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封菊花節的起源
菊花是來開封市花。開封的養菊歷源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的描述就可見一斑。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每逢重陽佳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賽菊之舉,而且宮廷內也養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甚至還開「菊花花會」。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就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開封人民酷愛菊花的傳統習俗猶濃。1983年開封市人大常委會決定把菊花命名為開封市「市花」,確定每年金秋十月舉辦「菊花花會」。
2.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花會發展
綜觀開封菊會發展歷程,人們可以看到它許多令人矚目的變化:
一是菊展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舉辦的第一屆菊會,主會場設在禹王台公園,展菊不過兩萬余盆。分會場僅有龍亭公園、汴京公園、鐵塔公園和大相國寺等4家。當時,全市展菊也不過20餘萬盆、品種800餘個。而菊會發展至今,情況則大為改觀。如今年菊會,設在龍亭公園的主會場展菊就多達10萬盆,另有陪襯花卉兩萬盆。分會場則有鐵塔公園、汴京公園、禹王台公園、天波楊府、清明上河園、大相國寺、包公祠、翰園碑林、山陝甘會館、延慶觀等10個。市區大街干線、重要交通路口和市區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門前均擺放菊花,全市群眾紛紛在庭院、陽台和房前屋後擺放菊花。全市展菊多達300萬盆、品種1300個,形成了「滿城盡菊黃」的壯觀景象。景點數量、製作水平和藝術效果也今非昔比。首屆菊會主會場禹王台公園僅有四五個景點,藝術形式單一。而第二十屆菊會主會場龍亭公園則有8大展區、16個景點和兩個展室,展線從公園南大門(即午門)一直伸延到北大門,長達1100米。其中主景點「八駿慶菊」佔地1000多平方米,比首屆菊會主會場全部景點的佔地面積還大。本屆菊會主會場景點布展的手法也多種多樣,如「動靜結合」、「平面與立體結合」、「菊花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等,創意新穎,別具一格。由於歷屆菊會的推動,該市的養菊技藝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如多頭菊的培育已由過去的5頭發展到目前的16頭;大立菊已由過去的1000餘朵發展到目前的4000餘朵,並培育出了多色大立菊;盆景菊、壁掛菊、塔菊等造型藝菊的培育均取得驚人的進步。為適應近幾年菊會提前舉辦的要求,「短日照」、「長日照」菊花培育技術也日臻成熟。開封菊花的品質越來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在歷屆全國菊花品種展賽中,
二是菊會內容不斷豐富,影響不斷擴大。該市菊會舉辦伊始,就以「菊花搭台、經貿唱戲」為主旨。經過多年的發展,「菊花台」越搭越大,已發展為「菊花、文化搭台」;「經貿戲」越唱越響,已發展為「經貿、旅遊唱戲」。近些年來,我市菊會不僅舉辦菊展,還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民俗表演、書畫筆會、攝影展覽、文化書市等文化活動,開展卓有成效的經貿洽談、產品促銷、招商引資、風味小吃展銷等經貿活動,開展獨具特色的旅遊促銷活動。來我市參加菊會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多,截至目前累計已有數千萬人次,其中包括國家領導人,各部委領導,各盛市領導,各國嘉賓,中外客商和中外遊人。慕名采訪開封菊會的中央、省市級新聞單位已有百餘家,開封菊會的盛況在中央電視台、《經濟日報》等各大新聞媒體均多次刊播。其中中央電視台在多個節目中對開封菊會進行了詳細報道,並邀請我市園林界人士和社會其他各界人士作為嘉賓走進中央電視台演播室,錄制了大型電視片《菊》上、下集,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
三是菊會的旅遊帶動作用日益增強,經濟效益日益顯著。菊會作為我市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其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實施旅遊帶動戰略以來,每年舉辦菊會,與旅遊相關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各行各業均隨之興旺。為迎接菊會和辦好菊會,我市城市建設、特別是園林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市民文明素質提高,廣大幹群的工作作風經受了考驗。開封菊花的產業化生產也隨著菊會的持續舉辦被帶動起來。目前,我市禹王台公園、龍亭公園、汴京公園、鐵塔公園、天波楊府和南郊、北郊、東郊、西郊等處均設有菊花生產基地,其中南郊魁庄於1999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菊花之鄉」。通過菊會期間經貿活動的開展,該市與外地客商達成的交易額逐年遞增,近幾屆菊會期間達成的交易額少則幾億元、多則十幾億元,顯示出「會展經濟」的規模優勢。歷屆菊會的直接旅遊收入也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首屆菊會主會場門票收入僅幾萬元,而第十九屆菊會主會場門票收入則有300餘萬元。市園林處5大公園在歷屆菊會中的門票收入累計數千萬元。
3. 開封菊花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開封菊花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13-06-09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版冊地址位於開封權市水稻鄉花生庄村。
開封菊花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00070098787G,企業法人高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開封菊花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菊花的種植、展銷,造林苗木、城鎮綠化苗木、經濟林苗木、花卉的生產、銷售;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區項目建設、開發、運營;停車場服務;旅遊用品、工藝品、化妝品、日用百貨、預包裝食品的銷售;茶的生產、銷售;開展國家允許的進出口業務;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及施工;展覽展示服務;園林綠地管理、維護。
