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1919創意文化產業園魯豐紗廠

1919創意文化產業園魯豐紗廠

發布時間:2021-01-26 22:40:14

❶ 青島創意產業園`1919 騙人的

先等到那天再說,現在怎麼樣也是沒辦法的。
假的話,到26號也不開會和你們開始找理由了,這要注意了。

❷ 辛亥革命烈士有那些

趙金漳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共產黨員史得金

❸ 濟南的老洋行在哪

了給拓寬改造中的緯六路讓路,位於緯六路27號的南歐風格「老洋行」將採取向西平移20米的方式予以保存。這是濟南市首次對歷史建築進行平移。目前,「老洋行」的地上建築已經與地下建築完全切開,樓基下已填進鋼管,頗似給洋樓穿上了「溜冰鞋」。不出意外,「老洋行」平移工作將於本月25日正式進行。

9月23日,即將整體平移的濟南市緯六路27號的老洋樓新發現原始牌匾,此事引起廣大讀者的濃厚興趣。連日來,在對牌匾暴露出的「山東豐大」四字的研究中,老洋樓的原始身世也漸次「浮出水面」。歷史資料顯示:潘復於1919年在濟南創辦山東豐大銀行。

牌匾上的「山東豐大」四字暴露出來後,不少感興趣的讀者在查閱有關資料後,紛紛並向本報提供線索。讀者盧先生在電話中說,在去年出版的《濟南開埠與地方經濟》(黃河出版社)一書中,有篇題為《20世紀初濟南金融業概況》的文章,作者黃得中,文中提到,1909年濟南最早出現銀行,1921年至1928年為金融業繁榮時期。當時除國家銀行外,還有山左、豐大等20餘家私營、外商銀行。

循著這條線索,記者發現濟南市檔案信息網上的一篇《二十世紀初濟南大規模招商引資措施》的文章中提到,「到1919年,濟南已有十餘家較大規模的近代銀行」,其中在資本金上,「豐大商業儲蓄銀行濟南分行20萬元」;在濟南市政府公眾信息網上的「濟南歷史·近代大事記」欄目上,則明確提到1919年濟南發生的一件大事——「11月潘復等人在濟南發起成立豐大商業儲蓄銀行,計劃資本總額100萬元,實收20萬元,經營普通銀行業務兼辦有獎儲蓄。後在上海、蘇州等地設立分行。」

潘復何許人也?在網上一搜,有關他的文章或條目竟多達千餘條。原來,這位竟是當年在北洋政府一度擔任過末任總理的風雲人物。潘復是山東濟寧人,生於1883年。1913年任山東省實業司司長;1919年至1921年,三次出任北洋政府財政次長;1925年任山東督署總參議;1926年,張作霖入京主政,9月潘任財政總長;1927年,任國務總理兼交通總長。1928年6月退居津門過起寓公生活;1936年9月病逝。資料顯示,潘復在山東所組織的豐大銀行,「美其名曰辦理儲蓄事業,而實際上等於他們的私人賬房,所收儲蓄存款任意提用。還有邊業銀行,潘復也是創辦人之一」。此外,1915年,他還和軍閥靳雲鵬合資創辦了濟南第一家紡織企業——魯豐紗廠(國棉一廠前身)。

綜上,緯六路27號洋樓是潘復1919年創辦山東豐大銀行的地址應該沒有疑問。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棟洋樓是潘復在當時修建的,還是此前早已由外國人修建、1919年租給潘復的?山東建工學院建築學家姜波先生認為,從這棟樓對混凝土的不成熟使用上推斷,它的建築年代應該在1920年前後;濟南開埠後,是從北往南、從東往西開始建設的,緯六路27號一帶的建設也應該在這個時期。因此,他的最初建造者和使用者應該都是潘復。當時,有錢有勢的中國人自建洋樓用於家居和商用在一些大城市已成為時尚。

記者另從北方網刊登的題為《潘復故居》的文章中了解到,在今天的天津市和平區馬場道2號,仍然保留著潘復故居。該建築是一座典型的西歐風格花園住宅,是「1919年由潘氏委託開灤煤礦董事庄樂峰邀請法國建築師設計並承包建造」。可見,潘復對歐式建築頗為鍾愛。這進一步可旁證,歐式風格獨特的緯六路27號洋樓應該是按照他的要求建造的

❹ 杭州熠合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怎麼樣

杭州熠合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是2017-12-13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回控股),注冊地址位答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歐美金融城3幢1919室。

