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創新發展融合產業

創新發展融合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5 17:10:40

㈠ 陝西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強軍民融合創新打造四大產業基本有哪些

一、陝西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強軍民融合創新打造四大產業基本內容如下:

陝西省十三五規劃綱要第六章:加強軍民融合創新

建設軍民融合四大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級經開區兵器工業基地、國家級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等四大基地(園區),培育航空、航天、兵器、船舶、軍工電子等產業集群。

推進軍工企業、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支持軍工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戰略合作、上市融資等多種方式,發展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鼓勵省屬國有企業、政府性基金參與軍工企業改組改制,組建航空、衛星等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快軍工科研院所企業化改革試點。

推動軍民資源開放共享。深化和擴大「民參軍」,組建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培育發展一批「民參軍」專業化配套企業。推動有條件的軍工單位與在陝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建軍民兩用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中心,建設100個軍民兼容技術支撐平台。

二、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戰期,是加快推進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邁向更高水平的關鍵期。根據《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本規劃綱要。

㈡ 如何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一是充分激活市場主體。二者的深度融合,實際上是資源和要素的深度融合,歸根結底版要在黨委政府權和市場主體「兩只手」同時作用之下,進一步明確企業作為創新創業發展主體的地位,突出「市場之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創新創業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二是引資與引智並舉。一流的人才能帶來一流的項目,通過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工作同謀劃、同布局、同實施、同考核,不斷創新「人才+項目+資本」引資引智模式,促進高端人才與優質項目、優勢產業的高度融合,推動形成「引進一個高端人才、帶來一個創新團隊、支撐一個優勢產業、培育一個經濟增長點」的良好發展態勢。
三是轉變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履職主體多元,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及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共同參與。目前,人才工作還缺乏科學、統籌、有力的推進機制,成員單位「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問題仍然存在,各項政策和創新創業要素散落在不同的部門,難以統籌實施。迫切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推動黨委政府、社會力量的有效發揮與人才發展的深度融合。組織部門要善於調動人才自身與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努力推動人才工作實現格局性轉變。

㈢ 深度融合創造發展新優勢的意義是什麼

一、創造文化引領地區發展新優勢是服務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需要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作用」,這是黨中央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北京文化建設作出的重要判斷和戰略定位,體現了黨中央對北京的充分信任和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同志要求北京在體制機制創新等十個方面積極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努力成為全國的文化精品創作中心、文化創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聚集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傳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做文化建設的榜樣、文化發展的先鋒。

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北京市要實施思想道德引領戰略和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戰略,重點推進九大工程。未來一個時期,推進文化改革、加強文化建設、加快文化發展將成為首都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重要內容。我區創造文化引領發展新優勢,既是更好服務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對接首都文化發展、增強地區發展活力的客觀需要。

二、創造文化引領地區發展新優勢是推動現代化生態新區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的需要

當前,我區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在科學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推動現代化生態新區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的目標任務。實現經濟社會更高水平的發展,轉型發展是首要任務,創新發展是根本動力,跨越式發展是迫切要求。文化是最具感召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發展要素,文化引領是轉型發展的方向,文化創新是創新發展的核心,文化產業是跨越式發展的支撐。我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古寺廟、古村落、古道等核心資源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極好資源稟賦。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文化這一最具地域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戰略資源,促進文化與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元素融入城鄉建設,努力創造文化引領發展新優勢。因此,創造文化引領地區發展新優勢,是我區從實際出發,推動轉型發展、高端發展、特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創造文化引領地區發展新優勢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加快和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豐富多樣、更加追求質量,但是目前我區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表現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文化產業規模較小、特色不強,有待進一步大力扶持、加快發展;有影響的文化精品還不多,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有待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引導;一些單位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等。我區創造文化引領地區發展新優勢,就是要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在不斷提升經濟硬實力的同時顯著提升文化軟實力,在讓人民過上富足殷實生活的同時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

㈣ 結合本質工作,你認為如何進一步加強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從自身的工作上來說,進一步加強黨的業務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主要是應該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組織建設。

㈤ 如何落實創新發展理念,探索產城融合新路徑

產城融合體現了區域產業空間與社會空間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高新區作為區域產業聚集基地和現代化的新城區,其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好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融合問題,這是推進產城融合的有效突破點。文章認為,高新區的發展必須融入產城融合理念,重點是要完善發展規劃,以空間布局的科學化實現產業化與城市化的協調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以產業優化提升高新區發展的內生力和對城市的帶動力;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功能齊全化促進高新區與城市發展的融合。

㈥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
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虛空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差改瞎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殲者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
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
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㈦ 中國信息化融合發展創新,是什麼組織

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產業持續發展,信息網路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徵,並逐步向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進入21世紀,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應用、高度滲透的信息技術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信息網路更加普及並日趨融合。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推動著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著全球經濟競爭格局。互聯網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成為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的新載體。電子政務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效能、擴大民主參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信息化使現代戰爭形態發生重大變化,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全球數字鴻溝呈現擴大趨勢,發展失衡現象日趨嚴重。發達國家信息化發展目標更加清晰,正在出現向信息社會轉型的趨向;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主動迎接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力爭跟上時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發當今世界的深刻變革,重塑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軍事發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

㈧ 工業旅遊如何創新發展融合模式

目前,中國工業旅遊已開啟深層次發展。延長了產業鏈,由單純的工廠參觀延伸到工業購物游、工業科普游、企業文化游、工業遺產游等綜合性產業鏈建設;遊客活動內容由觀光轉向體驗;由商務接待轉向研學游、親子游和專題游,未來將進一步延伸進常規旅遊線路,由小眾游拓展到大眾游。

未來,工業旅遊將創新製造業與旅遊服務業的新興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研發生產具有自主品牌的登山、滑雪、露營、探險、房車等各類戶外用品和特色旅遊商品,建設一批旅遊工業基地,拓寬工業企業生產領域和經營空間,探索工業旅遊和旅遊工業比翼發展。

閱讀全文

與創新發展融合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