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
第一章 緒論 11-15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1-12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3
1.3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3-15
第二章 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 15-48
2.1 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 15-24
2.1.1 關於物流概念的認識 15-16
2.1.2 物流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16-18
2.1.3 物流業的概念及其組成 18-19
2.1.4 物流的復興 19-21
2.1.5 物流的發展過程 21-24
2.2 物流與其他領域的關系 24-29
2.2.1 物流與流通、商流的關系 24-26
2.2.2 物流與其他部門的關系 26-27
2.2.3 物流與運輸的關系 27-29
2.3 物流的全球化 29-40
2.3.1 全球化物流的動力 31-36
2.3.2 全球物流壁壘 36-40
2.3.3 全球性挑戰 40
2.4 現代物流的特徵及發展趨勢 40-48
2.4.1 現代物流的特徵 40-43
2.4.2 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 43-48
第三章 我國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48-66
3.1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48-51
3.1.1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物流發展 48
3.1.2 物流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48-49
3.1.3 物流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49-50
3.1.4 物流需求不斷增加,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 50
3.1.5 物流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50-51
3.1.6 物流倉儲業快速發展 51
3.1.7 企業物流致力於物流合理化 51
3.2 我國物流業系統層次構成及發展的特點 51-56
3.2.1 物流系統層次的構成 51-52
3.2.2 物流業發展的特點 52-56
3.3 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6-61
3.3.1 缺乏統一的系統規劃和整體物流發展戰略 57
3.3.2 物流需求不斷擴大,物流市場化、社會化程度有待提高 57-58
3.3.3 社會物流總成本偏高,物流效率有待於進一步改善 58-59
3.3.4 企業經營方式落後,物流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59-60
3.3.5 物流基礎設施尚待進一步完善 60
3.3.6 物流技術裝備比較落後 60-61
3.3.7 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阻礙了物流發展 61
3.3.8 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滯後 61
3.4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機遇與前景 61-66
3.4.1 我國物流業發展潛力分析 61-63
3.4.2 國民經濟發展呼喚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63-64
3.4.3 加入WTO將促使物流企業走向成熟 64
3.4.4 北京奧運會為物流發展提供機遇 64-65
3.4.5 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物流業的發展 65-66
第四章 國外發達國家運輸與物流發展戰略借鑒 66-82
4.1 美國運輸部2000~2005年發展戰略 66-68
4.1.1 價值取向 66
4.1.2 發展戰略要點 66-68
4.2 英國2000~2010交通運輸發展戰略 68-70
4.2.1 英國運輸新政 68-69
4.2.2 英國的運輸戰略 69-70
4.3 21世紀初澳大利亞運輸與物流發展戰略 70-72
4.3.1 澳聯邦運輸部的任務 70
4.3.2 運輸與物流的主要戰略 70-71
4.3.3 物流業行動議程 71
4.3.4 澳大利亞綜合物流網路 71-72
4.4 日本的物流發展及其發展戰略 72-73
4.4.1 物流的變革 72-73
4.4.2 物流發展戰略 73
4.5 國外發達國家物流發展戰略的特點 73-75
4.5.1 政府在物流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73-75
4.5.2 物流設施現代化程度高 75
4.5.3 物流業社會化、組織化程度高 75
4.6 經驗的總結及其借鑒意義 75-82
4.6.1 政府決策機構設置的一體化 76
4.6.2 重視政府的規劃與指導作用 76
4.6.3 適時調整產業政策 76
4.6.4 更新觀念,實現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的轉變 76-77
4.6.5 注意解決運輸與物流發展中的社會問題 77
4.6.6 正確認識物流社會化與物流企業規模 77-79
4.6.7 注意解決運輸合理化問題,降低運輸成本 79-81
4.6.8 我國的物流發展應抓住時機,大膽舉措 81
4.6.9 盡快研究和制定我國物流戰略 81-82
第五章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構想 82-107
5.1 物流戰略概念及層次結構 82-84
5.1.1 物流戰略的概念及特徵 82-83
5.1.2 物流戰略的層次結構 83-84
5.2 物流環境的SWOT分析 84-87
5.2.1 SWOT分析概述 84-86
5.2.2 我國物流業環境的SWOT分析 86-87
