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的安吉概況
安吉建縣於公元185年,縣名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安吉地處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全縣總面積18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萬,轄8鎮3鄉4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該縣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以「中國美麗鄉村」創建為抓手載體,將整個縣域作為一個大農村來規劃建設,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管理經營,作為一個大生態博物館來布局展示,培育品牌產業、建設品位村鎮、塑造品質農民,探索出了一條三產聯動、城鄉融合、農民富裕、生態和諧的符合地方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區域條件更加優越。安吉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屬於兩大經濟圈中的緊密型城市,是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11省道、04省道、杭長高速、申嘉湖安高速西延工程,構建起與杭、滬、寧等周邊主要城市的交通圈,形成30分鍾進湖杭、90分鍾達滬寧的快速交通格局,浙江七大水系之一的西苕溪黃金航道直達上海港,隨著商合杭高速鐵路過境安吉設站和通杭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的突破,安吉與杭州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真正實現與杭州的同城發展。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安吉境內「七山一水二分田」,層巒疊嶂、翠竹綿延,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植被覆蓋率75%,森林覆蓋率71%,是國家首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全國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安吉美麗鄉村建設標准成為省級規范,影響力覆蓋全國。特色產業發展迅猛。三大特色產業「竹業、茶業和椅業」構成安吉的三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中國竹鄉和中國竹地板之都」,竹資源以108萬畝毛竹實現120個億的產值,以佔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22%的竹業產值,竹產業被確定為省級產業示範基地,獲「中國竹涼席之都」稱號。第二張名片是「白茶之鄉」,安吉白茶從單株母樹,發展到種植面積近10萬畝、年產量1000餘噸,產值近14.5億元,「安吉白茶」獲全省首個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和省區域名牌。被授予「省林業產業百億強縣」稱號,成為全國首批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新增國家級示範合作社12家。第三張名片是「椅業之鄉」,轉椅有七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年產7000萬把,占據國內市場1/3以上份額,安吉椅業成為省級區域國際品牌試點和國家級出口基地。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安吉曾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馬坎遺址賦予了安吉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成為「浙江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第一點」;千年古剎靈峰寺,與杭州靈隱寺被譽為姊妹寺;安吉人傑地靈,一代又一代才俊,傳承了底蘊深厚的地方歷史文脈,涌現了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中國近代傑出的藝術家、一代藝術宗師吳昌碩,南朝文學家吳均,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中國林科院林科所所長、著名林學家陳嶸,中國葯學會理事長、著名葯學教育家樓之岑等歷史名人。休閑旅遊篷勃發展。安吉是全省首批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縣、長三角首選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扎實推進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創建,形成了「中國大竹海精品觀光帶」、「黃浦江源尋夢精品觀光帶」「昌碩文化尋蹤精品觀光帶」、「白茶故里品韻精品觀光帶」4條長約25公里的休閑產業帶,港中旅綜合體、豐華五星酒店、天使樂園、大年初一等一批旅遊綜合體和生態休閑項目初顯雛形,天文觀象、高山滑雪、竹海熊貓、生態影視等特色景點讓人流連忘返。
2. 中國竹子品種最多的地方在那
