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17:23:23

㈠ 未來十年中國5萬億體育產業的機會在哪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預計在2025年,體育產業規模總值將達到5萬億。這也意味著,未來十年將成為體育產業的一個黃金時期。
我們國家的體育產業,最近統計佔GDP的0.63%,美國大概是3%,數據可能有點出入。到5萬億是什麼規模?佔GDP1.30%,比起美國的3還差1.70%。所以大家注意一下,體育界的人就從來沒有人敢提體育產業是我們的支柱產業。但是我想在座的有這么多體育投資界的大咖在裡面,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這個雄心。哪怕到不了2025年,能不能到2030年,2040年把我們的 體育產業做成支柱產業。也就是說不僅是1.30%的拉動GDP,可能是到3%,4%。
未來十年體育產業的機會有如下幾個:
1、更多的資本,更多的公司,將投身於青少年普及工作,培育潛在的體育消費者,類似於NBA在中國的普及。斯特恩拿著錄像到央視,為了讓中央電視台免費播NBA,培養了很多青少年慢慢看,孩子長大了,又會帶著他們的孩子看NBA,我覺得體育產業還是要從青少年中來普及,一個是培養他們體育的興趣,
2、培養從小體育的消費習慣。我想體育國際化的程度,我們在講體育產業的時候,還要重視文化的特徵。體育產業跟其他的產業不一樣,為什麼世界上這么多足球俱樂部虧損了,還是辦俱樂部,因為純粹不是一個產業,是有文化的東西在裡面。大家覺得搞足球有尊嚴,有地位,這種來支撐他們,哪怕賠一點錢,哪怕不賺錢,也要搞足球俱樂部。還有發展體育產業的一些文化特徵還是要重視,現在都叫IP,IP有的時候可以從國外買,更多是要培養符合我們文化體征的一些IP。
3、有一些不一定走國際化道路,足球和籃球要跟國際接軌,美國的橄欖球就是美國一個國家,現在是他們第一大聯賽,超級碗單賽是吸金最厲害的。有些項目不一定全球普及,不一定讓全世界喜歡,有幾個國家喜歡,就能足夠支撐出一個體育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IP。
4、體育消費市場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封閉性,就是在體育組織的話語權,在座其他搞金融的,搞IT,搞汽車的,一到體育產業,做著做著會發現會受很多的限制,因為國際體育組織壟斷非常厲害,搞體育產業做大了,跟國際體育組織話語權的爭奪,也非常重要。

㈡ 在過去的2019年,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的怎麼樣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把握飲食和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投入到健身行業之中。在正是這樣在近些年的時候,我國的體育建設事業一直在世界來說一直高於世界整體水平。畢竟現在國家重視健康人民的生活健康,體育事業正好可以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身體健康。在最近的2019年中,我國的體育發展事業一直屬於良好,向上的狀態,主要體現在一下。

三、中國體育世界在國際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最後一點就是中國現在在國際各種賽事的影響力大而且在幾年來中國體育世界體育全面接越來越大,而且在近些年來中國體育與世界體育全面接軌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中國體育能夠快速復習實現中國的,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中國能夠快速復興,實現中國在世界上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以體育事業也在這方面一直不斷的加強。

㈢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中國體育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國家統計局與國家體育總局1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經核算,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1.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1.1%。其中,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總產出和增加值名義增速均超過30%,健身休閑已成為廣大群眾重要的生活方式。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副司長張冬佑表示,體育產業已經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閑為驅動,體育用品業為保障,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整體格局,發展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速,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發展動力,有望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

㈣ 體育產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它到底處於一個什麼地位

現在體育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屬於第三產業,占經濟的10分之一,屬於正在發展的經濟支柱。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人們更加註重精神娛樂、體育娛樂、健身 方面的發展,使得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就我國現在的體育管理制度、人才結構已遠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中的體育產業需求。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裝備佔比高也很正常,當下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運動裝備製造業水平,變成『製造』大國。記者在福建走訪特步和361度,兩家企業均有研發實驗室,當地企業方面人士,技術近年有不斷的提升,但相對Nike、阿迪這樣的國際品牌還是有很大的投入差距。

㈤ 體育產業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未來中國的體育產業將如何發展

未來,各個地區將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不斷拓寬體育服務業的發展領域,提高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實現體育產業的均衡發展。每一個賽事背後,都有一批大企業作為贊助商。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及珠三角地區依託良好的體育產業基礎及優勢資源,不斷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速度,提升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體育產業將進一步發展壯大。

加大體育產業資金投入、設立體育產業專項基金,逐步形成政府投資引導、市場主導、社會投資為主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同時,各地金融結構針對體育賽事、職業俱樂部、運動員等領域創新提供體育金融產品,隨著消費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未來體育產業潛力將得到空前釋放。

㈥ 2019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如何

從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看,不斷增長和參加鍛煉的人群促使體育消費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總產出占據體育產業總產出的61.4%,超過一半的體育產業產出由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帶動。中國體育消費新型業態發展迅猛。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賽事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體育+」工程促進體育與傳統旅遊、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都開始成為體育消費的新興發力點。

