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前計算機產業的發展
近期,台灣漢光29計算機輔助軍事演習舉行,此次演習以計算機模擬敵軍攻台及實際對抗的情形,針對演練結果進行檢討與系統重置,達成演習的目標。「中國威脅論」的主要鼓吹者蘭德公司軍事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台灣問題。蘭德公司的計算機模擬軟體進行了1700多次台海的作戰模式實驗。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計算機模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認為,未來的戰爭是
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需要符合信息化戰爭的模擬技術。首先信息化戰爭是聯合作戰,作為聯合作戰,通過現代戰爭的經驗來看,已經完全從機械化戰爭時代向系統作戰,綜合擴大到電子戰、信息戰、遠程精確打擊、聯合戰區導彈攻防等作戰樣式。這些作戰特點需要應用模擬技術為支撐的作戰實驗室來體現。
根據戰場環境模擬在作戰模擬中的用途,可以將其區分為數據模擬和感知模擬兩種描述方式,這兩種模擬描述方式互為作用,根據模型驅動而改變的數據模擬通過感知化展現給參訓人員,而參訓人員通過人機交互可以改變數據模擬的結果。下圖表述了戰場環境模擬兩種描述方式之間的關系。
當前,世界上的軍事強國都在利用模擬技術進行「網路中心戰」的研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戰爭的形態可以通過網路來共享、海陸空天統一作戰和聯合指揮可以通過網路來協調,各種武器可以通過網路來形成合力,在更大的范圍內打擊敵人。美國在這方面已有實際應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因此,打贏現代化信息戰爭,必須開展復雜系統的模擬研究,通過對戰爭這一復雜系統的模擬研究,能夠撥開信息化戰爭的「迷霧」,提高軍隊指揮與控制決策的效率與科學性,賦予部隊更強的戰鬥力和更高的戰場應變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萬科地產在中國新建住宅推廣日本的PC組裝構件和鋁模,是當今地產業前沿創新技術是否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目前中國地產業結構性均衡失當,亟待去庫存。在地產業,政府大力推廣綠色、節能、技術創新。國內幾家地產龍頭企業在住在住宅方面推廣PC組裝構建和鋁模技術,看似在房建方面走工廠化、模塊化的創新路線,但從安全形度來講實質是歷史的倒退。
唐山大地震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地震波非縱向剪切力,而是橫向剪切力,所以原來的唐山大地震中倒塌的幾乎全部是預制結構的房子,中國在唐山大地震後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禁止在城市高層建築使用預制結構品建房。故相關龍頭地產企業把砌塊牆全部變成鋁膜混凝土牆,反而浪費了更多水泥、鋼筋等資源(幫助國家去建築業庫存是有幫助的,所以他們不做聲),而頂板預制構件僅僅與牆體銜接不到三公分,且不說板面能不能承受每平方米600KG的力,一旦發生輕微地震更易倒塌。所有這些所謂新技術的房子從防震、耐用性能層面上講,根本不值得推廣(估計日本人自己都不在超高層住宅採用PC構建)。
C. 1、為什麼嵌入式系統中也加入BIOS環節 2、PC BIOS在PC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3、怎樣描述嵌入
第三題我抄覺得襲可以參照下面的論文和老師給的PPT的stage1和stage2
來寫http://www.cqvip.com/QK/97497A/200808/28608743.html
D. 大家認為電腦行業前景如何,未來發展的趨勢是怎樣的
近年來,傳統PC市場增速不斷放緩。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筆記本電腦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再次下降2.4%,出貨總量為6220萬台,是繼2007年以來,單季度出貨量首次降至6300萬台以下。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減少4.3%,總量為610萬,這是PC出貨量自2007年以來連續11個季度下滑,也是目前的最低記錄。
在前瞻產業研究院看來,PC市場在未來兩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下市場平靜並非消費者不願買,而是市場缺乏可以刺激到消費者的產品。傳統的電腦城在未來兩年之內估計全中國至少要關掉70%,而普通的手機店一天的人流是電腦城的10到20倍。
長久以來,智能手機、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可穿戴產品,創新不斷,新的技術也不斷涌現,消費者的體驗也在不斷優化,而反觀過去的主流計算終端PC卻落伍了,無論交互模式還是產品體驗也都亟待創新。
E. 人造PC石材行業發展能夠帶動環境的改善嗎
