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遂昌文化產業

遂昌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5 20:04:29

❶ 浙江遂昌有什麼特產

遂昌是毛竹之鄉,所以有很多毛竹製品都是他的特產,還有許多的竹炭產品,像竹炭花生就比較好吃。還有烤薯、龍谷麗人茶,山茶油。。。

文化產業園策劃和文化產業園規劃怎麼做

文化園策劃和文化園規劃-綠維創景-做的非常好,綠維創景一直都專注於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模式的創新研究,提供旅遊景區文化提升與情境體驗創新、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古城、歷史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等項目的策劃、規劃、設計及投資運營咨詢全程專業服務。浙江省遂昌縣王村口紅色古鎮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浙江省遂昌縣獨山古村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永安長城景區重點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海南永慶佛教文化景區全案策劃等都是很好的證明。

❸ 遂昌的地理位置

遂昌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地處錢塘江、甌江之源頭。東倚武義、松陽縣,南鄰龍泉市和福建浦城縣,西接江山市,西北與衢州市區接壤,北和龍游、金華市區毗連。介於東徑118°41′-119°30′北緯28°13′-18°49′之間。東西最大距離約78.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66.6公里,總面積253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2.56萬公頃,佔88.83%,耕地面積1.03萬公頃,佔4.0%,水域面積1.8萬公頃,佔7.11%。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縣之稱。

❹ 麗水的旅遊資源

麗水,又叫「浙江綠谷」。她位於中國浙江省的西南部,與中國市場經濟發源地之一溫州相鄰。麗水古稱處州,始名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歷為州、郡、路、府駐地,是浙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區設在蓮都區,下轄蓮都、龍泉、青田、縉雲、松陽、遂昌、慶元、雲和、景寧九縣(市、區),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8萬。

麗水資源豐富、生態優良、山青水秀、風光優美。麗水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試點地區。森林、水能、綠色產品、礦產、野生動植物等佔全省首位。全市森林覆蓋率79.1%,被譽為「浙南林海」和「華東天然氧吧」。八百里甌江貫穿全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百山祖、九龍山等浙江綠谷「十大峽谷」和「十佳景點」神奇而美麗,是科學考察、觀光旅遊、休閑養生的最佳去處。

麗水古跡眾多、文化燦爛。有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遂昌好川文化;有宋代中國五大名窯之一的龍泉青瓷哥窯遺跡;有1500年歷史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濟堰;有北宋時期的松陽延慶寺斜塔;有明代著名劇作家、《牡丹亭》作者湯顯祖的故居。有享譽國內外的民間工藝品龍泉青瓷、寶劍,青田石雕,遂昌黑陶。還有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景寧。攝影和「巴比松」油畫獨具魅力。「中國攝影之鄉」使麗水成為攝影藝術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麗水處於上海浦東經濟開發區輻射帶,基礎設施完善。全市以330國道為主線,11條省道為骨乾的高級或次高級公路網路基本形成,通車里程達4400餘公里,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金溫鐵路穿越而過。與溫州機場和萬噸級海港緊緊相連。全市已實現了通訊傳輸光纜化電視交換程式控制化,並開通公眾數據通訊網。全市電力形成22萬伏主網架,各縣(市、區)11萬伏網路的電力輸變系統進入大電網。

麗水極具後發優勢。以納愛斯為代表的特色工業,如竹木加工業、電力工業、醫葯工業、皮鞋羽絨業等脫穎而出。食用菌、水乾果、茶葉、高山蔬菜等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綠色產品不斷集聚,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文明安定,生活環境日益完善。2001年GDP、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在「生態立市、綠色興市」戰略要求下,按照「發展綠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戰略,正在建設「秀山麗水、浙江綠谷」戰略目標。目前,麗水正成為華東最有發展前景的地區之一。

❺ 邃昌哪有好玩的地方!

