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史是什麼
國外裝配式建築發展概況
日本裝配式建築
日本工業化住宅廠家很多,各廠家不斷研究開發新型住宅,滿足市場要求。但是,鋼結構體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牆面選材、室內外裝修及設備上有所不同。積水房屋株式會社在日本工業化住宅中佔領先地位,專利產品預制裝配化住宅B型在繼承傳統工法的優點基礎上,把日本傳統的木結構住宅改進成鋼結構和合成板結構,並採用米制整數值的模數,B型體系提供了多樣化自由設計以滿足客戶不同要求。
B型體系的主要特點:
1骨架採用鋼結構,為提高防銹性能進行電著塗層。
2.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使用規格化的鋼模板,工廠加工的鋼筋,商品混凝土現場澆注。
3.牆面:在標准尺寸的鋼框中豎向鋪設板材,干法施工。
4.採用固有的模數:牆板標准尺寸高2.5m,寬2m,鋼柱間距1m。也有工廠預制基礎運到現場埋設。
美國裝配式建築
美國的住宅建築市場發育比較完善,住宅構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較高,各種機械和儀器業也很發達,各種技術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很高。一般情況下,房屋構建在工廠製作成型以後,運到工地與其他各種建築構建組成一個完整的住宅建築。現場很少有濕作業,同樣的工程建築效率是國內目前建築效率的數倍。並且由於美國的工業化住宅在管理機制上較為先進,能夠把房屋作為一個最終產品來進行通盤的考慮和設計。所以,美國的裝配式產業化住宅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和水平。
國內裝配式建築發展概況
最近10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配式建築體系,即形成了以輕鋼結構為主,以木結構、輕鋼-木結構,輕鋼-鋼筋混凝土結構和輕鋼-鋼結構為補充的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並且,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探索。比如現在的遠大住工,萬科現在推行的裝配式建築的建設等等。當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築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裝配式建築所涉及的前期策劃、施工建設以及後期物業等均不為所各相關配套行業所熟悉,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銜接問題。配套技術的整合正式裝配式建築推廣的關鍵,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過程仍需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裝配式建築分類
1、砌塊建築
用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牆體的裝配式建築,適於建造3-5層建築,砌塊建築適應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較低,還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業廢料。建築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小型砌塊適於人工搬運和砌築,工業化程度較低,靈活方便,使用較廣。中型砌塊可用小型機械吊裝,可節省砌築勞動力。大型砌塊現已被預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2、板材建築
又稱大板建築,是由預制的大型內外牆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築中全裝配式建築的主要類型。建築內的設備常採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築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築物造型和以及建築物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並且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築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在住宅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盒式建築
從板材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築,這種建築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一般不但在工廠完成盒子的結構部分,而且內部裝修和設備也都安裝好,甚至可連傢具、地毯等一概安裝齊全,盒子吊裝完成,接好管線後即可使用。
3、骨架板材建築
由預制的骨架和板材組成,承重骨架一般多為重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採用鋼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組合,常用於輕型裝配式建築中。骨架板材建築結構合理,可以減輕建築物的自重,內部分隔靈活,適用於多層和高層的建築。
5、升板和升層建築
板柱結構體系的一種,但施工方法則有所不同。這種建築是在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築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牆可用磚牆、砌塊牆、預制外牆板、輕質組合牆板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築外牆。升板建築施工時大量操作在地面進行,減少高空作業和垂直運輸,節約模板和腳手架,並可減少施工現場面積。
裝配式建築的特點
1、設計形式多樣
目前住宅設計和住房需求脫節,承重牆多,開間小,分隔死,房內空間無法靈活分割。而裝配式房屋"採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住宅採用靈活大開間,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要具備配套的輕質隔牆,而輕鋼龍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輕板恰恰是隔牆和吊頂的最好材料。
2、功能現代化
(1)節能:外牆設有保溫層,可以極大限度地降低冬季採暖和夏季空調的能耗;
