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常州市產業發展

常州市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22:26:49

『壹』 急求關於常州的紡織發展以及工業規模之類的資料

常州紡織工業在調整產品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和發展規模經濟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全國紡織行業低谷運行的情況下,近幾年來連續保持盈利;目前的主導產品有燈芯緘,牛仔布,化纖長絲,精紡呢絨,產業用布及服飾製品,紡織儀器及專件等大類.紡織工業已成為常州市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之一.特別是通過幾年來的壓錠重組,減員增效,取得了成效.給常州紡織工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從1991年以來,常州市(古三轄市)棉紡錠從505430錠壓縮到1997年底的436918錠,全市共計壓縮68512錠,市區從311480錠壓縮到1997年底的256400錠.六年中,縮減了七家文口汪明光鄒蓓琳下拍/下7企業.通過壓錠,進行了資產重組.常州市區(不古三轄市)現有企業30家,三贊企業56家,三產企業252家,現有職工38225人,資產總值46.59億元,總負僨29.38億元,凈資產7.2億元,負僨率63.06%.在現有的棉紡錠(古三轄市)43.69萬錠中,市區25.64萬錠,郊區2.93萬錠,轄市區5.03萬錠(武進6.97萬錠,金壇3.16萬錠.溧陽4.90萬錠).過去幾年的壓錠重組,主要採取0種方法.一是轉讓.將原國棉四廠80%的股份轉讓給儀征化纖集團.組建了儀化常州大明公司.二是兼並.1992年率先提出三改方針,原國棉一廠兼並了第三織布廠組建了大成集團.原第二色織廠兼並了第十織布廠,1992年底組建了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97年底又兼並了第一色織廠.1997年常州紡織器材廠和江蘇紡織器材研究所被中國紡織器材工業總公司兼並.三是掛靠.將原來效益較好的合成纖維廠掛靠中國華源集團,組建了常州化學纖維有限公司,現又發展為三個企業.四是租賃.常州燈芯緘廠的4條生產線租賃給台商以後,將剩餘的資產重組配置組建了常州燈芯絨一分廠.五是聯營.原國棉一廠將800頭氣流紡設備轉移到蘇北興化市,國棉三廠將閑置的600頭氣流紡設備與安徽阜陽地區聯營,提高了資產利用率.六是破產.在終結了第九織布廠的破產程序後.1997年又終結了長期虧損的常州棘廠,針織總廠的破產程序,由儀化集團公司收購,組建了大明針織廠.七是託管.國棉二廠託管了第五棉紡廠和第八織布廠.1997年.黑牡丹集團又託管了巾被總廠.擴大了資產營銷規模.八是轉產.整體遷出了四家企業.部分遷出三家企業,騰出了廠房和土地開發服務業和娛樂業,發展了六個大型的三產項目.如1.5萬平方米的蝶球賓館.2萬平方米的亞洲娛樂休閑廣場.九是置換.將國棉4/98經濟時刊17重現生機二廠的沿常州市主幹道的生活區,與武進市以土地置換方式聯營開發.建造了九洲服裝城.十是合資."八五"至今,共興辦三資企業45家.全行業三資企業已達56家.如國棉三廠與香港查氏集團合資組建了名力紡織有限公司,無論從用工上還是從管理上都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1991年以來.常州紡織行業的改組面達85%,改組後的華源東方滿足市場需要,形成了新的運轉機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還充分利用政策沖銷了呆壞帳14125萬元.同時,通過壓錠和重組還提高了紡織裝備水平.1991年以來,由於壓錠重組,常州紡織行業的就業數也從54635人減至1997年底的38225人,平均每年以6.3%速度遞減.其中棉紡織行業共減員7668人,平均以每年8%的速度遞減.僅以1997年實況為例:為了能加大壓錠重組力度,減輕企業負擔.為維護社會穩定作貢獻,加大了分流安置,技能培訓和培育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力度,採用了6種就業形式.一是開發型就業.三資企業安置6156人.三產企業安置5769人.二是約束型就業.清退臨時工276人,終止合同工1247人;----是自主型就業.鼓勵職工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辦停薪留職328人.四是輸出型就業.勞務輸出304人.五是保障型就業.為減輕企業安置壓力,辦理內退1630人.六是交流型就業.系統內部餘缺調劑803人,向外系統外省市輸送295人.同時,健全完著了再就業服務中心.至1997年底,紡織再就業服務中心的託管人數為2359人,1997年投人費用380萬元."中心"為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保障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維護社會安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幾年的壓錠重組,使常州紡織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從1992年到97年的5年中,全系統銷售收人,工業增加值,實現利稅,實現利潤,自營出口每年分別以13.32%,13.50%,12.60%,4.13%,46.84%的速度遞增.199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8.7%億元,比上年增長9.49%;實現銷售收人37.86億元,比上年增長7.31%;實現利稅2.06億元,比上年增長8.95%;其中實現利潤4396萬元,比上年增長21.81%;工業增加值完成9.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3%.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完成了省,市下達的任務.是自1991年行業結構調整以來取得最好成績的一年.啟示幾年的紡織壓錠重組的實踐,給人們的啟示是:第一,紡織低水平重復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通過把"四類"(建國前生產的細紗機,…1字頭細紗機,1979年以前生產的""字系列細紗機,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設備)落後棉紡錠子壓縮,淘汰掉,有利於紡織這一支柱產業向高科技進軍,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通過壓錠進行有效資產重組,發揮它的應有作用.常州紡織各級領導認識早,行動快,是連續保持較好經濟效益的重要方面.第二,棉紡壓錠一定要與行業結構調整,資產重組相結合;與減人增效,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與加強企業管理,降本節支相結合;與產品開發增強發展後勁相結合.通過壓錠,把企業的綜合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第二,在壓錠重組的過程中,要深人做好職工的思想疏導工作,特別是要做好下崗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轉變思想觀念上下功夫,使其能順利地適應這個轉變,走上自我發展的新路,在市場競爭的海洋中,開辟新的綠地.第四,從組織角度講,要建設好"再就業工程"這個新生事物.常州紡工建立的"紡織職工再就業服務中