遂昌縣是中國竹炭之鄉、中國菊米之鄉和中國龍谷麗人名茶之鄉,現轄9個鎮,11個鄉,7個社區,390個村,縣域面積2539平方公里,總人口22.6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妙高鎮。 遂昌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縣,縣人民政府駐地妙高鎮。該縣三仁畲族鄉好川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是浙西南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生息、繁衍。據考證,遂昌夏、商、西周時屬越,春秋屬姑蔑,戰國越亡屬楚;秦統一中國後,分郡縣兩級,屬會稽郡太末縣;西漢分三級制,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太末縣。 遂昌建縣:《後漢書. 郡國志》劉昭注,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孫權分太末縣南部地始置遂昌縣;《宋書.州郡志》載:「孫權赤烏二年(239年)分太末時更名曰平昌。」清光緒《遂昌縣志》卷一載:「平昌縣以去十五里兩山前後平疊如昌字,故名」。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復稱遂昌。東漢末年,其時地廣,約含今遂昌縣和龍泉、慶元縣大部,金華縣(原湯溪縣)部分地。 南朝屬東揚州東陽郡或揚州東陽郡,變動頻繁。隋開皇九年(589年)至大業元年(605年)撤縣,屬東揚州括州和東揚州永嘉郡。光緒《浙江通志》卷四載:「唐武德時復置尋省入松陽」。《舊唐書》載:「唐武德八年(625年)撤縣入松陽」遂昌自隋開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據《大明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皆謂屬處州。 唐景雲二年(711年)遂昌縣復置,屬江南道括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貞元三年(787年)先後屬江南東道括州,江南東道縉雲郡、浙江東道括州、浙江西道處州、浙江東道處州。五代吳越國地,屬處州。宋時屬兩浙路處州或浙東路處州。元時先後屬江淮行省處州路,浙江行中書省處州府。明時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清光緒《遂昌縣志》卷一載,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八、九兩都與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清時先後屬處州府,浙江軍政府處州軍政分府。1912年屬浙江省都督府,1914年屬浙江省長公署甌海道。1927年至1949年5月屬浙江省第九(麗水)、第六(麗水)第三(衢州)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遂昌縣城解放,屬浙江省第三專區(1949年10月改稱衢州專區),1955年3月改屬金華專區。1958年10月松陽縣並入。1963年5月改屬麗水專區。1982年1月恢復松陽縣,同屬麗水地區(今麗水市)。 遂昌人文景觀迷人,自然條件優越。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曾於1593—1598年在這里任知縣5年,完成了名著《牡丹亭》,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人文遺跡;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獨山村的「明代一條街」至今保存完好;1997年發掘的好川墓地,被列為全國考古重大新發現,好川文化被正式命名,並成為繼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後的又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王村口紅軍挺進師革命舊址群,使人更加緬懷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省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不僅有神秘的「野人」之謎,更有迷人的風光和眾多珍稀動植物;國家森林公園白馬山——神龍谷國家森林公園青山環抱,煙鎖碧翠,自然景色美不勝收。 近年來,遂昌縣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茶葉、竹業兩大農業主導產業初步形成,特種紙、金屬製品、木製品、精細化工、礦產、水電開發等六大行業為主導的工業框架基本確立,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先後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省級文化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計劃生育紅旗縣、省級擁軍優屬模範縣、省級「兩基」工作先進縣、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等多項榮譽稱號,1995年以來文明縣城創建工作一直名列麗水市前茅,2001年是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1個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之一。2001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9億元,同比增長13.2%;財政總收入達19043萬元,同比增長41.79%。農業總產值5.7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448元。效益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全縣農業生產呈現「減糧、擴經、增效」趨勢,茶葉總產量2234噸,產值3588萬元,筍產量(折干)1907噸,產值1335萬元;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2.5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35家,總產值14.53億元。鄉鎮個私企業穩步發展,實現產值8.2億元。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外貿自營出口達1309萬美元。第三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億元。 遂昌縣「十五」期間的總目標是:農村達到小康水平,工業進入工業化中期。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工作思路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基礎,以「生態立縣、綠色興縣」為基調,以構建新體制、新特色、新優勢、新格局為著力點,全力提高縣城的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水平,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一是實施「效益農業」戰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重點抓好竹業、茶葉兩個主導產業。規劃到2005年,毛竹林面積達到26萬畝,實現竹業產值4億元;建成無公害名優茶基地3萬畝,實現茶葉產值1.4億元。二是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工業和對農業資源轉化的加工業,堅持優化結構和擴大總量並舉,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全縣工業產值實現翻番,完成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三是實施城市化戰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由以農業人口為主體轉向城鎮人口為主體,依託縣城和重點建制鎮,在推進城市化上實現突破;以交通和能源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經濟發展的硬環境。四是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以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企業為重點,加快縣域科技進步;以產業化的思想加快發展教育,在確保義務段教育的基礎上,爭取到2005年初中升高中比例達到85%;加快發展廣播、電視、體育等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滲透和推進作用。

