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現在直播行業會發展得這么好
直播行業發展迅速 國家政策最佳輔助
網路直播是可以同一時間透過網路系統在不同的交流平台觀看影片,是一種新興的網路社交方式,網路直播平台也成為了一種嶄新的社交媒體。主要分為實時直播游戲、電影或電視劇等。
網路直播吸取和延續了互聯網的優勢,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可以將產品展示、相關會議、背景介紹、方案測評、網上調查、對話訪談、在線培訓等內容現場發布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內容豐富、交互性強、地域不受限制、受眾可劃分等特點,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現場直播完成後,還可以隨時為讀者繼續提供重播、點播,有效延長了直播的時間和空間,發揮直播內容的最大價值。
我國網路直播始於2005年,支持直播的平台數量少,相關技術不成熟,9158最先開創視頻聊天業務,呱呱、YY、六間房等跟進者涌現,形成直播模式的雛形;2009-2013年之間,進入啟動期,多個PC端直播平台入局;2014-2016年進入爆發期,主流視頻網站紛紛布局直播業務;2017年至今,我國直播行業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並不斷涌現新的直播平台。
頭部平台運作頻繁 資本市場認可其發展前景
2018年直播行業融資明顯向頭部平台集中,資本催化行業新一輪洗牌,直播平台在體量和發展前景上差距進一步拉大,頭部平台掀起上市熱潮,尋求資本盈利機遇,加劇資源和流量的集中效應,二線平台通過合並或深入合作「抱團取暖」,實現資源整合、互利共贏。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直播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B. 2019直播發展趨勢如何
隨著自製綜藝、5G技術、虛擬直播等在線直播新浪潮的出現,在線直播平台用戶規模持續上漲,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預計將超5億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自製綜藝方面,近六成受訪直播用戶願意觀看直播平台的自創綜藝且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花椒直播平台自創節目最受受訪直播用戶青睞,大批專業主持人進駐花椒直播平台為花椒直播輸出優質內容提供了重要保障。
用戶對直播平台自創綜藝節目前景持樂觀態度,56.2%的受訪直播用戶認為直播平台自創綜藝節目發展前景一般,近三成受訪直播用戶表示看好。在直播帶貨方面,四成受訪直播用戶偶爾會選擇購買明星/網紅電商直播推薦產品,並且選擇消費的女性用戶佔比超過男性用戶,而衣物是直播平台用戶最常購買的直播平台商品品類。內容垂直化或將成為在線直播行業競爭的主旋律,平台將更多把內容聚焦在某一特定用戶群體的需求。
未來直播行業內容垂直化趨勢將更加明顯,除了娛樂、游戲直播外,包括教育、電商等細分市場或將涌現新的市場機會。
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超5億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預計將超5億人。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在線直播行業仍將保持穩健發展,行業後續將持續圍繞專業化以及商業化展開激烈爭奪。
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發展趨勢解讀
5G助力在線直播行業升級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5G技術「高帶寬」「低延時」「連接廣」的三大特性將對直播體驗帶來極大的改變,由於帶寬的增加,用戶的視覺體驗感將增強,低延時和多人連接將使用戶在參與感、互動感得到極大的提升,後續廠商還會根據5G的特性開發新的內容和玩法,5G技術將在直播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直播內容垂直化或成市場競爭主旋律
隨著用戶紅利的逐漸減退,內容垂直化或將成為在線直播行業競爭的主旋律,平台將更多把內容聚焦在某一特定用戶群體的需求。此前,直播行業已形成了泛娛樂和游戲直播兩大內容板塊。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直播用戶群體越來越成熟,對直播內容的需求也會變得更專業化,未來直播行業內容垂直化趨勢將更加明顯,除了娛樂、游戲直播外,包括教育、電商等細分市場或將涌現新的市場機會。
優秀主播養成生態漸成
當前,各大直播平台的的流量主要部分仍由頭部主播產生,直播平台運營的成本很大一部分也投入在頭部主播身上,頭部主播是直播行業的稀缺資源。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直播平台將更加依賴自身的主播培養生態來產生優質主播,包括花椒直播、映客直播等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主播養成生態,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建立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直播商業化探索新途徑
當前直播平台的營收大多來源於直播打賞以及商業廣告,在行業發展逐漸成熟的背景下,創新商業化路徑探索也將成為平台發展的重要課題。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在線直播的商業價值仍待進一步開發,包括自創綜藝、電商應用、教育直播等細分領域,適配用戶以及企業需求,打造多元直播模式,實現平台商業化的有效升級。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研究報告》
