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19:07:33

⑴ 中國動漫產業現在發展如何

好像上海 杭州 有動畫基地 動漫產業比較發達。 我國現在已經意識到動漫產業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動漫產業在我國比較有前景。
我國首個「動漫基地」緣何選擇上海?
我國首個」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已經落戶上海。據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童祖光和上海寬視網路電視有限公司總裁朱建民14日介紹,隨著動漫熱的形成,各地曾有六七個單位向文化部提出設立」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的設想,但文化部在綜合評估了各個申辦方案之後,最終選擇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寬視網路電視有限公司三方聯合籌建」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那麼,做出這種選擇的原因何在呢?

具有深厚動漫基礎

文化部有關領導在聽取匯報時認為,上海是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的誕生地,有著深厚的相關文化底蘊和運作經驗。

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萬氏兄弟就在上海拍攝了《鐵扇公主》等最早一批中國動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更在國際影壇鑄造了中國動畫的輝煌。

如今,中國網路游戲的兩大巨頭」盛大〃和」九城〃也都在上海。

申辦方案優勢明顯

但是,童祖光和朱建民說,更為重要的,是上海的申辦方案不僅匯集了」產學研〃三方優勢,還整合了全國的力量,打出」中華牌〃。

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參與,使基地在文化產業研究方面擁有了豐富的智力資源,而中心匯聚的全國性文化資訊,也無疑將對基地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華東師范大學是以師資培養為特點的綜合性大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育設施,並在人文社會科學和信息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學科優勢。

而上海寬視網路電視有限公司作為企業,在產業運作方面具有的經驗和優勢,又將對基地的發展和運作,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方合作,水到渠成,將」產學研〃和」產業鏈〃兩根鏈條環環相扣。既面向全國資源,也發揮了上海本地的優勢,使得動漫遊戲產業發展鏈條有效地運轉起來。

借鑒各國成功做法

」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的建立,借鑒了世界各國發展現代文化產業的基本經驗及成功做法,如韓國的文化產業振興院的運作方式。這種由國家文化管理機構授權,由國家最高科學研究機構、具有條件的大學及具有產業開發實力的企業聯合組成開發團隊的做法,對形成我國發展信息與文化產業的實驗場與戰略基地,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相關鏈接:韓國是如何振興文化產業的

在經歷了1997年的金融危機後,韓國政府痛定思痛,決定進行產業的戰略性調整,並由政府出資,通過建立文化振興院來支持其文化產業的發展。韓國在1999年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隸屬於文化觀光部。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是為構築文化產業的創作基礎、培養人才、活躍對韓國文化的開發製作、流通和市場營銷、促進對國外市場的開拓而設立的綜合產業支援機構。振興院發掘各種類型的文化內容,如動畫角色、漫畫、移動內容、音像等,從這些內容的策劃開始到製作、流通、吸引投資及出口,提供全面的服務。

2004年韓國文化振興院拿出15.5億元韓幣來支持178項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振興院分為三個部分:產業孵化本部、內容開發本部和產業振興本部。

振興院對企業的支持可以分為四種模式:一是通過風險資金進行。二是通過平台支援。三是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文化產業振興院目前已經在中、日、美等國設立了辦事處,明年在倫敦將再設立一個,從而建成亞、歐和北美主要市場的聯絡體系。這些辦事處主要的職能是幫助企業參加當地展會、推廣韓國企業產品、尋找本地合作夥伴、免費提供產品的本地化服務等。四是通過孵化企業。在振興院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內,在七、八、九樓安排」孵化器〃,通過風險資金間接地安置了80餘家小企業進行孵化。
參考資料:doz動漫站 http://www.dozdm.com/ke/changshi/200605/20060512110714_1757.html

⑵ 研究中國動漫發展的目的是什麼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背景:動漫,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在近10年中迅猛發展,在以歐美動漫為主導,韓日動漫起重要角色的時代,我們認識到應該喚醒沉睡的中國動漫,讓中國動漫在世界動漫史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細說中國動漫市場現狀
1993年以後,中國動畫市場開放了,國家不再限制產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購。這也令國內動畫行業開始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挑戰,一個是國外動畫片進入中國市場不再受限制,但中國動畫片的產量少,原創作品只適應計劃經濟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場需求量不能被滿足。但美國日本動畫業發展了20年,遠比中國要成熟,數量也很多,與國內形成強烈反差,中國動畫產業呈現了明顯的劣勢。另一方面國內在銷售上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電視台都是壟斷的,銷售上只有一種價格。面對如此巨大的消費潛力,國內單方面並沒有形成一個市場,這種劣勢也導致相當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製作領域。
(二)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曾經我們中國的動漫風靡一時,有著輝煌的歷史。例如,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日本動漫開山鼻祖)也正是看了中國的《鐵扇公主》才立志投身於動畫事業,從而誕生了轟動日本,風靡中國,影響整整一代人的經典之作--《鐵臂阿童木》。
因此,中國動漫在動漫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可惜的是,中國動漫並沒有真正作為一部產業在發展,往往都是國家出錢製作幾部作品,評評獎之用。因此在70--90年代這20年間,中國動漫漸漸落伍了。但也正是在「動漫」這一詞被中國所遺忘的20年間,日本和歐美開始了瘋狂發展,瘋狂搶佔全球動漫市場,由此中國動漫界一蹶不振。
話說,動漫不僅僅是那些個別的動畫卡通形象,更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據統計,全球動漫年產值大約為2000億美元。在美國,如好萊塢的夢工廠、迪士尼,都是著名的動漫公司。而在其2006年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動漫作品,特別是3D作品更是占據了半壁江山。再如現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日本,動漫更是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現已超越汽車產業,成為日本第一產業)。我們要發展文化產業,絕對不能忽視動漫這一有廣大前景的產業!為了讓我們中國動漫重新振作,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能力(特別是現今我們面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巨大考驗),中國動漫發展是我們迫切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⑶ 中國動漫產業現狀與未來

