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華地處浙江中部內陸怎樣與浙江發展海洋經濟
金華將以以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龍頭,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優化海陸聯動集疏運網路;以省級產業集聚區為主平台,提升特色產業合作層次;以區域統籌發展為目標,深化山海協作工程;以服務企業為核心,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等五大措施發展海洋經濟。
一、以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龍頭,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義烏市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我們要整合市場資源發揮義烏市場的獨特作用,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大力發展進口和轉口貿易,爭取設立保稅物流中心,打造義博會、文博會、森博會等國家級會展平台,建設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示範區、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優化海陸聯動集疏運網路。我們將加強與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十二五」時期,我市規劃涉海腫大項目各、計劃投資722億元,其中交通、能源和物流類項目33個、投資546億元。發揮交通區位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優勢,加快形成以8條高速公路、8條鐵路和義務機場、蘭溪港為主幹的綜合運輸網路,提高海鐵聯運、江海聯運等多式聯運能力。大力發展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龍頭的市場貿易型物流,以永武縉產業帶為主題的工業物流,以能源、建材、糧油為基礎的紐帶轉運型物流。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的合作,拓展金華、義烏等「內陸港」服務功能,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打造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
三、以省級產業集聚區為主平台,提升特色產業合作層次。金華新興產業聚集區將著力發展遊艇等專業船舶製造、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制葯、新能源汽車、發電設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將重點推進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建設。全市12個個開發區將立足特色產業基地,結合這種信息產業園、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永康五金產業總部中心建設,加強陸海產業合作,打造陸海協調發展示範區。
四、以區域統籌發展為目標,深化山海協作工程。積極適應浙江海洋戰略布局,主動接受沿海地區輻射和帶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商會、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的紐帶作用,突出特色產業合作和勞動力轉移合作,深化山海協作,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工作。依託中心鎮和特色村,優先發展休閑產業,加強「浙中涼都」避暑度假游、義烏小商品城購物游、橫店影視體驗游、武義溫泉休閑游與海島風情游等旅遊目的地的對接,共同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做大做強生態農業,加快建設綠色產業供應基地。
五、以服務企業為核心,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支持全市民營企業抓住機遇,以創業創新、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昂揚銳氣,積極產於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探索「低丘工業、緩坡村鎮、保護開發、集約利用」的新模式,積極爭取開發國家級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試點,保障陸海科技發展用地。依託浙中地區擁有的浙江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浙江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高校,以及62所哦中專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學校,加強涉海創新人才的培養培訓,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強化海陸聯動的人才支撐。
⑵ 浙中城市群的發展路徑
在浙中經濟版圖中,各縣(市)的發展特色非常明顯,發展的差異性比較突出。
金華市區作為城市群的內核,憑借歷史、區位、文化教育以及新興產業等優勢,正積極向浙江中西部得交通信息樞紐、科教文衛中心、重化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以及浙中人居中心發展。義烏以商促工,工商結合,正積極向國際性商貿名城、小商品物流和信息中心發展。永康依託五金產業優勢,全面打造中國五金名城和國際性五金產品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東陽也逐步形成了以醫葯化工、電子材料、輕工紡織、建築、影視旅遊為主要特徵的中等城市。蘭溪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憑借原有工業基礎,正逐步向以醫葯化工、電力能源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城市和重化工基地發展。
正是這種差異化競爭優勢加快了資源互為依託、互為融合的發展進程。在浙中城市群一體化過程中,一個大金華的框架和格局已經形成。 10年後建成浙中大都市區
近年來,圍繞區域一體化發展目標,浙中城市群實力迅速增強。全市城鎮化水平從2000年得48%提高到2007年得57.8%,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雙雙突破2000億元,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機械、醫葯化工等八大產業集群崛起,其中汽摩配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了500億元。
在浙中城市群區域共建中,我市率先推進交通共建。目前,浙中城市群便捷、高效、網路化的高等級快速交通雛形已經顯現。
浙中城市群建設將分三個戰略部署實驗。2010年前為打基礎階段;2011至2015年為見成效階段,相鄰地域的城市建成區規模擴大,經濟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初步實現城市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目標,基本建立起城市群的空間格局框架。目前浙中城市群建設正處於這一階段,比如我市全市建成區范圍不斷擴大,由2005年的254平方公里提高到了2010年的309平方公里,擴大了21.9%。金華和蘭溪兩地的城區也變得越來越近。