杭州熠合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104MA2AYP1XX8,企業法人汪世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杭州熠合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服務:文化創意策劃,開展舞蹈、音樂、書法、圍棋、美術培訓(與學歷相關的培訓活動除外),國內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除網路),會展服務,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除演出及演出中介),會議服務,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舞台設備租賃,燈光音響設計,計算機系統集成;批發、零售(含網上銷售):舞蹈用品,體育用品,服裝服飾。(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杭州熠合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宋伯行的介紹

宋伯行(1892年—1928年) 名孟宣。山東濰縣(今濰城區)城裡人。1911年考入濟南山東省專模範染織講習屬所,1915年畢業後被聘為濟南民生工廠染織技師。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3年春,經王盡美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11923年6月,他按照黨的指示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二七大罷工」後,他在濟南鐵路工人中積極開展後援活動,因此,被民生工廠開除。爾後,他到染織講習所任教。1924年7月任國民黨濟南臨時黨部委員。1925年五卅運動中,他深入工廠講演宣傳, 組織募捐。在青島慘案、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受黨組織委派與夏伯峻等到濟南魯豐紗廠開展工作。6月25日,濟南魯豐紗廠成立工會,同時成立工人俱樂部和工人夜校, 他兼任夜校教師。

❻ 半島1919創意園區怎麼樣

還算交通方便,地鐵3號線到松濱路站下來2號出口朝前走10分鍾左右到達。這個創意園還算比版較新興,有部分新娘權還到這里來拍照,私家車比較多,當然,很多店鋪開設的比較少,就算有,價格肯定也屬於貴的。不過對於我而言主要是看看這個園區,做做文藝青年咯,哈哈~好了,不多說了,上照片給大家欣賞下~~

❼ 1919(青島創意產業園)門頭上那個雕塑是不是俄羅斯方塊啊

是的,那是創意哈,人生就像俄羅斯方塊,成功了就消除了,失敗會累積,所以要盡量打好成功的基礎哦

❽ 靳雲鵬的人物經歷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大總統,段祺瑞以內閣總理控制北洋政府大權,靳效忠段之武力統一全國政策和親日政策,受重用,被委任為將軍府果威將軍、參戰陸軍辦公處主任、邊防軍教練處長等要職。
1917年他借參戰之名,編練參戰軍,擴充皖系勢力;11月間,又赴日考察,推行親日外交。12月任馮國璋總統的侍從武官長。次年3月升任北京政府參戰督辦事務處參謀處處長。曾代表北洋政府先後與日本簽訂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等3個喪權辱國條約。
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繼任大總統後,他於1919年初入閣,任陸軍總長,暗中聯絡直奉兩系,圖謀組閣。徐世昌為平衡各派勢力,鞏固其統治地位,於1919年9月24日,任命他代理剛辭職的龔心湛任國務總理。在直奉兩派通電支持和參、眾兩院通過後,於11月5日,正式受命組織內閣,並兼任陸軍總長。他上台後,不堪忍受段祺瑞的非議與責難,力圖擺脫其控制,並想促成南北議和,因段從中作梗而作罷。由於軍閥互相傾軋,靳因不堪夾在直、皖爭端中,遂於1920年5月10日通電,以「待罪樞垣,瞬經八月,才疏任重,無補時艱,近因患疾,迭請辭職,幸蒙批准給假,今日交卸」為由,請求辭去內閣總理職務,同年8月任陸軍總長,10月授陸軍上將。
在直、皖之爭中,奉系軍閥張作霖以「調停時局」為名入京,聯直排皖,遭到段祺瑞的親信徐樹錚的憤恨,欲將其捕殺,靳雲鵬將此密報與張,使其得以倖免。在張作霖把持了軍政大權後, 於1920年8月力薦他再度組閣兼陸軍總長。直皖戰爭後皖系失去大部分勢力,他卻成為各方都能接受的紅人,他與張作霖、曹錕、徐世昌一起,召開了「四巨頭會議」,商定控制北京政權的大計。由於靳是皖系,在奉系、直系權利斗爭的旋渦中,如履薄冰,因派系之爭,以及與徐世昌在財稅及人事等方面的矛盾惡化,張作霖也以為他偏袒直系,迫使他於1921年12月11日再次辭去內閣總理職務。 靳雲鵬下台後寄居天津英租界過著寓公生活,並未忘情於政治。1926年12月,張作霖在天津蔡園舉行會議,決定以安國軍總司令名義任命靳雲鵬為內閣總理,但因吳佩孚反對組閣,使靳的再度組閣成為泡影。
1929年靳雲鵬以延福堂名義向英工部局購得租界內比道15號(今四川路2號)一地,建成一所庭院式洋樓,過著半隱居生活,並潛心於佛教。 他同時也致力於辦實業,與日本大倉系財閥合辦膠東魯大礦業公司,代表中方出任理事長兼總經理。還在濟寧、濟南等地廣置房宅和田產,又與人合夥投資在濟南開設魯豐紗廠,還在濟寧等地開辦電燈公司、濟寧麵粉公司等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從1908年到1926年的18年中,他獨家投資或合夥經營企業有20多家,擁有資產6500萬元之多。
「七七事變」以後, 日本侵略軍曾請在天津做寓公的靳雲鵬出山組織華北偽政權,維持華北局面,他與徐世昌密議「議和方案」,以承認「滿洲國」為條件,換取日軍撤出華北,恢復「七·七事變」前的局面,後日方認為他下台較早,手中無實力,因而作罷。
1951年1月3日,在天津逝世。享年75歲。