我是個日本動漫迷 我看了你的問題 很想說兩句
我覺得中國的動漫大部分沒有情節 每集和每集都不挨著 為什麼日本動漫會火 有的時候很萌的畫風還是會吸引很成熟的人去看 就是因為日本動漫把很棒的情節融入到了動漫里 《蠟筆小新》、《機器貓》、《櫻桃小丸子》這些都是日本很早以前的動漫了 中國現在在幹嘛?模仿?喜洋洋與灰太狼要不是動漫人物可愛 肯定不會火 而且也根本比不了以上我說的三部動漫 雖然我沒怎麼看過火影 死神什麼的 可是那樣的動漫 每一集都很扣人心弦 首先有了好的故事 才會有好的動漫 和演電視劇電影一樣 演員再好 寫的劇本垃圾 也照樣沒啥發展 期待中國動漫可以有很好的未來 中國的動漫還處於發展萌芽階段 有卡酷那樣的中國製造我很開心 證明我們的國人在努力 不再把動漫當做哄小朋友的一種玩具就很讓我欣慰了 總結是動漫就像電視劇 講愛情也好 講勵志也好 中國特色的我想想 就像《西遊記》一樣 畫的就是中國四大名著 用動畫片的方式展現出來 真的很好 只是畫風上有點點弱智 (中國的畫風是針對少年兒童的 根本沒什麼吸引力 跟不上時尚的節拍 全是兒童元素,雖然我不會畫 可也知道哪些是吸引我的 哪些是我看了就會跳台的)反正我的肺腑之言就是這些了 希望你是個喜歡動漫 愛動漫的人 能把中國的動漫帶出國門 嘻嘻

⑷ 國內外動漫產業發展狀況及政策

要承擔起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需要創作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內涵、體現民族傳統、凝聚時代精神的動漫精品。」孫壽山說。
又是這上綱上線的說辭,真是聽得煩了都,郭德綱有一相聲叫《論中國相聲五十年》吧 大家應該去聽聽,我覺得中國的動漫產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動不動就要「你這要有教育意義啊。你這故事的構架要反映人們善良的一面啊....」 那來的那麼多教育意義啊 ,再說了 教育意義是在說故事的同時所潛移默化的表現出來的,不一定什麼的要那麼表象吧
這些坐在權利高端的人,考慮的恐怕只是自己的政績好不好,動漫真正的發展了沒有他們不關心,也不知道,我們知道也關心,可沒有能力喊口號誰都會,可是「說道不如做到」要想真正的看到我們中國動漫的成功,恐怕還需要我們動漫迷的愛心與支持啊,
在下覺得,首先是投資單位要做好市場的調查,看看究竟什麼樣的動漫是適合中國市場的,也就是說我們的FANS們喜歡看什麼樣的動漫,這樣拍出來的東西才會有人看,有人看才會有利益嘛
其次是,製作的質量一定要有保證,每次都是大跌眼鏡的結局,任誰都會絕望的啊,現在的中國動漫就是聲勢大,質量低,老是高不高低不低的,想要拍成美國三維的那種效果,結果卻是像環游動畫一樣,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不說還沒人欣賞,還有二維的就更不用說了,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中國的一位漫畫家叫 姚非拉的 他的夢里人一度是我很喜歡的作品 裡面有非常多的風景畫,人物和風景搭在一起,再加上那不算成熟的故事,不是故事 更像是散文詩,還有偶爾的搞笑感覺特別的美,在聽說它要被動畫化以後我激動不已,在這期間相關雜志還做過多次的報道,吹的可神了,可當我看到動畫的時候.. 哭死啊 比業余做FLASH的人還不如。最近在央視少兒播的 中華小子 是叫這名吧 還是讓在下很欣慰的雖然有些中國版 《降世神通》的痕跡,可我能看得下去故事了 還有那個三維的《豬豬俠》也很好 起碼態度很好,我做不了那種像真人一樣的動畫,調不了那麼細致的動作,或者是由於資金啊設備啊的局限做不出美國那樣的東西,無所謂,我用有趣的故事,可愛的形象,認真的態度來彌補,做出來的東西也很好啊,我們不能說是非常喜歡,但還是會鼓勵支持,這怎麼說也能讓我們看到一點希望啊,其實啊每個動漫迷也都不是傻子,你有沒有努力大家都會看得出來,... ...
不小心說了這么多,完了完了 失禮了