❻ 蓮都區、龍泉市、松陽縣、雲和縣、青田縣、縉雲縣、遂昌縣、慶元縣、景寧縣分別有什麼美譽

縉雲縣,簡稱縉,隸屬浙江省麗水市,是「革命老區縣」、「中國麻鴨之鄉」。地處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區,位於北緯28°25′-28°57′,東經119°52′-120°25′,東臨仙居、永嘉,南連青田,西鄰蓮都、武義,北接永康、磐安,面積1503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為4.6平方公里,轄9鎮15鄉642個行政村。郵政編碼321400,長途電話區號為0578。 縉雲縣始建於武周萬歲登豐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內古縉雲山而得名。縉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號名。置縣後,屬括州。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為處州,沿屬處州,1949年5月,縉雲解放,屬麗水專區。1952年改屬金華專區。1963年復屬麗水專區。1968年麗水專區改為麗水地區,隸屬不變,2000年麗水地區改為麗水市,隸屬不變。縣人民政府駐地是五雲鎮。 縉雲縣地處括蒼山與仙霞嶺的過渡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全縣總面積80%以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主峰大洋山,海拔1500米,為括蒼山脈最高峰,壺鎮、新建是境內兩塊最大的河谷盆地。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由於地勢高低懸殊,形成「一山有四季,山前山後不同天」的垂直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7℃,7月平均氣溫29.2-24.5℃,極端最高溫達41.9℃,1月平均氣溫5-2.3℃,極端最低溫達-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無霜期245天。主要河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分屬甌江、錢塘江、靈江三大水系。好溪為境內最大河流,自東北向西南斜穿全境,幹流全長100餘公里。流域面積791.8平方公里,全縣水資源豐富,年平均徑流量13.69億立米方,人均佔有水資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總蘊藏量8.3萬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資源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盤溪電站為「一水多用,梯級開發」的典範,為聯合國指定的亞太小水電技術培訓實驗基地。 縉雲縣境內非金屬礦產極為豐富,已發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潤土、石英砂、螢石等。其中,沸石貯量約3億噸,居全國第四,質量第一。建材礦產以凝灰岩、花崗岩為主。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為麗水市主要產糧區之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1994年,仙都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被評為4A級旅遊區。鼎湖峰號稱「天下第一奇峰」,相傳為黃帝升天成仙之地。黃帝文化源遠流長,黃帝祠宇是中國南方朝拜軒轅黃帝的中心,已與陝西黃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該景區逐步成為浙江西南旅遊熱點和影視天然攝影棚。仙都「奇峰異石」、「田園風光」、「黃帝文化」集於一身,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每年遊客達100多萬人次,旅遊業年總收入3億元左右,旅遊業已成為該縣三產的龍頭。 全縣人口為43.6萬,其中60歲以上人口為5.8萬,佔全縣總人口的13%,已進入老齡化縣。性別比例為108:100。平均壽命為75歲。民族以漢為主。 近年來實施了「開放興縣、工業強縣、生態立縣」的三大戰略,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快發展。2003年實現生產總值34億元,同比增長15.5%;工業農業總產值63.65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工業總產值56億元。財政總收入3.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億元,增長54%。全年實現自營出口總值6220萬美元。全社會出口收購總額13.8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153元。人口自然增長率4%。 [區位交通]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金溫鐵路縱貫南北,穿城而過,建設中的台縉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北到省會杭州為2.5小時路程,到上海為4小時路程,已納入上海四小時交通圈。到周邊市所在地僅1—3小時路程。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工業經濟]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是全縣經濟主導產業,主要經濟增長點。2003年工業產值達56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88%,實現了兩年翻一番目標。工業園區是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主要平台。新碧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20平方公里,是該縣規模最大的工業園區,處在麗水市北大門,利用與永康接壤的區域優勢,主要接納永康等周邊縣市的輻射,接受產業轉移,實現產業對接。五東、壺鎮兩個城市功能區是該縣另外兩個重要工業基地。五金電動機械、縫紉機、燈管、摩配件(電子儀表)、建材製品為本縣五大優勢行業。 [基礎設施]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針對縉雲地處山區,縣城城區面積小,集聚力非常有限的實際,提出圍繞「再造一個新城」目標,突出抓好新區開發。近年來共投入城市建設資金8億元,加快了縣城新區開發,縣城城市規模已由原來的2.41平方公里擴大到2003年底的4.6平方公里,新區集聚人口1.5萬人,縣城常住人口從1998年的不足4萬增至2003年5.5萬。連接區域內外和城鄉的水、電、路、訊等設施不斷完善。全縣電話普及率達75%,行動電話實現鄉鎮基本覆蓋,有線電視用戶覆蓋達50%以上。城鄉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 [農業農村]農業主導產業是麻鴨(畜禽養殖)、黃花菜、高山蔬菜、茶葉等,全縣有15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6萬戶。2003年有13家企業的18個農產品被認定為浙江省綠色農產品,有14個農產品生產基地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筍峰」、「蠶峰」等3個品牌茶葉被中科院認定為有機茶,實現了我縣有機食品零的突破。農村工作得到加強,2004年初出台實施了《縉雲縣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試行辦法》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先貸款、免費培訓等多項優惠政策,建立健全了城鎮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各項制度。全縣享受低保的對象共3131戶5263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小康縣建設工作穩步推進,2003年,全縣共有76%的鄉鎮、57%的行政村通過了市級小康驗收。壺鎮鎮湖川村被授予全省首批小康示範村。 [社會事業]重視科技發展,2003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教育是縉雲縣一大品牌,2003年初升高比例為84%,提前實現「十五」全省目標,高考升學率穩居麗水市第一,上線人數是麗水市9個縣市總和的三分之一。縉雲中學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文體活動蓬勃展開。醫療服務能力水平進一步提高。生態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2003年通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驗收。 仙都,在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岩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為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峰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仙都風景名勝區由仙都、黃龍、岩門、大洋四大景區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筍」。峰巔蒼松翠柏間蓄水成池,四時不竭,相傳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架鼎煉丹,跨龍升天時,鼎塌成湖,故稱「鼎湖」。黃帝祠宇作為仙都風景名勝區最主要的人文景觀,與陝西黃陵遙相呼應構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陽谷,相傳是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歷代摩崖石刻達60多處,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於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出時任縉雲縣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最負盛名。 帥哥天下處處有,俊男不獨在縉雲!呵呵。 參考資料:<a href="http://www.jinyun.gov.cn/zjjy/jygl/qhfw/" target="_blank">http://www.jinyun.gov.cn/zjjy/jygl/qhfw/</a>