湖州為「中國竹海」,首先是因為這里的竹子全國最多,全國1/10的竹子集聚於湖州;其次是因為湖州單位面積的竹子數量全國最多。安吉是湖州竹子的主要產地,全縣國土面積僅1886多平方公里,但目前擁有竹林面積100萬畝,立竹量2.4億株。計算下來,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31畝竹子,有12萬7千多株竹子,這個密度是全國任何一個縣也比不上的。因為密度大,居高望遠,竹浪起伏,只有「竹海」一詞可以形容。這種壯觀,前人早有形象的描述:「入山不見寺,深在萬林中。遊人看不見,崗翠拔空濛。」安吉的竹海,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觀,遊人留連於清翠之中,既能呼吸清新的空氣,吐掉塵世煩惱,又能感悟白居易「竹節心虛是吾師」的精神境界,洗去貪嗔痴,實為江南遊的極佳去處。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卧虎藏龍》,想必許多人都很熟悉,影片中有一場經典的「竹林斗劍」,就是在安吉的竹海中拍攝的。
稱湖州為「中國竹海」,還因為這里是全國竹子品種最多的地方。我國共有22屬200多個品種,湖州安吉人納天下竹種於一隅,辦起了世界最大的竹種園和竹子博物館,有竹種近300個。被國際林業專家稱為「竹子王國」。現在,安吉竹種園也被聰明的當地人打造為旅遊景點,2002年被評定為湖州首家國家4A級景點。
稱湖州為「中國竹海」,另個重要原因就是湖州人對竹子的開發利用水平全國最高,普通的竹子在湖州人手上實現了最大的增值。先說直接的經濟效益:竹鄉安吉在發展竹產業過程中,初步形成了從竹根到竹葉的系列開發產業鏈,竹根做根雕,竹枝編花籃,竹干壓地板,竹葉煉黃酮,每株毛竹的平均加工值達70元,以1%的立竹量創造了佔全國20%的竹業產值。據筆者了解,安吉的竹產業產值比福建全省還多。安吉目前產品開發已形成5大系列700多個品種,遠銷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加工值居我國十大竹鄉之首。其中,筍竹的開發尤其引人注目,它已成為湖州農業的一大新興產業,全市有筍竹面積139萬畝,以筍竹加工為主的加工企業有2000多家,年產值10億元。
3. 安吉在建設中國美麗鄉村中的工作亮點及不足
近年來,我縣致力於建設中國美麗鄉村、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政府推動、百姓參與、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圍,效果顯著。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和竹產業發展更是全國山區半山區縣市典範,倍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級各類媒體的關注。縣宣傳部門為提高安吉知名度與美譽度,積極為安吉對外宣傳進行吆喝,營造聲勢。一是主動走出去。宣傳部門及時將縣內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竹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整理,製作宣傳資料由部領導親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與主流媒體進行溝通,爭取在全國有影響的媒體上報道安吉建設與發展成果;二是誠心請進來。在與主流媒體溝通的同時,創新形式力邀媒體到安吉采風,實地感受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竹產業對安吉地方經濟的推動作用和提高農民生活的重要影響,通過記者體驗、百姓暢談等形式生動報道;三是做大做強外宣工作。由常委宣傳部長、分管部長親自帶隊到北京、上海等地與主流媒體負責人聯系協商,力爭播精品、上頭條、擴影響。目前溝通的均是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媒體,如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等。繼2009年9月1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經典中國輝煌60年》為題頭條報道我縣良好生態環境與建設成果後,12月27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題報道了我縣竹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如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安吉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12月28日,央視一套與央視新聞頻道在7點至8點時段的《朝聞天下》欄目中分別以《村莊名片》、《記者體驗:竹子改變生活》、《農民2009:農民老李的致富三級跳》、《數字增收》為題全面報道安吉縣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與地理優勢情形下,政策支持、技術幫扶、產銷跟蹤,因地制宜推動竹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與典型經驗。通過以記者體驗、農民說安吉、數字證實等不同形式報道安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與竹產業發展,使安吉對外形象進一步提升,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作為全國權威主流媒體的中央電視台在重點欄目如此高頻率報道安吉,在安吉對外宣傳歷史上罕見的。這也反映了安吉對外知名度與影響力在擴大,安吉政府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顯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區半山區自身特點的。 