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平安不動產是怎麼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今年的2月份公布了。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產業集群、高端經濟圈和優質生活圈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醫療健康等多元優質資源的賦能。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專業的不動產投資及資產管理平台,平安不動產憑借「金融+地產」的雙專業能力、以前瞻性的投資眼光、專業的投資分析能力、完備的項目評審與風險控制體系、一流的資源導入及整合能力在富有發展潛力的重點優勢區位落子布局、甄選、儲備優質項目,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持續貢獻價值。
目前,平安不動產與廣州增城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廣州增城區進行創新金融、高端科技、智能服務、城市建設等多個產業的廣泛投資,推動產業升級、城市更新,積極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賦能。
平安集團與深圳市寶安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寶安區的新興產業總部基地、金融科技、生物科研、醫療健康、產業園區開發、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攜手全力推進寶安區的城市升級與產業轉型。
平安不動產、平安科技與東莞市濱海灣新區管理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建立長期、穩定、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對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威遠島區域進行綜合打造,共同搭建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平台,加速威遠島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打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共榮的智慧城市典範,引領濱海灣新區經濟、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平安不動產與惠州市惠陽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輻射珠三角、影響全中國的科技、健康、生態的「平安科技城」。平安不動產將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與豐富的產業資源,推動各類資源向惠陽集聚。全力打造一座以先進製造、金融科技為特色的高科技產業新城,助力其成為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區。
『貳』 粵港澳大灣區將來會如何發展
港澳代表委員譚志源代表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區位、政策和『一國兩制』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經濟活力強,開放程度高,若能統籌協調,實現區內城市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魏明德委員說,「一帶一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灣區提供了疊加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擁有僑鄉、英語、葡語三大文化紐帶,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梁。
『叄』 國家發改委專家稱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是怎麼回事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楊程晨)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城市群是中國未來新型城鎮化戰略的主體形態。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有助於明確珠三角地區城市群的發展定位,並有望使該區域率先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及全球創新中心。
數年來持續研究城市群發展,張燕生指出,創新發展既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也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抓手。廣東省作為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高地」,有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可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亞太乃至全球創新中心。
2016年底發布的《2015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07%,廣東省則為2.47%。張燕生說,在該數據上,以深圳為首的廣東多地已大幅超過香港。
他進一步分析,當下創新發展已成為全球趨勢,深圳具備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潛質;香港金融和現代服務業發達,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則以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系列製造聞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更有望成為未來的全球創新、現代服務、優質資源集聚地。
張燕生提出,從全球競爭力的角度看,中國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通過粵港澳地區合作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引進來,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有效地將港澳的高端價值與珠三角腹地相結合,「這是一篇大文章」。
為此,他建議,構建全球性的高端人才、高端資源要素、高端市場的平台,中央需在粵港澳之間設立統籌協調機制,通過全局擘畫該區域長遠發展。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資金的融通、貿易的暢通,首先需要各地政府政策方面的溝通,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比該地區過去的合作要更加復雜。
張燕生說,其中涉及到「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需各方好好思考、破解難題。
『肆』 香港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的專責是什麼
5月6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6日發表網志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台後,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將盡快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在香港專責協調國家相關部委、廣東省政府、澳門特區政府,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統籌落實《規劃》的工作。
張建宗還指出,《規劃》出台後,為了讓香港市民認識大灣區,特區政府將通過媒體和網站推廣大灣區建設,鼓勵商會、專業團體等舉辦與大灣區相關的活動,讓社會各界了解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帶來的新機遇。
來源:網易!
『伍』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產業同構似系數最大的是什麼
深圳與惠州
『陸』 中國七個較大的城市群,除了粵港澳大灣區你還知道哪個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2、長三角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位於中國東部,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包含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戰略定位是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2012年4月10日,由中國學者方創琳編寫的《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稱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躋身於6大世界級城市群。
3、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位於中國南部,前稱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國城市群中經濟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之一。包含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等城市。
根據2009年1月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深化改革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推進與港澳緊密合作、融合發展,共同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4、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位於中國西南內陸,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九千萬人,地區生產總值4.76萬億元。包含成都、重慶大部、自貢、瀘州、德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資陽等城市及綿陽、達州、雅安部分地區。
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重慶、成都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成渝城市群將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5、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2017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積約32.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5億人,地區生產總值7.90萬億元。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全國3.4%的土地面積和9.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9.6%的經濟總量。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6、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根據國務院2016年12月28日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產總值67778.12億元,總人口16353.17萬人。
中原城市群地處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陸橋通道與京廣通道交匯區域,“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路不斷完善,裝備製造、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物流、旅遊等產業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將中原城市群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同時指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復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
7、關中平原城市群
關中平原城市群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於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包含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等城市及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部分地區。
2018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18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柒』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組成。
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