❼ 我的故鄉——遂昌(介紹)

遂昌縣位於浙西南,錢塘江、甌江上游,東倚武義、松陽,南鄰龍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與衢江、龍游、婺城相連。全縣總面積2539平方公里,總人口22.62萬,轄9鎮11鄉,389個行政村,7個城市社區。

遂昌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遂昌建縣於公元218年,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曾在這里任知縣5年,寫就了戲曲名著《牡丹亭》,湯公「興教、勸農、安民」之政聲、「清政愛民」的治縣方略流傳深遠;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獨山村的「明代一條街」至今保存完好;97年發掘的好川文化遺址被列為全國考古重大新發現。遂昌是一個革命老區,1927年1月成立中共遂昌支部,同年10月建立遂昌縣委,南方三年游擊戰時,粟裕、劉英曾率部隊建立了以我縣王村口鎮為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

遂昌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縣。全縣有耕地15.5萬畝,人均0.69畝,擁有林業用地327.7萬畝,人均17畝,林木蓄積量5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1.3%,是浙江省林業大縣;縣境內河流分屬錢、甌兩系,水力資源蘊藏量40萬千瓦,可開發資源30多萬千瓦,總蓄水量7000多萬立方米,現有水電裝機容量8.9萬千瓦,在建的水電裝機容量3.7萬千瓦;全縣已發現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點80餘個,有金、銀、銅、鋅等30餘礦種,遂昌金礦被譽為「江南第一大礦」,全縣瑩石儲藏量為5000萬噸,居全國縣(市)首位;遂昌「龍谷麗人」茶具有高山雲霧特色,獲得國際金獎;遂昌竹炭和石練菊米以其特色優勢,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竹炭之鄉」、「中國菊米之鄉」 和「中國龍谷麗人名茶之鄉」。遂昌縣自然景觀獨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不僅有神秘的「野人」,更有迷人的風光和珍稀動植物;烏溪江水庫青山環抱,流域面積1498平方公里;集神龍谷、白馬山、湖山等風景區為一體的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色美不勝收。

遂昌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縣。近年來,遂昌縣委、縣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創業,深入實施「工業強縣、開放帶動」 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是經濟實力得到增強。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財政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2億元。外貿自營出口總額5546萬美元,同比增長52.6%。農民人均收入3290元,比上年增長8.5%。主導產業漸趨明晰,形成了以金屬製品為主導,特種紙、精細化工、竹木製品等行業競相發展的工業格局和竹、茶兩大農業主導產業。