浙江省安吉縣委縣政府按照生態立縣理念,注重領導方式、思想觀念、載體平台、制度政策、服務方式的五大創新,充分發揚安吉人兼容並蓄、敢為人先、虛心有節、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國美麗鄉村」為抓手,全力把全縣187個行政村建設成為「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美、村容村貌最整潔、產業特色最鮮明、公共服務最健全、鄉土文化最繁榮、農民生活最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據安吉縣委副書記王樹介紹,為保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科學有序,縣委縣政府把全縣作為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每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每個農戶當成一個小品來改造。現已把全縣所有行政村劃分為40個工業特色村、98個高效農業村、20個休閑產業村、11個綜合發展村和18個城市化建設村,並出台了《中國美麗鄉村實施意見》,明確了實施架構、評價標准、考核辦法、獎勵政策和長效管理機制,使「中國美麗鄉村」建有方向、評有標准、管有辦法,使新農村建設從一個宏觀的方向性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工作實踐,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為人先、堅忍不拔、同心協力、求真務實」的「安吉精神」。 王樹告訴記者,安吉縣通過實施環境、產業、素質和服務「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使安吉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昔日被國務院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的安吉,如今被稱為中國竹鄉、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椅業之鄉、中國竹地板之都、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成為長三角地區大城市產業轉移、要素外溢的「首選之地」和都市人群摒棄浮躁、回歸自然的「休閑樂園」。 據了解,安吉農村產業發展按照「一產調優提效、二產調強提質、三產調大提速」的發展思路和「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互動目標,培育發展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競爭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使農業變強了,2008年,全縣竹產業銷售額達108億元,白茶產值7.8億元,已建成農業休閑觀光園區13個,面積7萬畝。2009年上半年,全縣休閑農業園區共接待遊客307萬人次,旅遊收入12.25億元,拉動農民收入增長2.3個百分點;「農家樂」經營戶達520戶,8800餘張床位,全年可接待遊客68萬人次,解決農民就業3萬人,實現收入1億元。讓農民變富了,2008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3元,高於浙江全省農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農民富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富庶,還表現在農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農民的保障水平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把農村變美了,建成了全國優美鄉鎮12個,省級生態鄉鎮13個;形成了體系完善的「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的農民生活垃圾處理網路,垃圾收集率達95%;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建成生態公益林100萬畝,空氣質量和水質量保持Ⅱ級以上,走進安吉就像到了一個巨大的生態公園,山美、水美、田園美。城鄉也更加和諧了,縣城以山為脈,以水為徑,形成群山環繞水穿城、青山碧水綠綿延的生態城市形態,廣大農村把生態村建設與小康示範村創建等有機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全縣城鄉收入差距比達到1.96:1,一些經濟活躍鄉村的農村戶口甚至已經成為讓城裡人羨慕的身份。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一種優勢資源,關鍵是如何把生態資源變成生態效益。安吉基於這種理念,大力挖掘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潛力,集中精力打造中國名牌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增收致富,同時耐心尋找跨越式發展之路,利用生態環境優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建設大都市後花園,打造休閑度假天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讓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遊客的到來又使安吉的第三產業迅猛發展。農民由一產「接二連三」(靠一產優勢發展二產、再靠生態優勢發展三產)正在向「跨二進三」(跨越二產,依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直接進入三產)發展,闖出了一二三產聯動、綜合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認為,對於「安吉模式」應該全面、系統地來看待和認識,其中有很多值得總結、借鑒和推廣的經驗和理念。