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蘋果產業發展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部分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也是惟一一個蘋果收獲面積上百萬公頃、產量上千萬噸的國家,產量佔全球蘋果產量的一半還多。但是,隨著蘋果種植面積和蘋果產量的迅猛擴大與快速增長,蘋果價格跌多升少,我國蘋果產業的發展正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在國內外消費需求增長跟不上蘋果產量增長的情況下,如何根據蘋果市場供求狀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蘋果產銷戰略,把產地的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把蘋果生產的數量優勢轉變為質量優勢,就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蘋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產業發展趨勢和現狀
1. 栽植面積由快速擴張向平穩發展
根據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的調查研究,1982~1989年期間和1991~1996年期間,我國蘋果產區經歷了兩次大規模擴張,但自1996年後,環渤海灣優勢產區蘋果面積以每年平均5.1%的速度持續下降,而黃土高原優勢產區在1997~2002年種植面積減少後,從2003年至今保持年均
4.53%的速度平穩增長,到2013年我國蘋果栽植面積達到225.14萬公頃,近三年蘋果收獲面積相對穩定,但產量卻呈穩步增長態勢。
2. 區域布局由分散發展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
我國蘋果主產區地處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環渤海灣地區,海拔高、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蘋果生產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資源優勢。但在這些地區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宜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只有其中的優勢產區更適合發展蘋果產業。目前,從蘋果區域布局來看,環渤海灣蘋果產區種植面積保持動態平衡,逐步向本區域優勢產區集中;黃土高原蘋果產區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增長,優勢產區陝西、山西、甘肅發展較快。目前,全國蘋果生產面積在10萬公頃以上、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有陝西、甘肅、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和遼寧等7個省。我國蘋果產業布局持續向勞動力豐富、病蟲害少、生產成本較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區遷移擴張。
3. 產量水平由「大小年」明顯變化向逐年穩步增長發展
過去,在蘋果生產上,由於基礎設施和栽培投入少,果園土肥水綜合管理跟不上;傳統栽植修剪果樹,樹體密閉通透性差等原因,年際間產量水平差異較大,出現「大小年」周期變化的現象。近年來,受蘋果種植面積持續增加、技術進步、果農對果園投入與管理增加、經濟效益良好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蘋果產量年際間呈持續穩步增長趨勢。2013年全國蘋果產量3849.07萬噸,比2012年增加6.96%,約佔世界蘋果產量的52.3%。
4. 栽培模式由傳統栽培向高效集約化發展
我國的蘋果樹大部分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發展時期栽植的,主要採用以喬砧密植為主要特徵的傳統制度,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果園管理標准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機械化作業困難。導致果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降低。
近年來,通過間伐減密、提高栽植標准等措施,推廣應用了既省工、省力、優質、高效,又便於機械化作業的寬行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2013年全國示範推廣面積達2.6萬公頃。果園標准化建設、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對推動我國蘋果栽培制度與國際接軌、集約使用土地,實現蘋果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5. 出口貿易競爭加劇,近年形勢有所回暖
自2004年以來,我國就一直穩居全球鮮蘋果出口第一大國地位,出口量總體呈增長態勢,但在2010~2012年出口量逐年下降,到2013年蘋果出口形勢有所回暖,出口蘋果數量為111.22萬噸(同比增長1.9%),金額為11.5億美元(同比增長7.3%),平均單價為1035.6美元/噸(同比增長5.3%)。盡管目前蘋果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但我國蘋果出口所面臨的發展約束因素漸增,一是國內勞動力要素和資本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因素,導致出口競爭力逐步減弱;二是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加上貿易保護加劇國際市場競爭,使我國出口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三是質量標准與海關檢驗檢疫也是約束我國鮮蘋果擴展發達國家市場的重要因素。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蘋果產業化程度低