二是效益農業初見成效。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24億元,增長8.1%。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25.56萬畝,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被評為全省2004年度糧食生產先進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主導產業增效明顯。全縣茶葉實現產值1.43億元,增長26.5%,「龍谷麗人」茶被評為省、市名牌產品;竹產業實現產值4.03億元,增長43.9%;高山蔬菜實現產值5225萬元,增長23%。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建成無公害茶園6萬畝、無公害竹筍生產基地8萬畝。

三是工業經濟持續增長。2004年全縣實現工業產值45億元,增長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75億元,增長35.4%,全縣擁有上億企業6家,形成了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元立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金屬製品生產基地,跨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凱恩集團被國家確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該集團下屬的凱恩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於2004年7月成功上市,成為麗水市首家上市公司;利化有限公司被確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木業有限公司分別在龍泉、松陽、衢州、富陽、福建、江西、安徽、廣東等地投資興辦同類企業,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纖維板生產企業,並進入世界同行前20強,該公司已完成上市輔導期。

四是基礎設施初步改善。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5.43億元,增長31.9%。雖然受到土地、資金和設計變更等因素的嚴重製約,重點項目建設依然得到較好推進,龍麗高速公路遂昌段全線路基基本成型,鄉村康莊工程進展順利,220kv遂昌輸變電工程順利實施,周公源電站建設進展較快。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全面實施舊城改造工程,道路、綠化、供水等公共設施漸趨完善。通訊事業快速發展,實現了全縣20個鄉鎮、主要公路沿線、主要景點通行動電話。

五是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廣泛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名列全市前茅,是麗水市唯一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創建文明縣城先進縣,2002年率全市之先被評為市級文明縣城。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計劃生育紅旗縣、省級擁軍優屬模範縣、省級「初保」工作達標縣、省級「兩基」工作先進縣、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六是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活。民政、社保、工會、殘聯等單位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14205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150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538人;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4年共有保障對象3702人,年支出保障資金16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平穩運行,截止2004年底,全縣2825人次共報銷413.6萬元,參加2005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達16.5萬人,參保率為86.85%。「五保三無」集中供養工作有序推進,全縣投入300萬元資金完成妙高等6個中心敬老院的改擴建,共有304位老人入住中心敬老院,集中供養率達70.86%。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截止2004年底,參保人數達2538人。加大了城鄉統籌的工作力度,大力實施下山移民工程,全年審批下山移民546戶2026人;烏溪江庫區困難群眾下山脫貧工作進展順利,2004年度將完成2180人的下山脫貧任務;首期灘坑移民510人建房工作實施順利。全面啟動實施「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全年組織職業技能培訓3327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6170人次、引導性培訓1830人、已轉移農民工培訓2371人,實現向非農產業轉移4601人。村莊整治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扎實推進。

七是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黨的根本建設抓深抓實。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將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認真貫徹落實《幹部任用條例》,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遂昌縣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幹部工作操作辦法》等系列文件。以農村、城市社區、非公有制企業、新社團組織為重點的基層黨建工作扎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機關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行政行為逐步得到規范,機關作風有了新的改進。緊緊抓住糾正領導幹部不廉潔行為和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兩個重點,加大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力度。

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主要有:一是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經濟運行中體制性、結構性、素質性的深層次矛盾比較突出;二是土地、電力、資金等生產要素供給與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城鄉統籌發展水平不高,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任務非常艱巨;四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各類矛盾在不斷化解的同時又不斷產生,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機制尚不健全;五是少數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工作作風、能力水平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回顧近年來的工作特別是2004年的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欠發達地區培育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是統籌區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和欠發達地區發展實際的戰略決策。省委、省政府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我縣加快發展的具體實踐以及業已形成的良好發展態勢,使我們對今後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❽ 遂昌去玩的話,什麼季節去最好

秋天的南尖岩很美,梯田層次分明,南尖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態攝影版基地。權還有很多農家種紅提,秋天也是成熟的季節。金礦公園隨時都可以去,跟季節關系不大。神龍谷看水,最好就要夏天去。。
遂昌的山路是號稱浙江最美自駕線路,一路過去都很美,有山有水有梯田。不過考驗車技,那個山路非常繞。

❾ 浙江麗水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

麗水市位於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閩兩省的結合處,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52萬,是浙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轄蓮都區、龍泉市及縉雲、青田、遂昌、雲和、慶元、景寧、松陽七縣,是浙江省面積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區。麗水市古稱處州,始名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至明洪年間,演變成處州府。
本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明顯的山地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小時。

閱讀全文

與遂昌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