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北林業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東北林業大學是211重點高校,因此優秀的林大校友也是數不勝數,作為一個大四的老學長,我就來介紹幾個傑出的林大校友吧。
1 海陽
雖然我看到樓上幾個小夥伴也有介紹這位烈士的,但是我實在是還想再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第一位「訓鶴姑娘」自然保護區第一位因公殉職的女烈士,徐秀娟。她從小與鶴為伴,並且對保護動物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她去了自然保護區,在一次尋找丟失鶴和天鵝的過程中,不幸溺水身亡。鶴找到了,她卻永遠離開了。林大每年的迎新晚會都會表演徐秀娟真實事跡改變的話劇,讓新生老生,每一個林大人都不要忘記她。更要學習她身上的堅守,勇敢。為了熱愛的事物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我們每一個林大學子都應該銘記這種精神。永遠銘記這位烈士。
希望看了我的回答,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林大校友哦
Ⅱ 如何促進長江旅遊客運健康持續發展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軸線,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七省兩直轄市。事實上,從長江經濟帶開發的戰略構想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其歷程走了近30年。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如下,一是依託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三是推進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四是促進"兩頭"開發開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緬經濟走廊。依託這4個定位,最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形成轉型升級新的支撐帶。
長江黃金水道是貫通東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強的航道,要用黃金水道串起長江經濟帶"珍珠鏈"。未來區域經濟的格局將是沿海、沿邊、長江流域同時推進開放、開發,形成東、中、西部一體化發展局面;長江經濟帶將作為承東啟西的重要軸線,將會成為互動、傳遞的紐帶。推動建設長江經濟帶,其戰略意義重大而又深遠,是帶動東、中、西部整盤復興的全局戰略。
一、國家努力打造長江上游至下游水陸空立體旅遊帶
現代旅遊業是朝陽產業,已上升為國民經濟戰略支柱產業,是符合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中國游輪經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游輪度假游、品質游是現代旅遊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國家將打造長江全流域黃金水道,行業主管部門和沿江城市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旅遊規劃和扶持政策,長江游輪旅遊業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將對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
遊船產業作為旅遊業的高端行業,伴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而不斷發展。長江遊船旅遊經過30年的發展,不斷壯大,是一個有市場、有前景、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具有資源利用可持續性、市場需求連續性、產業發展延伸性等特點,並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三峽大壩工程的完善,蓄水水位達到175米,長江游輪產業迎來新一輪產業升級,萬噸級豪華游輪成為游輪產業的主力軍,航線由重慶到上海已暢行無阻,沿途武隆、鬼城、白帝城、三峽及大壩、武當山、黃鶴樓、岳陽樓、廬山,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滕王閣……長江兩岸山川秀美、文化燦爛,長江游輪盡可利用好這些旅遊資源,將成為沿江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建設長江經濟帶服務。長江旅遊資源沿長江水道分布、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系,通過游輪可以串起沿岸自然風光以及人文資源,打造黃金旅遊帶,比各省市獨自發展旅遊的效應大得多。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曾表示,國家旅遊局正在打造一條從長江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水陸空立體旅遊帶。近年來,湘鄂贛皖四省省會圍繞"長江經濟帶,中游四省游"主題進行磋商,四市將在多領域開展合作。旅遊業資源能耗少、環境污染小,符合長江經濟帶綠色環保的要求;它的帶動能力強,產業鏈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可以帶動農業、工業、服務業全面發展。而且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面臨的行政壁壘和其他產業相比偏少,長江沿岸各省市可以通過產品互推、客源互送等方式,實現良性互動。發展游輪旅遊業可以帶動當地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建設。
長江旅遊帶范圍很大,各省市之間、上中下游之間聯動發展並不容易,需要國家層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各地進行協調。如湘鄂贛皖四省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旅遊資源獨特而豐富。四省有國家5A級景區23家,4A級景區近300家,"三大名樓、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享譽中外。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旅遊業亟須實現區域聯動,以更好地發揮引擎功能和紐帶作用。隨著"武漢共識"的達成和"長沙宣言"的簽署,湘鄂贛皖聯袂打造長江經濟帶"中三角"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和頻繁。2013年簽署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暨長沙、合肥、南昌、武漢旅遊發展合作協議》提出,四省要開放和共享旅遊市場,整合推出特色旅遊線路,建設區域旅遊品牌,完善區域旅遊公共服務,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二、游輪旅遊業將是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靚麗名片