5.3 我國物流業的使命及戰略目標 87-90
5.3.1 物流業的使命 87-88
5.3.2 物流業戰略目標 88-90
5.4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具體戰略 90-107
5.4.1 一體化物流戰略 90-91
5.4.2 綠色物流戰略 91-95
5.4.3 國際化物流戰略 95-96
5.4.4 供應鏈一體化戰略 96-102
5.4.5 電子商務物流戰略 102-104
5.4.6 企業物流戰略 104-107
第六章 我國物流業發展戰略措施 107-123
6.1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物流一元化管理 107-110
6.1.1 盡快建立一元化的物流管理體制 107-108
6.1.2 明確政府管理職能,強化物流行政管理 108-109
6.1.3 探索企業物流管理組織形式 109-110
6.2 研究制定物流產業政策,確保物流業健康發展 110-112
6.2.1 建立統一的現代物流體系方面的政策 110-111
6.2.2 打破地區與部門封鎖,創造物流發展的良好環境方面的政策 111
6.2.3 大力推進物流技術進步方面的政策 111
6.2.4 進一步擴大物流業的對外開放方面的政策 111
6.2.5 鼓勵物流發展制度創新方面的政策 111-112
6.2.6 實現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多元化、市場化方面的政策 112
6.3 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場法規體系,加強物流市場調控 112-114
6.3.1 加快立法適應物流市場發展的需要 112-113
6.3.2 以法律保護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113
6.3.3 了解WTO的有關規則,爭取有利的發展條件 113
6.3.4 在WTO機制和框架下尋求合理司法保護 113-114
6.3.5 及時制定和調整、修改有關物流法規 114
6.4 加快建立物流標准化體系,促進物流的標准化、規范化 114-116
6.4.1 物流大系統配合性、統一性標准 114-115
6.4.2 物流分系統技術標准 115-116
6.4.3 工作標准及作業規范 116
6.5 推動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發展,積極培育物流市場 116-117
6.5.1 引導企業構建一體化物流戰略 116
6.5.2 推動企業締結戰略聯盟,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 116-117
6.5.3 鼓勵企業開拓全球性物流,尋求全球性市場空間 117
6.5.4 促進企業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樹立良好信譽 117
6.6 大力推進物流技術進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 117-119
6.6.1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 117
6.6.2 推動物流技術裝備的現代化 117-118
6.6.3 建立和完善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118
6.6.4 建立物流統計信息系統 118-119
6.7 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提高物流效率 119-120
6.7.1 合理規劃、科學引導 119
6.7.2 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119
6.7.3 加快綜合物流中心的建設 119-120
6.7.4 解放思想,開拓籌集資金的新渠道 120
6.8 加強物流理論研究,培養物流人才 120-123
6.8.1 大力推進物流理論研究 120-121
6.8.2 注重物流知識普及與輿論導向 121
6.8.3 實施物流人才培養工程戰略 121
6.8.4 加強物流界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121-123
第七章 總結 123-127
7.1 主要結論 123-124
7.2 本文的創新點 124-125
7.3 尚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25-127
參考文獻 127-130
致謝 130
B. 第四方物流對中國物流產業發展戰略的影響研究
一,第四方物流概念,形成,
二,第四方物流在我國的發展形式
三,第四方物流對物流業整體的作用
四,第四方物流在信息領域中的地位
五,入世後世界物流影響中國物流格局
C. 跪求 中小物流企業發展戰略研究 畢業論文
我代做可以的。。,
D. 現代物流企業主要有哪些發展戰略
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模式
一、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
1、「大量生產」時期。
這一時期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增加產品數量、實現大眾溫飽,企業物資管理的核心是解決生產建設對物資需要與供應之間的矛盾,物資管理工作內容側重於對企業所需各種物資進行計劃、采購、驗收、保管、節約使用和綜合應用。為此,企業物資管理研究的重點是探索企業物資消耗規律,企業物資供應工作的經濟規律,探討如何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經濟合理的組織供應,保證生產建設正常進行。
2、「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時期。
這一時期企業在實現大批量生產及大批量消費的同時出現了大批量配送,為准球個人消費的便利、更好的為用戶服務,經營者開始重視企業內物料的流動---物資的物理性運動,即如何有效地利用物資資源。
3、「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期。
這一時期企業必須按客戶需求以銷定產,使企業物資管理和配送管理工作復雜性,而要處理好協調好企業物流各業務環節的工作,共同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則要通過徹底改變企業管理財務、采購、銷售、生產、研發、促銷等分解式思維的方式,從系統整體出發,互相協調,對用戶和對本企業內部提供最佳服務,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費用,並且把物流管理的層次,從一般作業提升到經營分析的高度。