『貳』 常州都有哪些企業常州都有哪些工業區

在城北
現在常州的工業園找人也是競爭很激烈的
祝你工作順利!

『叄』 常州市工業區布局是怎樣的

常州市工業產業布局與園區建設
一、 產業布局
根據常州城市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及各區域的功能定位、資源特點和比較優勢,統籌規劃,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使沿江地區產業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更加緊密結合。按照「拓展南北、充實東西、提升中心」的城市布局戰略,調整和完善產業布局,促進全市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形成「一心四翼」。
「一心」即中心城區。著力增強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城區工業企業搬遷調整,實行「騰籠換鳥」,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強化功能分區和連片改造開發,把城市做優做美做強。城市中心區除保留佔地少、運量小、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無污染和就業多的都市型工業和清潔型高新技術企業外,要統籌規劃實施化工類企業向濱江產業園集聚,高新技術類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聚,其它企業向相應的工業開發園區集聚。重點發展大企業集團總部及營銷、研發中心及各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金融保險、商貿流通、郵政電信、文化體育衛生等為生產和居民生活服務的行業。
「四翼」即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布局現狀,圍繞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目標,按照區域集中、開發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在突出濱江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加大市區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力度,實行產業發展按產業鏈聯動、園區開發以集聚特色聯動,基礎設施按功能配套聯動,在中心城區的北東南西四翼,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產業鏈配套的產業群區。北翼以濱江產業園為主體,加快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電子工業園、環保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重化工業、新材料、醫葯等產品;南翼以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東翼以東南開發區、外向型綜合開發區和戚墅堰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紡織印染服裝和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西翼以鍾樓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產品。
二、 園區建設
按照「產業集聚、區域集中、突出重點、錯位發展、聯動開發」的要求,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省級開發區為重點,分層次推進各類園區的建設。增加園區建設投資強度和產業關聯度,突出區域專業化相對集中布局,強化專業分工和協作,使園區成為經濟的增長極和輻射源。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翼的同時,重點推進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的濱江產業園建設,基本形成以濱江產業園為龍頭,高新區為主體,新魏區、新龍區和空港區為支撐的現代製造業核心區和現代化新城區。
濱江產業園是沿江開發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臨江的區位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大運量、耗水型的冶金、化工、制葯等行業,做到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中進行污染治理,提高產品加工深度,全力打造重化主導、產業興港、物流帶動的產業板塊。加快建設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環保產業園和電子工業園,使之成為重化工業集聚度最高,外來投資引力最大,區域帶動能力最強的「濱江特區」。到2005年全園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30億元,年均增長118%;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94%和104%。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年均增長4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萬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
2、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園區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外向型經濟為主體,以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辦公器具產業園、德國經編產業園、復合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專題園區。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億元,財政收入4.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和25%。
3、東南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0.69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現有紡織印染產業的基礎和產品優勢,加強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加快產品、技術和裝備的升級步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做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重點發展新型面料、高檔服飾、產業用紡織品和非織造布等紡織印染服裝業。到2005年全區工業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
4、外向型綜合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紡織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瞄準國際紡織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通過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發展新型紡織材料、先進的紡織織造、印染及後整理、品牌服飾等四大類產品,逐步建成國際知名的服裝面料研發和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紡織工業園配套區,重點發展紡織配套機電產品,適度發展特種變壓器、電力開關等機電產品。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5、鍾樓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1.65 平方公里。以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為重點,集中建設精密機械工業園、新材料工業園、電子工業園和中小企業產業園等主題工業園。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
6、戚墅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3.22平方公里。依託國內外的大集團、大企業、大財團,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發展與大型投資項目配套的產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生產配套體系,重點發展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7、鄉鎮工業小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將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城市工業合理分工結合起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選擇設立若乾重點鄉鎮工業小區,加快其功能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園區的管理和服務,為製造業的集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引導和支持鄉鎮企業向鄉鎮工業園區和小城鎮集中發展。

閱讀全文

與常州市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