開封菊花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開封菊花高新科技產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 河南開封農村種植菊花致富怎麼樣
菊花抄好種,品種多,抗逆性襲強,如果它是上海旭梅公司的原料產品,你當然可以種植,而且效益會很好,你具備天時,地利,這是你的優勢,也是成功的基礎,但是你要了解清楚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原料,然後再決定種植,這樣可以減少很大的盲目性。
5. 開封菊花的生產情況
開封市依據其獨有的歷史資源優勢、自然條件優勢、品種資源優勢、技術人才優勢,創出了品牌,開辟了巨大的菊花市場。開封是河南省菊花栽培研究中心和菊花培養基地,有菊花品種1000餘種,在菊花栽培、種質資源引進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但保留和引進了較多的菊花品種,也向國內外許多城市提供了品種。栽培形式有地栽、盆栽、還有水培,用於菊展和銷售的有大立菊、小立菊、塔菊、藝菊、懸崖菊、盆景菊、多頭菊、獨頭菊、案頭菊、嫁接菊等。
開封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997年5月所發「國有農口企事業單位免徵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加工所得稅」的通知,及時調整農業結構,鼓勵農民和下崗工人種植菊花,2003年全市菊花基地近千畝。各公園、苗圃、單位也培育了大量菊花,每年養植盆栽菊花300多萬盆。以種植菊花為主的開封市南郊鄉被命名為「中國菊花之鄉」。
開封的花卉市場有鑫泰和東京兩個,菊會期間售菊花市發展到三個。農民和下崗工人養菊每畝地收入近萬元。
每年的菊會期間都要舉行經貿活動。開封市遵循「高起立、高規格、上規模、重實效」的原則,抓住舉辦菊花花會的大好時機,吸引了荷蘭、比利時、日本等國的客人到開封市觀光、投資,國內商賈雲集,遊客絡繹不絕。2001年的菊會簽約8個項目,2002年簽約9個項目,年簽約20多個項目,簽約資金達到了10多億元。
隨著開封知名度的提高,旅遊業和旅遊相關產業每年都收入十幾億元。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開封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的構圖和寓意是什麼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前身為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於1983年,2013年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由國家住建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是一個融賞花觀燈,旅遊觀光,經貿合作與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經濟文化活動。它已經成為開封發展經濟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開封走向世界的橋梁和世界了解開封的名片。
根據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的審議意見,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同意將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至此,「中國開封菊花花會」這一沿用了29年的名字將退出歷史舞台。那麼,我市將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現實需要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道功代表市政府向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所作的《關於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的報告》中,對更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全面介紹。
1983年,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命名「菊花」為開封市市花,並確定每年10月至11月舉辦「中國開封菊花花會」。29年來,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經歷了規模由小到大、檔次由低到高的發展歷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菊會越辦越好,名氣越來越大,遊客越來越多,效益也越來越好,成為我市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和招商引資、文化旅遊發展的平台。2009年,中國開封菊花花會被中國節慶年會評為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的30個節慶」之一,2011年又獲得「中國節慶產業金手指獎·十大品牌節慶」的殊榮,標志著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以其獨有的特色、宏大的規模、旺盛的生命力躋身全國眾多節會的第一方陣。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作為我國節慶活動中的知名品牌,在擴大開放與交流、推動開封經濟振興、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中央關於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我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也需要與時俱進,承載更多的內容,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名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國家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市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文化軟實力,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發展戰略。