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關於XX縣產業發展的構想

關於XX縣產業發展的構想

發布時間:2021-02-11 06:06:13

㈠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㈡ 還有個論文題目 XX省XX縣果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 發展潮陽區水果業的對策
2.1統一認識,加強領導。農業是第一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而水果業是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抓好水果產業化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把豐富的山地資源轉變為經濟優勢的途徑: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各級黨政要下大決心,統一思想,鼓足干勁抓好水果生產。目前部分基層幹部對水果生產存在「不敢管」的消極思想,認為信息難掌握,市場難看準,萬一政府號召發展的果品不好賣,果農要罵政府,政府有壓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想法嚴重影響政府作用的發揮。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幹部必須統一思想,要充分認識到搞好水果產業化建設事關富民強區之大局,事關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穩定,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用計劃經濟時的手段和方法去管。對此,主要應做好三個轉變:一是在品種安排上,要從過去的計劃落實、行政命令轉變為提供信息、加強指導;二是在生產過程中,要從過去的重種輕管轉變為做好技術指導和協調工作;三是在生產與銷售上,要從過去的重生產輕流通轉變為搞好市場建設、注重產品促銷和培養扶持營銷隊伍上來。只有這樣,政府才能在水果生產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瞄準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入世後潮陽區水果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應轉向國際市場,尋求更廣闊的出路。為此,我們必須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來確定發展的戰略,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來適應市場的變化。一是調整區域布局,走「一鄉一品」 的道路,按不同果樹生長的最佳環境來規劃種植,適宜什麼就種什麼,以培育出最優質的水果。二是調整種植面積,增加三棱橄欖、烏酥楊梅、玻璃油甘等優稀特地方水果品種的種植面積,適當控制柑桔、香蕉的擴展;三是調整品種結構,以優質品種為主,推廣反季節栽培,以適應歐美市場水果進口高峰期較遲(10月至次年2月)的特點;四是調整生產模式,提倡和組建水果聯社或「公司+基地+農戶」集約化的生產模式,摒棄各自為戰、分散經營模式,統一標准,統一規格,統一技術,提高果品的質量,以適應出口貿易標准和要求。
2.3加強宏觀調控,健全市場體系。入世後我們的水果市場將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政府部門必須改革只管生產,不管加工、流通,不管外貿的管理體制,成立一個水果生產、科研、加工、流通和外貿一體化的管理機構。加大科研力度和資金投入,開展水果種質資源調查、 病蟲害防治、保鮮加工、生物工程、果品檢疫檢測和電子商務等一系列的研究。定期對水果生產經營者進行技術指導、咨詢和培訓,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實行育苗、種植、植保、購銷、加工、保鮮和貯藏的一條龍服務。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從價格、財政、稅收、信貸及外貿等方面扶持水果業的發展。並制訂果品質量檢測標准,建立質量監督體系,嚴格控制化肥、農葯的使用,實行標准化生產、規范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果品的商品質量和出口能力。此外,政府還應該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綜合性的大型水果批發市場,扶持專業生產集團和產供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統一購銷標准和價格,統一出口果品的規格和包裝,實行產供銷配套服務,以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和市場風險,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2.4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果品質量。一是要抓好科技隊伍建設,尤其是科技骨乾的穩定和素質的提高;二是要建立科技進步激勵機制,使科技人員自覺投身到科技興果的各項活動中去;三是加強區、鎮水果科技示範基地的建設,通過示範基地的幅射作用,加速科技興果的步伐;四要強化科技培訓的推廣力度,提高果農的科技素質和栽培管理水平。果品質量要與國際市場接軌,科學技術就必須始終貫穿果業生產的全過程,應集中力量,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先進設施,常規技術與高新技術並用,以高新技術為主,提升科技含量,更新技術結構,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火幅度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的常規技術和新技術,將選地規劃、優良品種、無病毒苗木栽培、矮化栽培、合理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生草覆蓋、果實套袋、摘葉轉果、設施栽培、節水灌溉和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技術組裝配套,發揮整體優勢,實現無公害栽培,改善外觀,提高品質,從而增強果品在市場的競爭力。
2.5實施名牌戰略,發展產業化經營。水果生產應以優勢果品品牌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水果產業建設,發展特色果業,選擇生產條件優越、產品有優勢的主導產品(如三棱橄欖、烏酥楊梅等),在科技、資金和設備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圍繞良種推廣、基地建設、標准化生產、產後分級包裝、貯藏加工和運輸營銷方式等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形成產業化經營,培育出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在果品結構性過剩的今天,產業化經營尤為重要,潮陽區果業生產力水平不高,消費習慣及果業本身的特點也制約了果業產業化進程,產前、產中、產後跟不上,今後必須加強調控,積極引導果業經營的產業化。產前服務應注重品種咨詢、基地選擇、整體規劃、項目設計、施工管理和苗木調運等;產中服務主要是果樹各發育階段的溫、光、氣、熱、土、肥及水的調節與樹體管理;產後服務包括果實采後的保鮮、貯運、加工和銷售等一系列工作。特別要加強產前服務與產後加工業的發展,將產前、產中、產後延伸聯結,形成產業鏈,通過果業協會、股份制企業和集團公司等形式,內聯農戶、外掛市場,內幫技術、外銷產品,內傳信息、外樹品牌。
2.6發展加工保鮮業,提高產品競爭力。隨著水果面積的不斷擴大和果品出口貿易的增加,保鮮、貯藏和加工體系的建立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的果品要在國際水果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發展保鮮加工業。保鮮加工業的發展,它一方面可以減輕部分鮮果銷售的壓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可以使水果產品多樣化,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保鮮技術的應用,還可以調節水果市場供應,可以讓更多的水果能漂洋過海遠銷國外,大大提高果品的競爭能力。當然它也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2.7推廣綠色有機果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入世後,盡管世貿組織成員向我國開放農產品市場,但我們的果品走出國門的難度仍然很大。因為發達國家普遍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對本國農業實施的「綠色壁壘」保護政策。因此,我們出口的果品要通過外國苛刻的環保技術標准和嚴格的檢疫制度,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提高果品的質量,降低果品中有機磷等農葯殘留量。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從栽培做起,實行標准化和規模化生產,創辦綠色有機生態農業模式,嚴格控制化肥、農葯的使用,推廣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生物防治病蟲及合理輪問作的有機農業技術,建立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三位一體的立體農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循環使用,以建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學習國外的做法,建立有機農業認證制度和農產品質量標識制度,建立果品檢疫檢測機構和質量監督體系,使我們的水果生產標准進一步與國際貿易標准接軌,以使我們的果品能更好地走出國門,暢銷世界。

閱讀全文

與關於XX縣產業發展的構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