C. 直播帶貨這個產業鏈條有哪些成員組成
1. 供給方
一般是品牌方、工廠、直播平台、直播機構,內容平台(快手、抖音、小紅書等)。
直播帶貨中,品牌是為主播提供金錢和產品的一方,平台是幫助主播對接用戶的。品牌之所以選擇直播帶貨這樣一個形式其實是因為現在的推廣成本高,推廣後效果也不佳,電商帶貨是一個可以讓用戶購買並且使用的一個產品,這樣有助於品牌幫助新品獲取第一波的用戶,同時藉助這波用戶的體驗讓更多的用戶了解到這個產品,也會形成一批忠誠用戶。
其次品牌可以通過直播帶貨這樣一個形式來拉高店鋪的評分,用一部分產品的虧損來換取店鋪整體評分的拉高,不僅僅是可以請主播,現在淘寶平台也開始支持店鋪自播(店鋪的老闆等自己來賣貨)雖然效果沒有請主播來但是效果也是不錯的。
2. 鏈接方:主播
在直播帶貨中,主播是作為一個品牌和用戶之間的一個橋梁的一個角色,通過用戶對自己的信任以及用戶的數量跟品牌砍價獲得更低的折扣,以實現用戶能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優質商品的目的。
3. 需求方:用戶
通過看主播的視頻和文章了解主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同時決定他挺有趣的,無聊了看看直播,在看直播的時候通過主播的介紹以及自身的需求來購買產品。
這些角色構成了直播帶貨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中主播作為一個新的鏈接渠道,比起原來的電商平台這個鏈接渠道對用戶來說購物的目的性更低,更像是娛樂性的。
D. 為什麼直播行業危機漸顯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9月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直播行業從產生到現在不過幾年的時間,便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而在如此高速的野蠻生長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許多危機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高速路」上有危機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份《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路直播用戶共3.43億,占網民總體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占網民總體的47.1%。與半年前相比,網路直播的用戶規模和在網民中的整體佔比皆出現下降。直播平台的日子也並沒有那麼好過,某直播平台活躍用戶數量的峰值是在今年1月,達到2516萬人,而8月已經下降至1230萬人,嚴重縮水;更有上百家直播平台關閉。斷崖式的數據滑坡警示,直播行業已經不再是那個站在風口就能飛的寵兒,行業發展面臨轉型。「高速路」上危機已經顯現了出來。
與下降的用戶數據相比,不斷見諸報道的直播行業亂象則更讓人擔憂。涉黃涉暴的內容充斥在某些直播平台當中,靠「打擦邊球」來吸引用戶關注、獲取收益被部分平台和主播奉為准則;一邊是失去理智地巨額打賞主播讓人不解,一邊則是主播靠打賞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斷沖擊著社會承受力的底線……
直播平台的門檻相對較低,蜂擁而上的主播,水平參差不齊,收入差距明顯,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良莠不齊的內容、急功近利的心態,則讓直播行業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面孔真假難辨,同質化的內容在用戶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單一僵化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打賞來變現的方式,讓直播行業少了些許穩步前行的動力。
E. 網路直播教學的市場會不會隨著當前形勢逐步消失
我現在所使用的小鵝通,他可以在店鋪內嵌入自主開發的教學型應用,也可以在線購買合適的教培擴展哦。
F. 互聯網直播行業是否存在危機漸顯
最近,美國投資銀行高盛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直播行業從產生到現在不過幾年的時間,便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而在如此高速的野蠻生長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許多危機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與下降的用戶數據相比,不斷見諸報道的直播行業亂象則更讓人擔憂。涉黃涉暴的內容充斥在某些直播平台當中,靠「打擦邊球」來吸引用戶關注、獲取收益被部分平台和主播奉為准則;一邊是失去理智地巨額打賞主播讓人不解,一邊則是主播靠打賞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斷沖擊著社會承受力的底線……
直播平台的門檻相對較低,蜂擁而上的主播,水平參差不齊,收入差距明顯,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良莠不齊的內容、急功近利的心態,則讓直播行業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面孔真假難辨,同質化的內容在用戶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單一僵化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打賞來變現的方式,讓直播行業少了些許穩步前行的動力。