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未來增長空間大

2015-2017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隨著中國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體育消費市場將有更大增長空間。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全球及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㈦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和競技體育產業的發展

中國著名的體育活動家、北京奧申委主席助理魏紀中日前表示,舉辦奧運會,整個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春天。
魏紀中稱,目前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高達4000多億美元,並且保持著2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而中國的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中國1997年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156.37億元,1998年為183.56億元。按這一趨勢,到2010年體育產業的產值至少可達到281.2億元,佔GDP的比重可望從1998的0.2%增至0.3%。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已達到1%到3%之間。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魏紀中還說,申辦成功後,相信會有更多的公司投資到體育行業中來,體育產業這塊大蛋糕將會越來越大,我們誠摯地希望與這些體育業公司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爭取將中國的體育事業推向新的台階。

後奧運時代,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一次重大的戰略機遇。他表示,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後,正是十幾億中國人從解決溫飽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轉變的時期,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對體育的需求空前高漲。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從2000美元向3000美元發展的階段,正是國民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是體育消費快速增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們對體育健身、競賽表演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加,中國的體育產業應在後奧運時代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體產業集團董事長魏紀中看來,中國體育產業正處在從群眾化、組織化、商業化邁向產業化的重要階段,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魏紀中幾天前在浙江寧波觀看世界女排大獎賽時表示,中國的很多地方正像舉辦女排大獎賽的寧波市北侖區一樣,已經走過了體育產業的前三個發展階段——首先,人民群眾喜歡一項運動,而後由政府或企業牽頭舉辦賽事,賽事在招商過程中引來商家贊助,這就是群眾化、組織化、商業化的三步,但中國現在還很少有地方能走到最後一步,也就是產業化的一步;所謂產業化,就比如英國的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這項賽事的背後是龐大、復雜、有序、牽涉面很廣的一整套運營系統,它在保證賽事贏利的同時,能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魏紀中表示,什麼時候北侖區把女排賽事做成像溫網那樣,什麼時候才算實現了產業化。魏紀中表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使他看好中國的體育產業能加快實現產業化,因為人們會比以往更關注體育,商家也會更看重體育的商業價值,體育產業的市場會變得更大。

在看好中國體育產業能在後奧運時代迎來大發展的同時,專家也指出,中國體育產業要實現大發展,面臨的困難也很大。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林顯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中國體育事業在最近20多年的發展中,因「重競技、輕群體」的觀念佔主導地位,限制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如果這個觀念不能改變,中國體育產業就很難在後奧運時代實現根本性的發展。

林顯鵬表示,由於過於重視競技體育的成績,中國的群眾體育事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20多年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在競技體育的發展上,而群體事業急需的社區體育場地、場館以及高質量的體育賽事等,還處在比較落後的水平上。

林顯鵬認為,中國的體育產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體育產業相關的資源應走向市場卻沒有這樣做,體育的經濟功能、產業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

比如,中國的運動員主要集中在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掌控的專業隊中,這些運動員以獲取奧運會、全運會等比賽的獎牌為最高目的,這就束縛了中國職業體育的發展。

而部分已經職業化的賽事,如足球聯賽,由於受體育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而無法實行真正的市場化運作,結果只能是賽事水平不高、產業化程度較低。

另外,各類體育社團沒有發揮出應有的職能,沒有擔負起組織基層開展各類體育活動的責任,面向社會大眾的體育俱樂部、學校俱樂部等基層體育組織的發展程度較低,這都不利於體育產業的發展。

此外,在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產值中,體育用品製造業約佔70%,體育服務業不超過30%,與體育產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或地區相比,中國的體育服務業顯得極為落後。

鑒於基層體育活動的基本條件和發展狀況不理想、職業化賽事質量不高及體育服務業水平較低,林顯鵬表示,中國體育產業要實現後奧運時代的大發展,將面臨諸多的挑戰。

但林顯鵬也表示,政府部門已經看到了中國體育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因此,在克服了上述困難後,中國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還是應當被看好的。

㈧ 簡述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度發展、運動理念逐漸普及、國家政策持續支持和資金日益關注,這些都為體育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閑為驅動,體育用品為支撐,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體育與科技、文化、傳媒、健康、養老、旅遊等相關行業日益融合。根據體育行業發展報告及相關統計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呈穩定增長趨勢。
(一)產業規模呈上升趨勢,體育消費水平上升空間巨大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績的五年。體育產業發展乘勢而上,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全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了8000美元,體育產業正處於是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為0.7%。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十三五」時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
(二)產業內涵豐富,產業結構將進一步改善
中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的效益顯著提高,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
當前中國體育產業存在體育用品行業一枝獨秀、體育服務業佔比較小和整體產業結構分布不甚合理的現象。79%的收入來自於體育製造業,即體育服飾製造、體育用品製造等;只有約20%的收入來自於諸如賽事運營、體育培訓、轉播權等體育服務業。初期由於政策原因,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賽事運營商業化程度低,導致體育服務產業在整個體育產業中佔比較少。
針對中國目前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優化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業及相關產業結構,著力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實施體育服務業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優秀體育俱樂部、示範場館和品牌賽事。
隨著《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及後續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的改革政策的出台,體育產業將逐漸走向市場化,體育服務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