⑸ 近年來中國動漫的趨勢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是華語地區特有的稱謂。動漫藉助手繪或電腦製作的虛擬角色形象,通過畫面呈現一定的故事情節,是一種重要的敘事藝術形式;漫畫是通過圖畫組合成連續或不連續的靜止畫面,配合對白、旁白等描述文字實現敘事的藝術形式;動畫又被稱作卡通(cartoon),是指由許多幀靜止的圖畫畫面以一定的速度連續播放時,實現畫面活動的影視作品。
動漫產業是指圍繞動漫內容的生產製作所形成的產業。其上游是動漫內容的生產和製作體系,中游是動漫內容的傳播和觀看渠道,下游是指圍繞IP形象應用和授權的衍生產業,如手辦玩具、授權商品等。
在線動漫是指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動漫內容傳播的動漫作品的統稱,運營並傳播在線動漫作品的平台即在線動漫平台。


02

發展背景:政策

政策不斷完善,扶持動漫產業發展
政府在扶持我國的動漫產業發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和完善。而且,我國政府一直反復強調版權保護,目前我國動漫版權市場環境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些都不斷促進國內動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03

發展背景:經濟

文化產業在國內的穩步發展利好細分動漫產業
2015年以來,文化產業無論從生產端還是消費端都呈現出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從生產端看,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不到3萬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超4萬億元,對GDP的貢獻由不到4%到接近4.5%,增長十分矚目;從消費端看,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消費支出由2015年的1723元增長到2018年的2226元,在人均消費總支出中的佔比穩定在11%左右。
作為文化產業重要細分子產業的動漫產業也受惠於這一穩健的經濟發展背景。


04

發展背景:社會

打破次元壁,動漫內容的受眾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隨著動漫作為一種內容的創意和實現形式不斷觸達到更廣泛的大眾群體,動漫內容和二次元文化也開始打破次元壁,向主流文化和受眾進行交流和融合。2016年,洛天依出現在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中,與楊鈺瑩合作演出,成為一大標志性事件。此後,二次元文化和動漫的內容形式加速主流化,動漫內容的受眾和影響力與日俱增,並逐漸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和接受。一些品牌方也選擇以動漫內容的形式進行品牌推廣和受眾溝通,從而

⑹ 中國動漫產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如何

第一,重視創意型高端人才的培養

據房海山介紹,高端動漫人才培養並不像很多動漫培訓機構所說的那樣簡單、快速,而是需要一個長期實戰培訓和經驗積累的過程。作為最大的CG培訓機構,完美動力動畫學院以

培養中高端動漫人才為出發點,推出長達8個月時間的全脫產、封閉式動漫培訓課程。與此同時,還在業內率先提出了「全程實戰」的培訓口號。

據悉,為了打造真正具有實戰經驗的高端動漫人才,完美動力動畫學院採用「商業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培訓教材融入業內著名的大型商業案例,而且所有教材全部由資深授課

老師或項目總監親自編寫和授課。在培訓過程中,授課老師為學員講解公司成功項目的製作流程、最新技術和創意心得,學員不僅學到最新技術和寶貴的項目製作經驗,而且還能

掌握一整套製作流程!而且,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每個學員都要參與到具體的商業項目製作中,通過這種長期的項目製作和團隊協作,最終真正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創作

經驗的高端動漫人才。

在師資力量方面,完美動力動畫學院目前擁有60餘名專業動漫教師,相對於通常只有幾個教師的其他動漫培訓機構來講,完美動力動畫學院在師資方面的實力最為強勁。而且,這

些老師全部來自動漫行業的一線製作隊伍,曾經多次帶領團隊獲得行業大獎,具有多年豐富動漫製作經驗和專業的教學水平。

第二,產教結合才是人才培訓的出路

由於國內很多動漫培訓機構往往不做技術、只做培訓,這種「教」與「產」分離的培訓模式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創意製作經驗欠缺、重理論輕實踐、缺乏科學教學管理等問

題,培訓出來的學生往往是紙上談兵,成為「理論的強者,實戰的弱者」。

房海山指出,「產教結合」可以說是今後動漫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而且只有培訓機構本身就是一家多年從事動漫製作的企業,具有很豐富的動漫製作經驗和成功商業案例,才能

為人才培訓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也只有產教結合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實戰能力的高端動漫人才。

據悉,作為中國最大的影視特效製作公司,完美動力擁有著很多為人熟悉的成功案例:在電視欄目包裝方面與CCTV-1、CCTV-2、CCTV-6、CCTV-7、CCTV-9、BTV-2,以及山東、山西

、福建、河南、江蘇地方電視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功包裝過的知名電視欄目有《傾國傾城》、《經濟與法》、《龍的傳人》、《光榮綻放》、《紀實天下》、《交換空間》、

