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建議

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0-11-25 22:14:42

❶ 文化旅遊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1、產業化觀念不足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比較重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而忽視文化的經濟功能,導致一些相關管理部門只有文化事業的概念,沒有文化產業的觀念,缺乏對市場條件下如何適應新形勢新時期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的深刻認識。對現代文化旅遊業的產業功能、發展規律以及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的結合缺少正確認識,對文化旅遊業的性質、地位、特點、規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思路不清晰、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規劃不重視、對文化旅遊業的開發存在許多誤區。在文化事業、市場經濟和旅遊產業三者之間長期徘徊,缺少新時期文化經濟理念上的創新,更缺少對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對策和措施。造成了「文物資源多,但開發利用不夠;歷史文化深厚,而挖掘整理不足」現象的產生
2、發展規劃不到位
作為一個著力培育、快速發展的新興重要產業,還缺乏必要的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較強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景區(點)規劃。各景區景點已有的規劃,多數僅只限於滿足於審批項目、爭取資金和近期開發建設,在詳細程度、操作實施、合理利用資源等等方面,均不足以指導景區開發建設和發展提高。更沒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旅遊消費者出遊動機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沒有予以充分調研和高度的重視。規劃和開發的旅遊產品特色不明顯,多有雷同,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刺激性的旅遊性項目少,新、特、大項目則更少。
3、體制機制滯後
文化資源隸屬關系復雜,涉及到文化、文物、旅遊、林業、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等多個政府部門,作為一個社會化大產業,涉及到多個行業。隸屬關系的不同,造成行業規劃不統一,利益不平衡,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經營中,存在著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反映了文化旅遊資源產權不清、行政管理與產品開發體制混淆的現狀,影響了文化旅遊資源整體優勢發揮。
開發主體的事業體制與市場化經營的矛盾十分突出,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相對緩慢。許多景區和景點的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計劃條件下形成的模式。在這種經營機制下,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資金除靠政府和社會投資外,幾乎沒有能力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和服務功能完善。自身創新的主動性不夠,危機感不強。旅遊的經營還主要是門票收入。
4、品牌競爭力不強
一是文化內涵的挖掘不足。文化資源內涵在表現形式上,通常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文化內涵很容易利用起來,但隱性的文化內涵只有認真研究,下功夫挖掘,才能被有效發現和充分利用。由於對隱性文化內涵挖掘不足,使我市缺乏對高端旅遊市場有吸引力的品牌。二是旅遊者參與性項目不豐富。文化旅遊要使旅遊者真正參與其中,通過娛樂性的節目,真正領會文化的內涵,才能實現遊客和景區雙贏。三是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單一。我市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化資源的靜態展示,缺少大型的、專業化的與文化旅遊相關的文藝表演活動;節慶活動內容單調,組織不力,幾個大型的文化節有下滑的趨勢。四是資金投入不足。各級政府投入不足,民間投入有時又急功近利,致使許多地方資源開發粗糙、格調和層次都比較低,缺乏文化內涵,影響我市文化旅遊整體形象。
5、促銷、包裝缺乏創意
我市的文化旅遊業在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上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在產品變為商品上尚未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在旅遊產品、旅遊商品和其他文化產品聯動上還沒有摸索出可行的機制,在宣傳、包裝和促銷上還沒有適應現代旅遊消費需求的過硬手段和措施,在聽覺上吸引力不強,在視覺上沖擊力不夠。
6、景區建設差、規模小
景區周邊環境差,是我市文化旅遊景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它不僅僅表現在景區周邊環境衛生、治安管理、綠化美化等方面,還包括了景區周邊建築風格、旅遊商品、飲食攤點等方面。與我市旅遊深厚的資源內涵相比,我市現有的旅遊景點開發的規模偏小、景區內容偏少。特別是能被旅遊者接受的產品來說,與全國、周邊省市的文物景區相比,我市景區不論是規模、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景區內容中項目同質化的東西多,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少。
7、旅遊商品特色不明顯
與深厚的人文資源形成反差的是我市旅遊商品開發不盡如人意,旅遊紀念品缺乏專業性和創新性,沒有特色且外地品種多於本地品種,致使來運旅遊的絕對人數增長較快,但旅遊綜合消費卻相對較低,2007年全省遊客人均消費625元,而運城只有593元。運城市旅遊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還不能滿足遊客的多方需求,也就帶不來較高的旅遊綜合效益。,
8、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我市旅遊從業人員中,高中級管理人才還很缺乏。景區景點的旅遊服務人員也缺少正規培訓和專業培訓,導游講解人員對全市根祖文化的內涵理解也亟需強化提高。整體看,目前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階段,與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要求相比還不適應。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視和措施上落實。