按照規劃,到2020年底,浙中城市群融為一體,達到貨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率先提前實現現代化,最終建成雄踞於長三角經濟區南翼和四省九方經濟協作區之間的浙中大都市區。 「金華城市東西拓展為主」
在2月通過省政府審議的《金華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2006~2020)中,金華城市發展目標作了修改,在保持「至2020年將金華建設成為我省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總目標不變的前提下,修改後的規劃更為詳盡,明確了金華將建成先進製造業基地以及浙江省中西部地區的現代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和旅遊集散中心。
隨著總規劃的修改,金華未來的城市擴張方向也做了新的調整圍繞「一中兩翼」的總體框架,城市建設用地發展方向將改變為向東、西拓展為主,兼顧南北的適度拓展。其中向西主要是以婺城新區建設為主體,加強西翼副中心建設以及周邊的產業區建設。也就是說,金華城市發展變大,往蘭溪方向將是主要方向。 未來金蘭同城更加緊密
隨著賓虹路貫通、330國道收費口取消、公交系統的完善,將拉近婺城新城區與市中心的距離。據記者了解,今後秋濱工業園區沿金華江沿線的工業用地,將陸續置換為居住用地,使居住開發能夠與婺城新城區連片銜接,進一步拉近新城區與市中心的距離,有利於新城區的發展。這也意味著,隨著婺城新區的建設加速推進,金華和蘭溪同城效應將越來越明顯。
近些年來,隨著金華城市影響力擴大,婺城新區與金西開發區建設穩步推進,尤其是金華新興產業集聚區規劃獲批,金蘭兩地的交流互動日益密切。而蘭溪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也吸引了不少知名開發商在蘭溪開發住宅、商業地產,房地產和汽車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⑶ 貴陽是幾線城市
貴陽屬於中國的三線城市。貴陽,簡稱「築」,別稱林城、築城,是貴州省省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中國重要的生態休閑度假旅遊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6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803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8.19萬人,城鎮人口368.24萬人,城鎮化率75.43%。
貴陽地處中國西南地區、貴州中部,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
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也是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呼叫中心與服務外包集聚區、大數據交易中心、數據中心集聚區。
(3)金華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三線城市大部分城市規模較大,中心城區非農業人口多數在100萬人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商業配套設施和交通設施相對比較完善,居民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般相對比較富裕。
城市擁有一定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合理,對某些大型企業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城市綜合競爭力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線城市一般多為東部地區的經濟發達城市,中部地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或經濟強市,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
網路-三線城市
⑷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專業好 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大以後工作好找嗎
學IT比較好,不僅好找工作,而且工作環境還好。 當然,學一門專業還是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走比較好,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輕松一點。
⑸ 全國首批克隆金華豬寶寶出生,它們的出生有何現實意義
將來的豬肉,都有可能實現克隆,代表著以後的豬肉會比較多,豬肉價格下降。
⑹ 金華市華旭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金華市華旭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01-02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金義都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307-8辦公室。
金華市華旭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700MA29R68C1Q,企業法人張利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金華市華旭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金華市華旭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⑺ 金華如何聚人引智發展哪些特色產業
「新區成立近一年來,不僅完成了規劃編制工作,而且在招商引資上取得可喜成果。據介紹,目前已引進先進製造業項目13個,總投資142億元;現代服務業項目11個,總投資177億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在新區打造電子商務新城,總投資150億元,招商勢頭強勁。」陳佳芳委員說,「金義都市新區以欣欣向榮的景象創造了金華的『新區速度』。」 如何聚人 如何確保人口發展規模與新區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適應,人口素質結構與智慧型城市相協調?陳佳芳委員表示,除了良好的產業與就業支撐,還要在體制、機制上加以突破。比如,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帶來的農民進城難、進城後無法享受市民待遇的障礙。逐步建立以實際居住地為戶口登記的原則,全面取消投靠條件限制,放寬城鎮戶口准入條件;在子女就學、就醫、就業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惠及外來人口,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陳佳芳建議,合理控制安居成本,通過金融手段、土地政策和稅收杠桿,合理調控房價,抑制投機購房,保障剛性購房,構建高端有約束、中端有市場、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讓各類人群「居者有其屋」。 如何引智 「新區建設發展首在引資,重在扶持,關鍵在人才,而育才、聚賢唯築校而取。」民建的委員們建議,要重視高等院校的帶動作用,同時重視高規格職教中心建設。 「高在何處?」民建委員建議,以金義都市新區建成新經濟中心、新科技中心、新物流中心、新製造業中心、新興旅遊業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的目標為參照,在職教中心開設物流、製造、旅遊服務、電子商貿等專業。