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地產聯動的產業有哪些
房地產是過去十年拉動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可以聯動的產業有:建設期硬體建材大產業、工程服務相關產業、金融業、媒體產業、相關服務產業等,建成後裝修業、家電業、傢具業、電纜業、電氣產業、環保節能產業、物業服務業,等等,太多了,後期還能帶動商業服務業等
② 冷鏈物流如何與農業產業聯動發展
冷鏈物流與農業產業聯動發展方法:
1.統籌多方協調
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建立政府、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聯動機制,制定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發
展規劃。根據中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和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特點,建立多種組織形式並存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發展區域內農產品短途冷鏈物流體系: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跨區域的農產品長途冷鏈物流體系。實施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推動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2.整體梯度推進
選擇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先行試點。
充分調動冷鏈環節行為主體的積極性,特別是重點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根據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以及區域資源稟賦和優勢農產品布局,積極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選擇重要品種(高價值量農產品,如熱帶水果;易腐敗產品,如肉類等)建立冷鏈通道試點。一是在大城市開展「生產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鏈物流試點和「生產基地+大型批發市場+配送中心+超市」試點。二是在農產品出口優勢產區開展「加工企業+生產基地」冷鏈物流試點和「加工企業+生產基地+第三方物流」試點。在總結示範、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國輻射、推廣。
3.建多元化機制
加大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加拿大冷鏈物流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不管是物流企業、批發市場。還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階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導資金的投入至關重要。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一方面,在硬體設施建設、微觀技術和宏觀管理上還缺乏經驗;另一方面。由於從「田間一餐桌」整個物流過程鏈條太長,一家企業難以完成冷鏈物流系統建設。2005年,中國物流業增加值為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物流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更需要政府對現有的交通運輸、倉儲、配送各環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據冷鏈物流自身發展的特點和發展的實際需求,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並逐步形成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依據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種形式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要求,政府引導資金支持的對象,一是大型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產地加工企業。支持的重點內容主要是硬體設施建設、分析檢測設備、標準的制定與人員培訓等。
4.重視科技作用
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和硬體建設水平,加強生產、儲藏、加工、運輸、銷售各節點技術的改造與升級,全面推動中國農產品冷連物流跨越式發展。一是繼續加強運輸主幹線及其附屬場站的基礎設施改造,盡快形成與多式聯運相適應的配套的綜合運輸網路及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二是鼓勵GPS、自動識別等技術的應用,通過網路平台和信息技術將承運人、用戶、製造商、供應商及相關的銀行、海關、商檢、保險等單位聯結起來,實現對貨物的全程監控和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會整體運輸效率;三是引進、推廣自動化冷庫技術和庫房管理系統、真空預冷技術、無損檢測與商品化處理技術、運輸車溫度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技術,提高技改能力和技術更新能力。
5.制定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檢查與監督機制。
6.出台相關政策