比如「安吉模式」把各地的領導幹部忽視的生態資源轉化成了資本,大力發展農業三產化,讓農民分享到了第三產業的資本收益,使農民靠三產增收,而不是靠一產增收,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這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再添一計。再比如,安吉一個縣的產值僅相當於蘇南的一個村,一個縣的財政僅相當於蘇南的一個鄉,但是安吉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建設水平卻達到了日韓的水平,而且不是一個兩個點,可以隨處下車,隨處去看。這也為新農村建設怎麼搞、怎麼以極低的成本讓千家萬戶實現生態農業環保農村、是不是只能在高度發達地區才搞得成、是不是財政拿足夠的錢才搞得成提供了活生生的範例。 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甘士明在發言時說,美、新、富、榮四大要素構建了美麗鄉村,支撐了「安吉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安吉特點的新農村建設發展路子,也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做了最好探索。特別是把保護生態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農民創業和農民增收這個根本著眼點,依靠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打造鄉村旅遊產業,拓展農業的發展功能,使把整個農業產業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創新了農業產業創新模式,很有推廣價值;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資源進行充分地整合,吸收相關的社會資本和農民資本來進行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用以獎代補的這一點點資金撬動了比較大的社會資源來共同建設新農村,也值得借鑒。 與會專家認為,「安吉模式」演示了新時期中國農業、農村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的運作軌跡,體現了通過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的創新思路,實踐了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區推進生態立縣和生態強縣的發展方式,揭示了特定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規律,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從「安吉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看,有四條經驗值得借鑒:一是堅持以農為本發展戰略,跨二進三,實現「三農」跨越式發展。安吉圍繞竹子、白茶、蠶桑這三個農業主導產業做足文章,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真正做到了農業「接二連三」,同時大力打造縣域經濟整體品牌優勢,形成了「中國竹鄉」、「中國首個生態縣」和「中國美麗鄉村」三張亮麗的「名片」,進而使農業在「接二連三」的同時實現「跨二進三」,變農業資源為農業資本,在要素重新定價、重新分配中占據主動,實現了「三農」跨越式發展。二是堅持生態先行發展戰略,強調自然和諧與生態文明,推動「三農」可持續發展。安吉善於挖掘和保護生態、善於經營生態,通過優良的生態和優質的服務,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產生了綠色GDP,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是堅持文化立縣發展戰略,內促外延,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三農」科學發展。安吉憑借底蘊深厚的文化,立足於文化消費的民族性、生態性和專業性,作好農村文化消費這篇大文章。通過不斷挖掘與傳承,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農村文化,涌現出了書畫村、畲族文化村、生態屋、山民博物館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現象,形成了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吸引城市遊客的一大賣點。四是堅持精神傳承發展戰略,突出理念思路轉變,實現「三農」和諧發展。安吉把「奮戰五年·再造安吉」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支柱,傳承先賢遺風,弘揚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連著一年抓,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事跟著一事抓,鍥而不舍,不斷在推進中完善,在落實中提升;通過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了全縣覆蓋、全民參與,共同打造美麗鄉村、共同建設幸福和諧的美好家園。 「安吉模式」對推進全國新農村建設有三大啟示: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走城鄉一體化的道路,採取一二三產業統籌發展的模式,統一規劃,一起推進,統籌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並非只有依靠工業化和城市化。