同時,在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公開選拔校長和各專業學科帶頭人,大力引進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的、能引領專業發展的拔尖人才。 委員們認為,可以通過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形式,資產可以實施「物業式」管理,開放式、非學歷性教學;師源可以為僱傭式、自備式、短聘式、常駐式、公派式等,以需設求;生源可以為高端培訓、專業短訓、職業基礎教育、進修、自修式教育、為入區企業代培、針對性交流、前沿講座等對象。 產業特色 何淑芳代表認為,金義都市新區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可以大力發展文化創意與旅遊產業。 根據新區的地理位置、文化旅遊資源及新區整體功能定位,確定以傳統和現代文化為主體,以文化創新為主線,以提升新區的旅遊文化創意能力為核心,以文化旅遊景區和創意園區為依託,以塑造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品牌為導向,採取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產品創意與商品創意相結合的原則,整合資源,整合營銷,重點發展都市文化旅遊、現代文化娛樂旅遊、民俗旅遊、鄉村旅遊、文化休閑旅遊、修學度假旅遊、訪祖認宗旅遊等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園區,大力開發具有浙中特點的文化旅遊商品。 吳彩霞委員建議,在目前新區規劃的三大主題功能區之一「中部綜合服務功能區」中,培育養生保健特色街,以滿足特定目標消費群體的保健、康體、養生、休閑需求。首先要在符合新區總體規劃要求下,結合新區商業文化特點,充分研究與旅遊等產業發展相結合,做好養生保健特色街的規劃工作,有序推進養生保健市場劃行歸市,避免重復建設和強推硬拉。 結構布局上,除了本地投資者,可引進外地的老字型大小和知名國葯店、國葯養生館,吸引社會投資建設,鼓勵國內外有實力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和商業企業積極參與特色街建設,把特色街打造成為展示新區形象和內涵的「金名片」。
⑻ 發展中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絕對權威)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
1.上海 2.北京 3.廣州 4. 深圳 5. 蘇州
6.杭州 7.天津 8.成都 9. 武漢 10.東莞
1.上海
這座21世紀中國最受寵愛的城市,其釋放的巨大經濟活力令人吃驚。上海被喻為中國再次經濟起飛的龍頭,或者是箭尖,人們寄希望於它能引領起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航船。
上海有中國城市裡管理和服務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區位和運輸優勢,也聚集著中國素質最高的一批白領階層。上海是經理人的絕佳誕生地,一個標準的上海產的經理人,應該是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國公司美國總部呆過,在麥肯錫等咨詢公司做過,然後回國任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或者首代。
盡管上海的人才培養能力、人才吸納能力與北京相比稍遜一籌,但其整體商業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優勢,使其在爭奪優秀人才方面魅力獨具。而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人才的價值創造能力和對城市經濟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成為跨國公司中國區和亞太區總部的新的選擇地,上海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東岸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知識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樣令人驚駭。
總人口:1341.8萬人
高校數量:57所
科研人才數:3.5萬人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項
高新企業數:1916家
技術交易: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73萬項;合同金額142.78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億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23億
2.北京
北京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傳統居住地,在這個城市裡,有中國最密集的大學群和科研院所。僅僅一所北大、一所清華已經證明了這個城市不凡的人才培養能力和傳統。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著一座城市所能擁有的寬廣胸懷和容納度,盡管北京的戶籍制度改革落後於上海和廣州,但這並不妨礙307.6萬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選擇在這里生活、創業。
所有繁華的大城市都有不適合居住的一些特徵,比如擁擠、嘈雜、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這些方面令人心懷不滿。但是,重視政府關系和商業環境的跨國公司在過去的20年裡,仍堅持把中國區總部設立於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仍顯現出令其它城市膽寒的特質。
總人口:1456.4萬
高校情況:73所
科研人才數:27.4萬人
技術交易:技術合同登記32173項,成交總金額265.4億元,技術交易額226.6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億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57.5億元
3.廣州
廣州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毗鄰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資和三來一補中,廣州及其周邊地區迅速流動起大量資本。近年來,珠三角地區活躍的私營經濟又使得廣州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先受惠的地區。但是,商業貿易的發達和低層次製造業的繁榮未能支撐廣州進一步的發展,在對高級人才的競奪能力方面,廣州明顯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總人口:994.30萬
高校數量:44所
科研人才數:1.79萬人
高新企業數:270家
技術交易:廣州地區共認定技術合同4324項,合同金額31.644億元。
全市GDP:3466.63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40億元
4.深圳
作者:221.137.244.* 2007-5-30 20:40 回復此發言 2中國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