為了盡快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必須盡早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宏觀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將冷鏈物流技術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和科技計劃;加大國家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設立專項基金,並列入預算;加大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火炬計劃、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國際合作等項目計劃的資助強度: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平台建設,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部門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質量標准與檢驗中心、食品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等國家工程項目建設中,給予優先支持。在財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議把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國家投資、政策引導和吸引外資的戰略重點,在預算安排和工農業建設項目計劃中,給予集中支持和傾斜;適當考慮冷鏈物流企業、批發市場、配送中心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業實行優惠貸款政策,包括低息、貼息、放寬還貸期限、放寬抵押條件、支持外資介入等。在產業政策方面:盡快理順多部門管理的局面,成立協調組織,理順科研、生產、貿易等部門的關系;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根據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布局引導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合理布局;加速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建設,引導一體化發展。在貿易政策方面:鼓勵、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採取有效手段和政策,扶持與保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商標和品牌,擴大其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引進、消化發達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包括項目、設備儀器等硬體,以及產權許可證貿易或軟體貿易。
7.制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將加速冷鏈物流市場的快速擴容,規劃實施後,我國將增加1000萬噸冷藏庫的能力,預計將帶動社會投資2000億。編者也從空調製冷大市場專家口中獲知,農產品作為冷鏈物流中最大的市場,其消費市場遠超工業方面的需求。空調製冷大市場的專家還表示,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食用動物蛋白、奶製品和即食類方便食品,以及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中國對冷鏈基礎設施的需求正變得空前巨大。但在市場擴容的同時,區域性的分化也非常嚴重,在一些經濟發達和靠洋沿海的大城市,國際性、區域性的盛會,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使得一線城市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鏈市場也有了顯著增長。再如如青島和大連,作為重要的出口市場,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雖然,區域冷鏈經濟的崛起未必能代表全面的冷鏈物流產業的成長,但是其快速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③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區域聯動發展
長三角將迎產業整體升級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送審稿)於2006年制定,提出未來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將是以上海為「核心」,以沿長江、沿杭州灣等6個「發展帶」為框架的區域聯動發展。「一核六帶」被視為該區域總體布局的框架。
徐逢賢透露,「一核六帶」是此次《規劃》的重點內容。據悉,規劃包含的主要內容還包括長三角地區內蘇北、滬寧、杭州灣等區域的具體劃分;各區域內將振興的重點產業是哪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將「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由上海擴大到了長三角,這一區域整體的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而由此帶來的產業轉移和升級,也將給長三角的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
相關專家表示,長三角地區在經濟發展水準、產業結構、居民生活質量、職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發展並不平衡。此外,由於對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重視和認識程度不一,出現了諸多城市將發展定位為「上海的後花園」的現象。
徐逢賢認為,《規劃》實施將有效打破這些不平衡。從產業結構方面看,新政策將引導一大批高科技產業向該地區加速布局,使該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協調。從地區方面看,現階段最發達的上海市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將傳統產業直接轉移目標推向中西部地區,而不再向長三角其他城市轉移,長三角其他城市也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全面向內地轉移傳統產業。從城鄉差距方面看,蘇南及浙江平原地區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城鄉一體化發展最快的地區,城鄉差距縮小,也有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④ 行業聯動是什麼意思
這位知道朋友你好,你提的問題是不是「產業聯動」? 產業聯動是指在一個專區域的產業屬發展中,不同地區通過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區域內產業的優勢互補,實現區域產業的協同發展,從而達到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的目的。
⑤ 如何推進產業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聯動發展。單純復制的別來