「安吉模式」通過開發內源改變了農業弱質本性,使農民可以不離開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居樂業,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風光中,享受著城市的現代文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三農」解決方案。二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須有統一的發展思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區位條件、地緣優勢、產業優勢,應該准確定位,科學決策,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農業資源可以轉化為農業資本,山區的生態、環境和文化作為重要的資源同樣可以轉化為資本。只有著力拓展生態、文化的功能,向休閑、觀光、旅遊、環保等方面轉移,才能實現農村的良性循環,才能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安吉的實踐告訴我們,山區縣的資源在山水,潛力在山水,山區縣的發展完全可以摒棄常規模式,走出一條通過優化生態環境帶動經濟發展的全新道路。三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統籌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包含環境建設、節能減排、傳承農耕文化、發展休閑農業等豐富內容。老百姓的幸福感並不一定與GDP的增長成正比,在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後,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們需要綠色GDP、務實GDP;農民收入與財政收入的增長並無必然關聯,富民與強縣並非完全是同一個概念,安吉2008年的財政收入不足15億元,但安吉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343元表明,強縣並不等於富民,只有富民基礎上的強縣才最值得推崇。 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守聰告訴記者,舉辦此次研討會就是集中有關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的智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安吉模式」進行梳理和研究,探討在農村推廣「安吉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樹立一個鮮活而又生動的典型。 王守聰透露,今年10月底,農業部還將聯合國家旅遊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安吉舉辦「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高層論壇」,屆時將召開「中國旅遊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分會成立大會」和舉辦「2009首屆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節暨中國美麗鄉村節」,進一步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山區、半山區的新農村建設。
4. 中國四大竹鄉是什麼地方
蕭蕭江上竹,依依遍山麓。
浙江,以其優越的生態環境,為竹子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浙江省把發展竹產業作為「十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加以重點培育和扶持。目前全省有近40個縣(市、區)的竹業產值超億元。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浙江竹產業以佔全國六分之一的竹林面積,創造了佔全國三成的竹業產值、四成的出口額。浙江筍竹產品以其生態、綠色的品質日益受到市場青睞。
美麗鄉村——安吉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竹產業是安吉的支柱產業之一。安吉竹產業利用先後經歷過從賣原竹到進原竹、從用竹稈到用全竹、從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從單純加工到鏈式經營的4次跨越,形成了一種以低消耗、高效益為特徵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全國1.5%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18%的竹產值。2009年,該縣竹產業總值達到112億元,從業4.5萬人,GDP貢獻率達到30%。竹產業為全縣農民平均增收6500元,占農民收入的近60%。竹子在安吉實現了從葉到根的高效利用。無論是竹林培育、竹產品加工還是竹子旅遊資源的開發,都走在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全縣現有竹產品及配套生產企業近2000家,產值億元以上規模企業8家,產值5000萬以上規模企業28家。產品涉及板材、編織、竹纖維、工藝品、醫葯食品、生物製品、竹工機械等七大系列3000餘個品種。產品銷往港台、東南亞、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加工產值居全國十大竹鄉榜首。
竹子博覽園、中國竹子博物館、中國大竹海、靈峰山森林公園等以竹子第三產業開發為主的景區,先後吸引了《卧虎藏龍》、《功夫之王》、《夜宴》、《越王勾踐》等著名影片在安吉竹海拍攝。
森林城市——臨安
臨安生態環境極其優越,是全國首批生態示範區、長三角地區第一個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6.55%,被譽為「森林世界、大樹王國、天然氧吧」。