石材(Stone)作為一種高檔建築裝飾材料廣泛應用於室內外裝飾設計、幕牆裝飾和公共設施建設。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石材主要分為天然石和人造石。天然石材按物理化學特性品質又分為板岩和花崗岩兩種。人造石按工序分為水磨石和合成石。水磨石是以水泥、混凝土等原料鍛壓而成;合成石是以天然石的碎石為原料,加上粘合劑等經加壓、拋光而成。後兩者為人工製成,所以強度沒有天然石材價值高。石材是建築裝飾材料的高檔產品,天然石材大體分為花崗岩、板岩、砂岩、石灰岩、火山岩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造石的產品也不斷日新月異,質量和美觀已經不遜色天然石材。隨著建築設計的發展,石材早已經成為建築、裝飾、道路、橋梁建設的重要原料之一。
F. 蘋果和微軟的發展史對pc行業的影響
近日,微軟和蘋果在各自的新品發布上均將PC作為重頭引發了業內對於低迷的PC產業是否仍具有未來的重新思考。那麼PC產業真的像之前外界所言的沒有未來了嗎?
眾所周知,盡管PC市場低迷,但目前PC市場還有相當的存量市場。據相關統計,目前全球有5億台使用至少五年以上的舊PC仍在使用,這意味PC仍具備相當的存量,市場對於PC依然存在著需求(今年全球PC出貨量仍接近2億台),畢竟用戶仍然需要藉助它來完成辦公、學習、游戲、設計及其它任務,而這無疑為PC產業未來可能出現的反彈奠定了基礎,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是這個道理。關鍵是找出讓這些存量市場(用戶)更換新PC的理由。
提及更換新PC的理由,我們不妨看看今天發展迅猛的智能手機產業。眾所周知,智能手機用戶的換機周期僅在12—18個月左右,遠遠低於現在的PC市場,其中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就是智能手機創新之下的設計與應用。而這些恰恰是此前傳統PC產業所缺乏的。正如最大PC電腦製造商惠普CEO迪昂•韋斯勒(Dion Weisler)在年初惠普財報發布上所言:我覺得整個PC電腦行業就像是一個魚市。如果魚新鮮,你會感覺很好;如果魚不新鮮,你就不會買。現在的情況是,魚市裡出現了很多不新鮮的魚,而且價格很貴。誰的魚新鮮誰就賣得好。
不過隨著以英特爾為代表的PC產業的創新,這種狀況實際上已經發生了改變。即依靠PC產業基礎的晶元的創新,目前不僅大尺寸筆記本也可以做到很輕薄,輕薄本同樣可以擁有超長的續航能力、強大的性能,解決了之前輕薄、性能和續航不可兼顧的原有PC的矛盾,而 2合1設備(例如二合一筆記本)的誕生以及語音和指紋識別、快速充電技術等更多智能手機技術和功能的引入,現在的PC實際上已經不是之前業內認為的傳統PC。
例如藉助英特爾最新推出的第七代「酷睿」處理器Kaby Lake,PC廠商將能推出機身厚度小於1厘米的全新筆記本電腦;性能方面,第七代「酷睿」處理器每瓦性能比第一代「酷睿」處理器高出10倍以上,是第6代「酷睿」處理器的8倍,網路性能比第6代「酷睿」處理器高出19%,生產力應用程序性能比第6代「酷睿」處理器高出12%。這使得傳統PC不僅在設計上(例如更輕更薄),在應用上也提供了保障,並讓傳統PC廠商獲得較之前PC更高的利潤。
正基於此,據Gartner預計,盡管PC市場逐漸萎縮,但高端二合一筆記本市場的收入今年卻有忘增長,而這也是惟一可以增長的細分市場。其規模預計將達346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16%。至2019年,Gartner預計高端二合一筆記本市場將成為PC市場中收入最大的細分市場,可達576億美元。更為重要的是,相較於定價500美元(含)以下、毛利5%左右的傳統低端PC市場,高端二合一筆記本市場更有利可圖。定價1000美元(含)以上的二合一筆記本,其毛利可達25%。可見創新之下當下的PC市場不僅會有反彈增長的機會,同時由於其相較於傳統PC的高利潤,也勢必會進一步刺激傳統PC廠商在PC產業的創新熱情,進而在傳統PC產業鏈重新形成發展的正循環。
除了上述傳統PC產業鏈自身因為創新形成的正循環外,相關產業的興起也為PC產業的進一步創新發展提供了動力。例如這兩年興起的AR、VR和MR的熱潮。在此我們僅以最熱門的VR為例,業內知道,VR的前景在於能顛覆人們的想像,用虛擬世界帶來全新的體驗,但早期的VR設備因為屏幕反應有延遲,會讓用戶產生眩暈感,如果在PC硬體上做妥協的話,會嚇跑用戶。標準的PC游戲一般是30幀/秒,VR則要求每隻眼至少達到90幀/秒,解析度最低為2K,最佳為4K,這無疑對於PC提出了更高性能和體驗的要求,也是為何目前已有PC中僅有1%左右滿足真正VR體驗需求的真正原因。至於融合了AR和VR的MR,對於PC性能的要求則更高,不過隨著英特爾最新第七代「酷睿」處理器Kaby Lake的發布,由於其刻意強調處理器在4K內容,360度全景視頻,虛擬和增強現實應用程序方面的創新和體驗,上述指標在被滿足的同時,勢必會間接刺激該產業應用下PC的增長。
G. 美國電腦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急)
在規模向下優化的浪潮和激烈的價格競爭中,美國計算機業正在改變航向朝新的方向發展。盡管IBM公司的業績不佳很引人注目,然而許多美國企業正在實施改進生產系
統和轉換產品的新戰略。
領導世界新潮流
靠工作站異軍突起的惠普公司
「向惠普公司學習」這是美國計算機業的主管之間最近常說的話。惠(HP)公司在
1993年11月發表的經營報告令美國計算機業刮目相看。HP1993年財政年度的
