。
社會事業。實施各級科技項目133個,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行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4家。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建設通過科技部中期評估。教育工作以優秀等級通過省政府「對縣督導」評估驗收,被評為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市。高考上線率(專科以上)76.45%,比上年提高2.25個百分點;本科上線率42.38%,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對全市1505名中小學代課教師實行聘用合同管理。新建校舍15.16萬平方米,基本消除C級危房。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動工建設。新增20所外來工子女定點校和2所外來工子弟學校,解決12.14萬名外來工子女就學問題。完成5萬戶數字電視平移,電視台演播大廳正式開播。公布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省級名錄。圖書館新館、華僑史館、古陶瓷博物館落成開館,戲劇中心、文化中心奠基。成功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男子籃球賽,承辦2007~2008賽季CBA晉江賽區比賽。勇奪泉州市第八屆運動會總錦標第一。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衙口海灘等旅遊資源保護開發取得實效。免費婚檢經驗在全省推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測大樓、中醫院病房綜合大樓順利封頂,6個街道全部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籌集生育關懷基金3155.3萬元,約佔全省40%。全年人口出生率9.21‰,政策符合率93.96%。積極開展海外聯誼,華僑捐資1.3億元,創近年之最。
晉江品牌
晉江市歷經20多年改革開放,已經成為擁有最多國家級品牌的縣級市,先後獲中國馳名商標73枚、中國名牌產品21項、國家免檢產品76項、中國出口名牌產品2項,7項品牌入選「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 5個品牌入選「亞洲品牌500強」、3個品牌入選「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4個品牌入圍首批300家「全國重點保護品牌」。
服裝類:柒牌、勁霸、威鹿、七匹狼、利郎、九牧王、愛都、浩沙、羅日雅、七彩狐、東方駱駝、大贏家、瑪萊特、拼牌、紅孩兒、金豪雀、雷馬、卡賓、旗都、凱門鍔、貴人鳥。
拉鏈類:潯興SBS、福興、3F、
運動類:安踏、匹克、鴻星爾克、德爾惠、三六一度、特步、愛樂、金萊克、貴人鳥、名樂、喬丹、康踏、露友、寰球(亞禮得)、美克、CBA雷速、喜得龍、奈步、金蘋果、恩東、步之霸、奇安達、飛克、啄木鳥、名足、喜得狼、愛司旗、帝星、助樂、名志、福時來、龍之步、鍔來特
食品類:金冠、雅客、蠟筆小新、福馬、喜多多、盼盼、林錦記、親親、品客
生活類:恆安集團 (安爾樂,心相印,七度空間)
摩托車:三力、耐特克、利鑫達
雨傘類:梅花、雨中鳥、雨絲夢、富隆、百宏
陶瓷類:騰達、南鷹、恆達、集源、國星、豪源、晉成
其他類:美勝、豪山、萬利、遠東、晉工機械、