作為全國首批的「中國竹子之鄉」,臨安的竹產業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臨安是全國最大的菜竹筍基地。現有竹林面積100萬畝,其中毛竹32萬畝,菜竹48萬畝,天目筍干竹16萬畝,工藝雜竹4萬畝。臨安還是亞洲最大的水煮筍加工中心。現有筍竹加工企業185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4家,16家企業通過HACCP認證、ISO9001認證和QS認證。竹筍產業不僅成為臨安農村經濟的第一大主導產業,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2009年,竹業總產值30億元,竹農在竹筍上人均收入高達4280元,加工水煮筍、天目筍干、天目手剝筍和竹筍休閑食品達14個系列、500多個品種,加工產值近20億元,出口創匯5600萬美元。
臨安生態優越,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先後獲得中國竹子之鄉、中國山核桃之鄉、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殊榮,多次躋身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和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
品質之城——餘杭
杭州市餘杭區地處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臨錢塘江,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目前該區正在著力打造最適宜居住的「品質之城、美麗之洲」城市名片。
擁有「中國竹子之鄉」美譽的餘杭,有著悠久的竹子栽培和加工歷史,也是浙江省的竹子主產區,有竹林資源35.29萬畝,佔全區有林地面積的50%,共有竹種5個屬30餘種,優勢竹種為毛竹,早竹、苦竹和淡竹。
竹林是餘杭重要的經濟與生態資源,目前,餘杭的竹產業已初步形成以竹子栽培、竹製品加工和竹產品貿易營銷為一體的產業體系,竹區旅遊也日漸興起。近年來,餘杭區委、區政府將竹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優勢產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勢頭迅猛。竹材利用已從僅限於初級產品向精加工日用品、工藝品轉變,生產經營已從手工作坊的模式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走出了一條「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山中興旅遊」的產業經濟發展之路,綜合效益十分顯著。
今年,竹業已納入到餘杭區現代都市農業「一中心四板塊」產業體系建設規劃,建設好竹產業板塊將成為餘杭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重頭戲。區財政每年投資1000多萬元資金,實施竹區林道、現代示範園區等建設,推廣竹業優化提升的新模式、新技術,推進竹業產業化經營,提高竹農組織化程度等措施,大力培育竹林資源,擴大竹業加工,發展產品貿易和竹業文化旅遊。2009年,全區竹業總產值達到25.48億元,其中:一產產值4.55億元,加工產值19.10億元,竹產品貿易增值1.83億元。依託竹林資源和景觀開發的旅遊收入達到10億元。
5. 想了解一下安吉竹產品的行業現狀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這幾乎是一句婦孺皆知的名言。無論從資源、加工還是從銷售看,安吉都穩坐中國十大「竹鄉」的頭把交椅。然而,與這個地位極不相稱的是,偌大的一個竹製品生產、銷售基地,卻沒有一個象樣的上檔次的交易市場。眾所周知,浙江是一個市場大省,義烏小商品市場、紹興輕紡城、海寧皮革城、永康科技五金城、嵊州領帶城更是享譽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竹鄉和「中國竹地板之都」的安吉,為什麼就不能擁有一座蜚聲國內外的大型竹製品商貿城呢?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打造國際性大型竹製品商貿平台,中外合資浙江安吉竹藝置業有限公司以敏銳的眼光、超凡的魄力,在茂林修竹的安吉大地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有一位英國科學家說道:如果說玉米的發現與利用創造了印第安人的文化與歷史,則可無疑地說竹子的發現與利用創造了亞洲人的文明與歷史。而中國更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竹子的大量開發利用又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是世界竹子分布中心產區之一,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面積最大、產量最多、栽培歷史最悠久、經營管理水平最高的國家,竹林面積佔全世界竹林面積的1/5。
安吉——「中國第一竹鄉」,先後被授予中國竹鄉、國家生態縣、中國竹地板之都、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等。全縣竹林面積105萬畝,竹類品種7屬40類品種,毛竹蓄積量1.5億株,年產商品竹2800萬支,竹業企業2000餘家,2006年竹業產值超 80億元,產品暢銷東南亞、歐、美各國。竹產業成為了支撐安吉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安吉還是國內竹材現代加工利用最早的地區,1988年就誕生第一家機械加工竹涼席企業,此後又成為國內竹地板的誕生地。2006年全縣消耗原竹1億枝左右。以上指標均居中國十大竹鄉之首。不僅如此,在竹產業綜合開發方面,安吉有全國惟一的竹子科技集中示範區和全國第一個竹子高新技術產業園;在竹文化挖掘、保存、研究方面,安吉有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國竹子博覽園」;在一、二、三產結合方面,安吉有著最為寶貴的實踐和經驗。