深圳曾被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現代化城市,它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模式進行建設的。一張小小的邊防證,讓所有進出該城市的人都對其「特區」身份印象深刻。這座移民城市,曾經在很短時間內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靈活的政策,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為新興企業的創業首選地。
作者: 221.137.244.* 2007-5-30 20:37 回復此發言
--------------------------------------------------------------------------------
2 中國今後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絕對權威)
作者: 221.137.244.* 2007-5-30 19:05 回復此發言
--------------------------------------------------------------------------------
2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
但是今天,深圳面臨著找不到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體商業環境的先發優勢已被趕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脅,深圳的人才競爭力已被大大削弱。
總人口:557.41萬
高校數量:42家(含高校駐深分校)
科研人才數:全年共引進戶籍人才3萬餘人,海外留學生1200多人
高新企業數:673家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2361件
全市GDP:2860.51億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18億元
5.蘇州
閑適、優美的園林城市蘇州,因中國與新加坡共建的蘇州工業園而成為中國新的高科技製造業聚集地,蘇州工業園的成功,被認為是中國最成功的開發區建設的範例。這里有著中國素質最高的產業工人,並成為蘇南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總人口:590.97萬人
高校數量:17所
科研成果情況:全市組織實施科技項目437項,147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高新企業數:555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0億元
全市GDP:2802億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蘇州大學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國最佳人居城市的範例。江南才俊的經濟創造能力在這個城市得以集中表現,自南宋以來,浙江就是國家最穩定的財稅之源,這里富饒而優美。浙江私營經濟的發達,又使得杭州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地區經濟活動的重鎮,雖近鄰上海,仍無掩其光彩。
總人口:642.78萬
高校數量:35所
科研成果情況:省級科技進步獎25項
高新企業數:506家
技術交易: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2286項,成交額42.75億元
專利:申請專利3400件
全市GDP:2090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學等
7.天津
天津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勞動力,而且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較早形成了集聚優勢。一個摩托羅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輝煌,而現在,是三星電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還是被北京所遮蔽,毫無疑問,一個地區最多隻能有一個「區域中心」,尷尬的天津,因與北京比鄰而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甚至輸於深圳、蘇州、東莞等二線城市。
總人口:1011.30萬人
高校數量:37所
科研人才數:48.1萬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取得市級科技成果1203項、屬於國際領先水平59項
高新企業數:4000家
技術交易:簽訂技術合同7278項,合同成交額42億元
全市GDP:2386.94億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8.成都
成都盛開在四川盆地上。從李冰造都江堰起,這里就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於重慶、昆明、貴陽等城市之外。它成為跨國公司在考慮西部據點時的首選之城。但是,現代化的斷裂感也在成都表現得更為明顯,與長江流域的龍頭上海相比,成都與之彷彿還相錯一個年代。
總人口:1044.3萬人
高校數量:60所
科研成果情況:年內新上科技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146項,省級95項
高新企業數:165家
專利:申請專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億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117億元
9.武漢
武漢的區位優勢相比鄭州、長沙這幾個中部城市來說,更為明顯。而且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也起步較早,並且高校集中,經濟活動也相對發達。但是,武漢整體商業環境與中國一線城市的差距,使得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卻未能在人才吸納能力、競奪能力和人才創造能力方面表現優異。
總人口:781.19萬
高校數量:48所
科研成果情況:260項
高新企業數:1751家
技術交易:全年技術市場成交技術合同2963項,合同成交額30.31億元
全市GDP:1680億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2.43億元
10.東莞
東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這座與香港形成「前店後廠」關系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旺盛的製造能力,並未因中國出現多經濟中心而衰落。與人們想像中的「血汗工廠」不同,東莞的城市綜合薪酬競爭力位居前列,在所調研城市中排第5.難能可貴。
但是,要想成為中國的「潛力之都」,東莞還必須考慮自身的產業升級和培育本地名牌企業之途。
總人口:158.96萬人
高校情況:5所
科研人才數:12.49萬人
高新企業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30億元
技術交易:全年簽訂各類技術貿易合同58項,技術合同金額700萬元,技術交易額680萬元
專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億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資情況: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3.7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