發展就是要讓人民的錢包鼓起來,然後他們去消費獲得更好的物質和精神服務。
港口的發展方向,水產,貿易
產業群,目前城市都有在建設工業園,根據當地的產業現狀發展。比如你這個城市有哪些強項的傳統行業 + 引進的先進企業來帶動。
城市群,促進城市建設,服務行業房展,促進內需消費。
其實政府要發展一塊地方,城市好很重要,城市是給他周邊的企業,港口提供服務的配套設施。
為什麼上海的發展的這么好,是因為城市大,交通發達,人口多,消費大,它需求的生產供給就大,企業到上海發展,能更方便找到買家和供應商。
勞動力和消費力,看我看來是一個概念,一個地區,如果勞動力缺乏,同樣的消費能力就差。產業,城市的發展,首要解決的就是就業。比如我現在要從家裡去另一個鎮上班,但是兩個距離70公里的縣鎮,之間沒有公共汽車上下班,很多人都是這樣出現了「留守」的現象,交通落後,縣城發展不起來,市區孤立,市的發展最終局限於市區的人口。落後地區發展不起來,發展好地方更好,兩級分化,兩地分化,如果沒有政府大投入,這將是必然的現象。一個市的發展如果連地理上交通上都連不起來,就不要談什麼聯動發展。
⑥ 如何推進蘇南、蘇北產業聯動發展
為消除區域經濟差距,實現共同發展,當前我國各個省份都在為尋求區域間的產業聯動而努力。有關專家通過對蘇南與蘇北產業聯動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蘇南與蘇北產業聯動的相應對策。 影響蘇南與蘇北產業聯動的主要因素 有利因素:產業互補性強。蘇南與蘇北的資源稟賦存在一定差異,經濟技術水平存在明顯差距,兩地主導產業也存在不同,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實施產業聯動具備一定的客觀基礎。政府政策支持。為實現全省經濟共同發展,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加大對南北產業聯動的政策支持力度。蘇南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蘇南經濟現已步入工業化後期階段,正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壓力,必然要把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而蘇北恰好具備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能夠接受蘇南產業的轉移。蘇北投資環境趨於優化。隨著南京二橋、江陰長江大橋等的建成,江蘇南北的交通運輸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便捷。同時,蘇北地方政府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創新投資發展環境,大力營造重商、親商、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為江蘇南北產業聯動發展帶來極大方便。制約因素:空間位置的制約。江蘇在空間上分為蘇北、蘇中、蘇南三個區域,遵循梯度推移規律,蘇南產業主要向周邊鄰近地區輻射,可以說蘇中在一定程度上阻攔了蘇北與蘇南的產業聯動。地方利益驅動下政績考核制度的制約。現行的幹部政績考核制度主要考核地方的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指標,而對反映區域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指標涉及不多。部分地方官員為了片面追求地區生產總值,而不顧客觀規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蘇南向蘇北的產業轉移。產業集群效應的制約。目前,蘇南產業發展已形成一定的集群效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蘇南一些「夕陽產業」的壽命,提高了產業轉移的門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蘇南與蘇北產業聯動的發展。 蘇南與蘇北產業聯動的對策 一是擴大南北掛鉤。在蘇北與蘇南已有市級掛鉤合作關系的基礎上,確定南北縣區的掛鉤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掛鉤合作的長效機制,使掛鉤各方都能從掛鉤合作中獲益。二是直接投資。蘇南地區可將一些「夕陽產業」直接轉移到蘇北地區,利用蘇北地區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自然資源成本,以及優惠政策,使得此類產業成為蘇北地區的「朝陽產業」,推動其持續發展。三是技術合作。當前,蘇南在某些產業和產品方面較之蘇北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為推進蘇北地區技術進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蘇南的企業可以向蘇北直接轉移技術;或者以技術作為一種投資資本在蘇北合資建立企業;或者和蘇北聯合開發新技術。四是交通通訊設施共建共享。受行政分割影響,目前蘇南與蘇北交通和通訊設施建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網路體系。因此,未來蘇南與蘇北要統籌規劃,聯合投資建設,聯合開發與經營,要加強交通和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以此帶動區域間產業聯動發展。
⑦ 什麼是產業聯動
產業聯動(Instry Linkage) 產業聯動是指在一個區域的 產業發展 中,不同地區通過 產業結構 的 戰 略調整 ,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區域內 產業 的優勢互補, 實現 區域產業 的協同發展,從而達到優化 區域產業結構 、 提升產業能級、增強區域產業 競爭力 的目的。在實踐中, 產業 主體之 間的相互聯系和合作表現為多種形式。在 生產要素 上,表現為 資金 、 技術、勞動力等的相互流動或形成一些統一的要素市場;在 企業 層面 ,表現為 企業 跨區域的 投資 、 並購 等 經營 活動,企業之間基於 產業鏈 的垂直聯系或基於 聯合技術 攻關、 市場 開拓等共同目標的水平合作; 在政府層面, 表現為為了區域的共同發展而採取的共同制定產業規劃、 產業政策 等 產業合作行為;在社會層面,一些產業 社會組織 為了整體產業利益而 採取的制訂共同的產業標准、行業規范等行為。
⑧ 什麼是農業產業聯動
農民居住社區、示範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這三區連結互動,創造更大發展和利潤和更好前景
⑨ 上下游產業鏈聯動的好處
這種產業鏈是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
⑩ 房地產聯動的產業有哪些
太多了,像活動公司、宣傳媒體公司、報廣、網路媒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