難怪到過安吉的國際竹藤組織的專家由衷地感嘆: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安吉,正越來越顯示出她作為「世界竹都」的地位和光芒。唯一遺憾的是,安吉至今沒有一個與「世界竹都」地位相稱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高檔、綜合性竹製品商貿平台或市場。竹製品交易處於低、散、亂的狀態,缺乏整體的形象和品牌的優勢。現有的竹產品交易市場無論區域位置、規劃設計,還是管理理念、集散能力都與「世界竹都」極不相稱。建設一個大型國際竹製品集散中心迫在眉睫、勢在必行也勢在可行。
中國國際竹藝商貿城橫空出世
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打造國際級貿易平台。2004年11月11日,中外合資浙江安吉竹藝置業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企業注冊資本2950萬美元。安吉竹藝置業致力於開拓、運作市場,在安吉經濟開發區開發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總體規劃572畝,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為浙江省"十一五"重點項目,總展面積103000平方米,展位1600個。集商貿、研發、物流、旅遊、商住、辦公、會所、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智能模式的國際市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竹製品交易集散地。
恢弘巨著,成就經典。商貿城商鋪投資靈活多樣,投資風險小、空間大,彰顯投資經典、開創財富領地。業內人士認為她不僅獨享產業優勢,可以承載世界各地客商的一站式采購功能,而且坐擁安吉在長三角的區位優勢,並融合安吉中國第一生態縣的環境優勢。建築專家認為,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將建築與自然完美統一起來,體現了「建築有形,財富為本」的境界,彰顯出「財富金脈、智者領地」的大氣,達到國際水準。其國內一流的配套服務可以讓投資者放心擴充其資本勢力,而龐大的多功能使其成為國際竹產業博覽會新的霸主,智能化的物業管理更可以為投資保駕護航。2005年6月,安吉竹藝置業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舉辦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2007首屆中國(安吉)國際竹產品貿易博覽會也將於建成的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舉辦。這無疑將成為其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的開山力作。
世界竹都呼喚國際性專業市場
進入到21世紀初葉,已經具備「世界竹都」雛形的安吉深情呼喚著一個國際性專業市場的名字。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運用而生。她甫一落地就喊出了響亮而清晰的口號:打造世界竹都的竹業總部。
安吉縣主要領導率團赴中國小商品市場所在地義烏考察。義烏的發展經驗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既有寬敞亮堂、5.8萬個商位全部接入寬頻的國際商貿城,也有摩肩接踵、遍布全城的50個專業市場和專業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采購展示中心。每年40萬個集裝箱把40多萬種商品運往212個國家和地區,8000多外商常年扎營,市場上的風吹草動就會影響著大洋彼岸的日用百貨商品價格。昔日黃土盆地的窮縣,而今卻因興商立市,在中國百強縣(市)中排行前15。差異化戰略令義烏區域經濟闖出了「興商建市」的獨特發展路徑。還是那句老話:無商不活。市場是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安吉的竹製品產量巨大,安吉的商人不能說不勤勞不智慧,但是,安吉的「市場」在哪裡?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以人為鑒,能知得失。跳出安吉看安吉,也許這正是更清楚地看安吉的角度。且不說義烏如何成就「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的顯赫聲名,紹興輕紡城、海寧皮革城、永康科技五金城、嵊州領帶城依託當地特色塊狀產業,形成具有國際品牌的大型商貿市場的榜樣,同樣足以成為安吉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的活教材。除了同樣的紅紅火火同樣的世界聞名同樣的經久不衰外,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幾乎都早早地落地生根、早早地開花結果,有的甚至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起步了。回過頭來看,安吉的竹製品行業起步也大概在這個時候,歷經數十年發展,規模已是很可觀。但是,為什麼安吉大地上就沒有生長出這樣一株參天的「市場大樹」呢?
幸虧,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對安吉竹製品市場的繁榮、升級看到了希望。
國際竹藝商貿城前景可期
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起點高。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基礎好。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擁有天時、地利。