❷ 江蘇省推進文旅事業發展採取的措施包括哪些

一是推動紓困惠企政策落實到位。包括抓好文旅專項扶持政策落實和開展送政策進企業活動。

二是引導和推動文旅項目建設。包括發揮產業引導資金作用和推動政銀企合作。

三是促進文旅消費擴容提質。包括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潛力、豐富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培育發展文旅消費新模式和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四是深化產業融合發展。包括加強文旅融合載體建設和打造數字文旅產業。

五是助力文旅市場恢復。包括加強「水韻江蘇」品牌市場推廣、策劃推介文旅精品線路、放大會展平台推廣效應、大力拓展國內旅遊市場和逐步恢復入境旅遊市場。

六是優化文旅市場環境。包括進一步提升審批效能、規範文旅市場秩序和扎實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


(2)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建議擴展閱讀:

《措施》提出,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提檔升級,支持國家級、省級園區(基地)持續做大做強。

在實施惠民便民舉措,激發大眾消費潛力方面,《措施》提出,要推動國有景區門票降價,鼓勵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區實行淡旺季票價和非周末促銷價,落實特殊人群門票減免政策,舉辦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消費月和數字文旅消費體驗等活動。

《措施》還明確,要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作用,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升級。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到2022年,建成10個以上省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2-3個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❸ 蒙古王城周邊旅遊還有什麼

蒙古王城文化旅遊區 位於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規劃設計建設的 文化旅遊綜合小鎮,是赤峰創新旅遊產業標桿,蒙元文化展示窗口, 自治區級重點旅遊項目。 旅遊區以「蒙元文化」為主題,是草原主題旅遊開發的創新之作。

近年來,翁牛特旗立足資源優勢,堅持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全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全新引擎,有效培育了文化旅遊市場,增強了市場活力,使文化旅遊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全旗文化旅遊產業的總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旗委、政府圍繞發揮區位優勢、弘揚民族特色、挖掘資源稟賦、促進文旅融合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了一條集文旅觀光、住宿集散、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等功能於一體的文旅產業帶。文旅產業帶位於烏丹城區北部,共分為7個片區,西起全寧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東至玉龍沙湖旅遊路,南起敖包山生態公園,北至西拉沐淪河,與烏丹城區環城產業帶、城區南部工業產業帶共同形成「一核兩翼」城市經濟發展新格局,帶動全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而蒙古王城文旅休閑小鎮正是全寧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的重點項目,同時也是主打區域。該項目於2019年5月1日開工建設,歷時一年完成,位於草原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是草原主題旅遊開發的創新之作。

旗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管理辦公室主任李磊告訴記者:「項目依託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立足自治區建設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總體導向和翁牛特旗構建全寧古城產業園的戰略構想,做大做強蒙元文化。蒙古王城文旅休閑小鎮距離赤峰市區90公里,車程僅需50分鍾,我們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吸引遊客前來,力爭打造赤峰旅遊第一站。」

翁牛特旗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烏丹文化旅遊城市發展定位,積極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承辦好全市第二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推動蒙古王城文旅融合項目5月份建成投入運營,啟動蒙古王城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

獨具匠心的蒙古王城文旅休閑小鎮,立足打造蒙元文化新地標、全旗旅遊新勝地,必將有力促進翁牛特旗文旅產業帶的加快建設和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

千古悠悠,歲月不朽。一段波瀾壯闊的元朝歷史,一種堅韌無畏的民族精神,在文化傳承中歷久彌新,在保護發展中重煥光彩。蒙元文化的神韻和魅力,閃耀在歷史的星空里,也濃縮於小鎮的景觀中。去往蒙古王城,找尋「鐵騎馳騁平疆域,金戈掃盪定乾坤」的昔日輝煌……



❹ 如何寫好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發展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