Ⅵ 把誠信永遠的立在村民心裡,有什麼意義

誠信是一種無價的美好品德。「德盛者其必盛,德衰者其必衰」。對一個品牌、一家企業來講,誠信是靈魂、是生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永恆的動力。失去了誠信,企業必將衰亡。 在江蘇南京,有一家百年老字--冠生園食品廠。百年來,其生產的廣式月餅以「其形取月之圓,其餡盡味之美」著稱,儼然食品生產行業中的「龍頭老大」。每逢中秋佳節,人們總以能品嘗到「冠生園」月餅而自豪。改革開放後,南京「冠生園」的生產、更是一路看好,產品供不應求,職工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節節攀升。然而,年9月,「冠生園」因使用陳年餡料、霉料月餅的劣跡被央視等新聞媒體曝光後,聲名狼藉,企業經營狀況一路下滑,在消費者心目中,「冠生園」成了「失信、欺詐」的代名詞。一家百年老字企業終於倒閉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冠生園」從興盛到衰亡,從輝煌走向倒閉的歷史,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企業一旦失去誠信,失去良心,就必然要失去場,失去消費者,而最終毀掉了自己。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荀子也說過「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誇誕生惑。」近百年來「冠生園」貨真價實,遐邇聞名,生意紅火,企業興旺,靠的就是誠信經營。然而,跨入新世紀後,一個好端端的「冠生園」卻為何說倒就倒了呢?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忘義追利,丟掉了誠信。 在我國,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出現,從堯、舜、禹到孔子為代表的古代先賢們,直到場經濟的今天,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誠信經營」的概念,在我國的春秋時期就已經相當成熟。那時身為富商的孔子學生子貢,不但約束自己在經營過程中貨真價實,而且還善待那些違約的主(消費者),使我們看到了我國早期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誠信。秦國後來的丞相呂不韋也是名商巨賈,很多史書都記載了他經商誠實守信、質價相符的史實。此後,無論是《史記?貨殖列傳》,還是《後漢書?食貨志》,乃至明代劉伯溫的《柑者言》,無不諄諄告誡後人:我們自古就不乏「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和「不成仁義在」的誠信商人。也正是那些以誠信為本的經營者,開啟和打通了絲綢之路,興旺了盛唐之世。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場經濟的大潮與我們的傳統觀念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各種物質利益與經濟利益的較量中,追逐不當得利的慾念,導致假冒偽劣和欺詐失信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盛行。誠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曾幾何時,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的消費者都領教過「一周鞋」「一日鞋」的尷尬;最近,發生在西安的「3?25」即開型彩票造假案,讓國人觸目驚心、哭笑不得。致眾多消費者於死命的假葯、假酒、假奶粉,更帶給善良的人們椎心之痛! 經營者的欺詐、失信行為在給消費者帶來無窮禍害的同時,也給企業、給地方帶來滅頂之災。十幾年前轟動全國的晉江假葯案,使晉江在一夜之間變得臭不可聞。由於「假名遠揚」,晉江品牌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所有的晉江產品都無辜牽連成了「可疑貨」,慘遭池魚之殃。一時間,機器停轉,工廠關閉,鄉鎮企業沒了生機,10萬推銷大軍灰溜溜地回了家。全國許多百貨商場都明確表態拒絕接受晉江貨,晉江經濟面臨嚴重威脅。 令人欣慰的是,晉江人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敢於拼搏,哪裡跌倒就能在哪裡爬起來。假葯案使他們懂得了講誠信、講質量的重要性,從而走上了以誠信、以質量求生存的發展之路。 一場重建信用的活動在晉江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誠信、謙虛、團結、拼搏」被定為「晉江精神」,而「誠信」被列作「晉江精神」的第一位。晉江委、著力建設信用,積極倡導信用文化,增強全民信用觀念和行業自律能力。全的企業家們也一致表示要大力弘揚「晉江精神」,決心「用誠信重新創立晉江品牌,絕不賺半分昧心錢。」 質量是信譽的根本。要重建品牌信用,只有創造質優價實的產品,重獲消費者的信賴,才能獲得走向場的通行證。為此,晉江人邁出重建信用的第一步就是狠抓產品質量。「質量上,晉江興;質量下,晉江衰」這句口,逐漸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責任和意識。 假葯案後,晉江不少企業轉向了製鞋業,鞋業的生產、經營者們把質量列為企業的生命線。每個廠家都配有精通業務、公正廉明的質驗員,嚴格按標准檢驗每一件產品,決不讓一雙劣質鞋上。年6月,該安踏(福建)鞋業有限進了一批鞋底,用其製成了多雙運動鞋,並發往全國各地。但復檢時發現這批鞋底耐磨性不夠,總經理丁志忠當即緊急通知各地召回此批運動鞋,全部剪掉鞋底,以防流入場,損壞信譽。隨後,丁志忠抓住這件事,在全范圍內再次深入開展「誠信為本、質量第一」的教育,使員工和企業產品的內在品質不斷提高。場的開拓,規模的擴大,效益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讓安踏的員工們一次又一次地嘗到了「誠信經營」帶來的「甜頭」,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為了使企業更加輝煌,「安踏」又簽約乒乓名將孔令輝作形象代言人,在央視投放了上億元的,場美譽度直線上升,量已佔全國運動鞋場份額的14.3%,超過了青島「雙星」和廣東「李寧」,也豎起了晉江鞋第一品牌的大旗,在全國各大專店中都堂堂皇皇地打上了「晉江」。通過丁志忠們10多年的不懈努力,誠信經營,晉江的鞋業終於走上了坦途,現已成為晉江場經濟發展的支柱。如今晉江年產鞋類總產量3億雙,年產值超億元,產品40%打入國際場,成為全國製鞋的主要基地和世界旅遊鞋的生產基地,被國家授予「中國鞋都」稱,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三足鼎立」。在不久前的「首屆中國產業集經濟發展(晉江)」上,泉州委常委、晉江委書記龔清概稱,晉江現已聚集起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鞋業、紡織服裝等一批較為成熟的產業集,連接企業多達多家。崛起的產業集,拉動全經濟穩步攀升,年實現財政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35%。 南京「冠生園」的倒閉和晉江「假葯出名,真鞋出彩」的事實,雄辯地說明了「誠信是場經濟發展之本,欺詐是導致社會衰敗的毒瘤」。在激烈的場競爭中,「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企業和企業家,只有通過自己的誠信經營先爭到誠信的「名」,才能獲得更大的「利」。古今中外,不講信用的企業和企業家可能得逞於一時,但他們都不能輝煌。只有牢固建立在信用基礎上、堅持誠信經營的企業才能長盛不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Ⅶ 改革開放對晉江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

