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養豬業的發展趨勢
我對涉農項目(包括養豬業、綠色菜等)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內
一、農業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天然容是高自然風險,因為受天氣、流行疾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所以,全世界通行做法,是對些行業進行政府補貼,否則,從業者無法繼續,因為掙一年賠兩年,利潤是很低的。中國政府也補貼,但是由於眾知原因,如果你沒有關系,獲得補貼是很難的。
二、我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自治組織發展程度低且短期不可能改變,就是說:行業協會的服務能力低,導致農業因為經營者得不到准確的市場信息,總是受到:價格高了後,一哄而起,然後價格大跌。
三、總之,除非你是偏好這個行業,如果你進入這個行業只是為了賺錢,哪么如果不能獲得補貼的話,是很難賺錢的。
B. 中國種豬業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中國種豬養殖業未來十年發展趨勢:
種豬市場供需分析
種豬需求量
高峰時期,全國母豬存欄飼養量接近5000萬頭,其中生產外三元的瘦肉型母豬(長大或大長)約佔80%即4000萬頭;若按年更新率30%計算,則每年需要優良瘦肉型父母代母豬(長大或大長二元母豬)約1200萬頭;要滿足每年1200萬頭二元母豬的需要,若祖代擴繁母豬(大白或長白母豬)每頭每年能提供6頭合格純種母豬,則需要存欄祖代母豬(大白或長白母豬)200萬頭。同樣計算,若純種母豬年更新率也是30%,年需求純種母豬(大白或長白母豬)60 萬頭。
此外,按人工**公母比例1:100計算,需要存欄優良瘦肉型種公豬(終端父本如杜洛克)約40萬頭,若公豬年更新率50%。,則年需求終端父本如杜洛克公豬約20萬頭。
1.2 種豬供應量
就目前全國種豬市場的銷售情況來看,未來十年除了國家核定的100個國家生豬育種核心場外,其他種豬場很難再銷售種豬。也可以這樣說,十年後,100個國家生豬育種核心場及部分有實力有品牌的著名種豬企業將佔到整個種豬市場份額的80%以上。
以二元母豬市場來看,年提供10萬頭左右或以上的二元母豬種豬場(或企業),目前全國不到10個(均在國家生豬育種核心場名單內)。10年後,排名前 100個有實力有品牌的著名種豬企業平均規模可能達到10萬頭,總規模可能達到1000萬頭,基本可以滿足1200萬頭(二元母豬)的市場需求。
就父母代種豬(包括外二元母豬、土雜母豬)的市場來看,目前市場供應總量已經超飽和,但良種豬實際缺口仍然很大,因為有許多種豬場無品牌或種豬質量很差,有產品無市場(許多種豬場種豬銷售比例很低,很多種豬不得不按商品育肥豬出售)。前幾年曾有人統計,中國有3500家左右種豬場,據本人調查,其中所出欄的種豬能按種豬售出60℅以上的絕對不到100家。隨著規模養豬的快速發展、良種普及率的提高,未來十年每年良種豬的需求量會增長5%以上。所以,就目前良種豬市場來看,缺口很大,市場潛力很大。
2 種豬市場利潤分析
一般情況下,目前一個基礎母豬500頭的萬頭純種豬場(曾祖代場或原種場),年提供純種豬3000頭左右,可年均凈盈利1000萬~1200萬元(非種用種豬轉為商品育肥豬出售,按不虧不盈計算)。
同樣規模500頭基礎母豬的二元母豬場(祖代場或擴繁場),年提供種豬3000頭左右,目前可年均凈盈利400萬~600萬元(二元公豬及淘汰二元母豬轉為商品育肥豬出售,按不虧不盈計算)。
3 種豬市場概況
3.1 育種水平低,種豬質量差
