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什麼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融合,就是緊密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之所以要倡導和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是因為這種融合有很多好處。人們通常關注的是對農民生產者的好處,通常認為:僅僅從事農業生產,所得到的農產品原料價值比較低;
而如果對農產品原料進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數倍或更多;對農產品的銷售服務過程,也能夠實現增值。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農民就可以參與這種增值的分配,從而增加收入。
在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決好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需求的對接,使得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生產者,能夠較好地滿足加工商(進而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
這些要求,涉及到品種、數量、品質、規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使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都能夠獲益。生產者能夠種得好,賣得出,賣得好;加工者能夠獲得所需要的原料,從加工中獲得更大收益;消費者能夠更好地滿足食品消費需求。
(1)二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一二三產業的意義:
1、一二三產業融合,很多情況下,是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
例如,紅棗加工企業,能帶動大量的農民種植優質紅棗;生豬的屠宰加工企業,可以帶動大量農民飼養生豬。也有這樣的情況:第一產業的發展,催生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例如,在油菜種植地區,美麗的油菜花盛開時,可以催化觀光旅遊業的發展;西南地區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樣的旅遊農業效果。而一些生態園區的建立,更是把直接採摘、品嘗、農家樂等,與水果、蔬菜和花卉生產,密切聯繫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產和三產。
2、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和高效益發展,是現代農業的新發展。
因此,政府才積極倡導、引導、扶持和推動。
3、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是市場機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結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議在第三產業(鄉村休閑觀光旅遊)的建設用地方面,鼓勵使用荒坡荒灘,放寬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這既能夠利用荒地資源實現建設目標,同時也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並保護耕地資源;
在第二產業的稅收方面,保留地方稅種,而在增值稅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直接減稅比給予企業補貼,更有效率,更加規范公平;允許和鼓勵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發展,只要有利於農民,農民自願,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紅,作為唯一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2. 什麼是第一二三產業啊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2)二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1、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① 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② 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③ 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二戰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發生變化。其變化趨勢是:
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國有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
2、產業結構是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一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產業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為某些行業帶來良好的市場機會,一方面也會對其他行業帶來生存的威脅。通常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服務業的重要性會與日俱增,服務業的比重會日益擴大,服務業從業者有較大的市場機會。[1]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
產業結構高度化,也稱產業結構高級化。指一國經濟發展重點或產業結構重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次轉移的過程,標志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發展階段、方向。產業結構高度化往往具體反映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產值、就業人員、國民收入比例變動的過程上。
3. 什麼是農村二三產業
農村二三產業即為 第二產業 (工業建築業) 結構、第三產業 (商業服務業)結構;
農村產業結構是農村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全國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包括:
1、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
2、各產業內部的結構,即第一產業 (農業) 結構、第二產業 (工業建築業) 結構、第三產業 (商業服務業)結構;
3、 組成各產業的生產部門或行業的自身結構,如農業中的種植業結構、林業結構、畜牧業結構,農村工業中的農產品加工工業結構、機械加工工業結構、農村能源結構,第三產業中的運輸業結構、商業結構等。
(3)二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原則:
農村產業結構是指農村中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和相互關系。它具體表現為農村勞動力、固定資產及其它資源在各產業之間分配構成的狀況,是農村生產力結構的中心。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即農業從簡單再生產時代的單一種植業結構,逐步進化調整為大農業結構,再繼續上升到多元化產業結構
這種產業結構由單一到多元,逐步細化的過程,將使產業結構愈來癒合理,生態循環愈來愈平衡,經濟效益愈來愈提高。因此是一個產業不斷升級進化的過程。這種不斷升級的運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
4. 第一 二 三產業之間的關系
1、從產業之間的關系看,在現代社會中,三次產業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互為因果的辯證關系。
2、第三產業是相對於第一、第二產業而言,第三產業並不直接創造財富,而是對第一、第二產業的再分配。
3、但第三產業對於第一、第二產業而言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軟體行業可以大幅提高其他行業的工作效率;外貿行業通過進出口使資源配給最優化;娛樂行業可以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
4、從實踐的角度:第三產業主要是為第一、第二產業提供服務的,如果第一第二產業沒有比較高的受益的,第三產業也發展不起來。
(4)二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劃分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戰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發生變化。其變化趨勢是:
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① 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② 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③ 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5. 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如何
第二產業是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在我國包括工業(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版氣及水的生產權和供應業)和建築業,主要是加工製造業。
第三產業是在再生產過程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包括除第一和第二產業外的其他各行業,也可以說是服務業
第三產業是相對於第一、第二產業而言,第三產業並不直接創造財富,而是對第一、第二產業的再分配。
但第三產業對於第一、第二產業而言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軟體行業可以大幅提高其他行業的工作效率;外貿行業通過進出口使資源配給最優化;娛樂行業可以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
第三產業的主要任務也應該是為提高第一第二產業的效率而服務的,但我們要知道第三產業創造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6. 二三產業是什麼
第二抄產業包括:工業(襲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包括: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
下面是關於三大產業在我國的劃分情況
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它大體反映了人類生活需要、社會分工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的歷史順序,以及社會生產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相互關系,是研究國民經濟的一種重要方法。
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即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即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即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以分為兩大部門: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
7. 我國二三產業發展現狀
現狀很慘,後果很嚴重
8. 什麼是一二三產業
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共分為20個門類,按三產業劃分如下:
第一產業(1個門類):指農、林、牧、漁業(包括農、林、牧、漁服務業)。
第二產業(4個門類):
⑴采礦業;
⑵製造業;
⑶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⑷建築業。
第三產業(15個門類)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包括:
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⑵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⑶批發和零售業;
⑷住宿和餐飲業;
⑸金融業;
⑹房地產業;
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⑻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
⑼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⑽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⑾教育;
⑿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⒀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⒁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
⒂國際組織。
9. 什麼是第一產業第二三產業又分別是什麼
第一產業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
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製造產業,利用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
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商業、餐飲業、金融業、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1、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2、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3、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9)二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第三產業——產業層次
1、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2、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3、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4、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意義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
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
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中國就業壓力;
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