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2015發展體育產業

2015發展體育產業

發布時間:2021-01-26 20:39:23

『壹』 中體產業2015年還有機會嗎

中體產業是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版心、國家體育總局體權育器材裝備中心和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等共同發起組建的中國體育產業規模最大的股份制企業。中體產業作為體育總局系統中目前唯一上市公司平台,具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和豐富的業內運作經驗。預計公司2014-2015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18元和0.25元,給予謹慎增持的評級。探路者是專業的戶外體育用品生產商,公司的營銷網路遍布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創造了中國戶外用品行業的兩項唯一,受益於體育產業的發展對於運動服裝及設備的需求。預計公司2014-2015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64元和0.80元,給予謹慎增持的評級。

『貳』 2015文化產業並購報告出爐 哪些行業最"熱鬧

2013年,被認為是文化傳媒業的「並購元年」,「並購」「重組」成了2013年文化傳媒業的年度關鍵詞。2014年和2015年的文化傳媒行業的並購延續了這種形勢。據小文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並購事件166起,數量略高於2014年水平;除23起並未透露並購金額,其它並購總規模達到1499.04億元,同比增長50%。
從所屬行業來看,影視行業並購總額最高,達507.78億元;游戲行業據次,達到328.9億元;旅遊行業、體育行業、傳媒行業位列第三、四、五位;動漫行業僅有3起,位列第六。從每起並購的平均金額來看,除去各行業未披露金額的並購案例,旅遊業以29.76億元居首,影視億18.81億元位居第二,體育、游戲、動漫位居第三、四、五位,傳媒行業以每起平均5.88億元位居最後。
2015年全年文化企業並購166起
並購規模近1500億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五年時間里,國家出台多項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涉及土地、稅收、投融資等多個領域,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也從2010年的2.75%升至2014年的3.76%。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也再次提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此利好背景下,我國文化企業也獲得長足發展,企業間兼並重組數量顯著增加,行業整合優化,一些文化龍頭企業逐漸浮出水面。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文化產業發生96起並購事件,並購金額500億元;截止2014年12月20日,文化產業共發生並購事件159起,並購總規模達1000億元人民幣,2014年前6個月的並購規模已超過2013年全年總規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並購事件166起,數量略高於2014年水平;除23起並未透露並購金額,其它並購總規模達到1499.04億元,同比增長50%。

從月份來看,四季度文化企業並購案例最多,達到65起;一季度共31起,二季度為39起,三季度為31起。

從並購金額來看,11月份並購金額達到一年的峰值——424.23億元,其中,阿里巴巴全額收購優酷土豆耗資46.7億美元(約300億元人民幣),約占當月所有並購總額的71.4%。

影視、游戲並購火爆
體育、旅遊產業異軍突起

據了解,2014年並購事件主要發生在影視傳媒、游戲動漫、移動互聯網、教育培訓和旅遊戶外5個行業板塊,其中影視、新媒體板塊是並購的熱點領域。與之相類似,2015年,影視、游戲等行業並購仍然火爆,體育、旅遊等產業異軍突起。

據小文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12月25日,影視行業發生31起並購行為,除4起未披露金額外,並購總額高達507.78億元,位居各行業第一;游戲行業發生並購行為21起,除2起未披露金額外,並購總額達到328.9億元,位列各行業第二;旅遊行業發生11起並購事件,除3起未披露金額外,並購總額為238.06億元;體育行業發生13起並購,除了1起未披露金額以外,並購總額達到213.93億元;動漫行業並購事件僅3件,1起未披露金額,其他兩起並購金額為21.04億元;傳媒行業發生37起並購案例,除6起未披露金額以外,並購總額達到180.77億元。

從單起並購平均金額來看,旅遊行業以29.76億元,位居第一;影視行業以18.81億元位列第二;體育行業(17.83億元)、游戲行業(17.73億元)、動漫行業(10.52億元)位列第三、四、五位;傳媒行業平均每起並購案耗資5.83億元,位列最後。

此外,今年國內文化企業加大了海外並購的步伐,並購涉及體育、旅遊、影視、傳媒等多個行業,共計19起,除兩起並未透露金額外,並購金額高達337.37億元(均按照12月30日匯率進行換算)。其中,體育行業是國內企業海外並購數量最多、金額最大的行業。據小文統計,國內企業海外並購涉及體育行業的達到8起,約佔2015年全部體育行業並購案例的61.5%,並購金額達到197.87億元,約佔2015年全部體育行業並購總額的92.5%;約佔2015年所有海外並購案例的42.1%,體育行業海外並購金額約占所有海外並購金額的58.6%。