全部營業額為230億美元,比1992年財政年度增長24%。其中純利潤增長較多,
為1992年財年的2.1倍,達到11.8億美元。以計算機部門的銷售額計,HP超
過了DEC公司,僅次於IBM而躍居美國計算機業的第2位。
眾所周知,HP公司過去一直以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而享譽全球,而其計算機部門是
在1986年後才引起業界關注。當時HP公司作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發展工作站
業務。當時的總經理的翰·Young曾指出「計算機的需求將從通用機向小型機方向發
展,工作站會成為一個大市場。」在計算機業,HP率先開發了信息處理能力強的RIS
C(精簡指令集計算)型微處理器,並將其用於工作站中。
正如HP公司的首腦們所預言的那樣,由於80年代後半期需求的變化,工作站市場
迅速擴大。1989年HP並購了與其競爭的公司,成為工作站領域世界級的大公司。沒
有IMB那樣龐大的包袱。從零起家的HP公司最近5年在計算機規模向下優化上力撥頭
籌,成為計算機業異軍突起的佼佼者,其銷售額成倍增長。HP總經理布菜特最近躊躇滿
志地說:「開發RISC過程中所集中的投資已成為今天HP公司強大的基礎。不言而喻
,我們現晨正著手下一步的發展。、果不其然,1994年新年的鍾聲敲過不久,1月1
3日HP宣布,推出世界領先的具有多媒體微機功能的單晶元微處理器,這將會大幅度地
降低多媒體微機和工作站的成本。以此為契機,1994年HP將在微機市場上一顯身手
,擴大市場份額,佔領其它大廠商的傳統領地。
向娛樂業發展的SGI
生產高性能工作站的SGI公司。正成為多媒體時代的領先企業。SGI公司將主要
生主可處理三維圖像的科學計算工作站。目前正積極地向娛樂業發展。該公司不僅參與了
非常叫座的科幻影片《侏羅紀公園》的製作,並於1993年決定與日本任天堂合作,開
發64位高級游戲機。此外,SGL還計劃於1994年春,向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時代
瓦納公司在佛羅里達州提供雙向播送使用的實驗變換器。
至1993年6月的財政年度中,SGI的銷售額比前1年增長25%,邁入了超過
10億美元的大企業行列。SGI公司的創業者、總經理克拉克認為:「目前是有像IB
M和DEC那樣正在苦戰的企業,然而也不少像SGI和HP那樣順利發展的企業。跨入
多媒體時代後,計算機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幻想和預見性並不是增長的源泉。1993年繼續成為微機價格戰中「贏家」的Co
mpaq公司,正是以本為日本企業的拿好戲的「規模向下優化」作為武器的。其在19
93年的美國市場上取得了銷售數量翻番的好成績。據於1993年底發表的93財年度
報告稱,Compaq的銷售額和純利潤均比1992年度增長1倍以上,首次實現了占
有美國微機市場10%。該公司總裁E.Pfeiffer提出,1996年Compa
q的目標是奪取世界微機業第一名。這將不再是夢想。
的確IBM業績不佳已成為世人議論的話題,然而美國計算機市場確實已呈現恢復的
趨向。據美國商業部的產業前景報告稱,計算機業1991年比1990年下降7.3%
,而從1992年起轉為增長。IBM 1993年比1992年增長7.8%,銷售額
達625億美元。而預計994年的增率為5.6%。
振興中的IBM
1.靠PowerPC盈利
1994年4月,剛接任IBM新總裁的L.V.Gershner就視查了位於佛
蒙特州Burlington(伯靈頓)的生產廠。他勉勵該廠職工時強調:「Powe
rPC對於IBM是至關重要的技術之一。」
PowerPC晶元是IBM與Apple共同研製的高性能微處理器,其運行速度
快而且價格低。IBM准備從攜帶型微機至巨型機全部採用PowerPC,一舉奪回其
對微處理器技術的主導權,並使PowerPC成為新的盈利工具。
然而,由於用戶手中還有IBM傳統機型上正在使用的龐大的軟體資產,因而IBM
產品不可能全部都採用PowerPC。
IBM已在更新產品生產線,並進行著成本結構上的轉換。IBM放棄了傳統的不解
雇員工的政策,近年來逐步裁減其職工。1990年頂峰時其員工為40萬人。計劃在1
994年底減為22.5萬人,精簡近一半人員。這種裁減規模在將解僱職工視為家常便
飯的美國也是空前的。
大規模精減已袂見成效。大部分華爾街的分析家們指出。IBM在1993年10~
12月的第4季度開始扭虧為盈。IBM的虧損趨勢已達谷底,已見到了業績復甦之兆。
2.打存官僚主義
新總裁L.V.Gerstner的辦公室里張貼著一個條幅,上書「從辦公桌看世
界是危險的」,Gerstner精力充沛地不斷推出一個個改變IBM的措施。199
3年9月IBM成立了「經營層董事委員會」,試圖打破公司內上下各級存在的官僚主義
。一委員會成員說:「原來可只考慮本部門的事。委員會成立後,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忙
於全公司的工作。」
公司的日常事務已下放給下級負責人。在制定規劃時,各部門負責人與Gerstn
er直接討論而作出決定。會議48小時前,Gerstner就要求把有關資料送到他
手中。在討論中,這位總裁經常突然發問,當下級支吾其詞時則會受到嚴厲批評。
向Intel公司挑戰
權威人士認為,今後在微機市場上決定成敗的關鍵是作為微機「頭腦」的微處理器M
PU。MPU目前占微QD機成本的30%左右。而Intel壟斷了80%的MPU芯
片市場。大型廠商採用非Intel晶元的僅有使用Motorola的MPU的App