旅遊業具有明顯的低碳特徵,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是符合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朝陽產業。從產業角度看,游輪旅遊業帶動功能更強,旅遊消費集行、游、食、住、購、娛於一體,產業鏈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是拉動內需的先導產業。旅遊將成為人口流動和區域交流的紐帶,長江經濟帶的各省市可通過產品互推、客源互送,可以在長江流域聚集大量人氣,實現游輪、遊客、景區、旅行社等產業鏈互動和城市間的板塊互動,游輪旅遊將成為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戰略重組推動游輪旅遊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長江游輪旅遊的主題形象、資源開發、市場營銷、區域協作都要有利於維護這個品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當前,長江流域旅遊交通建設已取得重大突破,航空、鐵路、陸路、水路交通項目,已經形成快捷、舒適、安全、生態的立體旅遊交通網路。無障礙旅遊已經實現,遊船、景點、餐飲、住宿、車輛等一卡通,遊客無論從哪裡到長江,都買得到游輪票,可在重慶至上海的任何一個游輪港口上下客進行旅遊、觀光、休閑、探險、探親、會議、商務等,使長江游輪旅遊從線狀旅遊升級為帶狀旅遊,成為以游輪為基礎,整合游輪起始港和航線產品相關景點景區、碼頭基地、陸上交通、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資源的高端化復合型旅遊業態。
目前,由於長江及三峽遊船產業缺乏總體發展規劃、區域分割、景區及配套設施發展較為滯後、旅遊企業整合資源能力弱小、遊船線路產品缺乏多樣化和創新力、沿岸地面接待服務水平不高,使長江遊船旅遊產業難以形成國際一流的品牌影響力,制約了長江游輪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皇家加勒比海郵輪、歌詩達郵輪、麗星郵輪等國際知名郵輪企業十分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紛紛進駐中國沿海,已選擇在上海、天津、海南三亞等地建立郵輪母港或掛靠港。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游輪旅遊產業進入了重要的戰略發展期,將面臨國外郵輪企業競爭和行業轉型的挑戰。藉助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長江游輪旅遊產業通過進行戰略重組,圍繞產業化、規模化、高端化整合長江旅遊資源,將有利於推進長江旅遊轉型升級,打通區域條塊分割限制,促進長江流域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必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對整個長江經濟帶建設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拉動作用。幾點建議:
一要大力推進長江遊船船型標准化、大型化,加快船舶運力結構調整,提升長江遊船旅遊的生產力水平。要出台相關政策,並充分運用《長江干線船型標准化政府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和地方配套資金的運用機制,加快淘汰能耗高、客位數少的遊船步伐;積極推進現有船型比選和適應發展需求的標准船型研發工作;增量投入,計劃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控制初始投入,到2020年長江干線運輸船舶實現標准化、大型化和系列化的目標;
二要著力優化遊船運輸生產結構。要結合長江干支流的特點,逐步形成市內夜遊輪、重慶到宜昌的三峽支線遊船、武漢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支線遊船、重慶到上海的長江全攬游等遊船產品及長江遊船與海上郵輪相對接等不同的生產運輸結構,促進長江遊船形成專業化運輸體系;整合航運企業經營資源,鼓勵和引導大型遊船企業走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集約化、網路化的遊船生產運輸,提高單船效率和效益。
三要優化長江遊船碼頭布局。積極推進上海國際游輪中心、武漢中游國際游輪中心和重慶上游國際游輪中心建設,重點發展豐都、巫山、奉節、秭歸、荊州、安慶、南京、上海等沿江主要港口游輪碼頭,使之成為綜合性的專業化、現代化港區,並不斷推進碼頭功能旅遊化、綜合化、配套化。
四要從政策導向上入手。在船舶標准、能耗指標、機型選擇、污物排放、輕型環保建材的使用、防污染等方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提高長江遊船企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水平,深入開展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研究,大力發展綠色長江旅遊,促進和諧長江建設。
五要更新發展理念。要把長江遊船旅遊納入到長江沿岸的重慶、宜昌、武漢、南京、上海等城市旅遊體系建設中,統籌把握長江遊船旅遊與長江沿岸城市旅遊綜合體系的協調發展;著力提高遊船旅遊服務質量,努力提供更安全、更經濟、更高效和舒適、便捷、個性化的遊船旅遊公共服務,讓長江遊船旅遊成為客戶的滿意選擇和人民群眾喜愛的出行、旅遊方式。
六要積極培育長江遊船旅遊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大長江遊船二次消費力度,通過加強引導、系統開發、整體推進、規范管理、政策配套等措施,增加遊船二次消費效益貢獻。同時還要集中優勢資源對長江遊船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爭取上市,打通低成本融資渠道,從而實現"一個帶動(帶動交通、航空、餐飲、住宿等其他旅遊產業發展)、三個延伸(實現向景點和旅遊接待延伸,向地面旅遊業務和碼頭岸線綜合旅遊產業延伸,向全程入境自聯業務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