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宣恩的特點或特色
發源於利川的清江河跟發源於宣恩的酉水河是恩施境內土家文化最為緊密的河流,聽我的吧,來了以後就跟著河跑就夠你了解的啦.
❷ 宣恩縣的歷史文化
八寶銅鈴舞
八寶銅鈴舞是土家族民間的一種傳統舞蹈,八寶銅鈴舞又名「解錢」,宣恩一帶最為流行。是土老師祭祀時起舞的一種歌舞形式。土家人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之時,人們便向祖先和神靈許願、還願,請來土老師跳神「解錢 」。土老師跳神「解錢」是手持師刀、罡劍邊唱神歌邊舞,動作粗獷、敏捷,劍端所系的八個銅鈴叮當有聲,獨具特色而受人喜愛,故稱「八寶銅鈴」舞。左手執八寶銅鈴,右手執師刀,口唱著神歌。
侗族大歌
侗族有「飯養身、歌養心」的諺語。侗族民間音樂最有名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的侗族民間合唱音樂。它以其獨特的魅力,主要流傳於貴州黎平、從江、榕江及廣西三江部分地區。1986年貴州侗歌合唱團赴法國演出。
成年禮儀式
侗族人有一種獨特的成年禮儀式。一個人一輩子過生日要滾三次爛泥巴,一次是五歲,一次是十歲,一次是十五歲。侗族人有句俗語:「從母親那裡學到善良,從父親那裡學到勤勞,從祖父那裡學到耐性。」五歲的侗族孩子,就要脫離母親善良的懷抱,開始跟父親學習勞動,接受艱苦的磨煉,所以母親就會把孩子領到田邊,由父親在田壩那邊接著,孩子從爛泥巴里滾爬過去。到十歲,則由父親把他領到田邊,由祖父在田壩那邊接著(沒有祖父則請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養成了勞動的習慣,下一步要向祖父學習和鍛煉意志,培養耐性了。到了十五歲,則由祖父把他帶到田邊,對面田壩上沒人接,意思是從這時候起,你即將長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體味人間的艱辛,闖出一條自己的生活道路。侗家風情舞《滾爛泥巴》就是由此而來。 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之一。
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貢水白柚
是宣恩縣優質柚,98、99年相繼在州、省、全國獲金獎。系晚白柚芽變新品種。平均單果重2—6斤,5年生樹株掛果40—50個,畝產6000斤以上。11月上旬成熟,種籽少、多數無籽,風味濃甜,適合海拔600米以下的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