政策、市場帶動行業並購
行業龍頭企業加速擴張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政策和市場的紅利是加速行業並購的重要推手。

2015年,我國影視行業獲得較大發展:電影方面,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未能突破300億大關,而截至2015年9月2日,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已破296.39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票房;截止12月5日,電影票房已經超過400億元規模。電視劇方面,現象級電視劇層出不窮,收視紀錄屢屢被打破;各家衛視競爭激烈,推出獨家綜藝吸引觀眾目光;視頻網站發力網路自製劇劇和網路綜藝節目,與傳統的電視台爭奪用戶,並加速試水收費模式,增加收入。

在此背景下,影視行業並購也風生水起,不僅大型影視公司兼並重組小型公司,延伸、完善整個產業鏈,例如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布局影視生態系統;還有很多非影視行業的公司跨界進入影視行業,欲分一杯羹,例如共達電聲收購春天融和100%股權、樂華文化100%股權,開始涉足影視娛樂業。延續2014年的收購態勢,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繼續大舉進入影視行業,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體育行業方面,2014年10月16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正式下發,提出了「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環境明顯優化、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的發展目標。2015年3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足球 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11號)下發,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發展足球」,並提出要「加強足球產業開發,加大足球無形資產開發和保護力度,通過打造賽事品牌、開發足球附屬產品、培育足球服務市場、探索足球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全方位、全過程足球產業鏈,不斷增加足球產業收益,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同興辦足球產業的格局。」這些政策紅利,大大推動去年和今年體育產業的發展。今年,萬達集團耗資10.5億歐元並購總部位於瑞士的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的股權,收購金額位列2015年體育行業各大並購案例之首。

在12月28日召開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透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總規模達到13574.71億元,實現增加值4040.98億元。而在2013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僅為3563億元,增加值佔GDP比重為0.63%。對於2016年體育產業領域的發展目標,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表示:「繼續貫徹落實《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搶抓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機遇,推進各項工作,努力開創體育產業繁榮發展新局面。」小文認為,明年體育行業還將迎來較大大發展;但體育行業畢竟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因此「入行門檻」較高,或許將來通過並購整合,會逐漸演變成幾個行業巨頭之間的斗爭。

與體育產業類似,近兩年,國家也出台了很多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例如2014年8月21日,《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正式下發,提出「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的要求。2015年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正式下發,提出「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等要求。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我國旅遊產業發展迅猛:12月17日,國家旅遊局發布了2014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國國內旅遊人數36.1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7%。全國國內旅遊收入30311.8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5.4%。我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07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896.4億美元。

為了爭奪中國出境游市場,很多國家實行對華免簽或者落地簽政策。一些國內旅遊企業看到其中商機,開始投資海外旅遊資源,收購國外成熟的度假村、酒店等,並提供中文服務,以期憑借「老鄉情誼」,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入住,並從中分一杯羹。2015年,便有豫園商城以9.47億元收購日本滑雪場度假村、錦江國際集團收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等新聞流出。小文認為,國家先後發布多條政策,放開上海自貿區、北京兩地外資設立中外合資旅行社,開展除台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業務,旅遊行業的行業整合調整還將繼續

『叄』 中國十大房地產開發商分別是

2018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榜單前三強仍由恆大、碧桂園、萬科占據。

其中,恆大專集團繼續位列榜首屬,碧桂園、萬科分列榜單第二、三位。融創、保利、中海、龍湖、新城、華潤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

與上一年的測評相比,十強房企除了個別名次調整,總體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融創藉助其收並購優勢、充足的可售貨源、良好的項目品質位列榜單第五名,較上年上升了3個位次。

在20強中,萬科、碧桂園、保利、綠地、中國海外、龍湖、富力、華潤、金地、世茂等10家企業連續10年排名進入前20,品牌實力保持強勁。

從近十年500強測評成果來看,百強變動相對較大。其中,有25家企業連續10次進入百強;入百強次數達9次的企業數量為4家;入百強次數為8次的企業數量為8家;入百強次數為7、6、5、4、3、2次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0、11、11、5、8、15家;另外有12家企業首進百強。

閱讀全文

與2015發展體育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