《五星夜話》、《國際雙行線》、《軍營文化》、《軍事紀實》等;在影視特效製作方面,成功案例包括《神鵰俠侶》、《卧薪嘗膽》、《大宋提刑官》、《漢武大帝》、《東北

抗日聯軍》等等;而在動漫廣告製作方面,成功案例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想、李寧公司、HP變形金剛、SONY、DELL等國內外大型企業。

⑺ 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困局

發展困局 內因 外因 研發 1.研發的原創性不高,大多採用沿襲或抄襲套路;
2.以動漫形象的直接應用為主,技術含量不高。 傳統運營模式注重價值鏈的量化積累;
線性價值鏈的主要收益來源於市場佔有率。 社會經濟環境對動漫產業認知和設定局限;
終端市場偏重於國外引進知名動漫形象應用套路。 產品 1.產品的品類繁雜,不成體系,普遍質量不高;
2.產品偏重於動漫形象的實體化,缺乏功能特色。 追求市場佔有率盲目拓展,設計人員缺乏對品牌戰略的整體把握,無法把產品與市場對接;
傳統上動漫產業的知識體系,缺乏技術層面的創新和支撐。 國內生產商多為加工型企業,缺乏對自主知識產權應用;
國內生產商追求批量化生產,以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服務 1.以動漫形象作為附加值,依附於其他產業提供相應的服務;
2.缺乏品牌化的價值傳遞和行為標准,難以與市場需求進行直效對接。 長期以產品銷售為核心,缺乏對服務的價值認知;
品牌運作止步於形象識別。 國內市場格局仍處於壟斷與混戰的低端競爭態勢;
強勢品牌的排他性和兼容性。 管理 1.沿用原有代工體制,實行工廠化的流程管理;
2.缺乏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以商業利潤為目標的商業化運營模式。 產品生命周期過短,導致動漫企業陷於不斷開發產品的循環;
短線作戰特徵明顯,急於快速積累資本,缺乏長期戰略考慮。 扶植政策的驅動下導致資本的盲目進入,催生市場泡沫效應;
國外強勢動漫品牌的迅速擴散壓縮本土動漫市場培育周期。 營銷 1.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版權交易作為營銷基礎,間接獲取市場規模的判斷,缺乏對自身品牌價值的理性評估;
2.以周邊產品的銷售為主要內容的營銷方式,對於市場的把握由產品經銷環節控制,禁錮商業擴張。 動漫形象的產業滲透能力不強,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優勢;
動漫企業自身缺乏產品線的規劃和生產能力。 國外強勢動漫品牌的市場反應激發周邊產業的跟風熱潮;
大生產模式下,多數企業追求批量產品的短期變現能力。 推廣 1.對推廣的依賴程度過高,被動推廣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硬性傳播承擔過大的市場風險;
2.推廣方式依賴線上推廣,對資源穩定性要求過高。 動漫企業缺乏系統的品牌營銷思維,僅依靠推廣打開知名度;
動漫企業強調形象傳播,線下推廣的形式和內涵不足。 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目標消費族群的媒體接觸習慣;
整體社會價值趨向簡單直白和娛樂化,缺乏體驗性。 流通 1.由運營商控制市場流通和進銷存的量化管理。 動漫企業自身不掌握行銷通路。 行業分工的過度精細化。 終端 1.由經銷商掌握銷售的主動權,形成對動漫產業自身的反向選擇,導致動漫企業無法掌握市場布局;
2.長期依賴授權開發,導致市場鋪貨混亂,盜版侵權常態化。 動漫企業核心創作團隊,具有明顯的市場細分特性;
動漫企業自身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塑造缺乏市場適應性。 銷售和應用終端的市場化屬性以市場收益為導向;
國內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蠶食正品市場業績。 人員配置失衡:重設計,輕創意;重角色,輕故事;重形象,輕技術;重製作,輕營銷;重形象,輕品牌;重產品,輕服務;重數量,輕品質……
價值分配失衡:投資成本高,利潤回報低;推廣周期長,市場周期短;鋪貨范圍廣,版權收益低;產品類型多,消費體驗少……

⑻ 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歷史

以1926年誕生的中國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來試圖闡述中國國產動畫的起源並不為過。該片的製作人是萬氏三兄弟受到了美國麥克斯影響製作出了中國第一部動畫,這之後萬氏三兄弟又陸續製作了《一封書信寄回來》等等一系列的動畫影片。至1941年《鐵扇公主》的攝制完成,確立了中國早期動漫在其亞洲的地位。同時該片也成為第一個在日本國內上映的中國長篇動畫。

至1949年的時候,新中國成立,而最新組建的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皇帝夢》等動畫作品。這之後關於國產動畫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了,但是這之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實際上氏50年代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組遷至並和上影廠合並成立的。