「危機」,有危險,又有機會。對於當前的直播行業來說,能否在「危」中抓取到前進的機遇,關鍵要看能否涵養一種良性循環的直播生態。
需要穩固直播行業的根基。在「內容為王」的時代里,僅靠一時嘩眾取寵的表演難以獲得網友們的青睞,只有那些優質的內容才擁有長久的生命力。而要保障優質內容源源不斷的供給,關鍵在人。直播平台中的主播也應當正視自己的身份定位,如果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提供大家真正需要的信息,終究要被淘汰。
保證直播行業的營養供給。直播平台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平台價值,為直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道路,而不是只是抱著打賞的收入不思進取。作為一個平台,不僅要生產很多好看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應該把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最有溫度的、大家最感興趣的內容推到不同用戶的身邊。
將直播行業置於陽光之下。網路直播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其單純的行業自律在其快速發展階段難免產生漏洞,所以也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治理和引導。隨著越來越多監管措施的出台,直播行業正在慢慢走到陽光之下。
有專家指出,無論平台和傳播形式如何變化,內容是核心,服務是王道。誰離用戶最近,誰就能最大程度上分享社交紅利。新聞不是剛需,智能化服務才是出路。大家歡迎的,正是一個貼近用戶需求的良性循環的直播生態。
G. 國家禁止直播行業的發展,會對國家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直播行業泛濫,年輕人不工作,社會經濟總量大幅減少。直播行業替代影視廣告內、新聞資訊,容大大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減少社會管理費用。直播行業不能禁止。但過猶不及,程度上限制是使社會生產與消費處於相對平衡狀態。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H. 網路直播行業興起,發展前景被人看好,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
網路直播亂象仍然存在
近日,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網路文化工委在其官方微博上喊話斗魚,希望斗魚能夠「嚴守平台內容安全生命線」。
事件的起因,是明星陳冠希帶孩子逛街時被斗魚某主播進行直播,陳冠希認為這一行為侵犯了其與家人的隱私權,對此非常不滿從而怒斥該主播。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網路文化工委發文指出,該事件充分暴露出斗魚在內容監管方面的不足與缺陷,同時也體現出斗魚應對平台上發布的內容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幾年,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網路直播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已大量減少。然而,侵犯他人隱私、打色情擦邊球、傳播低俗信息等亂象仍然存在。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的網路直播亂象與前幾年相比有著很大不同,與前幾年的涉黃涉暴等違法違規行為相比,現在更多的是侵犯他人隱私、宣揚封建迷信、傳播低俗文化等亂象。
「網路直播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挑戰公序良俗。對此,有必要通過立法的方式加以規范,在對危害網路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行界定的同時,設置不得違反公序良俗的兜底條款,推動建立一個有效的互聯網行為規則。」朱巍說。
打「擦邊球」低俗現象仍存在
4月8日,四川榮縣公安發布通報稱,2018年以來,唐某某(女)為博取眼球、增加粉絲和視頻觀看量,在農田中拍攝穿著鮮艷暴露、佩戴紅領巾的捕魚視頻,以「宜賓盈盈」賬號在某直播平台先後上傳剪輯後的視頻,視頻播放量高達300餘萬次。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警方依法對其予以行政拘留十二日並處罰款一千元,責令其刪除相關視頻。
在朱巍看來,該女主播所做的事情,正是當前網路直播中最常見的亂象之一——傳播低俗文化。
朱巍認為,隨著近些年相關制度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大,違法違規的現象已經基本在網路直播中消失,但更多的是開始打「擦邊球」。
「像女主播衣著暴露戴紅領巾捕魚這種低俗行為,在網路直播中比較常見。事實上,這種現象幾乎從網路直播出現時就已存在,與色情等違法行為相比,這種行為主要是違反公序良俗,更多是處於一種比較隱晦的灰色地帶。」朱巍說。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於網路直播亂象的整治早已展開,並且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規。
