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目前的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後是對還是錯
對,確實目前還比較滯後,說明有很大空間發展。
『貳』 簡要分析銀發經濟對相關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①結構性減稅有利於完善分配製度,增加個人收入,促進社會收入分配公平 ②對農產品減稅有利於穩定物價,發揮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③通過對基礎產業和行業結構性減稅政策,有利於發揮財政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④結構性減稅切實...
『叄』 我國有哪些老齡化發展特點 「銀發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口紅利功不可沒。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逐漸減少,老年人口卻不斷增長。相關機構預測,至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48億;2030年超過3億人;2050年超過4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30%以上,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及問題
1、我國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長迅速。2017年,全國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這個人口基數已經相當龐大。同時,我國的老齡化速度正以比發達國家更快的速度推進。調查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
2、高齡化趨勢日益加劇。數據顯示,2017年底,全國人口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億人,占總人口的11.4%。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
3、城市與鄉村之間不平衡。上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城鎮生育率比農村生育率低。但是,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去往一線二線城市發展,農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留守老人居多,農村老齡化相較於城市來說更嚴重。
4、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比重將越來越高。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趨於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子女陪伴父母的時間變少,使得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逐漸弱化。據最新調查顯示,預計到2020年,獨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將成為老年人中的「主力軍」。
5、「未富先老」態勢明顯。以全球老齡化最為嚴重的日本為參考,從數據上看,日本的人均GDP始終遙遙領先我國,即便日本近年來經濟形勢低迷,但在2016年的人均GDP依然是我國的近5倍,足以見得其國民富裕程度遠勝於我們。可以說,日本是富裕的老齡化社會,而我國未來的老齡化狀態更有可能呈現出「未富先老」狀態,這難免會對老年人的消費水平造成擠壓。
6、年輕人「啃老」限制了老年人消費能力。在高企的房價面前,當子女工作年限尚短,暫時無法承受購房壓力時,老年人勢必會拿出大量甚至畢生的積蓄及退休金來給子女買房,老年人消費能力被限制。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報告顯示,97%的受訪一線城市年輕人表示身邊人買房都需要靠父母。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二、我國老年人群體消費特點和趨勢
1、老年人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享受型消費成為潮流。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正在向高水平、高層次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表現為追求品質的享受型消費特徵。具體體現為,越來越多的老人願意在旅遊和養生理療上面增加投入。同時,部分老年人的心態也在趨於年輕化和時尚化,消費觀念逐漸向年輕人靠攏,他們比以往更加註重化妝、衣著等方面的展示型消費。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老年人的購買力將不斷增強,老年人的消費水平還有望繼續提高。
2、喜歡到店消費,重視體驗和服務。老年人普遍認為店內體驗會影響他們的消費決策,因為在店內能夠看到商品實物,購買起來會更放心也更方便。另外,由於老年人的精力、體力隨著自身年齡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他們更喜歡在就近地點消費,追求便利和實用。在購買過程中,他們同樣會看重商家是否提供方便、良好的購物環境和服務。
3、網上購物、移動支付漸漸增多。社交媒體的興盛與移動支付的便利,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老年群體的消費思維模式,他們漸漸不再拘泥於傳統的現金支付或刷卡支付,而是更加願意嘗試網上購物和移動支付。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老年網民群體快速增長,60歲以上網民佔比為4.8%,同比增加0.8個百分點,預計未來還會繼續增長。
4、與身體健康相關的智能化、數字化產品備受青睞。鑒於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逐漸弱化,他們越來越需要適合自己的智能化產品的輔助。根據《2017中國老年消費習慣白皮書》的調查數據,老年人對身體健康數據監控、智能遠程呼叫等數字化產品感興趣程度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人最感興趣的數字化產品之中,一半以上是與身體健康相關的。
我國的「銀發經濟」潛力巨大,有待開發,未來或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那麼,未來哪些領域的產品和服務會受老年人青睞呢?