1956年由《驕傲的將軍》和《神筆》奠定了中國學派的動畫電影,這之後中國動畫在1958年又拍攝了《豬八戒吃西瓜》這種剪紙動畫,可以說這種動畫充分的表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根基。但是同時這種太過強調藝術和教化的動畫片風格,也為之後國產動畫逐漸沒落給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可以說這些中國學院派動畫的藝術性是絲毫不容置疑的,這之後他們又製作了《漁童》、《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等等全都是以民間藝術為代表的動畫作品。可以說這個時期中國動畫還是有著充分的民族性的,藝術層次來講如果單純的從畫面來說也的確是高水平的製作,而且當時製作的動畫作品都有著極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可以這樣說當時的美術電影的確是充滿了藝術性。不過這些藝術性在這之後就會變得難以控制,藝術越來越難融入商業的機制。

這之後很多中國傳統的水墨畫都被搬上了銀幕,《小蝌蚪找媽媽》在世界上受到了極大的肯定。1963年瑞士第41屆洛迦國際電影節獲得短片銀帆獎,隨後又獲得了別的獎項的認可。之後水墨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席捲了各國的評獎機制,但是卻並未形成一個廣泛的市場認可。不過不得不承認當年的動畫片藝術性的確是非常好的。但是以前的輝煌並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失敗。中國動畫太注重藝術性,或者說是只注重畫面的風格,並沒有注意到劇本的刻畫,很多動畫都有著鮮明的教化性,甚至是一個三國演義、一個西遊記就足夠了,幾乎沒有別的故事了。這也為後來歐美日本等國動漫作品的進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0年代中期大量的具有高度成熟工業機制所製作出來的國外動畫開始進入中國內地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在本國以及國外收回了成本,當這種具有完善的工業機制的創作程序所製作出來的動畫,吸引了大量人群的眼神。國產動畫的危機開始出現了。先前的過分強調藝術性和沒有完善的工業機製做後盾的弱點徹底的暴露在了日本以及歐美動畫的眼前。工業機制的失敗首先就在於對於動畫定位的不理智,動漫作品的定位有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單純的強調獲獎的藝術性不可能保證其在市場的競爭力。長期以來我國的動畫藝術家一味的強調國產動畫的藝術性,卻忽略了動漫受眾的定位問題(我們的動畫受眾始終將受眾的主體放在兒童,而實際上動漫的受眾應該是多個角度的,他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的,動畫的受眾完全可以是一個多層面的受眾)。信息傳媒爆炸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允許別人這樣做,先前累積的教化功能在這里成為了弱點,大量的藝術家認為這只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認識實際上是證明多年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動漫受眾的擴大,這當然與不完善的工業機制有關,但是這也是從製作者本身的想法切入的。實際上這是一個歷史的延續性的表現,就好像我們在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的時候,實際上大部分人的父母就是中國人。而做為國產動畫的缺點在原先看來是完全的優點,現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已經很難讓人接受了。

當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大量的動畫雖都具有鮮明藝術性,也確實給大量的人群帶來過美好的記憶。但是回首看逝去的國產動畫,其實大量的都是短片。很多的國產動畫甚至就沒有一個良好的劇本,沒有一個可資長期製作的成本。僅僅只是靠著中國傳統的一些故事吃飯。當然不可否認短片是每一個年輕導演應該有的一個基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長期以來國產動畫一直就沒有形成一個對動漫的理性認識之中,很少有那種長篇的引起轟動的長篇動畫。沒有一個良好的商業運行體系,大量的動畫拍出之後並不能收回投資,這也使得很多製作動漫的人不可能再次將資金投入到國產動畫之中。

而另外一個因素則造成運營的不良,由於大量的資金投入並不能給投資商帶來豐厚的效益,而動畫本身又沒有形成真正的工業機制,沒有一條良好的流水線做支撐,只是一味的製作,並不知道將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列入其中。這其中當然有原因是因為國產動畫首先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沒有一個受眾中的良好的效應。試想如果《西遊記》一片可以做成像變形金剛式樣的玩具並不一定就不賺錢,相反實際上玩具和動畫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如何利用各種空間立體的看待中國動畫的發展才是一個最為重要的事實。可以這樣說,首先要完善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工業機制,有了完善的工業機制才會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出現。我們不能總是盼望著投資商的錢還沒有收回,又盼望著投資商去投第二部。作為中國動畫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大力完善工業機制,要把動漫當成一種商品來操作,不需要將動漫永遠放在一個固定的情節下進行操作,更不應該將動漫的定位完全放置在兒童的角度。因為這將喪失大量的觀眾。中國動漫應該學習日本和歐美的工業機制,受眾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一部動畫當然可以是兒童看的,另一些動畫當然也可以是成人看的。總而言之動畫應該是一個全方位開放的藝術,各個年齡段都應該能在動畫裡面找到自己。

現在其實是一個復雜的心態,一方面反思國產動畫,一方面又不知道我們自己的方向。試看近年來的動畫幾乎無不是日美風格的動畫,居然還說要仿製蠟筆小新。這其實完全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作為一個有組織規范的商業機制不應該作出這樣愚蠢的炒做方向(況且蠟筆小新的定位是在18歲至22歲的年齡段)。3000集的動畫說明不了任何問題,3000集的動畫只能說明它是一個3000集的作品,看來國產動畫似乎越來越對長度感興趣了。我們似乎真的迷失了方向,似乎越來越看不見自己的路線了,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正規的商業運營體系來做支撐,沒有良好的動畫製作工業機制,是很難形成一個有效的創作環境和市場價值的。