依託五金產業,發展特色市場。永康是全國聞名的「五金之都」。五金產業是永康的支柱產業,全市有五金機械企業1萬余家,產品涵蓋機械五金、裝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築五金、工具五金、小家電等1萬多種品種,五金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90%左右,上繳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的90%左右,雄厚的五金產業,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中國科技五金城創建於1992年,經過十幾年的培育發展,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五金專業市場,名列全國百強工業品交易市場第四名、浙江省百強市場第三名。
紹興中國輕紡城形成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與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並稱「中國專業市場雙子星座」。從今年初開始,紹興縣決定對中國輕紡城進行「脫胎換骨」式的升級改造,並出台意見,欲把其打造成為「經營規模大、商務成本低、交易品種最多、服務環境最好的現代化國際紡織之都」。
再回過頭來看看安吉的竹產業。1988年,全縣第一家由台商投資的加工竹涼席企業——安吉麗達竹製品廠在竹產區誕生,安吉竹產業也贏來了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期。「九五」、「十五」期間是安吉竹加工業突飛猛進的時期,2006年全縣竹加工年產值已達80億元,加工用竹達1億根,出口創匯已超10億元人民幣。永裕、欣遠、聖氏、東光等一大批竹業龍頭企業紛紛興起,產品涉及10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全縣還形成了竹涼席、竹藝扇、竹掃帚、竹鞭製品及竹編工藝品等10多個專業加工村。
在產品深加工和科技開發方面,安吉聖氏生物製品公司與省科研單位和院校合作,從竹葉中提取「竹葉黃酮」,獲得成功,年產量達20噸,並生產葯物和飲料系列產品。安吉談竹庄掌門人毛才清,還成功實現了將竹子穿在身上的夢想。竹纖維製品也成為竹產品中的佼佼者,廣受歡迎。同時,竹炭、竹醋液等產品也不斷地遠銷日本、韓國,為外貿竹產品增加了新的品種,增加了竹產品科技含量,提升了竹產品的檔次。還與浙江林學院聯合開發竹子生物肥料和農葯-AB液等。此外,通過擴大竹工機械產業規模,德邁、響鈴、靈峰等公司的竹工機械研發能力不斷提高,並在國際上樹立了品牌。
有如此優良的產業土壤,還怕國際竹藝商貿城這棵「市場大樹」不能茁壯成長嗎?別忘了,雄居長三角腹地的安吉很快就要通上多條高速公路,三小時交通經濟圈覆蓋江、浙、滬所有繁華城市,更與上海港、北輪港等水陸交通要津成近水樓台,境內亞川物流正在建設,「海關」也搬到了家門口,可謂交通物流健全暢通,這一切為孕育全球竹製品商貿中心、長三角旅遊購物集散地、浙北土特產批發市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句話, 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將作為「中國第一竹鄉」的全國最大專業市場全力崛起。
===========================================================================
當然, 有很多數據和資料只是為了宣傳, 水份難免. 但對了解安吉來說,還是有幫助的.
安吉政府網: www.anji.gov.cn
6. 中國最多竹子的城市是哪個
湖州為「中國竹海」,首先是因為這里的竹子全國最多,全國1/10的竹子集聚於湖州;其次是因為湖州單位面積的竹子數量全國最多。安吉是湖州竹子的主要產地,全縣國土面積僅1886多平方公里,但目前擁有竹林面積100萬畝,立竹量2.4億株。計算下來,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31畝竹子,有12萬7千多株竹子,這個密度是全國任何一個縣也比不上的。因為密度大,居高望遠,竹浪起伏,只有「竹海」一詞可以形容。這種壯觀,前人早有形象的描述:「入山不見寺,深在萬林中。遊人看不見,崗翠拔空濛。」安吉的竹海,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觀,遊人留連於清翠之中,既能呼吸清新的空氣,吐掉塵世煩惱,又能感悟白居易「竹節心虛是吾師」的精神境界,洗去貪嗔痴,實為江南遊的極佳去處。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卧虎藏龍》,想必許多人都很熟悉,影片中有一場經典的「竹林斗劍」,就是在安吉的竹海中拍攝的。 稱湖州為「中國竹海」,還因為這里是全國竹子品種最多的地方。我國共有22屬200多個品種,湖州安吉人納天下竹種於一隅,辦起了世界最大的竹種園和竹子博物館,有竹種近300個。被國際林業專家稱為「竹子王國」。現在,安吉竹種園也被聰明的當地人打造為旅遊景點,2002年被評定為湖州首家國家4A級景點。 稱湖州為「中國竹海」,另個重要原因就是湖州人對竹子的開發利用水平全國最高,普通的竹子在湖州人手上實現了最大的增值。先說直接的經濟效益:竹鄉安吉在發展竹產業過程中,初步形成了從竹根到竹葉的系列開發產業鏈,竹根做根雕,竹枝編花籃,竹干壓地板,竹葉煉黃酮,每株毛竹的平均加工值達70元,以1%的立竹量創造了佔全國20%的竹業產值。據筆者了解,安吉的竹產業產值比福建全省還多。安吉目前產品開發已形成5大系列700多個品種,遠銷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加工值居我國十大竹鄉之首。其中,筍竹的開發尤其引人注目,它已成為湖州農業的一大新興產業,全市有筍竹面積139萬畝,以筍竹加工為主的加工企業有2000多家,年產值10億元。