le公司。多年來其它大微機廠商誰也難以擺脫Intel公司MPU的控制。
IBM、Apple和Motorola合作研製的MPU PowerPC是微處
理器領域中首次對Intel的真正挑戰。1994年春,除了Apple和IBM將分
別向市場推出裝有PowerPC微機外,台灣商及美國其它大電腦廠商也聞風而動。一
家大計算機廠商的總經理曾說:「在微機商戰中,能從Intel購得多少數量的MPU
就已決定了商戰勝負的一半。只有Intel公司是最大的贏家。」對Intel公司左
右市場的不滿溢於言表。
對於上述情況,Intel公司的總裁Andy Gruve稱:「迄今為止,對I
ntel的MPU的挑戰從來沒停止過,然而誰也不會成功。PowerPC也會例外。
」Intel公司已決定,投資50億美,至1995年底建成新的生產線,大幅度地提
高Pentium晶元的產量。
Compaq公司的E.Pfeiffer總裁強調:「當前冒然替換Intel的
MPU並無任何好處。」然而計算機業已從PowerPC中獲利。Intel公司19
93年底宣布,從1994年2季度起,將其Pentium晶元降價14%。Inte
l稱,這是批量生產後降低了成本。然而毫無疑問,此舉是針對Apple今春推出的P
owerPC Mac機而採取的戰略性降價行動。
Compaq公司負責生產的人士這樣說:「經過兩年來的價格戰,在減少利潤率上
已基本沒什麼餘地了,只有靠部件來降低成本。」
PowerPC的問世有可能戲劇性地降低占微機成本三成的MPU的價格。據ID
C預測,1994年美國微機業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放慢,估計為10%上下。據認為,微
機市場上新的一輪價格競爭和銷售戰,將會成為推動美國計算機業繼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再給你個好東西
http://lib.verycd.com/2007/02/18/0000140334.html
H. 中國電腦行業發展如何
在2010中國PC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專家指出有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裡,電腦市場增內長了容50%,容量達到2000億元;家庭用戶佔比超過80%。
對未來中國PC市場的發展,工信部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之年,工信部正在積極引導三網融合與信息化工程和行業應用相結合,帶動相關技術、產品、軟體的研發和生產,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一系列工作的推進也將對PC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和無限的可能。
專家認為中國PC產業正面臨城市市場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和鄉鎮市場快速普及化的爆發階段。在發達的一、二級市場,個人用戶從一人一機向一人多機演變,針對家庭娛樂、商務辦公、移動便攜等碎片化功能需要,按照不同的配置標准實現多台購機。而在三、四級市場,受益於家電下鄉政策的利好刺激,將加速電腦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普及應用,鄉鎮市場PC產品的需求將呈爆發性增長。未來,中國電腦市場的容量依然將保持快速的增長,三年後預計將超過3500億元,中國將進一步鞏固在即將確立的全球第一IT市場的地位。
總之,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之下,三五年之內,還是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I. 求一篇關於計算機行業發展的文章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一、電腦的發展
人類所使用的計算工具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計算工具相繼出現了如算盤、計算尺、手搖機械計算機、電動機械計算機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誕生。這台計算機共用了18000多個電於管組成,佔地170m2,總重量為30t,耗電140kw,運算速度達到每秒能進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
電子計算機在短短的50多年裡經過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IC)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四個階段的發展,使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計算機方向發展。