育種是養豬業的制高點,也是我國養豬業的薄弱環節。中國企業需要研發高端種豬育種技術。我國的種豬繁育工作還停留在國外引種階段,不能自主創新,導致我國原種豬長期依賴進口。實話實說,即使在所謂的這100家(目前95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名單中,大部分種豬場都沒有實實在在地育種,充其量算作是育種的初級階段。多數種豬場(或種豬企業)連育種團隊、育種部(室)、育種設備都沒有,有1~2個專職育種技術員、育種碩士、育種博士或育種專家顧問就不錯了。真正在做育種的寥寥無幾,廣東溫氏、北京育種中心、廣東中山白石、杭州大觀山……其中廣東溫氏育種工作做得最好,也許是因為其養豬規模最大,養豬體系自繁自養、種豬自給自足的緣故。
3.2 國外引進原種豬或配套系占市場主導地位
目前,國內種豬場絕大部分都以杜洛克、長白、大白為主,均推廣杜長大配套系種豬,核心群種源均來自於國外引種。本土品種的種豬場大都是以前國家及地方上定點的保種場,規模都不大,效益都不好。目前國內存欄的母豬絕大多數是長大或大長二元母豬,長大或大長二元母豬已佔到整個中國終端母豬市場的80%左右。而終端父本絕大多數是杜洛克公豬,養豬老大廣東溫氏改用皮杜雜交公豬一段時間後又改回杜洛克公豬。
3.3 竟爭激烈,種豬市場不規范
種豬市場不規范,進入門檻低,種豬市場魚龍混雜。100個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的評定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種豬市場竟爭激烈,正在快速整合、優勝劣汰。
3.4 周期性、季節性波動
由於養豬大產業的周期性、季節性波動,種豬業也幾乎同步呈周期性、季節性波動,但其波動幅度沒有肉豬市場那麼大,比如多數正規化種豬場的種豬價格一般地說相對穩定。
3.5 客戶隨機性
由於沒有哪一個種豬場能占據絕對優勢,導致各種豬場的隨機性客戶占絕大多數,只有為數不多的著名種豬場擁有少部分相對穩定的客戶群。
C. 目前養豬發展前景怎樣
挺好的,如果能形成一定養殖規模,並且和收購方聯系好,賣豬時在養殖地直接版出售,節省運輸成本權,很方便!而且這幾年豬肉價格較高,選好合適的豬種貨源,飼料能把握好合適的進價,一年還是很有賺頭的,我們一個親戚家,就是這樣,前幾年養了百十頭來豬,年收入60來萬吧!
不過養豬還是很有技術含量的,要求在豬舍衛生,溫度、濕度等各方面條件都很重要!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D. 養豬發展前景咋樣
前景還復是樂觀的,據前瞻產業研製究院《2016-2021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未來養豬業的發展趨勢,總體來說其主要特徵是「散戶逐漸退出,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場大量發展」,但就目前發展速度來看,很難說出一個准確的分界.
E. 中國養豬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越來越好
近年來,豬場拆遷、禁養行動雙管齊下,無疑給養豬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力。經歷了長期的豬價低迷,雖然當下豬價穩升,但很多養豬人依然處於被套牢的狀態,巨額資金投入豬廠建設,資金回籠或剛見效,甚者還有部分養殖戶疲於還貸壓力。說到這里,養豬人充滿了心塞和埋怨,但污染問題豈能逃避?縱然環保與發展之間矛盾不解,但適應發展的需要才是上上之策。
禁養令、拆遷令,都是為了提升環境質量,住進養豬行業良性快速發展。國家政府整治搬遷只是第一步,後續工作還有很多。對於規模養殖場,應嚴格規定建起污水處理設施,並鼓勵建沼氣工程等,確保不影響附近水源及生態環境。而小型散養戶,也應合理引導,或出台政策鼓勵兼並做大;或劃區域作為養殖區,吸納散戶進場養殖,政府在建舍、污水處理設施等方面予以財政補助。此外,建立並加強長效的監管機制,確保在飲用水源附近,不再有各類養殖場的身影。同時養豬人也應當盡快採取措施,積極應對,而不是以抱怨抗拒取而代之,「打鐵還需自身硬」,創新發展才是王道!