雖說進入90年代的後半期的時候,國產動畫看似逐漸有了些起色,但是這些起色,並不能真正的把國產動畫在一定時間內推到高潮。我們更不應該屢屢誇下海口說什麼國產動畫已經崛起。要知道崛起是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在動畫領域內我國的工業機制其實是剛剛起步的,他需要時間。風格的形成也是需要時間的,我們很想有一天那個大鬧天空的時代再次回到我們的身邊,我們企盼著那一刻的重新到來。雖然我們知道這需要時間。但是為了國產動畫崛起的那一刻我們希望自己能夠等待。

請問你要的是這些嗎?!不是的話,我再給你找!
堅決支持國產動漫!

⑼ 動漫產業在中國的如何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商業大潮的涌動,由動畫而引發的巨大的產業「追星」已經在世界各國競相展開。特別是日本,已經形成了產業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成為日本重要的支柱產業。如今日本動畫產業的年產值已經超過鋼鐵業。韓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也已成為亞洲動畫業界新的翻海蛟龍。

與農業、工業、礦業、交通通訊等基礎產業不同,動畫業能夠成為啟動快、擴張力強、發展空間巨大的新興產業,其內在動力在於它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且投資回報率高。調研結果表明,動畫產品的投資回報率為2至50倍。正是動畫業的高回報率,才有了今天的迪斯尼那謎一般的輝煌。

我國的動畫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挑戰與機遇共存,如何發展和振興中國動畫行業,成為很多有識之士談論的焦點。而且大凡論者必稱中國動畫曾經的輝煌,言者必及美國的迪斯尼和日本的動漫業,二者成為了現今中國動畫業的鞭策與鏡鑒。

說起中國動畫的輝煌,我們可以從塵封的竹筒中倒出一連串的金豆子:《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哪叱鬧海》、《三個和尚》……遍數家珍,我們可以捧出幾十個國際藝術大獎,國際動畫藝術界因此稱譽我國民族動畫片為「中國動畫學派」。但仔細想想,這只是外國動畫藝術家們對中國動畫藝術家們藝術上的肯定和美譽,這其中也包含著對中國動畫藝術種類繁多的稱道——動畫片、水墨動畫片、剪紙片、拉毛動畫片、貼紙動畫片、木偶片、泥塑木偶片……我們應有盡有。中國老一輩動畫藝術家們為民族動畫爭得了榮譽,同時也把中國動畫帶進了陽春白雪的象牙塔。塔雖玲瓏,卻是有價無市;塔雖輝煌,卻難免束之高閣。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電視傳媒大發展,觀眾特別需要動畫片的時候,我們的動畫藝術家們創作的動畫片卻從生產車間直接飛向國際電影節,「載譽回國」後直接藏進了中影公司的資料片庫。其結果是,當國家投資越來越不能滿足客觀市場需求時,當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我們的國產動畫這部高檔豪華列車卻出了軌。

面對出了軌的這部高檔豪華列車,如何讓其步入正軌,暨如何發展和振興中國動畫行業,眾多有識之士紛紛獻計獻策。有的說「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的說,「動畫行業需要產業化」;產業化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注入,錢由誰出?有的說,「由產業鏈中受益最多的行業投資生產」。當前我國還處於動漫產業的摸索與發展階段,很多企業並未認識到動漫產業的巨大商機,同時動漫產業投資成本過高,受益最多的企業也未必敢投,於是有人大呼「動漫行業缺錢」,中國動漫產業是缺錢的問題嗎?其實未必是僅僅缺錢的問題,在一個不完備的市場環境里,一個沒能形成循環鏈條的產業投的錢再多,都血本無歸,市場沒有回報,誰還敢再投?縱觀發達國家的動漫產業,他們普遍的特徵是具有一個完善的、健全的、積極的產業鏈條。按照國際動漫產業的慣例,動漫產業一般由動畫前期市場調研和策劃、動畫片生產、動畫片營銷(發行)、動畫片播放、動畫片衍生產品營銷五個部分組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在這個鏈條中每一個環節的運作質量都直接影響到下一個環節的成敗,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而這其中的每個環節又牽扯眾多行業(如策劃公司、動畫製作公司、廣電業、出版業、玩具業、服裝業等20多個行業)。目前在我國動畫業中,動畫的產業鏈根本沒有建立起來,往往是動畫節目製作後,除了完成播放這一環節之外,其他環節則基本處於被動停滯狀態,好一點的有圖書與音像進行出版發行,而玩具和形象授權更是鳳毛麟角。動畫片光靠播出根本無法得到相應的資金回報,必須通過衍生產品的開發才能實現盈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動畫要走出低谷,實現高質量、多精品和持久穩定的發展,產業是惟一的出路。要想產業化必須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完全市場化的營銷模式。