1.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第一代電於計算機是從1946年至1958年。它們體積較大,運算速度較低,存儲容量不大,而且價格昂貴。使用也不方便,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所編制的程序的復雜程度難以表述。這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只在重要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使用。
2.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是從1958年到1965年,它們全部採用晶體管作為電子器件,其運算速度比第一代計算機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體積為原來的幾十分之一。在軟體方面開始使用計算機演算法語言。這一代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還用於數據處理和事務處理及工業控制。
3.第三代電子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是從1965年到1970年。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為電子器件,並且出現操作系統,使計算機的功能越來越強,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它們不僅用於科學計算,還用於文字處理、企業管理、自動控制等領域,出現了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信息管理系統,可用於生產管理、交通管理、情報檢索等領域。
4.第四代電子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是指從1970年以後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為主要電子器件製成的計算機。例如80386微處理器,在面積約為10mm X l0mm的單個晶元上,可以集成大約32萬個晶體管。
第四代計算機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是以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1~1973年,微處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製出MCS4微型計算機(CPU為4040,四位機)。後來又推出以8008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階段是1973~1977年,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和改進階段。微處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產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為8080,八位機)。後期有TRS-80型(CPU為Z80)和APPLE-II型(CPU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風靡世界。
第三階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計算機代表產品是IBM-PC(CPU為8086)。本階段的頂峰產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計算機。
第四階段便是從1983年開始為32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相繼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計算機是初期產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稱P5(中文譯名為「奔騰」)的微處理器,它具有64位的內部數據通道。現在Pentium III(也有人稱P7)微處理器己成為了主流產品,預計Pentium IV 將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見,微型計算機的性能主要取決於它的核心器件——微處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將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結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能力。它的系統結構將突破傳統的馮·諾依曼機器的概念,實現高度的並行處理。
二、計算機的特點
計算機的基本特點如下:
1、記憶能力強
在計算機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儲裝置,它不僅可以長久性地存儲大量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信息資料,還可以存儲指揮計算機工作的程序。
2、計算精度高與邏輯判斷准確
它具有人類無能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務。也具有可靠的判斷能力,以實現計算機工作的自動化,從而保證計算機控制的判斷可靠、反應迅速、控制靈敏。