俗話說,豬糧安天下。長期以來,養豬業是我國食物安全的基礎產業和戰略產業,也是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豬肉產品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副食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生豬產業無疑也在經歷著結構調整的重大變革,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生產方式存在的弊端與轉型發展中的陣痛也在逐漸顯現。
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生產方式相對落後
相關調查表明,目前全國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下的分散飼養占養殖總量的30%左右,而在中小型規模養殖場戶中,大部分生產設施設備落後,飼養管理粗放,養殖環境差,標准化養殖比重低,目前生豬生產總體上仍處於數量增長的粗放模式狀態,出欄量雖然增長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生產效能和成本存在很大差距。
生產成本大幅上升,養殖效益明顯下降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玉米作為主要的飼料用糧呈現剛性需求,其增量遠高於國內糧食預期增量,導致價格不斷攀升;同時,養殖用地難、用工難、融資難等問題也對豬業發展形成嚴重製約;特別是近年來,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生豬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但生豬價格並未相應上漲,致使養殖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一直處於虧損或微利經營狀態,整體效益明顯下降。
疫情形勢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存在隱患
近年來,由於標准化生產水平不高,加之,環境污染加劇,飼養管理不善,抗生素濫用等問題,加劇了細菌病毒的變異速度,同時使豬的抗病力嚴重下降,生豬疫病呈現多發高發混感態勢,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導致死亡率增加,而且豬肉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食品安全風險飆升,嚴重削弱了我國生豬及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如今低碳養殖越來越受人們的認可與歡迎,以零排放零污染為特點的發酵床養殖技術也受到人們極大關注,本公司的干撒式發酵床更是因為成本低、技術成熟、操作簡單和使用效果好等優點被廣大的養殖戶肯定與接受。在之前,從來沒有一項養殖技術能如此得到政府部門的極大關注和支持。
F. 當前養豬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隨著養豬科學的發展,養豬已由傳統的家庭副業形式向專業化、規模化和工廠化方向發展,表現出高效優質、綜合效益好的特點,其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品種類型變化迅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吃更多的瘦肉,於是脂肪型豬已被淘汰,瘦肉型豬得到普遍重視和發展。豬的胴體脂肪量逐年下降,而胴體瘦肉量則逐年上升。在市場上,肥肉與瘦肉的價格差異日益增大。
2.廣泛開展雜交利用
品種或品系間的雜交,能充分利用雜種優勢,進一步提高豬的生產性能,降低成本,所以雜交已成為商品豬生產中最基本的技術措施之一,商品豬廣泛雜種化。例如,在英國,90%以上的商品豬是雜種豬,在繁殖母豬中,也約有一半是大約克豬與英國長白豬的雜種一代,雜種豬的產仔數、仔豬斷奶窩重都比純種豬好。目前,雜種公豬的利用也已開始受到重視。
3.培育專門化新品系,配套生產雜優豬已成為養豬業的新趨勢
以前,很多國家都用長白豬和大白豬作母本,杜洛克豬和漢普夏豬作父本,進行經濟雜交,推廣三品種雜種。為了克服傳統經濟雜交的弱點,目前,各國都培育出了專門化的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並進行多品系的特殊配合力的測定工作,得到最優雜交組合,配套生產雜優豬。實踐證明,這些雜優豬比一般的雜種豬具有更多優點,商品豬一致性很高,適應現代化養豬條件,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胴體品質好。例如荷蘭的「亥波爾」豬、美國的「迪卡」豬,比利時的「斯格」豬等都是雜優豬。我國從「七五」開始,歷經十年,也培育出了多個專門化的父本和母本新品系。
4.營養及飼料科學迅猛發展
世界各國都加強了營養需要的研究,制定和不斷修改豬的飼養標准,改進配合飼料的全價性,提高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我國的養豬飼料也由青粗飼料、混合飼料向全價配合飼料過渡和發展,並研製了品種繁多的飼料添加劑、預混料和蛋白質濃縮料。
5.養豬設備日益先進
目前,我國許多規模化、工廠化豬場都採用了封閉式溫控畜舍、漏縫地板、網上母豬分娩欄、仔豬培育欄、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清糞等較為先進的養豬設備和技術,給豬提供了更為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從而大大提高了養豬生產水平和勞動效率。
6.仔豬的早期斷奶技術在生產中得以實際運用
隨著仔豬營養飼料技術的發展以及管理方式的改進,許多豬場已將仔豬的斷奶日齡提前到28~35日齡,有些條件較好的豬場甚至提前到21~28日齡斷奶,從而使母豬的年產仔窩數提高到2.2~2.4窩或以上,母豬和畜舍的利用率都大幅度提高。
7.豬場飼養規模越來越大