2016年12月1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對網路直播平台的主體責任、用戶准入審核要求、黑名單通報制度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同時,相關部門依然保持對網路直播亂象的高壓態勢。
4月9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近日,為嚴厲打擊傳播低俗信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文化環境,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上低俗信息專項整治。
此次專項行動於2019年4月啟動,將持續開展8個月,綜合運用行政管理、行業規范、道德約束等多種手段,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點清理網路傳播淫穢色情和夾雜淫穢色情信息內容;以「性」為賣點,不適合傳播的內容;宣揚違背正確婚戀觀和家庭倫理道德的內容;網路惡搞、調侃等迎合低級趣味的內容;宣揚暴力、血腥、恐怖、殘酷的內容等。
小直播平台仍然亂象叢生
而隨著短視頻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給直播行業帶來一定沖擊。2019年1月15日,抖音總裁張楠公布了抖音的最新用戶數據,截至2019年1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突破2.5億,月活躍用戶突破5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網路直播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3.97億,較2017年底減少2533萬,用戶使用率為47.9%,較2017年底下降6.8個百分點。預測2019年中國直播行業用戶規模可能有所下降,部分流量轉至短視頻,2019年網路直播用戶規模將在3.9億人左右。從體育、游戲、真人秀、演唱會四個細分內容領域來看,游戲直播用戶使用率基本穩定,體育直播用戶使用率略有下降,演唱會、真人秀直播用戶使用率分別下降6.2、8.8個百分點。
2017-2018年中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及使用率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未成年少女懷孕、衣著暴露與搔首弄姿、公然調侃國歌……為了爭奪巨大的市場,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網路直播平台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放任主播以一種低俗乃至違法違規的行為來吸引粉絲。
然而,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終究是「反誤了卿卿性命」——近年來,國家網信辦接連重拳出擊,近百家直播平台因內容涉嫌違規而被監管叫停。而且,整頓的風暴依然在持續,針對網上低俗信息的專項整治已經開始。
除了監管部門的大力整治,網路直播平台也在洗牌
艾英咨詢合夥人丁潔認為,在過去幾年時間里,一些正規守法的平台通過發展線下或者和體育、電競等行業捆綁找到了自己的特色發展渠道,也有平台試圖通過黃色內容吸引流量,後者肯定是不會長久的,是平台管理者短視且不計後果的手段。過去這兩三年時間已經證明,不法平台已經被淘汰。未來,直播平台會繼續洗牌。
如今,經過外部整治和內部革新的網路直播,基本完成了從「蠻荒的上半場」到「文明的下半場」的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網路直播正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更好,但一些陰暗的角落仍然存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豐認為,經過多輪治理,國內主流直播平台在主播管理、內容把關、現場監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自查自糾規則,但一些隱藏在互聯網世界角落裡的小直播平台仍然亂象叢生。
田豐指出,小直播平台大都是通過非正規手段、地下運營的「黑直播」,主要使用論壇評論區、彈出式小廣告以及部分非法網站來傳播,在直播內容上沒有底線,尤其以淫穢、色情、裸露內容居多,在直播形式上甚至出現明令禁止的「一對一」直播形式。
然而,由於運營成本低、流動性強、匿名性等原因,對小直播平台進行治理難度非常大。
「這些現象也說明,網路直播從亂向治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單方面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靠監管部門、直播平台、網路主播等各方主體的合作。」朱巍說。
立法應對禁播內容進行列舉
對於網路直播中存在的低俗行為等亂象,專家建議立法進行規范。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張鶴認為,網路直播空間雖具有個人屬性特徵,但是互聯網也具有更多的公共空間的屬性。因此,堅守法律底線和遵守公序良俗,應當成為網路直播中最基本的常識。
張鶴建議,在立法時,對《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實施以來的經驗加以總結,採取列舉式將法律禁止直播的內容、行為等具體化,從而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廣東省律師協會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陳一天認為,除了對法律禁止的網路直播行為進行列舉,還應設置兜底條款。
