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鹽城市紅色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3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以中東部地區較為集中,其中北京市紅色旅遊景區最多,共有15個,排專名首位;河北、湖北屬、湖南紅色旅遊景區各14個;山東、陝西、廣東紅色旅遊景區13個;另外以江西等為代表的我國重要的革命基地,其旅遊景區也有11個。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中國旅遊文化項目的發展現狀
當前,中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全國各地文版化旅遊業發展如火如荼權: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內旅遊資源,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並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規劃」;四川在地震後為復甦旅遊業,把文化旅遊作為其發展方向;而在安徽,2009年以來文化旅遊項目廣泛受到投資者青睞;2010年、2011年湖南省和雲南省相繼設立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基金。
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文化旅遊是一項充滿憧憬、創意的文化活動,必須以觀念創新推動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要按照全面創新的戰略要求,用新的思維認識、開發和管理文化旅遊產品。
21世紀中國旅遊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遊,文化旅遊產品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相當的發展規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蘊獨占鰲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品。
Ⅲ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我國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疆域遼闊,既有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也有粗獷豪邁的西北風情;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目前已經公布了9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古城,長城、故宮、頤和園等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國還是一個擁有多個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的習俗和風情很容易使人產生很強烈的嚮往之情。所有這些,都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不過,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起步較晚,真正的發展應該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這20年裡,我國的旅遊業得到了長遠的發展。無論是入境和出境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還是旅遊在世界旅遊市場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2000年我國接待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3122.88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則達到162.24億美元,國際排名分別為第5和第7。在未來旅遊業的發展方面,我國的自然風光資源和社會歷史文化資源還遠遠沒有得到開發,尤其是我國的中西部,眾多的自然資源還沒有向遊客揭開神秘的面紗。隨著東部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中西部旅遊資源的相繼開發和旅遊條件的改善,我國對世界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大。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接待旅遊人次達1.37億,同時也成為世界十大旅遊客源國之一,出遊人次達1億。另外,旅遊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份額也呈明顯的增長趨勢,旅遊業與國民經濟的相關程度越來越高,1997年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4.16%,至2010年將升至8%,但是,即使到那時,這個比例與世界旅遊業總產出佔世界GDP總量的10.7%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旅遊業現在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由於這一點,國內所有有關企業都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在其中找到了贏利點。但是自然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過分地發展旅遊也導致了旅遊資源的破壞。
Ⅳ 鹽城旅遊行業發展現狀
鹽城旅遊雖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來發展較快。「十二五」期間,全市遊客接待量內和旅遊總收入均較「容十一五」末翻了一番;4A級以上景區數量增長了三倍,中華麋鹿園在蘇北率先創成國家5A級景區;A級景區數量由全省第十二位躍升至第五位;省級旅遊度假區數量蘇北第一;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數量全省第二、江北第一,鄉村旅遊發展位居全省前列。生態濕地旅遊建設內容已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大豐區榮獲「全國旅遊標准化示範城市」稱號,與東台市、鹽都區等先後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鹽城先後獲得「最美中國·生態旅遊、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美麗中國之旅十佳綠色生態城市」等稱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鹽城市旅遊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2933.29萬人次,同比增長13.73%;實現旅遊總收入320.07億元,同比增長17.9%。
Ⅳ 大豐文化簡介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供你參考
文化氛圍
大豐人傑地靈。這里是中國古老而最大的鹽場之一,哺育了著名鹽民領袖張士誠、哲學家朱恕、居士高鶴年、動物分類家喻兆琦、佛學家浩霖大師等眾多知名人物;這里曾是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墾荒植棉之地;這里也是劉少奇、陳毅、粟裕、黃克誠等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過的革命老區。 大豐的歷史塑造了特有的城市稟性。作為傍海而居的城市,她拼搏、進取、奔放;作為年輕的移民城市,她勤勞、合作、包容;作為省級文明城市,她生態、從容、和諧;作為全國百強縣(市),她自信、激昂、開拓。大豐的文化現象豐富而獨特。一為海鹽文化。海鹽文化不但折射出大豐的文化與歷史,就是將其置於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中,也顯得獨樹一幟。對它的挖掘正在步步深入。二是作為「濕地文明」形象標志的麋鹿文化。麋鹿文化已在大豐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里得到長足發展。文學、書法、繪畫、戲劇、音樂、攝影……處處可見它的身影。它成為品牌,並形成體系。
大豐方言
大豐方言稱本場話,屬江淮方言語系,六十年前從蘇南往江北遷移過來的人中以南通、海門為主的稱為海門話, 屬吳方言語系。但是半個世紀以來,本場話逐步滲入,現今大豐除南陽、通商、裕華外,已普遍說本場話。公共交際已很少說海門話,老年人之間和農村還有海門話的存在,但已日見衰微了。不管在城鎮還是在農村都有雙語現象,其間有各種過渡詞語和說法,是十分豐富多彩的。大豐北部還有鹽城區的濱阜響的方言,屬江淮方言語系。
風土民俗
元末,大豐草堰場的鹽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率領起義軍,愛護百姓是有口皆碑的起義軍所到之處,對民眾秋毫無犯。每攻下一座城府,便開倉濟賑,除留軍需之外,其餘財物均分發給貧苦的農民,因此,民間流傳有「死不怨泰州(士誠),生不謝寶應楊(完者)」的民謠。後來,朱元璋打敗了張士誠,建立了明王朝。但是張士誠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抹不掉的,人們想方設法紀念他,為掩人耳目,西團、白駒、草埝一帶民間將歷史上沿襲的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的習俗,改為明祭「王」暗祭「張王」。
Ⅵ 誰介紹下現在江蘇大豐的情況(經濟情況)
江蘇省大豐市勞動者討薪維權真難!!
當事人一至三月份工資至今沒有發放,專已經嚴重影響到屬勞動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使得其正常生活無法維系,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也給勞動者造成事後無法彌補的其他傷害。
勞動行政部門或勞動監察部門在內的相關部門必須積極主動地作為,及時保障勞動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