❾ 青島市1919創意產業園英文怎麼翻譯

Qing 1919 creative instry park

希望能幫到你,不明白還可以追問.
如有幫助,請採納.

❿ 那些瀕臨消失的工業遺產,你知道多少

據了解,2015年10月,濟南市規劃局啟動了《濟南中心城工業遺產調查與保護利用策略研究》工作,分為工業遺產現狀普查調研、分類標准研究、總體保護規劃研究、典型案例策劃研究四個部分,邀請專業設計單位和業界權威專家參與。將在2016年5月份完成,用以指導濟南具體工業遺產保護工作。
什麼是工業遺產? 濟南工業遺產包括哪些?
因工業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遺址和非物質表現,稱為工業遺存。工業遺存中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築或科學價值的部分,稱為工業遺產。
據了解,濟南的工業遺產主要包括近代工業產生、初步發展和迅速發展時期,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工業全面建設時期的工業建設所留下的工業文化遺存。具體包括建築物、工廠車間、磨坊和相關設備,相關加工冶煉場地、倉庫、店鋪、能源生產和傳輸及使用場所、交通設施(如鐵路)、工業生產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如住房、銀行、郵局、醫院),以及工藝流程、數據記錄、企業檔案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濟南工業文明自洋務運動肇始現代工業遺產保存良好
工業文明是濟南城市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自洋務運動,濟南揭開了使用現代機器生產的歷史,自開商埠後麵粉、紡織、印染、化工、造紙、機械、五金等行業全面發展至鼎盛時期,解放後至一五年間,紡織、機械等行業發展漸成規模。但目前工業遺存整體保存情況堪憂,有些已瀕臨消失。
近代洋務運動促使濟南近代工業的產生。此時的工業基本為官辦,民族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尚未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山東機器局,該企業是我國早期著名軍工廠之一,也是濟南近代歷史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機器工廠。
自開開埠催進近代工業發展。濟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開商埠的城市。自開埠通商到抗日戰爭爆發這段時間,是濟南近代工業的發展與興盛時期,覆蓋35個行業,涉及麵粉、紡織、印染、化工、造紙、機械、五金等幾大支柱性輕工行業,尤以麵粉、紡織、火柴最為發達,曾鼎盛一時。據統計,此時期企業已逾500家,其中,機制麵粉業10餘家,紡織業200餘家,印染業10餘家,釀造業200餘家,化工業90餘家,火柴業10餘家。
1953年濟南執行第一個發展國民經濟五年計劃後,濟南工業發展建設進入新時期,工業遺存眾多。北郊集中分布,如濟南國棉二廠、濟南針織廠、毛巾總廠等;西南郊集中分布工業,如試驗機廠、山東建築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現代工業遺存整體情況良好,廠區內經統一規劃、路網系統完整、功能分區明確、建築質量良好,至今仍有許多建築能夠滿足現代生產的組織要求。但未來隨著城市發展,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搬遷,原本沿河沿路、位於城市中心位置的工業生產逐漸向外圍轉移,及時保護有價值的工業遺產迫在眉睫。
濟南將對工業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
據了解,與國內很多城市情況類似,濟南工業遺產保護也一度存在重視欠缺、家底不清、保護經驗匱乏、措施不力等問題,使不少工業遺產成為當時城市建設發展的犧牲品,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工業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只有認定和保護工作先行,才能防止對其隨意廢棄和拆毀。因此,濟南市規劃局圍繞工業遺產這一特殊、亟需保護的對象,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2013年8月,市規劃局完成《濟南舊城工業遺產調研、保護與研究》,對舊城區內瀕臨破壞和消亡的工業遺產進行了摸底調研。
為對工業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2015年10月,市規劃局啟動《濟南中心城工業遺產調查與保護利用策略研究》工作,分為工業遺產現狀普查調研、分類標准研究、總體保護規劃研究、典型案例策劃研究四個部分,邀請專業設計單位和業界權威專家參與。將在2016年5月份完成,用以指導濟南具體工業遺產保護工作。