4、「大規模定製生產」時期。
信息化時代的大規模定製生產使社會生產力要素結構、產品製造模式、組織管理方式發生了巨變,信息生產取代了傳統的庫存生產,供應鏈網路競爭取代了獨立競爭,需求驅動取代預測驅動,現代物流也取代了傳統的企業物流。從物流的內涵和功能可知,發展現代物流對企業的
戰略意義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礎上,使物流為企業的利潤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作出貢獻;若從長遠和戰略的觀點去思考物流在企業經營中的定位,則將物流從企業日常管理系統水準升華到經營結構層面,建立起戰略物流的理念。將物流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
源。
二、戰略模式
1、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目標模式。通過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物流管理技術,在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劃指導下,普遍推廣普及物流管理技術,使物流逐步成為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
2、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步驟。物流系統設計,從成本核算和工位作業環節的最小單元開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統優化為原則,對企業從采購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重新設計。從而確定物流活動內容和管理范疇。明確企業物流服務的主體。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是發展
完善企業自我服務的物流系統(像天汽集團、海爾集團等大型企業),還是將物流服務功能從企業生產活動中剝離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這應對企業物流功能剝離退出成本和物流經營費用進行科學的測算後進行決策。積極引進JIT、MRPII等管理技術,按供應鏈理論對企業內的生產管理進行整合;還應按物流管理思想對銷售系統進行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配送能力,市場反應速度和售後服務水平。建立企業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統,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現代化水平。按ABC會計核算方法建立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這包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預算、物流收益評估的方法和規范。建立企業物流組織,保證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E. 關於蘇州,崑山開發區物流企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戰略研究。。。。論文啊
崑山開發區物流企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戰略研究
沒有問題
什麼時候要呢
F. 物流產業的發展策略
目前全球采購、全球銷售與本土化生產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物流業的專業化既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第三方物流機構能為企業節約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企業的理想選擇。
美國和日本的市場經濟發達,它們的物流業也很發達,日本70%的貨主將物流業務外包,在歐洲,物流服務市場約四分之一都是由第三方物流來完成的。很多倉儲和運輸業務都是由第三方物流來實現。甚至有的零售店,早上只管開門,晚上只管關門,缺什麼全由電腦管理,該送時就有人送,根本就沒有倉庫。
中國企業還很少有物流外包的情況,這既不利於中國物流水平的提高,也會使企業的經營效率大打折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通過出台相應的政策和採用經濟的手段,使得生產企業願意拿出企業物流資源交給物流企業去運作。筆者認為,將產品的生產與企業的內部物流剝離開,形成相互獨立的兩個部分,通過稅收的經濟杠桿,從事物流服務企業的營業稅、調節稅低於生產企業,從稅收上鼓勵生產製造企業將企業內部物流與其主業相分離,從整體上降低產品的成本;物流企業通過科學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務,從經營方面再降低物流成本,使產品的總成本更低,從多方面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面對入世後的激烈競爭,各類企業提高競爭能力的願望是中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中國經濟的市場化必定會帶動專業物流業的飛速發展。 中國正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而現代物流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政府部門來管物流,甚至連物流到底算不算一個產業還有很大的爭議。物流界人士不乏這樣的體會:時下物流成了「香餑餑」,國家經貿委管,國家計委管,交通部門管,鐵道部門管,民航、郵政部門也管,至於各種協會,只要能沾上邊的,也都插上一腳。誰都管實際上就是誰都不管,都管不好。