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中國於1978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距今已走過了近30年的風風雨雨.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創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不再是20世紀50年代那種積貧積弱,不再是60、70年代那種貧困落後!
回憶過去,我們的經濟發展了,再不用糧票來買米,我們的業餘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僅僅只有樣板戲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改革開放.
我們的經濟和文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前我們沒有電話、電視、更沒有電腦網路,而現在應有盡有.現在,不論朋友在哪裡,只要按幾個簡單的數字便可和他通話聊天.我們的電腦網路就像是一個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網,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甚至每個家庭連接到一起.在互聯網里,可以查閱你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便捷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多好啊!
就拿經濟高速發展的北侖區來說吧 !改革開放前,北侖區原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小鎮,工業基礎薄弱、礦產資源等要素稟賦供給不足,一次性能源95%靠外來輸入,加上地處海防前線,缺少國家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歷屆政府帶來全區人民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國家沒有給予特殊的政策優惠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銳意進取、務實創新、奮力拚搏,走出了一條具有北侖特色的發展路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創造了「北侖奇跡」.
目前北侖港擁有500噸級以上的生產性泊位140座,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近40座,有集裝箱航線70餘條,每月航班400多班,港口年吞吐量2.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00.5萬標箱,位居大陸沿海港口第二位,在世界港口中名列第6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著名港口,昔日的北侖新小鎮,已發展成為一個有近40萬常駐人口的現代化的城市.這些巨大的變化,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得益於黨的富民決策,得益於黨的正確領導.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未來的北侖充滿著美好的前途和希望,從地理位置上看,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又處在東北亞與東南亞這兩大經濟區域的中間,具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良好條件,這就決定了北侖應該走向世界,盡快融入世界經濟,在經濟全球化中占據一席之地;從國內情況看,地處長三經濟區的龍頭,杭州灣大橋的建成,極大地拉近了與上海的交通距離,上海的信息化資源、金融資源、人才資源,將為北侖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加,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形成和涌現了一大批優勢產業群,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知名品牌.第二產業增加值率均增長15%.傳統服務業日益繁榮,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重要力量,現代服務業主導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呈現互聯互動良好態勢.外經貿、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城市規模、現代化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不斷提高.農村公路改造基本完成,村村通電、通車、通話基本實現,自來水普及率已基本實現.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大部分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年均增長達到10%且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體制逐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生產力得到了長足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生存型——溫飽型——小康型」的三級跳躍,居民家庭財產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於此同時,經濟主體的利益格局也在發生著結構性調整,社會經濟資源重新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進行分配.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也大有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適程度大大提高.同時,居民家庭對現代化的耐用消費品的擁有,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
是改革開放,我們國家恢復了高考,培養了一大批在創新素質和能力的優秀知識分子.在老一輩科技人員的知識已經明顯老化的情況下,這些中青年知識分子必將挑起未來的重擔.眾所周知,當今國際競爭主要是科技競爭,誰在科技上佔有優勢,誰的綜合國力便會增強.然而科技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高考的恢復正是符合當今世界人才競爭的一項重要舉措.它不僅給我國注入了一股敢勇敢闖的新鮮血液,而且大大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這樣,才能使我國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環境保護得到大力加強,循環經濟有效推進.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強度下降了50%,城市污水採集中處理率達到6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到45%,森林覆蓋率到30%,城鄉居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總的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社會生活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廣大人民群眾不但在物質生活得到了極高的提高,在思維方式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大的轉變,扭轉了以前的一些錯誤看法.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同時全體居民也共享了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財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跨越了溫飽、小康兩個生活階段,並逐步向富裕邁進.