哪些工業遺產我們依然可以看到?
記者從濟南市規劃局了解到,目前濟南市工業遺產分為未開發和已開發兩大類。其中未開發工業遺產呈現三種態勢,即完全保留、部分保留以及消失殆盡。.
完全保留的工業遺產
機械、造紙等行業作為濟南市老工業企業的典型代表,有數家企業完整保存下來。
濟南二機床是我國最早的「十八羅漢廠」之一,是全國機床工具行業的骨乾重點企業。工廠始終致力於廠內老建築以及老設備的保護工作,不僅做到維持廠內老建築的原貌,並且在建築物表面標注廠內建築的年代信息,制定保護策略。
濟南第一機床廠建於1958年,現已出售,處於閑置狀態,廠內建築仍維持當年原貌,且保留部分老設備。
山東省建築機械廠建於1956年,1994年進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國最早生產混凝土攪拌機與輸送機械的大型骨幹企業之一。工廠目前仍在生產,廠內建築基本維持原貌,生產車間內有老設備閑置。
濟南造紙廠建於1947年,曾為濟南造紙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現廠區內老建築保存完整,廠房和倉庫極具時代特色,具有保護價值。
英美煙草公司濟南分公司,建成於1919年。該樓是一座以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為主的建築,在商埠區眾多的日耳曼風格的建築中較為醒目。總體風格呈凹字形,造型講究,設計大方,是當時濟南較為壯觀的建築之一。
部分保留的工業遺產
1910年,清政府向德國貸款始建,時稱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建廠初期,主要是修理津浦路北段的機車、客車和貨車。廠內遺存老建築4處,分別為建廠初期的辦公樓(現用於廠史館),兩處公寓樓(現用於辦公樓)以及一處水塔,無老設備遺存。
濟南第三國棉廠前身為仁豐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由穆伯仁、崔景三、辛鑄九等人購地建廠。現廠區內僅存部分80年代以前的老建築,典型建築有廠區大門、職工醫院和30年代老廠房,無原有生產設備與生產線。
1904年火車站建立了電報支局(俗稱「老電報局大樓」),是濟南最早的電報收發局,原建築從基礎到頂端均以石材為主,圓柱狀角樓及曲線柔和的窗楣所體現出的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電報局西側為原站長室,同樣為當年的遺存特色建築。
山東造紙總廠東廠是中國最早一批、山東省首家機製造紙廠,至今已逾百年。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由於市場經濟和進口紙的沖擊,加上保護省城生態環境的需要等種種因素,這家百年老廠被外資兼並,最終虧損嚴重,被依法清算。廠區內遺存建廠初期老建築一棟,已被列為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工業遺產保護單位。
該廠前身是濟南魯豐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濟南市紗廠西街。1915年,山東實業司司廠潘馥,由山東巡撫使蔡儒偕聯合多名軍閥購地建廠。廠內老建築分為兩個時期:建築初期和1975年重建車間。建廠初期建築有2處,包括醫務室和變電室。重建車間有多處,下面以典型建築展示。
消失殆盡的工業遺產
近年來,工業遺產保護問題已被提上日程,但是仍有部分有價值的工業遺產消失殆盡,如建於1920年的山東酒精總廠,作為我國最早生產酒精的企業,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酒精生產企業和濟南市骨幹企業,號稱「亞洲第一酒精廠」。作為山東最早的民族火柴工業——濟南振興火柴廠,歷經北洋軍閥、國民黨統治、日軍侵佔到公私合營等時期,也已不復存在。
已成功開發的工業遺產
皮鞋廠於1965年建廠,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達到最頂峰,生產的「飛行」牌皮鞋與青島「浮德」皮鞋齊名,是山東皮鞋兩大品牌。老廠房除有間寬大、地理位置好,且透露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現原廠區已改造為現階段濟南市最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
位於堤口路17號的濟南啤酒廠老廠區華麗轉身,一個綜合性、功能齊備的「D17文化創意產業園」。廠內仍保存建廠時的設備廠房。

閱讀全文

與1919創意文化產業園魯豐紗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