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作為實施這一發展戰略的強勁動力,作為凸顯我市宋都文化、菊花文化的平台和展示文化產業發展成果的重要載體,更名將更有利於搶抓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發展機遇,更有利於傳承和發揚我市優秀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更有利於提升我市的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更名是承載內涵的需要。隨著開封知名度和菊會美譽度的不斷增強,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所承載的經貿、旅遊、文化活動的成分逐年遞增。《菊譜》的成功編纂出版和再版修編、菊花宴菊花茶的研發成功、第二屆國際菊花研討會等一系列具有國內外影響的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不斷充實著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作為三十而立大慶之年的中國開封第30屆菊花花會,除國際、國家級的菊花主題活動外,還要舉辦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全國菊花商品藝術品展示交易大會、全國攝影展、全國詠菊詩歌大獎賽、我與菊會30年徵文、菊會30年暨開封發展成果圖片展、「菊花宴」(電視)烹飪大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中國開封菊花花會」這一名稱已越來越難以承載菊花文化的豐富內涵。
更名更是開封節慶活動轉型發展的需要。我市作為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唯一一座中國菊花名城,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更名,是開封重大節慶活動實現轉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將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實現菊花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將有助於增強開封文化的影響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為開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7.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發展願景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民俗表演、書畫筆會、攝影展覽、文化版書市等文化活動,權開展卓有成效的經貿洽談、產品促銷、招商引資、風味小吃展銷等經貿活動,開展獨具特色的旅遊促銷活動。參加菊會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多,截至目前累計已有數千萬人次,
開封菊花花會之所以能夠在古城大地逐年壯大,更有其深刻的現實原因。實踐證明,開封菊會已成為開封眾多旅遊資源中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品牌,它的成功舉辦對擴大開封的改革開放、提高開封知名度、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加強與外界的經貿交流、推動旅遊經濟發展均起到重要作用。歷屆菊會均受到市四大班子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
光陰荏苒。開封菊花花會在漫長的歷程中更加成熟,並由市級節會晉升為省級節會。可以相信,只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找出不足,立足於與時俱進、機制創新,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不斷完善,開封菊花花會的生命力必將更加強大。
8. 想知道關於開封菊花展的東西!!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封以打造旅遊強市、建設國際化旅遊名城為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強力推進宋都古城復建工程,使開封旅遊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目前,開封市已擁有國家AAAA級景區8個,居河南省轄市之首。開封內河水系二期工程、北宋皇家園林金明池工程、古城牆修復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一批四、五星級酒店相繼開門迎賓;大相國寺資聖閣復建工程、鼓樓重建工程、繁塔—禹王台整體開發工程等旅遊項目即將開發建設。全市旅遊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旅遊招商引資取得新的突破,旅遊設施進一步完善,旅遊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一年一度的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不斷推陳出新,區域影響不斷擴大,成為拉動旅遊經濟的重要旅遊文化活動。旅遊產業對全市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開封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大。隨著國家中部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原城市群建設及鄭汴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推進,開封旅遊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9. 老外問我為什麼開封市菊花種植大戶非常多,怎麼解釋清楚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版。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權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就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開封人民酷愛菊花的傳統習俗猶濃。
市花嗎,種多點也很正常啦。。。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