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准確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能夠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實踐遵循和路徑所依。
一是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根基。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長盛不衰,其奧秘就在於中華傳統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的獨特品質。因此,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而這些亘古及今始終綿延的文化傳統和文脈根本也是我們的精神命脈。
二是要傳承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無論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抑或是「敢於斗爭、敢於勝利,依靠群眾、團結統一,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究其實質而言,都是中華文明在特定歷史時空下的具體展現,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同時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紅色革命精神,不僅是5000年中華文明發展脈絡上獨具時代意義的一環,還是我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依託。
三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無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紅色革命文化,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價值。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升華,是中華優秀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現,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論表達和意義建構。由此可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應認識到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次,正是從這一意義出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鍵在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又要從紅色革命文化中獲得智慧滋養和精神砥礪。
吸吮著中華民族長期奮斗積累的豐富文化養分,使我們繼續前進的征途具有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偉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⑵ 怎樣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二是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三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四是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五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⑶ 國家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1、要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具有勇於奮斗的精神狀態、內樂觀向上的人生容態度,全面提高自身審美和人文素養,
2、廣泛弘揚勞動精神,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勞動的良好氛圍,在勞動中發現文化,寓教於勞,鍛煉堅強的意志品質,用盡自己所學為實現中國的人才強國之夢助力,提高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3、讓文化如春風細雨浸潤人民的生活,根植於人民的內心,喚起基層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忱。要培育和引導當代青年群體堅定的文化自信,讓青年一代真正成為實現民族振興的中流砥柱,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3)堅定文化自信文化產業事業擴展閱讀: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葆活力、永不消亡的根本之所在。我們國家豐富的文化遺產,悠久的文化歷史,是一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要挖掘和運用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文化自立、自信,使傳統文化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
⑷ 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以馬克來思主義為指自導(指導思想),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文化(本質和核心),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必由之路: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
(2)關鍵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4)主要內容: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發展教科文,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5)中心環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⑸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將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不懈奮斗的重要目標。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
(5)堅定文化自信文化產業事業擴展閱讀
我們有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脫胎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又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著再生再造、凝聚升華,從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還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所進行的文化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明顯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在短短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創造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跡,這已充分說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種體現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方向的文化。
⑹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做到哪「五個方面」
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二是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三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四是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五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