基於老年人的消費特點和趨勢,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還有營養品、家用保健器械、居家養老照護、中醫養生、老年旅遊、老年娛樂學習、老年保險理財等領域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人消費理念的日趨成熟,如何調整商品結構,抓住老年消費正在成為商業的新思潮。
文章來源:知道日報
『肆』 老年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老年產業被稱為銀色產業內,具有很大的發容展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養老公寓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正處於探索初期,各方社會資本積極進入模式。2025-2040年期間,我國約有5000萬老年人需要通過專門的養老機構來養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萬元的養老費用計算,整個市場產值有2萬多億。
『伍』 老年產業前景怎麼樣啊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達1.67億人,占總人口的11.9%。未來,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專家預計,我國老年人佔比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峰值35%左右。
由此數據顯示,老年產業將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產業,在未來的某一時間內,老年產業將會替代房地產行業,占據國家GDP的總百分之三十左右。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老年產業來說,成都孝心坊老年用品專賣店,針對老年群群體做的服務,包含了老年人的吃穿住用行等等需求,提供一站式老年服務,加入老年產業開孝心坊是很好的選擇。
『陸』 中國老年產業發展促進會 是什麼組織
社團組織
『柒』 我國人口老齡化能帶動那些行業的發展
首先,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勞動人口的減少,所以,接下來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都要開始產業升級,至少是設備升級了。當勞動力價格太貴的時候,他們會把目光轉向機械化生產。所以我覺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機械制製造業的發達,因為需求陡增了。
還有就是夕陽產業啊。跟母嬰產業一樣,夕陽產業也會被人口老齡化所驅動。很多行業,例如生產老年人的健身設備的行業,未來將會發展得特別好吧。還有一些保健品的,保健飲食的行業,未來都是又很大的發展。
保健品本身是很大的市場,而保健產品的發展,也需要人口老齡化的推動。至於健身設備,人們的壽命延長了,但不一定是更健康了。但社會上出現更多的老人的時候,需要老年人健身設備的人口也會越來越多。
還有就是保險。保險里的人身保險,無論是人壽保險還是健康保險,未來都應該都很大的增長。事實上,近些年來,壽險業務的發展勢頭已經把財產保險業務的發展勢頭要好很多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養老問題。養老問題的負擔會落在社會、政府和子女身上,所以他們都要尋求一定的出路,而保險就是很好的出路。保險可以提供儲蓄養老產品,可以用房子去抵押養老,可以通過購買保險獲得一定的養老院的席位和指定醫院的就醫資格,這些都非常符合人口老齡化的需求,所以我覺得人口老齡化會極大地推動保險行業的發展。
『捌』 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背景
政策層面:
2013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台的關於養老服務業的新政策,與過去相比內政策呈現出走向全局、走向核心容、走向制度化構建的新趨勢。新政策涵蓋了簡化行政許可,放寬市場准入;加強規劃布局,保障設施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投融資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完善稅費優惠;加強人才培養,積極促進就業;培育社會組織,鼓勵公益慈善服務等多個層面,標志著我國將發展養老產業提上日程。
市場層面:
在市場需求方面: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提供了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同時城市的養老群體中已擁有一定的消費潛力,部分老年人消費觀念消費已經發生轉變,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的需求,包括教育學習、休閑娛樂、旅遊度假等,他們渴望在進入老年後有時間出外旅遊、與老友相聚、參與更多的老年群體活動等,他們已經不再受傳統養老方式的約束。以及人口遷移導致的大量空巢老人也存在迫切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市場供給方面:目前全國有一億左右老年人,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養老服務市場供給明顯不足,目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項目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甚大。
『玖』 老齡產業該怎麼發展啊
我國老齡產業潛力巨大,但處境尷尬。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1.43億,「十一五」期間我國老齡人口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1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78%,到2020年將達到2.43億,約占總人口的17%。這一發展趨勢表明,未來的1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凈增一個億,平均每年增加660萬。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老年學會會長李本公在會上指出,迅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必然帶來老年群體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巨大市場需求,從而為老齡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測算,到2010年,老年人口消費規模將超過1.4萬億元,到2020年將接近4.3萬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13萬億元。
目前我國老齡產業起步晚,滯後於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的客觀形勢。老齡產業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十分龐大,另一方面,老年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嚴重不足,有的也不對路,整個產業尚未在國民經濟中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產業鏈條。李本公認為,雖然老齡產業已經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中國老齡產業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但要發展老齡產業,加強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應當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鼓勵走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推動老齡產業的發展。同時,要注意引導消費,培育老年消費市場,從生產和消費兩個渠道推動老齡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