目前,國外蘋果的產業化處於較高的水平,如日本批發市場與農協、農民結成緊密的一體化聯合體,形成以批發為龍頭、以農協為紐帶、聯合眾多農戶的一條龍體系。而我國的蘋果生產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產業化程度低。雖然也建立了果農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但遠未起到應有的作用,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並未完全形成。
2. 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由於前些年對蘋果發展宏觀調控不力,果農盲目引種,加之果苗市場品種混亂,造成在非適宜區發展了不少果園,在適宜區栽培了一些不適宜品種。品種結構不盡合理:一是品種單一,傳統品種缺乏。目前,全國紅富士蘋果栽培面積約占蘋果總面積的50%以上,新選育推廣的品種也多是富士系列,而受消費者喜愛的金帥、青香蕉、黃香蕉等傳統品種在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二是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不合理。長期以來,形成了「早熟較缺、中熟不足、晚熟過剩」的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品種結構。三是鮮食與加工品種比例失調。發達國家,如美國45%、日本25%的蘋果用於加工,而我國鮮食蘋果則佔到總面積的
90%以上。
3. 標准化生產技術普及慢,果品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力普遍外出務工,留守在家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中老年人,科技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有限,致使果園標准化技術無法很好地推廣應用、生產的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在蘋果采後加工處理上,發達國家90%的蘋果經過機械化清洗、打蠟、分級、包裝後才投放市場,而我國目前能達到這種標準的蘋果僅有5%左右,多數是直接採摘進入市場。從生產到加工,果品整體質量不高,這也是我國蘋果難以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果品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是農葯使用大國,年使用量80萬~100萬噸,屬世界首位。目前,果樹病蟲害防治中生物農葯應用相對較少,主要還是依賴化學農葯,且由於農葯的不科學(劑量、時間、次數)使用,導致農葯殘留量超標。還有些果農安全意識淡薄,隨意加大農葯使用量和采前用葯不注意安全間隔期等,導致人畜中毒問題的發生。化肥仍是目前果園使用肥料的主流,農家肥、沼肥、生物肥比重相對較少。此外,由於污水灌溉、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排放等問題導致土壤重金屬含量增加,這些都給果品質量安全造成一定威脅,也成為蘋果產業發展的重大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三、發展對策
1. 調整結構,發展優質果品
根據近幾年國內外蘋果產業發展和市場形勢來看,我國蘋果栽培面積不宜再擴大,而應保持基本穩定。蘋果產業發展應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調整結構、發展優質水果上來。一是在區域布局上,應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當集中的原則,盡量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二是優化品種結構,在調減富士系列的同時,適當增加金帥、嘎拉等優良品種種植比例,把早、中、晚熟蘋果種植比例調整到2∶2∶6的較合理范圍內。三是適當發展加工品種,如有計劃地種植高酸度蘋果或通過高枝換頭等方式將部分蘋果改造成專用酸蘋果,逐步建設果汁加工專用蘋果種植基地。
2. 提高產業化水平,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
一是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借鑒國內外有關果品協會、合作社建設的經驗,將分散的千家萬戶果農組織起來,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或協會,以利於形成有效的價格約束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蘋果生產者與市場之間的聯系。二是發展龍頭企業,把企業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與生產者的土地優勢、果園優勢結合起來,擴大規模化生產經營,解決分散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三是提高蘋果產業現代化水平,按照不同蘋果品種特點,分別做好清洗、分級、打蠟、包裝等工作,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盡快建立和完善具有現代化電子報價、電子信息發布、電子統一結算和檢測檢疫系統等功能的果品批發市場。