Ⅷ 永和鎮的各村情況

茂亭村茂亭村系晉江市永和鎮行政村,位於晉江市東南部。
旦厝村旦厝村位於永和鎮北部,與石獅接壤,交通較為便利,距石獅服裝城約三五分鍾車程。現有本地人口1400多人,海外華僑1000多人,外來務工人員約1000多人。
割山村割山村位於永和鎮東部,是一個基本農業村,由東茂、壩邊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耕地面積1000多畝。本村總戶數215戶,總人口825人,分為9個小組。
巴厝村巴厝村地處永和鎮南部,是石材的發源地,毗鄰永和西坑村、塘下村、周坑村、錦嶺村、內厝村、邵厝村、安海赤店村、東石草洪塘,轄巴厝、柯西、小坑園三個自然村。
西坑村西坑村地處永和鎮中南部,與馬坪、塘下、巴厝三鄉村毗鄰,土地面積1.56平方公里,有西坑、下店、頂前坑、下前坑四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80戶。
邵厝村邵厝村位於永和南部,與錦嶺,內厝,巴厝村毗鄰。土地面積1.8平方公里。現有三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96戶,總人口數1409人。主要產業是石材加工業。
永和村永和村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政府所在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村由錢倉、庄宅、鮑厝3個自然村組成,人口2783人。
古厝村古厝,原稱許舍、許厝,追本溯源,根生潁川。公元1375年,古厝村開居一世祖陳氏參伍公為避戰亂,攜帶家眷,遷居至陳邑(即許舍),因其子戰亂失散,養外孫許源……
玉湖村玉湖村系晉江市永和鎮行政村,位於晉江市東部,永和鎮東北部,東、北與石獅毗鄰,南與割山村接壤,西與後埔村為鄰。現有總戶數241戶,總人口922人。
後埔村後埔村位於永和鎮東北,轄後埔、塘仔頭2個自然村,村委會設後埔村,450戶,1850多人,村落面積3.5平方公里。
福田村福田村位於閩東南晉江中流地帶。東至龍湖鎮福林村,西至永和村,南至茂亭村,北至旦厝村,距晉江市區16公里,距永和鎮區2公里。
馬坪村唐時容州刺史九牧二房林藻之季孫林翹,乾符年間登任晉江縣令,有政績,吏民稱頌,巡察此地見有「東牛」、「西龜」、「南台」、「北印」四女奇石,見此風水寶地。
上宅村上宅村系晉江市永和鎮管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晉江市中部,是社馬公路與大深公路交叉處以西區域,東南與馬坪村為鄰,西北與大山後村以山為界, 村域面積9平方公里。
玉溪村玉溪村,位於永和鎮政府駐地東北1.5公里。橫山東側,東南臨石獅至東石公路。永和至石獅公路經此。該村轄上坑邊、蓮塘、內厝3個自然村,村委會設上坑邊。
內厝村內厝村位於永和鎮南部,距鎮區6公里,東靠英林鎮、南接錦嶺村,西臨巴厝村,北毗龍湖鎮。元時屬晉江縣十二都。因古時該村最名的「石樓」之居宅,也俗稱為「厝」。
周坑村古時周氏最先開基於坑地,故名「周坑」。明、清屬十二都,民國33年(1944年)屬康樂鄉馬坪保;建國後,1956年屬東石區英北鄉;1959年屬東石公社周坑。
梨星村梨星村古名叫許家弄,亦稱許家巷,因最早居民為許姓,故名許家弄。1997年因析出成立梨星行政村,取名「梨星村」的,原因是,該村西面有座小山盛長梨樹、桃樹。
錦嶺村錦嶺村位於晉江市永和鎮的南端,與英林鎮、東石鎮接壤,晉南快速通道從中貫通,交通便利,常住人口2570多人,村主要產業為石礦開采和石材加工。
坂頭村坂頭村基本情況簡介 【地名含義】坂頭村因地處晉江南部地帶,位於靈秀山路頭,故名「坂頭」。
山前村永和鎮山前村 地名含義 因村背東方,有靈山南麓突起一塊白石,晶瑩潔白魚鱗片狀似白玉兔,故稱「白兔山」。
英墩村地名含義:村委會以駐地自然村英墩命名。英墩,以其村座落依「英紫山」而稱「英山」。後又以村地小土墩頗多之自然特徵而稱「英墩」。
菌邊村菌邊村位於永和鎮西北部、毗鄰社馬公路邊。距鎮區4公里,東靠力爭村新菌邊自然村,南接力爭村安內自然村,西臨安海鎮大山後村,北毗英墩村,交通十分便利。
力爭村力爭村是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永和鎮行政村,村委會設力爭村上陳片區。截止2008年,常住人口近3600人,共有安內、新菌邊、侖後上陳、侖後下陳、岐山、新古厝六等。
塘下村塘下村原名南塘,元時由青陽蔡氏入遷建村。因村東西各有池塘一個,東為「塘潭」,西為「塘仔」;又因在青陽之南,故稱「南塘」或「塘下」。明、清屬十二都。

Ⅸ 安順市開發區宋旗鎮征地4萬2000多一畝我們每年沒任何補償是否復合國家標准

征地,各省和各省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即使一個縣,地塊間的標准也不一樣。
至於你地征一畝42000是否合理,你可以依據《土地法》的規定,結合你們當地實際計算,也可以直接向土地部門咨詢。

Ⅹ 2020年2月份福建有什麼國企單位有招聘公告

剛出不久有一個福建枋洋水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招聘29人,工作地點在福建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報名截止到2020年4月20日,薪資福利待遇公告上都有寫,還有具體的崗位情況,正在報名中可以去看一下。

閱讀全文

與2019年晉江市文化產業周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