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平遙如何靠文化產業突圍
2018年7月2日消息,在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的平遙古城,即將舉辦的首屆平遙國際雕塑節將吸引來自義大利、法國等十餘個國家的雕塑藝術家、評論家、策展人齊聚,成為當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2001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成功舉辦。17年來,大展已成為中國內陸省份對外文化交流的成功範例和中外公認的國際知名文化品牌;2006年,「平遙中國年」成功創辦,目前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具漢民族特色的春節民俗文化品牌。
2012年,平遙縣與中國著名導演王潮歌印象團隊合作打造大型室內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好評如潮;去年,平遙縣與知名導演賈樟柯團隊合作舉辦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吸引18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部作品集中亮相,成為又一扇國際文化交流之窗。
20多年來,平遙靠文化產業突圍,從晉中盆地的人口大縣、財政窮縣,變身為國際旅遊城市。數據顯示,在文化旅遊產業的帶動下,該縣2017年接待遊客近1300萬人次,同比增長22%;旅遊總收入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7%。
來源:鳳凰網
『貳』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06-19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山西綜改示範區太原學府園區長治路227號高新國際大廈B座6層鑫城公司眾創空間第021號。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9900MA0K43B72D,企業法人王勇鵬,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遊景區的開發、管理;旅遊資源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設計、咨詢;游樂項目的策劃;旅遊信息咨詢;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酒店管理;酒店設備、工藝美術品(不含文物)的銷售;餐飲管理;會議會展服務;票務服務;計算機軟體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廣告業務;網站設計;平面設計;園林綠化設計;企業營銷策劃;文藝表演;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旅行社業務:研學旅行產品研發、策劃、推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叄』 山西人看浙江人如何用文化賺錢
文化產業正在成為熱門產業 有專家認為,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以2009年為起點,中國的文化產業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許多地方都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抉擇,在繁榮文化、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新時期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力量。 近幾年,浙江已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去年,浙江文化創意產業收入超過了2000億元,這個數字是山西的10倍。 浙江省國土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人口有4700多萬,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是一個資源缺乏、人口眾多的省份。 山西省國土面積約為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400萬,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和文化資源,所謂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古為今用發「古」財 山西的文化古跡數不勝數,但用這些文化古跡來「發財」卻很難。浙江的文化古跡沒法和山西比,但浙江人抓住一點兒就當寶貝,並不遺餘力地開發,直到能賺錢為止。 現在,到杭州旅遊的中外賓客去過西湖、靈隱寺、六和塔後,都想去宋城轉一轉,去那裡看看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 《宋城千古情》是民營企業宋城集團斥6000萬元巨資打造的,是一個由300位演員表演的節目,日均演出3場,年票房收入超過兩億元。觀眾置身劇場,看完第一場「宋宮宴舞」,感嘆之餘定會想起那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再聽聽著名的古箏曲《臨安遺恨》,人們也許會想,如果時光倒流30年,如果換個地方,《宋城千古情》很可能會被視為靡靡之音而胎死腹中,絕對不會成為宋城的「搖錢樹」,正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催生了《宋城千古情》這朵藝術奇葩。 其實,所謂宋城,在山西人看來就是一個「山寨古跡」,但事情往往就是這么怪,真的沒人理,假的卻能用來發大財。 把「天安門」搬進了山為了打造中國第一影視城,橫店集團投資9億元人民幣,按一比一的比例建造了堪比皇宮的「明清宮苑」,把遠在北京的「紫禁城」搬到了山裡。「明清宮苑」的「神來之筆」是將我國在修建天安門廣場時拆掉的天安門前的兩個角樓搬到了橫店,讓遊客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天安門風貌。 拆掉兩個角樓給天安門廣場 「讓道」,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史實,也是很多人不敢提、不會提的史實,浙江人居然把這兩個角樓展現在了世人面前,這需要多大的氣魄和膽識。 兩個角樓的「再生」起碼說明了3點:一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開明政治;二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敢為人先;三是橫店集團的創新意識。。 自封「麻將發明家」 在中國文化產品的開發上,麻將可以稱得上中國「第一品牌」。麻將在中國城鄉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且成功走向了海外,其魅力讓世人嘆服。關於麻將的由來,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麻將是鄭和下西洋時發明的。麻將中,條子像帆繩、筒子代表錢、萬子是發財數字、東西南北是航海方位、紅中是船隊中央的寶船、白板象徵船帆……專家、學者說得相當有道理,讓人一聽就感到確實是那麼回事。