3. 正確處理果品質量安全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優質、安全是當今世界果品生產和消費的總趨勢,針對我國蘋果質量標准體系不完善,與國際不能接軌等問題,應大力抓好果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標准化生產,全面實現蘋果質量安全達標。堅持以標准控制質量、以標准規范生產、以標准引導果農,加快果業標准化步伐,盡快形成適應現代果業發展的果業標准化體系。二是建立市場准入制度,加大果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啟動果品例行檢測項目,確定強制檢測的農葯殘留種類限量,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對果品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實行全程監控,建立並嚴格執行果品市場准入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三是全面推行果品基地認證,積極發展有機果品。
4. 不斷提高競爭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首先要認識到提高蘋果出口競爭力必須在果品質量上下工夫。先進技術是生產高檔優質蘋果的保證,因此,應重視各個環節的技術操作和先進技術的運用。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果農的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先進技術的示範推廣,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國蘋果的質量安全。果農在蘋果種植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蘋果生產標准進行各項操作,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從而保證蘋果生產品質。其次要建立健全蘋果出口檢驗檢疫標准體系,對出口蘋果生產、價格、儲運和銷售進行全程式控制制,不斷優化蘋果品質,從而提高我國蘋果國際競爭力。最後要在鞏固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傳統低端蘋果銷售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歐盟、北美等高端蘋果銷售市場,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蘋果出口市場。
⑵ 阿壩蘋果的產業發展
寨溝沿線的茂汶蘋果曾炫耀「王者之尊」——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回成答了阿壩州農民增收致富的「拳頭」產業。然而,90年代後期,隨著山東蘋果大舉進川,「茂汶」蘋果一退再退,一敗再敗,果農一氣之下屢屢將利斧伸向蘋果樹……然而,果蔬加工企業———寶清公司一進阿壩州,蘋果產業枯木又逢春現阿壩州蘋果不是愁銷,而是不夠銷,不僅鮮銷果漲價,而且連殘次果、落地果都能換成錢。
阿壩州蘋果產業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最高價格曾達到1.6元/公斤。但是,該州蘋果產業逐漸衰退,特別是前5年價格下跌,導致果農不再願意管護蘋果。為使果農走出增產不增收的困境,阿壩州於2006年3月引進了寶清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濃縮蘋果汁生產。通過公司的牽引帶動,阿壩州鮮銷蘋果價格較上漲了0.4元/公斤,並且以前無任何經濟價值的殘次果、落地果、疏果被公司以0.46元/公斤的價格收購進行加工。這樣,一方面促銷了鮮銷果價格的上揚,另一方面確保了果農收入底線。農民說:寶清公司成了「保險公司」。
⑶ 蘋果產業大調整時期 如何做好轉型升級
未來3~5年,將是我們蘋果產業由「傳統果業」向「現代果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因為目前「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區域優化調整日益突顯,商業資本介入促使產業集約優質化發展的同時,規模化的運營也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栽培制度。所以,高效率與高效益必將淘汰「落後的產能」。
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新技術協調技術與資源,確保種植業轉型升級,種植業的轉型升級,由於行業特點,可能比其它行業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因而擺在農業從業者面前任務,也會更加有挑戰性。但也正因如此,一批批新農人前赴後繼,不斷地為中國農業探索著最前沿的解決方案。
⑷ 發展新品種蘋果產業選擇什麼品種好
就目前市場來看,還是紅富士蘋果新品種是主導,煙富8、神富6號最近幾年在全國各地表現都不錯,可以嘗試了解發展一下,無論是在賣相、價格、品質、儲存上都有很大優勢
⑸ 中國的蘋果產業是怎樣發展的
我國蘋果產業從新中國成立後取得迅速發展。據統計,自1990年以後,我國蘋果生產進入超常發展時期,產量和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全國蘋果栽培面積達191.89萬公頃,產量約2550萬噸。蘋果栽培面積、產量、濃縮蘋果汁產量和出口量4項指標均已列世界第一。我國正朝蘋果產業化大國邁進。
⑹ 洛川蘋果的經濟發展
洛川是陝北蘋果的發祥地,自1947年引進栽植蘋果以來,已經經過了60年的發展歷史,洛川蘋果的發展歷史,也是蘋果產業和縣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先後經歷了引進推廣、規模栽植、規模擴張、專業縣建設、產業強縣建設五個階段,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
一是基地實現了專業化,全縣蘋果總面積達50萬畝,佔耕地面積的78%,人均3.1畝,居全國之首,形成了以富士、嘎啦、新紅星等7個名優品系為主,早、中、晚熟結構合理的區域化生產新格局,實現了一縣一業的發展目標。
二是栽培實現標准化。全縣建成高標准科技示範園(區)15萬畝,通過認證達標的省級示範園56個,8000畝,通過國家認證的綠色果品生產基地達30萬畝,建成「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態果園10萬畝,通過加拿大、英超聯盟、阿根廷、智利等7國出口注冊認證果園7萬畝,有機食品注冊認證果園1.5萬畝。