一、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採用先進的市場營銷模式

動畫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建立空間廣闊、配套完善的市場環境及完整的產業鏈條。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動畫產業存在著兩個階段,兩種不同的傳播形式的市場。一是動畫片在影視系統的播出市場;另一個是動畫衍生產品售賣的營銷市場(包括圖書、音像、玩具、鞋帽等市場)。這兩個市場是相互依存、互為動力的關系。動畫片在播出市場表現突出,不僅能夠通過播出費回收成本,獲取利潤,而且在影視系統廣泛傳播的同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起到促進衍生產品市場銷售的作用。衍生產品的豐厚利潤反過來投入到動畫片的製作中,從而形成投入-產出-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環,有效地提高了動畫片的數量和質量,而數量和質量又是保證動畫片在播出平台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這樣就形成了動畫產業鏈進行良性循環的健康互動關系。而目前,中國的動漫產業還處在一個缺環斷鏈、尚未完全市場化的怪圈裡。

我們說的「缺環」是指中國動畫業目前缺少前期市場調研及動畫片營銷這兩個環節,這是個能夠將動畫製作與播出平台和衍生產品市場聯系起來的中間環節。「斷鏈」是指產業鏈中涉及的各個行業之間,缺乏合作基礎,他們主要還是受計劃經濟時代殘留的條塊分割思想的影響,致使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根本沒有將彼此視作一個整體,往往各打各的算盤,缺乏內部交流和合作的願望。表現在:製片單位等播出機構給了錢訂了合同才生產製作,電視台則是迫於政策的壓力才播出國產動畫片,他們關注的是收視率以及能否給台里帶來廣告效益,至於動畫片衍生產品市場的開發以及製作單位的利益,則與電視台無關;由於前面環節不暢通,衍生產品開發無利可圖,企業自然失去了投資的積極性,而由於動畫衍生產品市場難以創造出利潤,當然也就沒有人願意為動畫片投資了,這必然要造成動畫片的數量和質量低。為提高電視台的積極性,除了動畫製片努力提高動畫片的質量為電視台贏得良好的收視率,還可以考慮通過分割給電視台一定的版權,使之參與到動畫產業鏈中,並能夠在獲利最大環節——動畫衍生產品市場有利可圖。

外界一直驚嘆於迪斯尼的製作技術與創意能力,認為充裕的資金是支配他們成功進行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的前提條件。其實這些震撼世界的動畫大片,偏偏都是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加工生產的。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周密細致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從題材選擇、劇情安排、角色道具設定、動畫製作、特效處理、後期合成,再到節目發行、品牌建設、產品開發、品牌授權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做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商業計劃目標、方向和戰略戰術,包括資金規劃、人才規劃、製作計劃、發行計劃、渠道建設規劃等。

相比之下,國內的動畫製作企業很多都是有製作部,沒有市場部;有故事大綱,沒有公司簡介;有動畫片製作方案,沒有商業計劃書;有製作資金計劃,沒有市場運作資金安排;公司組織結構圖流於形式。成立之初,公司投資人既當創作者又是經營者,公司「一把手」要麼是投資人、要麼是創作總監兼任,製作與市場「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預期的目標大打折扣,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以說,在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進程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缺乏市場意識以及支配動漫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企業管理思維和經營行為「重製作輕市場」,導致「市場先行」成了一句空話。

中國的動漫市場,不缺故事,不缺形象,更不缺原創動畫片;缺的是好的創意策劃,缺的是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核心管理團隊和創作團隊;缺的是經過科學的市場調查分析後制定的系統的製片計劃、發行計劃、產品開發計劃、資金人才規劃等。只有項目,沒有具體的市場規劃或計劃支撐的一套龐大的商業系統,投資機構當然不會輕易出錢投資。缺乏產業化運作的系統理念,缺乏延伸產品開發經營的成熟環境和專業隊伍。眾多原創卡通企業無法獲得來自產業市場的資金回報,國產卡通一直難以形成產業鏈內部的良性循環

二、打通動畫業與漫畫出版業的行業壁壘

動畫產品和一般產品的回報區別很大,一般性的產品只能銷售一次,而動畫產品則可以立體交叉,循環反復地銷售,得到多次、多地域、主產品和衍生產品的綜合性永久回報。著名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在獲得長達80年豐厚回報的今天,依然經久不衰。其衍生產品發展是不容置疑的。動畫製作是一項投資較大的商業活動,一旦作品投放市場後得不到觀眾的認可,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而漫畫可在動畫製作之前預測其是否成敗的可能。漫畫雜志和圖書是成本較低的媒體投資,只有動畫片的1/200到1/300,因此我們創作劇本,可以通過漫畫的形式傳播出去,進行市場測驗,鑒定故事情節、人物設定及選項是否符合定位讀者的審美情趣和消費趨向,是否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不過可惜的是在我國的動畫製作與漫畫創作之間,至今還極少出現交叉情況。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動畫和漫畫的發行分屬兩大媒體——電視台和出版社,而這兩大媒體又分屬不同的上級主管部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電總局,各有各的行業規則,版權利益難以分配。二是我國的漫畫市場極不成熟,首先是沒有成熟的讀者群,其次是沒有成熟的市場。據統計,目前在日本、韓國成功的動畫片大約70%來源於漫畫,這就是說成功的動畫片在拍攝之前,其形象和故事大都已經擁有了廣泛的知名度和眾多的熱愛者,如《機器貓》、《鐵臂阿童木》等等。

