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班牙.德國,美國.日本對光伏發電的政策
2008年西班牙新增光伏抄太陽能發電設備容量達170萬千瓦
德國、美國、日本分別以150萬千瓦、30萬千瓦、24萬千瓦的擴容規模分列二到四位。
西班牙的光伏產業之所以能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與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著莫大的關系。從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西班牙政府推出了與傳統電價幾乎等價的鼓勵政策,另外,其政府還通過每年約2億歐元的補貼,使得國民可以消費得起成本相對較高的太陽能資源。
其他國家國家政府也有補助 看國情而定 和發展戰略來看
因為西班牙在歐洲不算很發達國家只能算中等發達國家 同樣.德國,美國.日本難道還搞不過西班牙么
各種因素再裡面
『貳』 我國光伏企業是否會失去德國市場
「對於光伏企業來講,德國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門檻較高的市場。其光伏補貼下降會專對組件銷售造成影屬響,但對於在德國紮根已久、擁有品牌、完善的售後服務、客戶認知等優勢的一線企業,影響要比一些短期進入、未獲市場認可的小企業小得多。中利騰暉負責人強調,「要依據整體市場分布看待美國雙反和德國補貼下降,盡管兩者都降低了光伏項目投資者相應的投資心理預期,但客戶將更理智的傾向選擇品牌、質量、售後更具優勢的企業,以保證其光伏電站項目的後期收益,從積極的方面看,促使了國內光伏行業更徹底地整合」。
『叄』 德國的光伏產業政策制定的時候,為什麼要定「補貼在xx年後開始遞減」呢
主要是成本在逐漸下降
我國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光伏補貼政策
『肆』 光伏領域(太陽能發電)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日本。
日本在1992年4月就實現了太陽能發電系統同電力公司電網聯網,當時就已有家庭開始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世界目前已有近200家公司生產太陽能電池,但生產設備主要在日企之手。
『伍』 太陽能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能源日益緊缺和環保壓力的不斷增大,石油的枯竭幾乎像一個咒語,給人類帶來了不安。何為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者?各國都開始力推可再生能源,其中開發和利用太陽能已成為可再生能源中最炙熱的「新寵」,發展太陽能已是大勢所趨,太陽能時代已為時不遠了。
太陽能利用指太陽能的直接轉化和利用。利用半導體器件的光伏效應原理,把太陽輻射能轉換成電能稱太陽能光伏技術。把太陽輻射能轉換成熱能的屬於太陽能利用技術,再利用熱能進行發電的稱為太陽能熱發電,也屬於這一技術領域。
近幾年,國際光伏發電迅猛發展。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級陽光發電計劃;1980年又正式將光伏發電列入公共電力規劃,累計投資達8億多美元;1994年度的財政預算中,光伏發電的預算達7800多萬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23.4%;1997年美國和歐洲相繼宣布"百萬屋頂光伏計劃",美國計劃到2010年安裝1000~3000MW太陽電池。日本不甘落後,1997年補貼"屋頂光伏計劃"的經費高達9200萬美元,安裝目標是7600Mw。印度計劃1998-2002年太陽電池總產量為150MW,其中2002年為50MW。在這場陽光革命中領先的國家是德國。面對強勢競爭,德國太陽能業依然傲視群雄,碩果累累。2005年,業內企業營業額達37億歐元,從業公司約5000家,從業人數包括研發和服務達42000人。德國聯邦太陽能經濟協會有關人士說:「全球范圍內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從2005年的1210兆瓦上升至2010年的3000兆瓦,年增長率為22%。」德國對太陽能的認知最早,位居前列;全球四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產自德國,五年來德國所佔全球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10%。
為了加快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德國政府通過多種推廣活動來普及太陽能的利用。去年6月份,享譽世界的德國Inter solar大會在德國弗賴堡舉辦。德國太陽能展覽會Inter solar始於2000年,每年一屆,是歐洲最大的、側重於光電、太陽熱能技術及太陽能建築方面的專業展覽會,由EATIF歐洲光伏工業聯盟、BSW德國太陽能工業協會、ISES國際太陽能聯盟共同主辦。由於太陽能產業增長勢頭強勁,這次弗萊堡國際展覽中心的場館(共10個館)被完全啟用,總展示面積達31000平方米。據統計共有90多個國家的647家參展商和26000多名參觀者到場,中國國內有50家太陽能行業企業參展。國內著名的業內企業參展,再次證明了該展會在太陽能領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展商表示效果滿意,2008年將繼續參展。因展會規模爆增,2008年該展將告別弗萊堡,轉移到德國慕尼黑新貿易展覽中心。據主辦方介紹,該展會2008年的總展示面積將達到62000平方米,預計將會有來自世界的800多家廠商,35000名專業貿易觀眾到場。這對於中國太陽能廠商來說將一個難得的拓展海外市場的契機。