但是,浙江人卻稱麻將是寧波一位漁夫出身的陳先生發明的,並且還給陳先生建了一座展覽館,鑄了銅像,展出了古往今來各式各樣的麻將,鋪陳了陳先生發明麻將的歷史傳奇。在展覽館中還別出心裁地設了一桌牌局,主座為陳先生,左側是一個日本人,右側是一個西洋「老外」,對面則是一個空座,稱其為「三缺一」。但凡遊客到此都要在那個空座上坐一坐,桌上的麻將因此被參觀者摸得發亮。 我們分析比較一下就會覺得,麻將這個蘊涵著豐富內涵的 「尤物」由鄭和發明似乎更合乎情理。但是,浙江人卻不認鄭和,而是敢為人先地認定麻將就是由寧波人陳先生發明的,反正史無可考,搶得先機賺他個盆滿缽滿,待史有定論後再改也不遲,總比雲南人停留在口頭上,扯著脖子爭論知識產權歸誰來得實惠和爽快。 在有關麻將的問題上,浙江人偏不信鄭和,而是推崇自己的祖先,力推寧波這個品牌。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這是各地舉辦節慶活動時常見的宣傳口號,但真正取得效果的並不多。 浙江人舉辦節慶活動是名副其實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而且是「文化搭台,社會投資」。就拿在浙江省建德市舉辦的新安江之夏旅遊節來說,據建德市委書記趙繼來介紹,新安江之夏旅遊節舉辦10年來,地方政府基本上沒有為此花錢,也沒有強制性地向企業攤派,政府只是搭建了一個平台,在台上唱戲的是眾多的企業。每年舉辦新安江之夏旅遊節前,節慶期間的各項活動承辦權都會被企業「搶購一空」。各承辦單位為了有所盈利,想著法兒地吸引海內外賓客。由於新安江之夏旅遊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遊客們樂意掏錢「買」快樂,不僅當地百姓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節日,政府也因此獲得了發展地方經濟的良好動力。企業、賓客和當地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參與辦節的積極性更高了,新安江之夏旅遊節終於成為了建德市每年固定的活動。 據浙江省旅遊局統計,浙江各地近年來每年舉辦的節慶活動超過了100個,如西湖博覽會、國際觀潮節、新安江之夏旅遊節、國際沙雕節、新世紀曙光節等,可以說是「市市有節,縣縣有節」。而且,這些節慶活動大多是收入遠遠高於投入,給當地帶來的是滾滾財源,這一點是最值得山西人學習的。山西的節日、會展也有很多,但大多是由政府牽頭舉辦的,雖然政府部門熱情高漲,但卻吸引不來社會投資,仍舊是「政府搭台,經濟唱戲」的老路子。 山西人最難整明白的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真是遠不得又近不得,恨不得又愛不得。
『肆』 三晉文化的文化產業
山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年來,山西省的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慢到快的發展之路,如今,山西省確立了「文化強省」的戰略地位,文化產業迅速崛起,全省人民感受到了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取得的明顯成效,同時也享受到了文化成果帶來的諸多實惠。
2007年,山西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0.75億元,比2006年增加36.03億元,增長28.9%,佔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2.65%提高到2.80%,已超過金融業佔GDP總量的比重。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4%,拉動全省經濟增長0.76個百分點。與2004年相比,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4.5%,超過同期GDP增長速度。以上數字表明,近些年來,山西省文化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環境在優化,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在增強。
從文化產業組成的三個層次看,2007年,在全省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中,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影視服務和文化藝術服務等「核心層」產業的增加值為38.70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24.0%;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和其他文化服務的「外圍層」產業的增加值為79.52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49.5%;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相關層」產業的增加值為42.53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26.5%。與2004年相比較,「外圍層」佔全部文化產業總量的比重進一步上升,「核心層」和「相關層」比重則有所下降。「外圍層」比重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受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中的旅遊業和網路文化服務中有關行業的強勢拉動所致。
2007年山西各市區的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民間資本已在山西的文化產業中嶄露頭角。太原市有專業藝術演出團體13個,民營職業劇團16個,民間劇團59個,經營性民間藝術表演隊伍235個。
2008年,在文化強省戰略的推動下,山西省繼續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不斷加大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活動等方面的文化產業類投入力度,積極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2008年,山西省全社會文化產業類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共有320個,比2007年增加38個;全年累計完成投資57.8億元,在2007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同比又增長30.7%,增幅比同期山西省全社會投資高6.5個百分點;佔山西省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6%,比2007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山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擁有強勢文化人才、強勢人文學科、強勢文化活動、強勢文化產業、強勢文化品牌的文化強省。文化產業包括文化旅遊業、文博會展業、文化傳媒業、文化體育娛樂業,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到2010年在全省GDP中的比重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