面對目前的「物流熱」,各地都在搞物流規劃,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像北京、天津、大連、上海、廣州、深圳等。上海已明確宣布將物流作為四大支柱產業,僅物流中心就規劃設計了6個,每個佔地面積都在5000畝上下;深圳計劃投資1600億元建設物流基礎設施;鐵道部計劃未來幾年在全國搞50個大的貨場;交通部要搞50個大的樞紐,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本來是件好事情,但物流是相關許多行業的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總的規劃和協調部門。如果任其各自為戰,必然形成一盤散沙,就像前些年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房地產熱、批發市場熱,一熱就圈地,就是大規模的投資。試想,缺乏統一規劃、統一協調的系統工程,又怎麼能避免大量的重復建設和資金的嚴重浪費呢?同樣浪費的還有物流的資源。
目前要做的,一方面,要制定全國統一的貿易、運輸管理政策,進一步放寬政府的干預和管制,促進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貨物在全國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另一方面,要在規范市場准入的基礎上,鼓勵物流企業進入不同運輸服務領域,為物流產業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要改變目前按不同運輸方式和行業管理部門進行規劃和投資的方式,將政府在基礎設施規劃和投資方面的職能適當集中,以統籌規劃和布局各種基礎設施,促進基礎設施之間的配套和協調發展。同時,中央政府應當加強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並注意協調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物流發展規劃。
歐盟成員國的物流整體規劃就是由歐盟物流協會統一制定的,其細化到了水運、鐵運、公路運輸等不同工具運輸之間的協調。歐盟能做到的,人們沒有理由做不到。 眼下對中國的物流企業老闆來說,最焦急的莫過於國際上大的物流企業紛紛登陸中國的物流市場了。一面是中國的物流企業尚處起步、發展階段,一面是伴隨加入WTO,跨國型國際物流企業的迅猛襲人,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在所難免。中國要運用市場機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兼並、聯合、重組等多種形式,盡快形成一批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礎上,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本為紐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或企業集團。
面對如此的挑戰,擁有「中儲股份」上市公司的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老總洪水坤向業界同行發出了這樣的呼籲:「中國迫切需要打造自己的物流航母,中遠集團、中外運、中儲、中海、中航、中郵……實際上人們都有各自的特色與優勢,人們也有發揮各自優勢、互為滲透、互為聯合的迫切願望,如果能夠形成中國自己的物流聯合艦隊,與國外的物流企業也完全可以抗衡。」
那麼這個中國自己的物流「航母」到底誰來打造?怎麼打造?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在物流理論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的何明珂教授指出,物流首先是一個系統,光搞儲存或者光搞運輸,都不叫物流。真正的物流必須從整個系統的角度,把倉儲、運輸以及相關的各個環節集成起來。集成的過程,也包含了聯合的成分。這里就有個誰集成誰或者誰願被誰集成的問題。人們的許多企業都有著這樣沉痛的教訓:開始時「寧當雞頭,不做鳳尾」,到頭來「雞頭」、「鳳尾」都沒保住。這可以說是人們的企業在觀念上留存的一個「毒瘤」。這個「毒瘤」不鏟除,打造中國物流的「航母」只能是一句空話。 現代物流是以物流企業為主,以運輸和信息為平台,涉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的現代全供應鏈管理系統。物流的信息化、網路化和社會化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但長期以來,中國運輸資源利用不當、業內溝通不暢、倉庫浪費過量等現象一直困擾著物流業的發展。基於互聯網的GIS、GPS技術,在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對於物流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應對全球物流業的挑戰,中國四大海外投資集團之一的招商局集團還成立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信息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招商迪辰系統公司,首次將GIS、GPS、GSM和WEB等技術集成一體,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解決方案。
互聯網出現使買賣過程得以簡化,信用證申請可通過網上銀行服務處理,在采購方面,買家可利用特定的網上交易平台,輸入相關的資料,網頁上有適合每個行業物品的采購格式,互聯網內的搜尋功能可以幫助買家,在有特別需要時,就可去尋找更合適的新供貨商去補充貨源。
有了網上交易平台後,通過EDI(電子數據交換),成本明顯降低。網上營銷必須擁有完善的庫存和送貨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便是電子物流管理(e—Logistics)。企業也可以通過EDI,直接連接客戶的數據系統及倉庫管理系統(WMS),讓管理層能在網上及時監管及規劃存貨的流轉及補充。因此,網上物流管理系統不僅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讓管理層能有效地管理其供應鏈資料,及時了解掌握最新信息。透過計算機條形碼掃描、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桌上計算機貨物追蹤、倉庫管理系統以及互聯網等物流管理工具,充分掌握貨物在供應鏈上的流轉狀況。
