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慧養老產業前景如何
智能設備和養老平台是智能養老的核心創新
智能養老產業鏈長,涉及行業多,其順利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社區、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來,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如購買服務、場地支持等加大對相關技術企業以及智能養老產品、服務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服務外包等多種方式與服務中介機構、大數據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相關社會組織、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各種養老供給主體的專業優勢,進行協同創新。
根據前瞻分析,智能養老的服務鏈上游有智能設備、養老平台、護工培訓、養老金融、家政服務、文化生活等,其中智能設備和養老平台是最大區別於傳統養老的部分。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⑵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在哪裡順利召開
12月28日,抄以」智慧養老·健康中國」為主題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順利召開,會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同主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承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協辦,泰瑞特產業研究中心負責會議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相關司局領導,各省市工業和信息化、民政、衛計主管部門,進入試點示範名錄的企業、街道(鄉鎮)、基地負責人,骨幹企業代表,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700餘人出席了會議。
⑶ 國家為什麼鼓勵智慧養老智慧養老有哪些優勢
智慧養老引領未來養老方向
隨著養老理念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進步,智慧養老正走進人們的生活版。所謂智權慧養老,又稱智能化養老,是運用智能化控制技術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它以互聯網、物聯網為依託,研發面向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和信息平台,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實時、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化、物聯化、互聯化養老服務,使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成為可能。
智慧養老是指利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開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機構的物聯網系統平台,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物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藉助「養老」和「健康」綜合服務平台,將醫療服務、運營商、服務商、個人、家庭連接起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智能化、科技化已經成為養老產業新的發展熱點,是目前中國養老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智慧養老系統基於物聯網技術,在養老院、社區和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感測器裝置,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於遠程和實時的監控狀態。它能延伸到養老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飲食起居、醫療醫護、消防安保、休閑娛樂、報警呼救等等,讓養老生活更加安全與便利。而這,也是老齡化時代智慧養老的內在要求。
⑷ 發展智慧養老服務可以帶動我國哪些經濟領域的發展
「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新思路截至201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10.5%,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將達14.73%。「十三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少子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加劇,亟須從日常生活、居家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建立有效機制,提升養老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近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為促進民政事業發展夯實了基礎。其中,發展養老服務業被列為五項重要任務之一,成為社會關注的「亮點」。與「十二五」規劃相比,筆者認為有三個重要變化。新手段、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服務業僅占第三產業的0.9%,社會服務業支出僅佔gdp的0.29%,占財政的3%,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因此,通過政策手段推進醫養結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金融服務介入養老服務業,使養老成為一個可以滿足供給的健康產業,是「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區別於「十二五」的一個顯著特點。具體表現在:一是醫養結合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是「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我國國情和養老服務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需求。我國56%的老年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無醫之養」成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最大憂患。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布局,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使入住機構的老年人可就地享受醫保報銷待遇,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城鄉社區和養老機構。方能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品質生活。二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建立。目前我國2.22億老年人中,約有4000萬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由於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缺失,失能老人和家庭支出過重,成為整個社會養老的沉重負擔。「十三五」應該開展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廣長期護理商業保險產品,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准、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和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等比較健全的專業照護服務體系,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三是創新養老服務投融資機制。養老服務業有廣大的產業空間,但是長期以來沒有金融服務的介入,民非養老機構不能貸款,使養老服務業不能發展壯大。「十三五」時期從需求出發加大養老服務金融支持力度,拓寬養老服務業投融資渠道,滿足養老機構信貸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和提供養老服務。推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改善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能力。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通過建立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機制等方式,增強吸引社會資本能力。機構養老的重新定位與改革與「十二五」相比,機構養老的定位有三個變化。一是「十二五」期間機構的「支撐」作用,回到了「補充」的位置,顯示了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機構的應然地位,同時也凸顯了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二是「十三五」期間發展機構養老已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床位數」,而是根據未來五年我國老年人口結構和需求的變化,重點發展面向失能老人的養護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建設,以及醫養結合設施建設。三是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在養老服務業中,市場的作用日益顯現,等、靠、要的舊式思維方式日益被市場的活力和內生動力所替代。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明確政府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政府是路燈,又是紅綠燈,但政府不能開車上路」。政府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公建民營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和運營養老服務機構,重點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面向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和養護型、醫護型養老床位。更加強調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性作用居家養老是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與「十二五」比較有兩個變化。一是「十三五」時期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支持手段更加豐富。如,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手段方面,積極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和互助養老服務,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創新居家智慧養老服務提供方式。二是強調依託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的重要性,使社區養老真正找到「依託」。如,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動中心、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中配備醫療護理、康復輔具、文娛活動等設備。對新建居住(小)區和老小區都明確提出按要求配建或置換增配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最為重要的還是供給側改革的思路。要通過市場來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⑸ 國家在智慧養老產業方面有什麼政策
您好,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提供商松果很高興為您解答。
首先,國家在智慧養老產內業方面的相關政策是數不容勝數的,國家對中國老齡化問題一直很重視,這點只要經常關注中國政府網和新聞聯播,就可以觀察出來。
其次,就本次問題查找了最近的關於智慧養老產業方面的政策有: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7〕13號
(資料來源於中國政府網,2017年3月6日發布。)
再次,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都在積極相應國家智慧養老政策,助力智慧養老產業。網路搜索智慧養老解決方案也可以找到很多相關信息。
⑹ 智慧養老發展怎樣有什麼熱點企業在做這方面的產品嗎
中國智慧養老現仍停留在「助老」階段
一般認為,「智慧養老」最早由英國生命信託基金提出,也被稱為「全智能老年系統」,即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概念的內涵不斷擴大。
根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定義,智慧健康養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區及養老機構的感測網系統與信息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其具體涵義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⑺ 智慧養老產業有哪些創新的模式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百姓最為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智慧養老產業也有回了很多的創答新模式。「互聯網+養老」體系,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這一體系集納了線上線下系統,通過信息平台、物聯網、互聯網APP,實現對老人的全方位監護。把線上平台和線下衛生服務結合起來,實現了居家和社區養老、醫療服務的全覆蓋。在養老領域推進「互聯網+」,不僅需要搭建信息開放平台、開發適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還需對傳統業態養老服務進行改造升級,提供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