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1-25 22:24:46

⑴ 政府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如何作為

1.政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基於政府對產業發展過程中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產業以及同業競爭的影響分析,政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引導、激勵、服務和規范四個方面
2.政府要發揮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快速跟進,做到三點:1、起點要高,2、規模要大,3、實力要強;合作經營,聯合發展,共同致富

⑵ 如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析: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未來發展如此重要,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選對了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戰機。那麼,我們應把哪些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呢?從全國層面來看,要重點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葯、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但對於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如何正確地選擇符合本地區、本行業特點和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想,至少要把握三個要點。
第一,緊跟新科技革命軌跡。專家預測,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將會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為特徵。那麼我們選擇需要著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就要沿著即將到來的新科技革命的軌跡,選擇那些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能源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領域,進行重點培育和拓展。

第二,符合本地實際情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地區間的差異非常大,各地要在把握未來國際產業發展新趨勢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身現有的經濟基礎,已有的產業結構特點,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那些在本地區最有基礎、最具優勢條件、能夠率先突破的產業發展,防止出現一哄而起、浪費資源的現象。

第三,考慮產業發展風險。一般來講,現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特徵。比如,發展清潔煤、太陽能矽片等產業要考慮水資源狀況;發展生物質能源要考慮可用耕地的狀況和糧食安全;發展網路技術要考慮國家信息安全。類似這樣的制約因素,在不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會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在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時,要充分了解不同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是風險,並趨利避害地做好應對風險的准備工作。

措施: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抓緊研究提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和相關中長期規劃。
二是完善支持政策。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研究制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綜合性政策,尤其是要解決好融資問題。

三是培育市場需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過程中,特別要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序競爭的優勝劣汰作用,根據市場的需求建立產業進入和退出的有效機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良性發展。

四是健全創新體系。努力建設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平台,推動骨幹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快推動一批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特別是要組成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攻關突破核心技術。

五是重大專項帶動。加快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實施,增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能力,帶動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六是加強國際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參與新興產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引導外資投向新興產業,設立研發中心;推動科技、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⑶ 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

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

拓展資料:

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於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一)節能環保產業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生物產業要面向人民健康、農業發展、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需求,強化生物資源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開發,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做大做強智能製造裝備,促進製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五)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六)新材料產業要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開展共性基礎材料研究和產業化,建立認定和統計體系,引導材料工業結構調整。(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資料參考:人民網 國務院提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⑷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高技術產業有什麼區別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高技術產業是指用當代尖端技術(主要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領域)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產業群。是研究開發投入高,研究開發人員比重大的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快,對其它產業的滲透能力強。
197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技術和國家貿易》中首先提出高技術(high technology High-Tech)的概念,英國政府在撒切爾執政期間把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綱要,1982年8月日本新聞周刊和商業周刊相繼發表了《日本的高技術》和《高技術專集》。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定義,美國學者A.Nloisog認為高新技術產業是研究和開發高技術密集型產業,美國商務部借鑒其研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界定主要根據兩項內容,一是從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二是R&D占銷售額的比重。Lanr Dege等學者認為高新技術產業是指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產業而不是僅僅使用了高技術生產產品的產業。

⑸ 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徵

1、先導性,代表了技術和產業發展新方向。
2、倍增性,它可以成熟,以後非常快速地發展。
3、輻射性,技術的跨界融合,能對相關產業進行一系列拉動。
4、可持續性,企業的研發和投入不間斷。

⑹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一)實力穩中有升,效益總體向好
(二)發展有所偏重,整體循序漸進
(三)主要產品生產加快,產量形成規模

⑺ 今後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請問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包含哪些產業啊

新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新能源汽車; 感測網、物聯網、信息網路產業; 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 由生命科學推動的農業和醫葯產業發,如新葯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製造; 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術等。

⑻ 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1.產業發展規模迅猛增長,電子信息產業占絕對優勢地位
2.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各園區發展特色顯著
3.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技術創新能力逐漸增強
4.產業聯盟迅速發展,企業合作不斷加強

⑼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從哪些方面入手

賽迪顧問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專門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心多年來深入研究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定期發布行業監測報告和行業研究報告,為政府、園區和企業提供決策支撐服務。

二、中心研究領域

1.節能環保:

節能產業研究:節能服務、節能產品、節能裝備;

環保產業研究:環境服務、污染源治理、節能設施;

循環經濟產業研究;

環保物聯網產業研究;

產業園區示範試點申報:

2.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產業研究;

第三方支付牌照申報;

互聯網銀行產業研究;

消費金融產業研究;

3.個人徵信產業研究與牌照申報;

三、產業研究成果

節能環保:

四、部分合作客戶展示

企業客戶:

首創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

重慶市博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北京匯通金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投資集團

雲南軌道交通集團

政府客戶:

山東淄博高新區經發局

江蘇如皋經濟開發區經發局

邳州經濟開發區經發局

青山區發改委

北京市經信委

深圳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

山東桓台發改委

閱讀全文

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