(2)隔聲:提高牆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使室內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
(3)防火: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
(4)抗震: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築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
3、製造標准統一
傳統建築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現場施工製成多種美觀的圖案,粉刷彩色塗料不出現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難的。但裝配式建築外牆板可以輕易做到這點。況且,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隨時進行精密控制。
我國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前景
裝配式建築在國外是大眾化的產品。而在我國,到2010年前後,在設計、功能、生產、安裝等方面也能夠生產上述條件的裝配式建築。例如,一位需要購買房屋的顧客,走進一家房地產公司,公司按照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裝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國鋼產量較大,價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築市場上大量使用。如果採用鋼結構,配以石膏板、輕鋼龍骨、岩棉、彩色外牆板、塑鋼門窗、彩鋼復合板等材料製造裝配式房屋,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功能和舒適性上,都將優於現在的磚混和混凝土結構房屋。並且現在萬科、遠大住工等一批國內企業已經開始積極的推廣裝配式建築,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來,裝配式建築將是我國房屋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2. 怎樣整合裝配式建築的上下游全產業鏈
裝配式建築設計注意要點要三面講:
、預制構件科拆
建築產業化核產工業化產工業化關鍵設計標准化核環節建立整套具適應性模數及模數協調原則設計據優化各功能模塊尺寸種類使建築部品實現通用性互換性保證房屋建設程功能、質量、技術經濟等面獲優案促進建造式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實現標准化關鍵點則體現構件科拆預制構件科拆建築功能、建築平立面、結構受力狀況、預制構件承載能力、工程造價等都產影響根據功能與受力同構件主要垂直構件、水平構件及非受力構件垂直構件主要預制剪力牆等水平構件主要包括預制樓板、預制陽台空調板、預制樓梯等非受力構件包括PCF外牆板及豐富建築外立面、提升建築整體美觀性裝飾構件等
構件拆主要考慮五素:受力合理;二製作、運輸吊裝要求;三預制構件配筋構造要求;四連接安裝施工要求;五預制構件標准化設計要求終達少規格、組合目
二、連接節點處理
連接節點設計與施工裝配式結構重點難點保證連接節點性能保證裝配式結構性能關鍵裝配式結構連接節點施工現場完容易現質量問題環節連接節點施工質量整結構施工質量核所採用節點形式應便於施工並能保證施工質量
預制構件豎向受力鋼筋連接式美本等震發家普遍應用鋼筋套筒連接技術通我科研技術員量理論、試驗析證明該技術安全靠性並納入我行業標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灌漿套筒連接技術通向內外套筒間環形間隙填充水泥基等灌漿料式連接兩根鋼筋實現傳力合理、明確使計算析與節點實際受力情況相符合
建築專業角度講節點處理重點包括外保溫及防水措施三明治式夾芯外牆板內側混凝土受力層、間保溫層、外側混凝土保護層通連接件內外層混凝土連接整體既保證外牆穩定保溫性能傳熱系數提高防火等級防水措施主要體現板縫交接處豎向板縫採用結構防水與材料防水結合兩道防水構造水平板縫採用構造防水與材料防水結合兩道防水構造
三、BIM全產業鏈應用
BIM與產業化住宅體系結合既能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經營能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本、提升工程設計與施工質量水平
BIM軟體全面檢測管線間與土建間所碰撞問題並提供給各專業設計員進行調整理論消除所管線碰撞問題Revit
MEP通數據驅系統建模設計優化管道橋架設計限度減少管道橋架系統設計管道橋架間、管道橋架與結構構件間碰撞
設計院應具備產業化項目進行全產業鏈、全命周期BIM應用策劃能力確定BIM信息化應用目標與各階段BIM應用標准移交介面建立BIM信息化技術應用協同平台並進行維護更新產業化項目前期策劃階段、設計階段、構件產階段、施工階段、拆除階段實現全命周期運用BIM技術幫助業主實現項目質量、進度本全位、實控制
住宅產業化我建築行業深刻革命建築行業發展必趨勢與歐美、本等發達家相比我住宅產業化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面臨管理體制滯、技術體系完善建造本高企等利局面斷完善技術體系、建設住宅產業化推進激勵機制同要重點推行設計、施工、管理體化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建築設計、產加工、運輸施工、設備設施安裝、裝飾裝修及運營管理全程統籌協調形完整體化運營模式
3. 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建設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的一場革命,是生產方式的徹底變革,必然會帶來生產回力和生產關系的變答革,我們需要整合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來適應這場變革。我國裝配式建築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由於工作基礎薄弱,當前發展形勢仍不能盲目樂觀。 主要面臨六個方面的挑戰:
1、設計技術體系還沒有完善
2、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還沒有成熟
3、成本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4、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
5、輿論宣傳還不夠全面准確
6、行業隊伍水平還有待提升
4. 裝配式建築的出現對於建築市場有什麼意義