雲夢縣胡金店鎮中學

陳么安

新世紀要振興發展雲夢,
提升雲夢的後發優勢,
不一定走傳統工業發展道路。
我認為應在
「文
化旅遊經濟」方面下功夫。美國著名的旅遊專家托馬斯·戴維森曾提出,旅遊是關繫到國民教育、
社會進步、生態價值的社會經濟綜合體系。現在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幾乎是空白,而鄰近縣市
旅遊產業發展迅猛。雖然我縣沒有秦磚漢瓦,也沒有九寨溝、西雙版納那樣的大自然饋贈,但從
我縣的歷史傳統、生態環境與市民文化性格來看,以「文化經濟」的視野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發展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業,既可以拉動第三產業,又可彰顯文化特色,文化旅遊業作將會
成為雲夢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認為要發展「文化經濟」需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推廣城市品牌。推廣城市品牌實質上是弘揚一座城市的精神,雲夢弘揚的就是一種中華
孝文化精神,「黃香故里」呼喚的就是營建一個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園。例如可舉辦生態旅
游文化節,突出「弘揚孝子文化、打造旅遊品牌」的主題,舉辦文藝演出、風箏大賽、文化表演、
佛事廟會、攝影展覽等大型活動,吸引遊客,知名學者、藝術名人齊聚共賞美景,用他們的筆墨
和鏡頭鮮活的反映優美的生態、淳樸的民風,這樣全方位的宣傳和推介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
文化底蘊,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了文化與經濟和旅遊的融合,提高
了旅遊的檔次和水平。著力發展楚風文化、詩詞文化、竹藝文化、龍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雲夢生態農業牌,開發出一系列優質生態的旅遊產品。

二、美化城市建設。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應該是「形神兼備」的城市,關鍵是要有優美的自然
環境和市政景觀。我縣應建成生態農業的綠色環境,打造「兩園一基地」,保留大量頗具楚風的
民居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休閑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觀。

三、打造文化節慶。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節慶活動中可以得到彰顯,國內不乏成功
的範例。如大連的「服裝節」,哈爾濱的「冰雪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等等。雲夢作為孝
子文化中心,
應精心打造一個讓遊客與市民都產生
「認同感」

「歸屬感」

「世界孝子文化節」

將文化旅遊融入城市建設,以文化節慶進行文化營銷,從而拉動酒店業、建築業、休閑服務業等
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須擁有豐富多彩的故事,這是最能吸引遊客前來考察觀光的
動力。韓國的「大長今」,江浙的「白蛇傳」,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好奇的目光。其實,雲夢的
先民們當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程,不知蘊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縣歷史名人孝
子黃香、傳奇人物伍子婿、蓋世之傑吳祿貞、太守陶侃、理學名士趙復、著名學者鄒觀光、清代
名臣許兆春„„又有多少饒有趣味的傳奇素材,文人作家們大可以馳騁藝術想像力,創造出引人
入勝的城市故事來。如何「設計、包裝」雲夢,應該進一步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

五、創造文藝精品。「文化雲夢」離不開文藝精品。近年來,雲夢在文藝創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涼》、京胡獨奏《楚調新韻》、長篇歷史小說《千古孝子黃香》縣楚劇團創作
的小戲《吊子賣鞋》、雲夢皮影。都是難能可貴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文藝創作。因此雲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更多非雲夢籍的人才參與到「文化雲夢」的
建設中來。

六、文化旅遊發展思路。文化旅遊開發必須規劃先行。要立足於雲夢文化旅遊資源的實際,
樹立大旅遊、大市場的觀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抓好旅遊基礎設
施建設,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礎設施條件。在招商引資方面,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
制定招商引資發展文化旅遊的優惠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文化旅遊開
發建設,從而真正做到誰投資、誰受益。聘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從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
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把項目前期工作做好。將自然景觀進行文化包
裝,使其更富有靈氣和誘惑力,滿足遊客求新、求異,追求享受獨特民風民情的心理,實現游中
有景、有物、有獲。另外要在宣傳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媒介把文化與旅遊資源結合起來面向國內
外宣傳,增加文化雲夢旅遊資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雲夢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發展的雲夢旅遊文化,潛力無限,也任重道遠。

閱讀全文

與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