開發物流信息系統可以走捷徑,一方面將國外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平台進行漢化,並根據中國物流的流程設計物流信息系統軟體;另一方面組織技術力量開發中國的物流平台,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物流平台及物流信息系統。人們不要過於依賴於國外物流企業的信息平台,主要要靠人們自身的力量開發中國的信息平台及物流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要走市場化的路子,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推動,採用市場運作的方式,才能加快中國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要避免走彎路,糾正完全由物流企業自行開發的做法。政府管理部門可組織相關的軟體開發商和物流企業,並吸納部分生產、銷售企業參加,根據中國物流的特點,開發出實用型的物流平台及信息系統。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也可採用技術招標的方式,由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物流信息系統的技術要求,軟體開發公司中標後根據技術要求設計開發出物流信息平台及信息系統,經專家評審、鑒定後,政府有關部門推廣使用。物流服務企業開發的物流信息系統既要考慮到整個物流系統的連接,也要考慮與其他物流信息系統和生產、銷售企業的信息系統的介面問題,要形成開放性、多功能的物流信息系統。 大凡是一項新興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產業,政府都應當予以政策扶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當然也是如此。目前中國物流管理體制中存在著條塊分割現象,對物流產業發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近期有必要成立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參加的協調機構,專門負責研究、制定和協調物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物流產業是個競爭性的產業,政策支持要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當前政府對物流產業的政策應當抓這樣幾條:第一,要抓緊立法,把有關現代物流的一些法律法規明確起來,使整個物流產業的發展有所遵循;第二,抓全國性的總體規劃設計,包括各種交通工具之間,各種交通方式之間,各種物流方式之間,各個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第三,抓緊市場准入制度的建立,比如哪些行業能辦物流,哪些行業不能辦物流,當然並不能以內資外資、國有私營來劃分,而應看是否具備條件,具有什麼樣的資格,達到什麼樣的行業標准,才能成為物流企業。還有,要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裝備更新的融資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務及運輸價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記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於物流產業發展的支持性措施。 標准化是工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物流發展的基礎,集裝箱運輸標准化成功的例子就說明了這個問題。中國正處於發展物流的起步階段,更要注重物流標准化的問題。物流標准化包涵硬體、軟體標准化。硬體標準是指物流運作過程中的相關機具、工具的標准及配套標准,從一個作業程序轉向另一個作業程序的銜接標准,物流倉庫、堆場、貨架的規格標准、建設標准,信息系統硬體配置的標准等;軟體標準是指物流信息系統的代碼、文件格式、介面標准,物流管理、操作規程標准等。
物流領域的技術標准滲透在方方面面,專家舉例說,中國的高速公路和橋梁限高大都是4米,而國際上通行的是4.5米,這就是說,國際聯運的集裝箱到了中國就要卡殼。北京科技大學物流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吳清一教授指出,物流標准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在物流領域中,有物流模數、存儲規格、容器標准、托盤標准、車箱、集裝箱標准、包裝標准、標准化條形碼,等等。這些標准不僅中國應當統一,而且也應當與國際標准接軌,進而進行推廣。 說到物流教育,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何明珂副院長有著切膚之痛:我在一個研究生班培訓,班裡的學生既有物流企業的總經理,也有接受物流服務的客戶。我問他們:什麼叫增值服務?結果大部分都回答不上來。從物流基礎知識的普及來看,任務也相當繁重。有一個物流企業的綜合管理部門,在下達經濟指標時,把運輸的投入降得很低,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家都說物流是第三利潤的源泉,你們的利潤應該是很高的,降低點投入不應該嗎?殊不知,第三利潤的源泉,是從一個整體的各個環節集成而來的,並不是靠單獨的一個運輸環節就能獲得的。
中國從事物流具體工作的隊伍相當龐大,但真正接受過物流系統教育的並不多,大多是從管理專業、工程專業或計算機專業轉行過來的。從教育系統的情況看,國家教育部門還沒有設立物流這個項目,每年培養的物流研究生、本科生數量也不多,與企業的需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物流研究機構也比較少,而且存在著應當與實際工作結合得更緊的問題。因此,抓好物流的教育,應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總的來說,政府一方面要支持和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創新活動,提高中國物流理論和技術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建立物流研究機構,鼓勵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以加強應用性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應促進多層次、多樣化的物流教育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