三是營銷實現網路化。全縣擁有蘋果營銷企業達36戶,其中獲得自營出品權的企業6家,在全國設立各類直銷窗口、專賣店、連鎖店40多處。四是配套開發齊全化。全國總貯藏能力16萬噸,占總產量的31%,其中建成冷(氣調)庫234座,貯藏能力11萬噸。果袋、果箱、果網、果樹專用肥廠等配套產業齊步跟進。實現了生產有基地、加工有企業、營銷有組織、流通有市場、出口有渠道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2007年,陝西省政府明確提出洛川蘋果產業發展必須由蘋果產業大縣向蘋果產業強縣、由產業化向工業化轉變,要把洛川建成世界優生區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國家級蘋果科研基地、全國性蘋果營銷基地和加工基地。
在工作安排上要注重四個方面:
一是抓好規劃編制;二是抓板塊示範;三是抓品牌營銷;四是抓重點突破。
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
建設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是農業部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關於「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大型批發市場」的要求、推進優勢產業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農業部規劃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建設與經營要實現五大功能目標:一是成為全國蘋果物流集散中心,具備輻射全國市場、對接國際貿易的能力;二是成為全國蘋果價格形成中心,能夠發揮引導國內蘋果產銷的「風向標」作用;三是成為全國蘋果信息傳播中心,能夠為蘋果生產經營者提供全面、及時、准確的信息服務;四是成為全國蘋果科技交流中心,具備蘋果生產技術研發和專業人才培訓功能;五是成為全國蘋果會展貿易中心,具備舉辦國內有權威、國際有影響的蘋果產業博覽盛會的能力。農業部將會同陝西省有關部門加強市場運營情況監管,定期評估市場經營情況,幫助市場改進管理、完善服務,確保市場規范運行。
有市場就有錢賺
在這個完全符合全球優質蘋果生產七項指標要求的優生區——陝西省洛川縣,一個佔地13平方公里,集蘋果標准化生產示範區、會展中心區、交易倉儲區、物流配送區、農資交易區、產業加工區、科技研發區、蘋果文化展示區、配套服務區及金融服務區等10大功能區於一體的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建設各項工作正在順利進展。
洛川蘋果在不斷提升自身品質,走出陝西走向世界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如何吸引更多客商進入洛川,牢牢掌握蘋果市場主動權。
建立產地批發市場,既可以為洛川果農出售蘋果提供方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還可以通過「市場+基地」的形式,發展訂單農業,穩定掌握優質貨源,形成產供銷一體化。
隨著洛川蘋果市場知名度不斷提高,合作社蘋果銷售狀況不斷改善。
2011年,批發市場會展中心區投入使用,建成了洛川蘋果信息中心,對接確定了全國165個蘋果生產基地縣信息採集點和洛川蘋果主銷城市28個的信息採集點,與大宗農、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和湖南省農業信息中心實現信息共享,共獲得42個市場信息。
2012年,第五屆中國·陝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在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成功舉辦,參會參展人員達1200多人,參觀群眾50000多人,參展企業210家,邀請到了澳大利亞、英國、韓國、奧地利等國外客商18人。通過博覽會舉辦,極大地提升了洛川蘋果品牌知名度,在全國蘋果價格處於下滑的情況下,洛川蘋果仍以較高的價格順利銷售。
⑺ apple 主要有哪些產業都包括什麼
蘋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蘋果公司,英文名Apple, Inc.(NASDAQ: AAPL) (LSE:ACP),原稱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於舊金山的 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目前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為3.8%。蘋果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和iTunes音樂商店,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簡史
蘋果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標志
早期的蘋果電腦,Apple IIc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簡稱沃茲)創立。在當年開發並銷售Apple I電腦。
1977年發售最早的個人電腦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電腦。
2001年推出iPod數位音樂隨身聽。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個人電腦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斯蒂夫·喬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將採用英特爾處理器。
⑻ 現代蘋果產業發展的可行性報告
這個報告是呈交什麼單位或領導來審閱,審閱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具體可以看你的網路信箱可以進一步溝通。
⑼ 蘋果公司是產業鏈是怎麼形成發展的
利用品牌、研發設計和質量管控,實施品牌縱向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