談到網路直播,陳一天對「兩主播直播在宜家過夜」事件記憶猶新。
2016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一男一女兩名主播進入北京市四元橋的宜家商場,直播挑戰「在宜家過夜」。兩人藏在衣櫃里,試圖直播在宜家過夜情況,不過很快被商場的安保人員發現。
在陳一天看來,兩主播之所以會實施「宜家過夜」行為,在於該行為違反了常理和通常的認知,會產生吸睛的效果,雖然並未明確違反法律規定,最終也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這樣一種行為是不應當被提倡和仿效的,因為他們違背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基本合同習慣,違反了善良風俗。
陳一天認為,直播是新鮮事物,其行為規范難以為過去的法律所涵蓋。而且,違法侵權行為的種類難以窮盡式列舉,因此必須要有「不能違反公序良俗」作為兜底條款,即不能違背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基本要求,否則就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互聯網是自由的,但這種自由不是沒有界限,而是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政策。網路直播同樣如此,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違反公序良俗。」朱巍說。
朱巍認為,立法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平台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提供方向和指引。
「在網路直播亂象的治理中,平台的審核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平台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法律要告訴平台,哪些東西是違法的。當然,這個工作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需要做下去。」朱巍說。
I. 直播帶貨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直播帶貨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2020年企業直播市場爆發 頭部平台已經顯現
企業直播是面向企業級用戶提供的直播服務。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到5.60億,占網民整體的62.0%;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2.65億,占網民整體的29.3%。互聯網與我國居民的工作、學習、生活融合度日益加深,國民網上看直播來購物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疊加我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進步迅速,為企業直播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企業直播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企業直播可以為大中小型企業提供直播服務,能夠提高企業關注度、培養用戶忠誠度、促進消費者產生直接購買行為,在降低企業運維成本的同時,擴大企業營業收入。2016年,我國企業直播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6-2019年,我國企業直播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5.8%,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企業直播產業鏈覆蓋范圍廣泛,主要有CDN供應商、雲服務商、AI技術提供商、硬體供應商、企業軟體提供商、企業直播服務平台、渠道/媒體方、企業客戶、直播用戶等。我國直播行業發展時間較長,產業鏈布局較為完善;並且,直播行業經過激烈洗牌,行業發展規范化、專業化、多元化趨勢明顯。這些良好因素都為企業直播行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與普通直播相比,企業直播需要為企業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行業進入技術門檻較高。我國企業直播行業中,優秀平台主要有微贊、微吼、展視互動、保利威、CC視頻、百家雲、目睹直播等。與普通直播客戶相比,企業客戶對提供直播服務平台的規模、技術、服務能力等要求更高,因此我國企業直播市場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直播平台手中。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6月份我國第12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將首次在網上舉辦,會進一步加強我國企業對線上渠道的重視度。企業直播已經成為我國較多企業擴大品牌知名度、增加消費者粘性、提高營收的重要方式,未來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張。現階段,我國企業直播行業中的頭部平台已經顯現,市場正在逐步向頭部企業靠攏,非頭部企業若沒有技術突破,未來市場空間將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