近幾年來,太陽能產業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僅次於日本和德國之後居世界第三的光伏產品生產大國,這是我國為改善全球日益惡化的環境做出的巨大貢獻,而中國隨著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出台,能源長期性短缺的中國將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化石能源終將耗盡,絕對儲量不可能滿足人類長期發展的需要,尋找替代能源勢在必然。太陽能是人類必然的能源選擇,未來太陽能的發展將一片光明。
『陸』 中國要不要學德國發展光伏
我勸你不要寄希望在抄補錄上,很少大學會補錄的,大多數好的2A大學都能夠收滿人,只有一些比較冷的專業,或者不那麼有名的學校才會補錄。你的分數上3A的學校比較有優勢,建議你還是上一間好的3A學校比較好。我和你的分數也差不多,所以這也是我的選擇。
『柒』 德國光伏補貼,什麼是德國光伏補貼
自財政部2013年月組織第五批《關於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項目申報之後,光伏補貼就停止了相關申報。截止去年2015年9月,已有超過2000萬千瓦光伏項目未能獲得補貼資金,拖欠金額已超百億。
而更糟糕的消息是,取消補貼已經擺上了政府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價處負責人侯守禮表示,將制定差異化光伏發電補貼標准,並伴隨產業技術進步逐步下調光伏發電補貼水平,直至取消補貼。
毫無疑問,取消補貼對尚在「襁褓」中的中國光伏產業會造成巨大打擊。中國光伏產業進一步大發展,補貼是必要的;取消補貼又是必然的,一味的補貼是無法補出光伏業的強勁「筋骨」,孩子長大了必須斷奶。
那麼,在必要和必然之間,該如何拿捏?光伏補貼何時會取消?取消之後會帶來什麼後果?這些關鍵性問題,在德國身上都可以找到現成的答案。德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德國光伏補貼的經過的那些坑與坎,中國完全可以避開!
警示三:中國補貼會在何時取消?
補貼是難題,取消補貼同樣是難題。
德國削減補貼之後,光伏投資收益率明顯下降。2013年,屋頂電站的收益率中樞還在16%左右,2014年其收益率中樞僅為13%;地面電站從11%的收益率下跌至9.5%左右。這直接導致了德國的裝機量快速下降,2014年德國新增裝機僅為1.89GW,為五年來最糟糕的一年。
這樣子的大起大落,並不是好事情,這是需要中國做出借鑒並提前做好預見的。華夏能源網記者認為,比較好的方案設定,應該是是監管部門提前列出明確的時間表,採取逐步、逐年下調補貼的方式,最糟糕的做法是半夜雞叫突然襲擊,不分具體情況一刀切!
取消光伏必然會發生,具體在何時需要拿捏好,這也是業界非常關注的問題。一般認為,當光伏發電可以實現平價上網,補貼政策就可以退出歷史舞台。但實際上預計不會等到那一天,應該會是在接近平價上網之前補貼政策就會調整。
在上網電價之外,光伏裝機量、在總的發電裝機容量中佔比,也可能是監管部門會重點考量的因素。在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下,各個部門、各種能源形式背後的利益相關方,都會有所博弈,光伏發展太快、太多之後,政策制定者將不得不做出權衡、協調。這是一場搶跑賽,對光伏企業給出的建議是:在裁判哨聲響起之前,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在去年7月25日,德國太陽能、風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創下占該國當日總用電量78%的記錄,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從2017年起,德國將取消上網電價補貼,將通過競拍的方式議價上網。
對比德國,中國光伏的發展空間還很大。截至2015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則高達9.9億千瓦、水電裝機容量3.2億千瓦),華夏能源網記者預計,光伏裝機的黃金期大概在三年左右,現有補貼政策三年之內不調整就是萬幸!
警示四:「斷奶」悲劇需要再次上演么?
補貼取消之劍遲早會落下,當落下的那一刻,光伏行業將發生什麼?
德國高補貼問題的爭議,早在2010年前就非常激烈,而從2010到2012三年間,恰恰是德國光伏裝機突飛猛進的三年。這樣的好勢頭並無法掩蓋補貼下降帶來的殺傷力,盲目擴張的、突飛猛進的企業正在經歷著盛世下的落寞!
這期間,曾經名噪一時的光伏明星企業紛紛破產或退出光伏業務,Q-cells、博世太陽能、Sovello、Odersun等等,名單列出來足夠一尺長。曾為歐洲最大太陽能集團的德國Conergy集團,市值跌到6年前的1/44,無奈之下也只得在2013年7月啟動破產程序……
這是一番血淚史。
對於中國的光伏企業,這樣的血淚故事並不少。也是在同一時期,也是歐洲光伏補貼下降的受害者(當然還有「雙方」因素的疊加),江西賽維、無錫尚德等等嚴重依賴歐洲市場的中國企業,也跌下神壇、損失慘重!
如今,同樣的故事換了個場景繼續上演(有些演員都沒換):補貼刺激,市場火爆,大幹快上,盲目擴張……然後呢?當中國的補貼要大幅削減的時候,將是很多企業哭爹喊娘的時候。與其那樣,何必現在?
『捌』 德國的光伏發電很厲害嗎
昔日的霸主,是我們在2013年-2015年追趕的目標。隨著一大批展宇、晶科類似的光伏企業起內步,帶動了中容國光伏發電整體水平的提升,最終在2015、2016年完成新增安裝總量和累計安裝總量的第一超過 了德國的光伏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