養豬規模的提高有利於先進技術的採用和生產成本的降低,獲得「規模效益」。目前,規模化豬場都利用了較為先進的機械化、半機械化的飼養設備,採用了分段飼養、流水作業、全進全出的生產工藝流程,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最近幾年,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規模化、工廠化豬場。預計以後養豬的戶數會越來越少,但飼養規模會越來越大。
G. 未來十年養豬前景如何 養豬前景分析
我國是全球最大生豬養殖國家,2016年生豬出欄量6.85億頭,整個豬肉市場規模大約1.4
萬億元,相當於智能手機總銷售額的2.3倍,對GDP貢獻率超2%。作為我國最主要的消費肉類,近年來生豬價格持續波動,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造成重大影響,因而生豬價格的走勢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超萬億,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市場規模巨大,按生豬平均價格15元/公斤,出欄體重115公斤,全國年出欄量7億頭大致測算,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1.2億元。從行業集中度看,2017年我國前五大養豬企業市佔率僅為5%左右,行業規模最大企業溫氏股份出欄量
1900萬頭左右,市佔率僅為2.8%,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表現為明顯的「大行業、小公司」格局,龍頭企業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行業規模化發展進入加速階段
我國養豬業規模化自2007年開始啟動,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生豬出欄佔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來,
牧原、天邦、正邦、溫氏等傳統大型養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飼料公司抓住發展機遇,快速跑馬圈地搶占土地資源,已經反映為2017年出欄量的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規模化養殖比例超過50%。
未來5年大型規模場將享受高ROE、高CAGR黃金期
行業門檻顯著提升,未來5年大型規模場享受高ROE與高CAGR2018年以來,隨著環保、資金、土地等行業門檻顯著提升,大型規模場較其他養殖主體的優勢持續擴大,未來整體出欄量有望實現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長,18年整體市佔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當前散戶仍提供全行業50%左右的出欄量,大型規模場在規模化進程持續推進,散戶逐步出清的過程中,自身的低成本優勢仍可保證中長期享受成本紅利帶來的超額收益,未來5年對於大型規模場,將是高ROE與高CAGR並行的黃金時期。
生豬價格超預期下跌
節後生豬價格超預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豬價格較春節前下跌了21.80%。仔豬和豬肉價格跌幅較小,較節前分別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豬價格基本保持平穩,較節前下跌了0.18%。
影響豬價的五大因素
影響我國豬價的五大因素是:
趨勢因素、周期因素、季節因素、偶發因素、貨幣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斷豬價走勢最為重要的研究內容。隨著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漲趨勢,生豬價格重心未來將不斷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節前是豬肉消費的旺季,豬價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揚。疫病、政府調控等偶發性因素影響邊際供給,會導致所在周期的延長等。貨幣投放量會影響豬周期波動幅度。
環保加嚴下的豬周期
環保政策加嚴下的豬周期較前幾輪周期不同。在環保去產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戶退出,行業集中度提升。能繁母豬存欄量從2014年開始就一路下行,並沒有因為2015-2016年豬價的上漲而回升。
同時,在母豬存欄量低位的情況下豬價從2016年5月開始大幅下行。生豬存欄量和豬價也產生背離。傳統蛛網模型下的豬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養殖規模化水平和養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豬出欄體重有較大提升,豬肉的供給並沒有因為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的減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環保的嚴厲調控下,生豬產能仍然較為充裕。
此次節後豬價快速下跌主要來自於養殖場的拋售和屠宰場的壓價。一方面,年前的兩場降雪導致很多養殖場都出現了壓欄的情況,春節前後養殖場開始集中拋售,短期內生豬供給快速增加使得豬價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業借勢壓價,在生豬集中拋售的情況下,屠宰場收豬比較容易,他們的議價能力相對比較強。節後豬肉價格沒有明顯下跌正體現了這一點。預計產能出清仍需1個月左右,豬價或在4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