裝配式建築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建築市場及建築材料市場的市場格局,一方面,裝配式建築為建築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縮短了建築市場的建造工期,豐富了建築商的選擇空間,縮短了成本回收時間。另一方面又讓建築材料市場得以拓寬售出渠道,形成了一整條連貫的裝配式建築產業鏈。
5. 中國有多少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
最近10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配式住宅體系,即形成了以輕鋼結構為主,以木結構、輕鋼-木結構,輕鋼-鋼筋混凝土結構和輕鋼-鋼結構為補充的裝配式住宅結構體系。並且,在住宅技術研發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探索。比如沈陽衛德住工現在推行的裝配式住宅的建設的第四代PC工廠等等。當前我國的裝配式住宅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裝配式住宅所涉及的前期策劃、施工建設以及後期物業等均不為所各相關配套行業所熟悉,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銜接問題。配套技術的整合正式裝配式住宅推廣的關鍵,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過程仍需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裝配式建築較傳統的建造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它顛覆傳統建築方式最終占據建築業主場陣地的主要原因。裝配式建築的特點有很多:
1、設計形式多樣
目前住宅設計和住房需求脫節,承重牆多,開間小,分隔死,房內空間無法靈活分割。而裝配式房屋"採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 住宅採用靈活大開間,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要具備配套的輕質隔牆,而輕鋼龍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輕板恰恰是隔牆和吊頂的最好材料。
2、功能現代化
(1)節能:外牆設有保溫層,可以極大限度地降低冬季採暖和夏季空調的能耗;
(2)隔聲:提高牆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使室內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
(3) 防火: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
(4) 抗震: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築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
3、製造標准統一
傳統建築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現場施工製成多種美觀的圖案,粉刷彩色塗料不出現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難的。但裝配式建築外牆板可以輕易做到這點。況且,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隨時進行精密控制。
4、時間最優化
預制建築最大的優點是縮短了現場施工的時間,對工期有更高的可預測性。預制建築的項目能夠節省時間源自工廠製造和現場施工可以同時進行。在建築工程中很少使用預制基礎,因此現場在建造基礎的同時工廠加工生產結構、構造構件以及服務系統和室內集成模塊。
5、技術可持續化
盡管在建造過程中,使用集成構件早已經被提上了設計師和技術專家的議程,但是裝配式建造理論體系中並沒有和環境保護理論體系發生交叉。如今,人們已意識到建築垃圾造成的嚴重環境破壞。在諸如木材加工、砌磚、粉刷和裝飾的過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於沒有集成裝配的過程,也會產生多餘而造成浪費,這種在建造過程中產生的浪費份額巨大。
裝配式建築在國外是大眾化的產品。而在我國,到2010年前後,在設計、功能、生產、安裝等方面也能夠生產上述條件的裝配式建築。例如,一位需要購買房屋的顧客,走進一家房地產公司,公司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裝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國鋼產量較大,價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築市場上大量使用。如果採用鋼結構,配以石膏板、輕鋼龍骨、岩棉、彩色外牆板、塑鋼門窗、彩鋼復合板等材料製造裝配式房屋,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功能和舒適性上,都將優於現在的磚混和混凝土結構房屋。並且現在一批國內大企業已經開始積極的推廣裝配式住宅,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來,裝配式建築將是我國房屋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預制裝配式建築大到整體空間布局,小到建築細部的每一個預制構件,將建築群與環境雕琢的如此細膩。在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正處於向工業化發達國家學習的起步階段,設計、生產、運輸、安裝各環節的技術是實踐過程中首要攻克的難題,對於預制裝配式建築在環境、功能及美觀等建築設計方面的因素並無有針對性的深入探討。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起步晚,建設量極大時間又非常集中,建築工業化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雖然目前在預制建築在住宅的發展上有了一些新氣象,但是還沒有形成規模和氣候,產業鏈也不是很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支持和推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公共建築開始在各個城市中不斷出現,很多建築由於功能和形式的需求採用了異形的結構形式,無法用傳統的建造方法實現,也在不同程度上採用了預制構件裝配的方法。
6. 裝配式建築工程採用工程總承包方式有利於形成什麼一體化的產業鏈
裝配式建築,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現在主流的方式是根據需要進行專項優化設計,在工廠集中預制各種構件,運到現場組裝而成。 EPC總承包模式是指受業主委託,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