3、高速的處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運算速度,其速度以達到每秒幾十億次乃至上百億次。例如,為了將圓周率兀的近似值計算到707位,一位數學家曾為此花十幾年的時間,而如果用現代的計算機來計算,可能瞬間就能完成,同時可達到小數點後200萬位。
4、能自動完成各種操作
計算機是由內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將事先編制好的應用程序輸入計算機,計算機就能自動按照程序規定的步驟完成預定的處理任務。
1.3 計算機應用領域和發展方向
一、計算機應用領域
目前,計算機的應用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計算(或稱為數值計算)
早期的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目前,科學計算仍然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如高能物理、工程設計、地震預測、氣象預報、航天技術等。由於計算機具有高運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邏輯判斷能力,因此出現了計算力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生物控制論等新的學科。
2.過程檢測與控制
利用計算機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某些信號自動進行檢測,並把檢測到的數據存入計算機,再根據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這樣的系統稱為計算機檢測系統。特別是儀器儀表引進計算機技術後所構成的智能化儀器儀表,將工業自動化推向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數據處理)
信息管理是目前計算機應用最廣泛的一個領域。利用計算機來加工、管理與操作任何形式的數據資料,如企業管理、物資管理、報表統計、帳目計算、信息情報檢索等。近年來,國內許多機構紛紛建設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MIS);生產企業也開始採用製造資源規劃軟體(MRP),商業流通領域則逐步使用電子信息交換系統(EDI),即所謂無紙貿易。
4.計算機輔助系統
1)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幫助設計人員進行工程設計,以提高設計工作的自動化程度,節省人力和物力。目前,此技術已經在電路、機械、土木建築、服裝等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是指利用計算機進行生產設備的管理、控制與操作,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並且還大大改善了製造人員的工作條件。
3)計算機輔助測試(CAT)是指利用計算機進行復雜而大量的測試工作。
4)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指利用計算機幫助教師講授和幫助學生學習的自動化系統,使學生能夠輕松自如地從中學到所需要的知識。
二、計算機的發展方向
未來的計算機將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向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更高、存儲容量更大、功能更強。目前正在研製的巨型計算機其運算速度可達每秒百億次。
2.微型化
微型計算機已進入儀器、儀表、家用電器等小型儀器設備中,同時也作為工業控制過程的心臟,使儀器設備實現「智能化」。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筆記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計算機必將以更優的性能價格比受到人們的歡迎。
3.網路化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特別是家用計算機越來越普及,一方面希望眾多用戶能共享信息資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計算機之間能互相傳遞信息進行通信。
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己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銀行系統、商業系統、交通運輸系統等。
4.智能化
計算機人工智慧的研究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之上。智能化是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新一代計算機,將可以模擬人的感覺行為和思維過程的機理,進行「看」、「聽」、「說」、「想」、「做」,具有邏輯推理、學習與證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