三、打造以「播出平台」為核心的產業鏈

很多人認為,動畫片是依靠衍生產品的開發來回收成本和盈利的,而動畫片的播出僅僅是衍生產品的廣告而已。事實上,這種看法是極為片面的。從日本、美國和歐洲成熟動畫市場來看,絕大多數動畫片製作還是為了在電視台播出,以賺取播出費為目的,但在國內電視台的動畫片的播出費用是非常低的,10~1000元/分鍾,平均在50元/分鍾,電視台處於強勢的「壟斷地位」,似有店大欺客之嫌,一面是1萬至1.5萬元人民幣/分鍾的製作成本,一面是50元/分鍾的播出費用,實在是太懸殊,難道電視台真是「店大欺客」嗎?糾其原因有兩點:

首先中國播出市場受到從國外引進動畫片的沖擊。近十幾年來美國、日本等國的動畫片大多由我國玩具商、廣告商引進,這些引進的動畫片大部分是美國、日本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品,早已經回收成本並賺取了巨大經濟效益,它們在電視台播出基本是免費的,目的在於敲開中國電視台和衍生產品市場的大門。然而,正是這些「免費的午餐」,不但造成了我國動畫播出市場的極大混亂,而且也成為國產動畫片播出費長期處於不合理現狀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由我國電視台的運營機制決定的。雖然電視台屬於國有資源,但在經濟上都是自負盈虧,廣告收入幾乎是各級電視台惟一的經濟淶源,而廣告收入的多少又取決於電視台節目的收視率。一般來說黃金時段(晚7:00~10:00)播出的節目收視率高。收視率高的節目中插播的廣告,其收費也就高。電視台為了適應孩子們的作息時間,動畫片一般都放在下午4:00~6:30播出,收看的人群也只是沒有主動消費能力的兒童,自然難以招來商家出高價播出廣告,從而致使電視台利益受損。如果不得於政策的壓力,電視台根本不願意播放國產動畫片!所以更不肯出高價購買動畫片了。

如何改變這樣的現實呢?首先電視台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在發展擴大傳統盈利模式(以廣告收費為主)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是互動簡訊,付費電視、電視劇等產業,但這些產業遠遠不及動畫產業的瞬間爆發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如果能搭上動畫產業這列快車,必會大大增加電視台的創收空間,對電視台來講也應該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契機。

電視媒體應實現與動畫產業的互通,由單純的播出媒體轉變為引領龐大動畫產業群的排頭兵,成為動畫產業運轉的核心,而把收益的重點從傳統的廣告轉移到通過建設產業鏈,從產業鏈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從動畫版權和產業開發這兩大塊上,電視台獲取的巨大收益就將是單純廣告收益所難以相比的。動畫產業成長的速度十分驚人,一般產業要獲得100億元的銷售非常困難,而且周期很長,但動畫產業卻具有很強的爆發性收益。日本三大卡通偶像之一的「皮卡丘」,其衍生產品在國內外共有112家公司製造銷售,短短4年,利潤就超過7000億日元。此外,還可以根據綜合性頻道和專業性動畫頻道收看人群的不同,生產出或購買適合不同人群收看的動畫片,也就是生產分級動畫。

美國迪斯尼公司早就為我們樹立了榜樣。1983年公司在美國開通了第一迪斯尼頻道,開始了由媒體帶動製作的轉型,截至2003年迪斯尼在63個國家擁有110個頻道。通過這些頻道的播出,迪斯尼動畫片流布全世界,緊跟其後的便是滾滾而來的迪斯尼產品。

迪斯尼公司的經驗告訴我們,電視媒體不應該只是旁觀者和被動播出平台,而應該積極參與到產業運營中來,自覺地將電視台播出所能夠產生的影響最大化,以便電視台媒體將跟隨整個動畫產業的繁榮而獲得更大的效益。 畢竟廣告費收入已不能滿足電視媒體的利潤增長速度,電視台需要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⑽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動漫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專題型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撰寫的學術論文叫學位論文。這種論文是考核申請者能否被授予學位的重要條件。學位申請者如果能通過規定的課程考試,而論文的審查和答辯合格,那麼就給予學位。如果說學位申請者的課程考試通過了,但論文在答辯時被評為不合格,那麼就不會授予他學位。有資格申請學位並為申請學位所寫的那篇畢業論文就稱為學位論文,學士學位論文。學士學位論文既是學位論文又是畢業論文。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的知識和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在社會科學領域,人們通常把表達科研成果的論文稱為學術論文。

閱讀全文

與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